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圭看著手中的碗口銃,遺憾的說道:「練總,雖然有了這杆碗口銃可以參照,但是現在兵仗局還是無法進行仿製!」
劉君韜本來興沖沖的趕到了正在修建中的兵仗局,本以為可以大舉打造火器了,雖然不是鳥銃、迅雷銃那樣的犀利火銃,但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開端,至少可以讓魚山集護衛隊從冷兵器朝著熱~兵器進行過渡。
卻不成想,劉君韜被張白圭迎頭潑了一盆冷水。
劉君韜皺著眉頭說道:「張師傅,之前咱們打造不出火銃也還好說,畢竟兵仗局的師傅們都沒見過實物,光看圖紙也是不甚清楚。可是現在有了這杆碗口銃作為參考,可以清楚的看到火銃的詳細構造,為什麼還不能仿製?」
劉君韜此時也是心急,雖然劉君韜很清楚火銃和火炮的構造以及製造方法,並且已經給張白圭畫出了詳細的圖樣,奈何張白圭等工匠並沒有實際幹過,就算是劉君韜站在一旁進行指點,眾人依舊是無從下手。
而且,還有一個劉君韜也忽略了的問題:
張白圭敲了敲碗口銃的銃管,說道:「現在咱們兵仗局煉製不出合格的熟鐵啊!」
說到這裡,劉君韜瞬間就明白了。
此時大明火銃的銃管基本上都是用一整張熟鐵卷制而成,再用鐵箍箍緊,基本上沒有明末時期那樣直接在鐵棒上鑽出銃管的,因為那樣太過費時費力了,此時也沒有合適的設備可用。
此時,只有經過錘鍊的優質熟鐵才能承受住火藥發射時產生的巨大衝擊力,而兵仗局之前煉製的都是普通的生鐵,用來打造冷兵器完全夠用,但是用來打造火銃就不行了。
劉君韜皺著眉頭反覆看了看那杆碗口銃,說道:「看來我要開啟金手指,大煉鋼鐵了!」
「金手指?」
張白圭聽到鋼鐵這兩個字,來不及詢問劉君韜什麼叫做金手指,便吃驚的問道:「君韜啊,你還懂得如何煉熟鐵?」
「這有何難!」
劉君韜笑著說道:「不過,此番咱們不練熟鐵,直接煉鋼!」
其實,並不是劉君韜在誇口,大明此時的煉鐵技術雖然與同時期的歐洲相比很先進,而且鋼鐵的產量更是世界第一,但是和後世比起來還是落後的。
而劉君韜知道的煉鋼方法也很簡單,在後世民間大量鋼鐵的時候就被廣泛應用過。
說著,劉君韜便找來了紙筆,寫下了自己煉鋼需要的東西。
張白圭急忙看了起來,嘴上還不停的念叨著:「要磚,要鐵扇葉,要人工……,這些都沒問題,咱們兵仗局都有。君韜啊,我現在就去召集人手、準備工具和需要的東西,怎麼煉鋼你下令,咱們兵仗局的所有工匠都聽你的!」
說完,張白圭便一路小跑的去做準備去了。
其實,劉君韜要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給兵仗局的煉鐵爐子加一個蓄熱室。
此時大明煉鐵的冶鐵爐都是敞開式的,燃料的熱效率很低。而按照劉君韜的辦法,用耐熱材料修建一個蓄熱室,把燃料的熱效率提升上去。
而這個蓄熱室更大的作用其實在於提升爐溫,可以用在煉鋼上。冶煉生鐵的爐子溫度最高不到一千兩百度,要熔化鋼水得到一千六百度。只是現在還沒有足夠耐熱的材料作爐子,劉君韜只能用現有的高爐試一試,之後再抓緊時間研發修建煉鋼爐的耐火磚。
此時,張白圭正在招呼兵仗局的人手,按照劉君韜的意思改建冶鐵爐。正好修建兵仗局的泥瓦匠都在,此事正好一併幹了。
