大明1617 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

    「這話說的是,是正理。」孫安樂道:「我東山會二十以上,六十以下的男子,只要有膽氣跟著的我們都帶上!」

    李大用咬牙道:「我們不及東山會人多,不過也能湊起百來十人。」

    馬化先道:「我那裡也可湊一二百人出來。」

    常威對眾人道:「人手好湊,然而多是烏合之眾,所以膽氣不壯的,沒有受過一次護衛隊訓練的,不帶為好,免得一見流賊自己先嚇尿了,徒亂軍心。」

    說起這個眾人都有些慚愧,靈丘的鐵場中只有和裕升的鐵場最重視護衛訓練,和裕升鐵場的護衛隊人數不多,但訓練很嚴格,這裡也會輪換著來弓手小隊和成熟的軍官幫著訓練礦工,受訓的礦工可以得到補貼,吃食會好很多,所以不少人樂於接受軍事訓練……叫他們當兵並不是人人願意,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樂意背井離鄉,但對訓練來說,辛苦一上午就能在中午吃上紅燒肉,這一點犧牲礦工們還是願意的。

    只是各家東主不願出錢補貼,也不願費事,所以其餘的鐵場只有東山會搞過輪訓,別家的多是走個過場,給張瀚一點面子,現在想來,自己真是蠢到家了。

    「張東主真是事事算在前頭。」李大用嘆道:「我現在算是真正服氣。」

    常威笑而不語,張瀚確實就是比普通人看的遠些。

    其實連常威也不知道,在十年之後,陝西和山西,河南等各地的大戶都開始搞團練,結寨自保的大戶很多,農民軍四處流竄,並不一定會攻克那些要死傷慘重才打的下來的寨子,而一點防備沒有的大戶,情況就是異常的悽慘。

    明末一大失敗就是朝廷的控制力實在太差,連滿清也遠遠不及,並未利用好自發的團練,更不要說主動的搞團練。

    清中期之後朝廷就開始重視團練,撲滅白蓮教就用了團練武裝,到太平軍的時候更是大興團練,各省都有團練大臣來負責督練本地鄉勇,事實上太平軍也就是鄉勇消滅的。

    一般的團練是大戶們保衛自己的身家性命,湘軍其實就是保護傳統的價值觀,放大了版的鄉勇。

    「兵器各家鐵場是足夠。」常威看看日影,說道:「現在是辰末,申時以前,大家各自派出人手,多帶吃食,被褥,在獨峪嶺屯駐下來,護衛東山這邊的安全。至於縣城是在東邊,咱們可以不必理會。」

    「好,就是這樣辦。」

    「咱們聽仲微的。」

    「不是聽我的。」常威笑道:「是咱們都聽張大人的。」

    「對,對!」

    這一次所有人的聲調不再猶豫遲疑,轉為十分熱誠和真摯。

    ……

    「所有人立正!」

    「檢查背包帶是否扎捆結實!」

    「檢查搠仗,鳥銃攜帶情況。」

    「彈丸盒,革帶,火藥瓶,引藥瓶,是否都懸掛完畢!」

    「檢查水壺,飯盒,針線包,醫藥急救包!」

    「檢查軍裝,靴子。」

    正午的陽光還算好,曬在人身上叫人感覺很暖和,孫耀站在隊頭,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聲聲的發布命令,隨著他的軍令,三個小隊的隊官督促部下進行檢查,每個士兵都面對面的幫助對方檢查裝具,檢查完畢後報告,然後三個隊官分別向孫耀報告,最後每個旗隊長向局百總報告,一個局檢查完畢後就開始行動。

    幾十輛裝滿補給的大車已經先行出發,這種四輪車是根據山道多的情況特別設計的,車身較窄,負重也減輕不少,車輪與承軸連接被加固,同時還多攜了不少的配件,也有工匠隨行,可以隨時修補。

    兩個司加上總部人員開始分批次出發,每三人一排形成了長長的縱隊,弓手們把長槍或是鳥銃扛在肩膀上,刀牌手們少量的鐵甲被放在車上,他們反而成了走的最輕鬆的一群。

    騎兵旗隊和各局的少量塘馬被匯集在一起,組成了一個臨時的騎兵中隊,他們受朱大勇的指揮,這個人是朵兒的副手之一,也是來自薊鎮的夜不收,老成厚重,對騎兵戰法很熟悉,他受命組成騎兵隊伍,在隊伍前方進行哨探。

    騎兵的具裝現在也是最好的,每人都穿著有棉甲,每人都有騎槍,投槍,弓箭,還有刀牌,骨朵,短斧,飛刀,因為人少,都是挑選的最佳的好手,他們每日也在不停的練習馬上廝殺和哨探的技巧,軍官都是夜不收出身,把這些騎兵訓練的很好,幾乎都是合格的夜不收人選了。

