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簽到和回復是我更新最大的動力
------------*
上影的地盤挺大,一條條的街巷,都是上影廠範圍內。上影職工的家庭,那可是數以萬計的。
《重生傳說》劇組拍攝,因為夏花娘的原因,經常有上影的老頭老太去探班。
這些老頭們,一般情況下,都是笑眯眯的看著,並不說話。
但是有時候,老頭們忍不住跳出來說道:「小趙,你怎麼掌攝影機鏡頭的,這麼拍不對……」
如此,啪啪啪的說教一通,劇組的很多技術成員,都是上影廠後輩,被前輩們指著鼻祖說你不行,一個個尷尬的不得了。
寧浩一開始遇到指手畫腳的老頭老太們,覺得有點不爽,但是,被人家說到點子上了,不服不行,於是逐漸開始虛心的求教。
老頭老太們,見到年輕的導演,並沒有因為執導 1000 萬投資的商業片而驕傲,也很滿意的給他提點了一些經驗之談。
電影拍攝過程中,並不像工廠流水線一般的按照流程操作,而更像是許多傳統手工業,需要悟性和經驗。師父留一手,可以讓一些年輕導演,很多年不開竅。有些經驗被提點了,就能少走不少彎路。
教科書上,雖然也講的很全面,但是不可能將所有的內容都包括在內。
現如今大多數導演,在追求特效鏡頭的同事,逐步連最基本的攝影和說故事的能力,也沒有掌握透徹。而徹底掌握一些經驗、小竅門,需要時間去積累,或者是需要有人提點。
寧浩和這些老頭們混熟了,經常纏著一些他們,將電影一些鏡頭拉出來給他們看。一些寧浩已經滿意了的鏡頭,被老頭們批出了一堆的漏洞、缺陷。
於是,劇組成員有苦頭吃了,許多不完美的鏡頭,紛紛被重拍。
陳非見了這些老頭老太,也不得不說道:「上影藏龍臥虎啊!」
「那是,上影廠是共和國影視行業的長子,是民族電影工業的發源地!」一個老頭,摸著一隻大前門香菸,吞雲吐霧道,「要換是 80 年代中期,北影畢業生,走後門想要進上影當場記,咱也未必待見!但是,現在市場經濟了,哎,不提了……」
陳非笑道:「怎麼不提了?」
「雖然,對於電影拍攝、鏡頭、剪輯什麼的,咱們這些老頭還能說道說道。但是,真要說觀眾想要看嘛,咱們這些老傢伙,有點搞不通了。」老頭苦悶說道,「還有那些好萊塢的電影特效,就算將每個鏡頭都分析出來,也沒有錢和技術去實現,這不就等於是紙上談兵了嗎。」
陳非笑道:「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崛起,國產電影行業,遲早會像好萊塢影視行業那麼發達的。」
「老頭我不知道能不能看到哪一天咯!」老先生滿臉愁容。
原本,陳非僅僅知道,這個經常來指點的老頭姓徐,似乎在上影廠挺有威望的。
事後打聽一下,居然還是一尊大神——徐桑楚,1916 年出生,抗日戰爭時期到延安入黨,說起輩分,徐桑楚大約和香港電影界的邵逸夫老先生是同一輩的人物。
因為,在建國後,徐桑楚與邵逸夫,一個在上海,一個在香港,同一時期從事電影行業,歷任長江電影製片廠廠長、海燕電影製片廠副廠長、上海電影製片廠廠長等職。
文革後,上影廠重建,徐桑楚領軍擔任廠長,當時只有 108 個導演、攝影、剪輯等等掌握技術的人才,徐桑楚將手下的大將們取個綽號叫做「上影廠 108 將」。帶著 108 將,在 80 年代,上影獨領風騷,拍攝《城南舊事》、《芙蓉鎮》、《金銀灘》、《斬斷魔爪》、《雞毛信》、《婦女代表》、《梁山伯與祝英台》、《老兵新傳》、《林則徐》、《望江亭》、《51 號兵站》、《枯木逢春》、《李雙雙》、《紅樓夢》、《北國江南》、《阿詩瑪》等一大批優秀影視作品。
當時,北影廠的汪廠長就急了,說:「桑楚啊,你們不能把所有的獎都拿回上海去呀,也得給我們留一點啊。」
由此可見,當初的上影廠多麼風光!
不過到了 90 年代,電影行業進入市場經濟,日本、香港、好萊塢等等電影先後打入國內市場,上影的老一套,逐漸吃癟。
而作為上影廠德高望重的老廠長,徐老先生現在也退休了,但是喜歡緬懷當初上影的幾起幾落的光輝歷史,也更加對後輩們寄予 hou 望,希望上影廠能重新振作起來。
徐老給陳非講上影的歷史!