借著改造冶鐵爐的功夫,劉君韜又跟兵仗局的炭頭譚青熟絡上了。這個譚青大概三十多歲,整個人卻像是四、五十歲一般,土得掉渣。
在兵仗局,譚青乾的就是燒土、燒木柴的活。除了燒木炭,他還兼著燒爐磚的活計。
新冶鐵爐的設計圖其實都在劉君韜的腦子裡了,整個白天,兵仗局忙乎的就是煉鋼之前的準備工作,兵仗局的工匠在張白圭的指揮下,燒磚的燒磚,備料的備料,木工也挽起袖子開干,整個兵仗局都是一副忙碌的景象。
這天晚上,劉君韜眼看煉鋼的準備工作還沒結束,看樣子是要到明天了,於是便先回到家中睡覺,等第二天早過來。
而張白圭則是依舊沉浸在煉鋼的喜悅之中,不知道為什麼,張白圭在聽了劉君韜的話之後,便堅信按照劉君韜的辦法一定能夠煉出鋼鐵來。
此時,幹了一輩子鐵匠的張白圭顯得非常亢奮,擼起袖子不斷大聲吆喝著手下的鐵匠和學徒,為煉鋼做著最後的準備。
「大家加把勁啊!今天晚上必須準備就緒,每天一早,咱們就要煉出第一爐鋼來!」
其實,按照劉君韜給出的改造圖紙,兵仗局冶鐵爐的改造工程並不複雜,甚至連磚都不必再燒。譚炭頭將之前廢棄掉的一個炭窯拆了,再加上原本塌掉的爐子,就湊夠了劉君韜需要的耐火磚。
眾人費時間準備的只是木炭、鐵料,以及清空這座新冶鐵爐周邊五十步內的一切人和物。
按照劉君韜的說法,此番煉鋼是試水,為了安全起見,冶鐵爐周圍必須清空,以防止煉鋼過程中爐子突然坍塌、起火。
第二天一大早,忙碌了一晚上的張白圭和一眾鐵匠都聚在新冶鐵爐旁邊,眾人的臉上滿是欣喜和好奇。
這時,劉君韜也趕了過來,仔細觀察了一下這座新的冶鐵爐。
只見這座新冶鐵爐其實就是就在原有冶鐵爐旁邊的坑頂直接又挖一個坑,砌起一個小磚房,磚房裡是蜂窩般的耐火磚結構。
之後,工匠們又挖出了一條通道,通到爐子的鼓風口,也用磚砌好。而在磚房上面用磚同樣砌出一條通道,靠近爐頂,通道的中間砌起煙囪,設置了一個凸管結構,將鐵片做的風扇裝在凸管後方,用人力搖動,這樣重的煙塵可以從煙囪出去,而輕的熱空氣可以被風扇抽到蓄熱室,以便增加冶鐵爐內的溫度。
剩下的工作全都是首尾的事情了,都是木匠和鐵匠的活。
只見張白圭帶著眾木匠和鐵匠將鼓風口改造了一番,使其直通蓄熱室,而進風口則放在了蓄熱室那邊。這些活計都不是什麼難事,張白圭帶著幾名木匠和鐵匠三下兩下就改造完了。
這時,劉君韜特意抬頭看了看爐頂,如果是煉製鋼鐵的話,最理想的蓄熱室,當然是要封閉爐頂,可眼下因為只是改造,所以不得不考慮從爐頂那邊進料。
所以,劉君韜的規劃就只能是用鐵片作一個大喇叭,可以在進料後蓋住爐頂。喇叭口之上是一個彎彎的鐵管,另一頭可以插到磚砌的通道里。
總之,劉君韜的這一套設計非常的簡陋,和後世的煉鋼爐相比不知差了多少,但張白圭等人還是被其中一個細節給震住了。
「練總,為什麼人輕輕一搖,這風扇的鐵扇葉就轉得這麼快?」
張白圭看著一切就緒的新冶鐵爐,好奇的問道。
其實,在其他的冶鐵爐里風扇是轉動得很慢的,任憑爐工如何費力,也不可能轉得太快。
這座新冶鐵爐的風扇之所以能夠轉得飛快,是因為劉君韜特意設計了一個用木頭做的變速齒輪,用來驅動手搖風扇。
這個變速齒輪的想法,還是昨天劉君韜在兵仗局工地上看到自己之前拿出來的滑輪組受到的啟發。
「要明白這個,可要學很多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