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兒先的努力得到了他想要的回報,一支期岩部軍隊的崩散侵蝕了其他期岩部軍隊的內心。大量扈從的軍隊都是被徹爾利給拉來的,他們的忠誠度本來就不高,再加上他們的訓練程度也比不上突契軍,此刻他們無不覺得贏得這場戰役已經無望。原本就是打著能贏就一起分戰利品,要是贏不了就腳底抹油的想法的部落不在少數,此刻他們見到形勢不利,自然不肯和徹尓列一起陪葬了,於是他們丟下了自己的責任紛紛後撤,整個陣型頓時亂成了一團,期岩軍終於陷入了完全崩潰的狀態。
此時就連徹尓列也不得不承認戰敗,雖然表面上看他有八萬大軍,可是實際上真正能如同手腳一樣指揮的軍隊還是只有他的本部人馬和少數真心擁護他的部落而已。一旦失去了戰意,那麼就算徹爾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扭轉這一局面了。事到如今,他只有統率著本部人馬開始有序撤退,以避免讓自己的實力受到進一步的損失。幸虧如此期岩部的本部軍隊才沒有給帖蒙以可乘之機,否則期岩軍的傷亡可能會成倍增加。
戰至天黑以後,帖蒙下令停止追擊。不是說他不想乘勝擴大戰果,他明白徹尓列的本部人馬並沒有受到太大損傷,而自己的軍隊已經十分疲勞,再戰下去一定會力有不逮,甚至出現讓敵軍反戈一擊的機會。父親的手段作為兒子的他再清楚不過,如果不懂得見好就收的話,勝負的天平很可能再次生逆轉。因此他及時收兵,結束了杜樂河戰役。
杜樂河戰役期岩部的軍隊戰死者高達一萬一千,受傷的也有一萬以上,被俘者過兩萬,期岩部的八萬大軍損失了近一半,但是徹尓列的本部人馬損失其實並不大,應該說維持了他的基本戰力;而突契軍一方的傷亡僅僅四千七百人,即使加上塔塔爾部的損失也不過一萬人,且徹尓列直接撤走,因此此役是突契軍的完全勝利。這一戰不但是合撒繼位以後與徹尓列的第一戰,也是帖蒙作為突契軍事統帥的第一戰。
這一戰對於交戰雙方,乃至於帖蒙本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一戰之後徹尓列重新認識到了合撒的實力,並及時調整了自己的戰略方針,從而使雙方在今後一段時間內維持著僵持狀態。而這一戰還有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的實際傷亡數字是在近四百年後才被真正統計出來的,在會戰結束後的當時,這個傷亡數字成了撲朔迷離的一個迷。
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呢?學者蒲隆地指出,在歷史上虛報作戰傷亡數字是各國的通病。刻意減少己方的傷亡數字,誇大敵方的傷亡數字,以便使得國民相信自己一方取得了巨大的軍事勝利。可是杜樂河戰役卻是個特例,帖蒙的確虛報了傷亡數字,可是卻是誇大了自己的傷亡,而減少了期岩部的傷亡數字。
帖蒙會這麼做完全是因為出於無奈,由於他的出色情報組織和實戰指揮,加上完全吃透了徹尓列的心理和作戰風格,這一次他的這一戰贏得很輕鬆,可是突契不以少勝多打贏了期岩部,最大的後續問題就是絹之國的態度。
顯然絹之國是希望看到合撒與徹尓列打得旗鼓相當,兩敗俱傷,如果處於劣勢的合撒居然能夠輕鬆打贏徹尓列的話,那麼絹之國今後的立場就有可能出現動搖,原本的盟友就有可能變成敵人。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生,帖蒙這才虛報了勝利成果。他把塔塔爾部的傷亡數字一併算在了突契軍的傷亡之內,然後又重複報上了塔塔爾部的傷亡,這樣一來突契軍便損失了一萬人左右,而塔塔爾部也有五千以上的傷亡,兩者相加便成了一萬五千人左右的傷亡。此外,帖蒙還把被俘者中的其他扈從部隊都給釋放了,以此來邀買人心。然後他把剩餘俘虜交給了塔塔爾部,這樣他就可以順利成章的把突契軍多出來的部隊數量描述成為敵方的俘虜了。此外,他還減少了期岩部的傷亡數字,傷者有的逃走,有的被俘,而戰死的一萬一千人被他縮水到了七千人左右。由此這場勝利被他改頭換面變成了一場險勝。
帖蒙的小伎倆之所以瞞過了世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兵敗的徹尓列同樣虛報了自己的傷亡數字,明明戰敗的他只計算了他本部人馬的傷亡數字,於是就有了僅僅傷亡三千餘人,卻擊斃敵軍兩萬的離奇數字,為了彌補這個誰都不可能相信的謊言,徹尓列偽造出來一場可怕的軍中瘟疫,正是由於這場瘟疫造成了大量非戰鬥減員,這才迫使他不得不退兵的。
由於徹爾列的這個胡扯太過離奇,於是大家本能的覺得帖蒙的數字更為可靠一些,因此在正史上才有了雙方打了個勢均力敵,最後期岩部不得不退兵的結論和突契一方傷一萬餘,亡數千,而期岩部則陣亡五千至七千,傷者數萬的推論。
可是不管帖蒙的謊言是如何騙過世人的,在這一戰之後帖蒙在突契軍中的威信卻是不容置疑地被大大提高了。原本被大家誤認為不過是一介參謀的帖蒙一躍成了合撒手下最偉大的將軍之一。再加上他在突契實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逐漸顯現出成效,受益的突契軍民對他的崇敬之情與日俱增,帖蒙儼然成了整個突契最光輝燦爛的存在。當然,這是後話了。
事實上帖蒙在杜樂河一戰中的種種舉動並非瞞過了所有人,這些看穿其伎倆的人之中就包括絹之國的忠義郡王劉獻之。但是可惜的是當杜樂河之戰的戰報傳到北地都護府時,劉獻之並不在都護府內,這時的他正率領著兩萬步兵浩浩蕩蕩的趕往太原,然後又轉道去了山南道。
劉獻之的這一舉動當然是得到了皇帝劉龑的直接許可,劉龑這麼做為的就是敲山震虎,好好嚇唬一下那些儒生黨一下。從客觀上劉獻之的這次行動有力的支持了王漢新,從而使得關於飛鷹堡的得失判定問題上,劉龑有了更大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