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這一仗不僅讓呂不韋的地位更加穩固,還讓朝堂上的眾臣們看清了大王並非昏庸之輩。
雖然呂不韋是個商人,但大王的旨意誰敢違抗?
然而,表面上一切都看似美好,實則暗流涌動。
那些企圖與東周君勾結的小國開始感到不安,尤其是韓國。
他們擔心秦國對東周的勝利會引發連鎖反應,威脅到他們的利益和安全。
於是,這些國家開始密謀,試圖尋找應對之策。
而與此同時,秦國國內也有一些人對這場戰爭持有不同看法。
有人認為秦國應該更加謹慎地處理對外關係,避免過度擴張導致內部矛盾激化。
還有人質疑呂不韋的能力和動機,認為他只是利用戰爭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面對這些複雜的局面,呂不韋需要保持警惕並採取措施穩定局勢。
可呂不韋萬萬沒想到在他和子楚努力控制前朝的時候,後宮給了他重重一擊。
自那日大王在夏太后那吐血走露風聲之後。
夏太后這個大王的生母就被後宮眾人束之高閣。
夏太后雖然知道自己錯了,但她不明白關心自己的兒子,她錯在哪裡?
他更不了解,為什么子楚對她疏而遠之。
這就導致夏太后認為子楚疏遠她是因為她沒有給子楚提供足夠的利益,沒有讓子楚看到她的重要性。
她出身韓國,韓國近幾年有幾位公主即將成年,給子楚做機姬妾有點不太現實。
與其在子楚這兒浪費時間,不如投資下一代。
夏太后覺得嬴政作為子楚明面上最喜歡的孩子,投資他肯定不會錯。
於是利用她太后的身份從韓國宗室裡面挑選了一個比嬴政小三歲的孩子過來陪她。
因夏太后是大王生母,她的一切需求都有專人記錄。
雖然說從韓國宗室要來一個小女孩陪著,這一點有些過分。
奈何強秦想要做什麼弱韓也只能遵從。
東周國滅之後,韓國君王戰戰兢兢,生怕下一個被滅的就是他們韓國。
夏太后這個媒介的存在讓韓王意識到他們還可以通過聯姻來向秦國表示臣服。
這個時候就不得不感嘆子楚的高瞻遠矚。
哪怕他不喜歡嬴政,哪怕他恨不得嬴政去死。
但是表面上嬴政依舊是他愛重的王后所出的嫡子,嬴政是他秦國未來的希望。
於是在子楚不知道的地方,夏太后做了一件自掘墳墓的蠢事。
程驕每日混在宮裡,宮中大小事物他都知道。
當他聽說夏太后想要從韓國宗室要一個女子過來陪著的時候。
程驕就知道,這老太婆又想搞事兒!
雖然夏太后跟華陽太后並尊,但夏太后到底缺少了一些政治遠見。
滅國東周之後,秦國雖有能力對其他六國開戰,但秦國也需休養生息。
只要不是個昏聵的主,都不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對任何一個國家發起攻擊。
夏太后此舉屬實,有些畫蛇添足,分外多餘。
而且那宗室女比他哥還小。
與其說那是夏太后找過來陪伴她的,不如說那是夏太后利用他祖母之便從韓國給他哥找的童養媳。
對於韓國這個弱國,程驕是十分糾結的。
未來他哥最賞識的韓非是韓國的公子,韓非的法家之道確實牛逼。
奈何韓非跟他哥志不相同,所處的立場不同,兩個人雖說能談天論地,可終究不是一路人。
倒是李斯作為韓非的師兄十分可取,是他哥的天命丞相。
思慮那麼多,其實不過是一瞬間的事兒。
在程驕想明白的瞬間就對著寺人下了命令。
「去跟我王祖母通下氣兒,畢竟韓國沒有楚國強。」
程驕認為如果他哥非要有個姬妾,那麼就他們現在所處的環境,這個姬妾出身楚國比出生韓國要好得多。
華陽太后為了自保在後宮當中逐漸沉寂下去,但依舊能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
當她知道夏太后想要個宗室女過來陪著的時候,直接氣的把杯子摔了。
心思縝密的華陽太后沒有直接說出什麼事讓她生氣。
但在她摔杯子之後,工業內不屬於楚國勢力的寺人全都出去了。
端坐在墊子上,華陽太后思考著,這夏姬這是腦子不清醒了!
竟敢做出這樣的事。
可轉念一想,秦韓兩國的交往遠沒有秦楚兩家的親密。
夏姬哪怕已經貴為太后,可她這個太后當的是無權無勢。
韓國在秦國的勢力,只要隨著夏姬死亡就會消失,這對韓國來說是滅頂之災。
怪不得她如此急切的想要培養一個能代替她的人。
可嬴政這個孩子她一樣看好。
既然夏姬能招來一個幫手,沒道理她不能。
於是程驕最不願意看到的畫面出現了。
華陽太后知道夏姬的所作所為之後沒有阻止夏姬。
反而是從楚國也要了一個宗室女過來。
在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程驕有些不滿。
他認為他哥現在正是搞事業的時候不應該為後院所累,更不應該過早的接觸情愛之事。
奈何他人微言輕說了也不算數,程驕只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生悶氣。
在整個秦國,如果說誰對程驕關注最多,那必然是嬴政無疑。
在嬴政知道他的兩個祖母分別從兩國宗室里給選了一個女人過來的時候,他就已經意識到大事不妙。
在看到他母親是如何在後宮生存之後,嬴政清楚的知道後宮是吃人的地方。
後宮如果處理的不好,比前朝那些事兒還麻煩。
他父親因為處理不當,看不清現實導致現在大權旁落。
雖說有呂不韋可用,有兵權在手,但在朝堂上依舊是孤掌難鳴。
他將來是要繼承他爹那個位置的。
像他爹那麼做肯定是不行的,看來他需要去關愛一下他的弟弟。
喜歡大秦:哥,把刀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