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一名神色匆匆的不良人快步走進房間,徑直來到裴徽身前站定,隨即恭恭敬敬地彎下腰去,拱手行了個禮,然後開口稟報說:「大帥,關於那個叫做王義平的文士,屬下們只是稍稍對他用了些拷問手段,沒想到這傢伙竟然如此膽小怕事,沒幾下功夫便將所知之事全部兜底而出,毫無保留地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說著話,這名不良人小心翼翼地從衣袖之中取出一個捲軸,雙手穩穩地捧著遞到了裴徽面前。
裴徽點了點頭,伸出右手,一把接過了捲軸。
緊接著,他熟練的手腕一抖,瞬間便將捲軸展開,並以極快的速度大致瀏覽了一遍上面的文字。
果然不出所料,這捲軸中的一部分內容與剛剛張達能所言的確相差無幾。
不過,這個王義平居然還吐露了諸多連張達能都未曾知曉的內幕消息。
原來,這個王義平乃是京兆杜氏一族族主杜綰的眾多幕僚之一。
此次行動,也正是奉了那杜綰之命前來執行。
看著「杜綰」這個名字,裴徽不禁微微皺起了眉頭,心中暗自思忖道:「杜綰……」
隨後,他便閉上雙眼,開始在自己腦海那猶如浩瀚海洋般深不可測且無窮無盡的記憶寶庫當中細細搜索起來。
經過長時間的冥思苦想,他才好不容易從記憶的深處挖掘出有關杜綰的些許零散資料。
這位杜綰可不簡單,乃是唐玄宗開元十二年甲子科的狀元郎呢!
遙想當年,他金榜題名之時,那真是風光無限、意氣風發,是當時大唐最為閃耀奪目的青年俊傑才子,吸引著無數人的目光。
可惜的是,近些年來,由於李隆基對京兆府的那些世家大族採取了刻意的壓制和遏制政策。
即便杜綰滿腹經綸、才華出眾,到如今卻也不過僅擔任了京兆府司錄參軍一職罷了。
說來有趣,他的這個官職竟然跟顏真卿完全相同。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能坐到京兆府司錄參軍這樣的位置,已經算是位高權重、令人艷羨的高官顯爵了。
但如果以裴徽所在的階層視角來審視這件事情,那麼這樣的官位恐怕很難被稱之為高位。
畢竟,杜家那可是如假包換的名門望族啊!
他們家族世世代代都有人步入仕途為官理政,而且在悠悠歲月長河之中,逐漸積澱起了極其深厚的底蘊和根基。
在那悠悠歲月所流淌而成的原本歷史長河裡,自大漢王朝伊始一直延續到唐末之際,杜氏一族可謂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這期間,京兆杜氏竟然先後有多達十一人得以榮登朝堂高位,獲封相國一職。
如此輝煌燦爛的功績,實在是令人瞠目結舌,難以想像。
而這位杜綰之子——杜黃裳,若依照原有的歷史軌跡發展下去,那麼在二十餘年後的憲宗當政時期,成為一位權勢滔天、威名遠揚且震懾整個朝野上下的當朝宰相。
不僅如此,因其功勳卓著,還會被聖上恩賜加封為邠國公,享盡無上榮耀與尊崇。
此時此刻,有關杜氏家族的種種詳盡資料和過往事跡,猶如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般,在裴徽的腦海深處徐徐展開並逐漸清晰起來。
面對這樣一個傳承將近千年之久、底蘊深厚得超乎常人想像的世家大族,裴徽不由自主地發出了一聲由衷的慨嘆:「世家門閥果真是名不虛傳啊!歷經近千載風雨洗禮仍能屹立不倒,某種程度上的確比皇族還要強大!」
「想那區區一個杜氏族主,其所擔任的官職也不過僅僅只是正四品而已,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地調動旅賁軍中整整四千名精銳騎兵。」
「這般通天徹地的能耐手段,又豈是普通正四品官員可以望其項背的?」
想到此處,裴徽不禁心頭猛地一顫,就連雙眉也下意識地微微緊蹙了起來。
就在這一瞬間,裴徽心頭猛地一震,一個令他有些驚愕的念頭閃過腦海——自己之前也許大大地低估了這些世家門閥所擁有的真正實力。
他緊緊地皺起雙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看來對於世家門閥的警惕之心必須更進一步地增強才行啊。」
這些世家門閥就如同古老大樹的根系一般,相互交織、錯綜複雜,其勢力之龐大恐怕超乎想像。
它們在社會的各個層面都有著深厚的根基,手中所掌控的力量無疑是極為驚人的。
「情報司那裡,等回去之後一定要著重加強針對世家門閥相關信息的搜集與探查工作,任何細節都絕對不能放過!」裴徽在心中暗暗下定了決心。
特別是那些如雷貫耳的七宗五姓以及京兆杜氏之類的頂尖世家門閥,更需要絞盡腦汁想辦法在其中安插自己的眼線,培養屬於自己的暗子。
唯有如此,才能夠隨時隨地洞悉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把握他們的行動方向和各種隱秘計劃。
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有可能在這波譎雲詭、紛繁複雜的權力爭鬥之中穩穩占據一席之地,立於不敗之地。
念及於此,裴徽不由自主地輕輕嘆息了一聲,臉上流露出一絲凝重之色。
就在這個時候,裴徽那莊重肅穆的書房門前,楊暄正如同被放置於熱鍋中的螞蟻一樣,心急如焚地來來回回踱著步。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他已經在此處苦等多時了,可依舊未能獲得裴徽的召見許可。
雖然心中急切難耐,但礙於禮數與裴徽越來越重的威嚴,他始終不敢冒然闖入這扇緊閉的大門,只得硬生生地克制住自己想要衝進去的衝動,強忍下內心洶湧澎湃的焦躁情緒,依然執著且耐心地守候在原地。
要知道,楊暄可是煊赫門的門主啊!在外人的眼裡,他向來都是威風八面、趾高氣昂、不可一世的存在。
但只有他自己心知肚明,事實上,煊赫門真正強大的勢力以及眾多的人手,更多地是聽從不良府的調遣指揮。
……
……
喜歡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