    縱隊是按旗隊展開,每個旗隊長身邊都有一個旗手打著隊旗,每個旗隊間都有一定的間距展開。

    有一些鴛鴦戰兵小隊走在隊伍兩側,他們具裝刀牌警備,提防不應該出現的偷襲。

    塘馬在隊伍之間來回奔馳,傳遞命令。

    局總旗和司總旗招展,最後是張瀚的巡檢旗。

    張瀚在輜重隊之後,他要看看輜重的表現。相對於弓手來說,張瀚更重視山地馬車的表現如何。

    「這些車做的不錯,東學,你回去後可以獎賞相關的工匠了。」

    馬車技術向來是和裕升最重視的核心工藝,馬車組的成員比火器和軍器的人都要多,最好手藝的工匠也在馬車組,可能對別人來說難以想像,但對張瀚來說這樣的決定再自然不過……沒有這些大車,他的軍隊就是缺了輪子的車馬,很難縱橫馳騁。

    李東學道:「現在技術上是合格了,工匠方面大人也是最重視,撥款也多,可現在制約馬車和相關武器生產的還是人手不足,有很多機部件都要手工打制,耗工耗時,並且因為各個工匠的打制時的標準不同,零部件有很多不能兼容……」

    張瀚看著前方一輛拉著整車零部件的馬車,若有所思的道:「帶這麼多維修配件,主要也是因為零配件不標準吧?」

    李東學點頭道:「大人說的是了,就是如此。」

    「工廠應該做標準化管理了。」張瀚道:「現在規模擴大,以前王德榜他們就那幾個人,一個師傅帶出來的,打出來的東西和標準化差不了多少。一個老手看幾眼,打出來的幾乎就是標準件。現在人手多了,確實應該把這事重視起來。東學,你回去後把所有的工具都標號,每個工匠都用制式化的統一工具,另外選出優秀零部件

    (本章未完,請翻頁),然後按標準打造,標準不同的就算打的好也算不合格,再就是分組,比如有人做轉向軸很拿手,就拿這人當標準和匠頭,選一組稱手的全部打制轉向軸,按件計酬,大師傅帶徒弟,帶成功一個就給相關的重賞,使他們不要藏私,不要再弄什麼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那套……具體的我還沒有想全,東學你要自己多想想,這事上要幫我分憂。」

    「是,東主。」李東學情不自禁的用了舊日稱呼,他道:「拉絲機應該快成事了,我看他們一群人天天鬼鬼祟祟的,還有那伙匠人都在試著東主說的水車擊錘,還有軋輥機,沖床,鑽床,只要東主果真買來樣品,我覺得仿製也不是什麼難事。」

    張瀚已經派人往澳門去,澳門主持火器買賣業務的是並不是葡萄牙殖民者,而是當時勢力很龐大的耶蘇會,這個教士組織成立的時間才一百多年,但發展的極快,勢力龐大,潛藏著可怖的實力,在亞洲他們也是以傳教為第一,並不是一味的想要殖民和獲得財富,參加這個組織的有野心勃勃的宗教狂人,也有一些通曉科學技術的專門人才,明末清初的一些著名的傳教士都是這個組織的成員。

    這個組織最著名的事就是幫助明朝購買了大量的重型火炮,也就是紅夷大炮,同時提供了不少技師幫明朝鑄炮,在登州,巡撫孫元化因為是徐光啟的門徒,對西洋兵器和練兵之法都很有興趣,在登州孫元化不僅用西洋技師鑄炮,還僱傭了大量的歐洲教官和僱傭兵,這些人多半死在後來的登州之亂里,明王朝在軍事上的一次可能的革新嘗試就這樣被中止了。

    張瀚相信自己派人到澳門能買到一些工具機,雖然這些工具機也很原始,可畢竟是早期工業化的產物,它們有機械之美,完全不同於純粹的手工製品……雖然車床也是手工製成。

    張瀚沉思著道:「還可以做很多事,要注意後備的培養……」

    李東學道:「大人放心,那邊的撥款向來是重中之重,銀子充足,還有大舅老爺幫著技術上的事情,我想真的不必太過擔心。」

    張瀚聞言笑道:「我大舅最近在忙乎什麼?」

    李東學也笑道:「最近在忙著仿製鐘錶的事,已經仿出來不少個,但沒有一個走的準的,把大舅老爺氣了個半死。」

    張瀚道:「這不是急的事……鐘錶業在泰西那邊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咱們向來沒有涉及到這一塊,所以不是著急就能做好,叫他稍安勿燥,弄清原理,慢慢一步步的精心打制,總有成功的一天。」

    其實這個時候就是歐洲也是以鍾為主,只是慢慢小型化,不象以前都是一人多高的大鐘,現在已經有較小的座鐘,到幾十年後,就有很精緻的小型座鐘直到懷表的出現,常進有雖然很高杆,但相比人家幾百年的歷史還是差著很多……但張瀚相信他一定能夠成功,甚至會走在歐洲人前頭。中國這邊不缺能工巧匠,蘇州那邊已經有人能仿製座鐘,望遠鏡也有人仿製出來,這東西畢竟不是真正難以理解的高科技,差距只是理念和執行上中西方選擇了不同的道路,既然眼前有正確的東西可以學習,學會是遲早的事情。

    (本章完)



  
相關:  回到明朝當太子  清明上河圖  大漢龍騰  大魏王侯  躍馬回明  如畫江山  新中華再起    雨霧江南  古墓掘跡  醜女種田:山里漢寵妻無度  神級插班生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大明1617第二百四十二章 檢視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8s 3.6956MB

搜"大明1617"
360搜"大明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