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等大阿哥胤褆和底下的人商量出什麼辦法來,皇上又去北巡了,並且把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還有八阿哥胤禩給帶走了,美其名曰:伴駕。
這事本沒有什麼奇怪的地方,但隨後在孝莊文皇后忌辰,皇上竟然讓四阿哥胤禛去祭暫安奉殿,要知道這事之前不是皇上親自去就是太子胤礽代父去,突然讓四阿哥胤禛去。
這……
實在是不能不讓人多想。
在這個時代,皇上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人覺得有深意,更何況是祭奠這種大事,大家絕對不信皇上是突然腦子一熱絕對這事的。
一時間京城裡又暗潮湧動起來。
陳嬌可以猜想出太子胤礽的想法,因為等著大阿哥胤褆跟著皇上回京後,他就是擺出了一張臭臉來。雖然太子胤礽的沉府和智商比大阿哥胤褆高些,但對於皇位的看重卻比大阿哥胤褆更為深,大阿哥胤褆對此事如此態度,那太子胤礽的態度肯定也差不多。
不過因為馬上就是新年了,大家有再多的想法都各自的強壓了下去,至於皇上有沒有注意到京城裡的種種暗流誰知道了。
按理來說,一般情況下正月都不會搞什麼大事,但一般嘛,就自然有特殊的時候。
在正月,皇上突然下旨「朕觀《明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
明著是說要修明史,但實際上是因為什麼事,心裡有鬼的人都心知肚明。
之前的一兩年裡,后妃朝臣的動作可是大了不少,比如:宜妃、納蘭明珠……
緊接著又一道讓人膽戰心驚的聖旨下了下來:諭吏部、都察院,「自皇子諸王及內外大臣官員,有所為貪虐不法,並交相比附,傾軋黨援理應糾舉之事,務必打破情面,據實指參,勿得畏法貴要,瞻恂容隱。」
這兩道聖旨一前一後下了下來,不單單是大阿哥胤褆心裡有些慌,太子胤礽也有些,畢竟索額圖比納蘭明珠也好不到哪裡去。
留下讓所有人都心慌慌的兩道聖旨,皇上拍了拍屁股,跑到寧夏去,他要再次親征噶爾丹,這次不弄死噶爾丹絕對不收兵,命太子胤礽留守京師,並遣官祭黃河之神。
「辛苦」了兩個月,懟死了噶爾丹,皇上心情美滋滋的。
但很快他就美妙不起來了,因為有人上奏,說眾皇子年紀都大了成親的幾個都有兒子了,還住在皇宮裡實在是有些不成樣子,因此請皇上冊封皇上讓其出宮開府。
清朝入關以後還沒有皇子出宮開府的事情,之前的裕親王福全和恭親王常寧雖然也是順治皇帝的皇子,但在他們還未大婚成年之前順治皇帝就駕崩了,所以他們大婚出宮開府的事情並不適用於現在的情況。
於是這事只能參照前面的朝代以及後金時代,在大清親王郡王是沒有封地的,但並不意外著就給個爵位就行了。封爵開府,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事情,遠的不說深的也不說,內務府和皇上絕對要出一筆大血,沒錢別談這事。
只是這人的說法太有理由了,成年的皇子還住在後宮,怎麼看怎麼都讓人不舒服。
對於這事皇上其實也不是沒有想過,他是想過這事的,對自己兩個同父異母的兄弟皇上都是直接封和碩親王,現在可是自己的親生兒子,讓他們一直都是光頭阿哥,不說父愛,就是自己的臉面也不好看了,而且皇上也想將宗室的某些勢力給分了,讓其不能抱成一團。
對於陳嬌而言這並不是她的頭等大事,而且大阿哥胤褆是皇長子,他的爵位怎麼樣都不可能比其他人差,不然要是大阿哥胤褆都是貝勒貝子之類的爵位,底下的其他阿哥怎麼封。
唯一的不確定,就是這一世皇上會冊封大阿哥胤褆是多羅郡王還是和碩親王。
陳嬌是不在意這事的,而且她有自己的事情要做,除了盯緊修真女外,七阿哥胤祐大婚成親了,七福晉納喇氏和惠妃是一族的,這種情況下自然認作親侄女了,加上七阿哥胤祐的額捏戴佳氏身份地位只是庶妃一枚,惠妃被皇上委以七阿哥胤祐大婚的事情,自然陳嬌這個大福晉也跑不掉。
「額捏歇歇吧,七弟大婚的東西都已經派人檢查了兩遍,不會出錯。」陳嬌關切的說道。
惠妃揉了揉額頭,帶著一絲興奮和疲憊的說道:「皇上信任本宮,將老七大婚的事情交給本宮,本宮是萬萬不能辜負皇上的看重。」
不怪惠妃如此興奮,這可是她頭一次插手宮務,之前都是皇太后、皇后、皇貴妃、貴妃等人管著,即便是貴妃鈕祜祿氏薨逝了,皇上也是讓皇太后和太子妃管著,而沒有叫四妃插手。
這一次即便是為別人的兒子辦婚禮,惠妃還是非常興奮,這可是四妃里的頭一份,要知道之前五阿哥胤祺大婚宜妃也沒插手都是皇太后和太子妃在弄,這一次皇上竟然將七阿哥胤祐大婚的事情交給她,這可是得寵和地位的象徵,因此即便是很累惠妃還是非常高興。
說不一定,這一次她做好了,皇上覺得非常滿意,就將東西六宮的宮務大權交給自己。
嗯,惠妃還是很理智的,沒有想過全皇宮的宮務大權,只是想著後宮的。但即便是後宮的宮務大權,對於惠妃而言也是一件十分有益的事情,不但在外人面前自己得寵得勢,就是實際上的好處也是有很多的。
真到了那個時候,自己不是貴妃,也盛似貴妃。
陳嬌聞言也沒有說什麼,就讓惠妃高興一會兒吧,皇上即便是不讓皇太后和太子妃管著後宮了,這後宮大權也不可能交給一個人,肯定是四妃一起掌管。
反正這七阿哥胤祐的大婚儀式,也不可能搞出什麼事來,別人不能惠妃也不能。
自己還是別說那些話,讓惠妃記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