上海是中國電影產業的發祥地,在建國之前,就有中國電影界的中心。在近代歐美出現了電影狂潮時,上海灘已經跟隨了世界潮流,不但成立了眾多的電影院,並且,電影產業蓬勃發展,出現了一堆具備影響力的電影公司和電影明星。
建國後,上海的電影人才出現了分流,一部分留在上海,一部分去了香港,一部分去了台灣。
建國初期,上海、香港兩地,文化產業先後爆發出了驚人的奇蹟。上影廠的美術動畫,曾經享譽世界。香港的電影產業,曾獲得東方好萊塢美譽。
上美影在上影中,獲得的國際褒獎更多,但是並不是說上影的電影製作能力弱,建國以後,拍攝了一堆的《南征北戰》、《渡江偵察記》、《雞毛信》、《鐵道游擊隊》、《紅色娘子軍》等等在全國具備影響力的作品。但是,這些主旋律作品,在海外是沒有市場的,更別說獲獎了。
而在計劃經濟時代,上影廠賺錢太容易了,沒有殘酷的市場競爭,電影的製作理念和器材,基本上沒有多少改進。80 年代時期,中國的電影製作的技術和理念,基本上和上世紀 60 年代』70 年代差不多。90 年代主要的進步,大概是電影開始以彩色電影為主。
在過去的體制中,政府給上影下達一個指標,比如每年製片十多部二十多部。電影拍攝完成後,政府直接用買斷的價格,給予製片廠一筆絕對能利潤的採購價。
行政部門採購的影片,直接布置任務,讓全國各地的電影院去放映。觀看電影也有指標的。所以,各地經常出現組織許多單位職工,學校師生集體去觀影,然後,讓人寫讀後感。
這種僵化的體制下,觀眾缺乏選擇權,電影必看,而且要寫讀後感。製片廠不用考慮觀眾的感受,反而一個勁的塞入很多教育意義的內容進去。
而在影視的器材方面,也是差不多。在 80 年代,國內的電影器材,基本上還是按照 60 年代的技術標準生產的,甚至,80 年代的電影拍攝,還是以黑白為主,電影製片廠沒有更新換代器材的需求。而國內的生產器材的廠家,也沒有必要鑽研技術,去生產技術含量更高的器材。
由於體制相對僵化,造成市場意識不強。
市場一開放,日本電影、好萊塢電影、港片的衝擊下,沒有適應市場競爭的上影就連續遭遇虧損。經歷了 90 年代市場化的衝擊,在 21 世紀初,上影廠此時就是一個爛攤子。
在 03 年時,剛剛組建的上影集團,塞入了一些賺錢的酒店業務,才勉強能發的起上影集團電影、動畫等等部門老職工的工資。
不過。上影的資源上,著實非常豐富,光是在上海地區的廠區的占地面積,就足以讓人羨慕的要死。上影廠光是一個車墩影視拍攝基地就有 43 公頃。
這麼一堆的好資源,因為市場意識不行,創造的效益的能力卻是很低。
這正是應徵了一句話——民企造假,國企低效。
簡單說,剛剛釋放出來的市場經濟猛獸,由於沒有積累監管的經驗,摸著石頭過河。這一過程中,很多企業家的道德節操不夠,大量的民營企業為了賺錢,各種風險都敢嘗試,賄賂、造假、偷稅、山寨、抄襲。用一堆違規的手段,增加競爭能力和效益,這是早些年民企的常用的戰術手段。
而國企低效,本質上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競爭意識 bo 弱。一開始執行計劃經濟,效率是非常高的。時間長了,缺乏了 ji 烈的市場競爭,自然容易僵化,低效。
而在 90 年代末,很多國企,紛紛進行了市場化的改革,減少了行政資源的支持,讓其自負盈虧,這就像讓孩子斷奶一般,不斷奶是無法健康成長的。
上影集團雖然在轉型,但是還沒有徹底斷奶。
2003 年,任仲倫上任上影集團總裁時,偌大的上影集團公司稅前盈利 200 萬元,稅後則是虧損的,集團的負債率達 76。8。如果不是政府財政補貼一部分,上影恐怕會更難熬。
也正是因為,歷史包袱沉重,所以,上影集團這些年對於投資,非常謹慎。不斷的採取與香港、海外的影視動漫行業合作,進行合拍方式。上影更多是提供人力、場地等等資源,而讓別人去出資金。
這種辦法下,其實類似於動漫代工,利用合作方的資金,提供上影職工就業,換取勞務上的收入。
這種方式,賺錢雖然更穩定了,風險也更低。但是,也會錯過許多大賺的機會。(未完待續)【本文字由啟航更新組小說提供】。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創世中文網閱讀,給作品投推薦票月票。您給予的支持,是我繼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第二百零四章臥虎藏龍的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