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x; 元佑五年三月戊申。
陰轉小雨。
在日記本上寫下兩句,韓岡抬眼看了一下擺在窗邊的溫度計,玻璃管中水銀柱的最上端指著標記著十的刻度下面一格。
九度。
開封府農曆三月的夜晚,九度這個溫度還算是在正常的範圍之內,至少比去年三月的一天夜裡氣溫驟然降到冰點之下要好。
溫度計的概念,已經在《九域遊記》中出現,不過更早一點,韓岡已經在《自然》中提出了溫度的概念,並將水的冰點設定為零度,沸點為一百度。並且在之後的論文中,通過的托里拆利實驗,確認了大氣壓的存在,順便對水的沸點進行了補充,也就是用猜測的口吻,明確了氣壓對沸點的影響。
而將韓岡的猜測進行證明,在韓岡就任參知政事後,便成了人人爭先恐後的一件事。最近的一次,便是是通過《自然》期刊的組織,讓各地的會員和通訊會員,分別在廬山、雁盪山、五台山等山脈頂峰,以及三十九處出於平原上的州縣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實驗,參與的會員及通訊會員總共超過三百人,最終確認了高度及天氣變化對氣壓的影響,同時也確認了氣壓和沸點的關係。
不過儘管相應的概念已經提出和驗證,韓岡也很早就選調工匠試製溫度計,但適合製成溫度計的玻璃管制造起來有些難度,玻璃管內部空間很難保持平直均勻,至今為止,成功的希望依然只能放在運氣之上。
但韓岡家裡,還是有好幾支溫度計和氣壓計,每天的每個時辰都會有人將之記錄下來,最後抄錄兩份,一份集結成冊,另一份送到韓岡這裡。
韓岡從桌上拿起記錄紙條,從昨日申時開始,到今天申時,每個時辰的溫度變化,都在紙條上。並不需要太多,只是幾句話吩咐而已。
韓岡提起筆,一絲不苟的將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寫進了日記。這等記錄天氣和氣溫的習慣,若能持續上幾十年,而且能夠一直留在京城,肯定會是研究開封天氣變化的重要資料。韓岡不僅僅自己這麼再做,他還在《自然》中選擇了
而且不僅僅是溫度計和氣壓計,還有雨量計,記錄下每場雨水的數量。設立氣象局,暫時還有不到時候,但通過《自然》進行氣象學知識的普及,將之從天文學中分割出來,已經在進行之中了。
日期和天氣之後,韓岡繼續他的日常功課。
不獨是他,不少士人都有記日記的習慣,今天遇到的幾樁大事,大都簡要的記錄下來。曾布就記日記,而且是自幼便記,他被抄家的時候,抄出來的日記本裝滿了一輛車。
韓岡看過其中的幾卷,上面的都是些文過飾非的東西,責任都是別人的,功勞都是自己的。尤其是當年曾布叛離新黨的那一樁公案,全都王安石、呂惠卿、曾孝寬的錯。韓岡也很榮幸的在其中成了倒壞水、給王安石出謀劃策的角色。
韓岡在自己的日記本,也不會太客觀,不過他日記本中的內容,記錄科技和工業進步的比較多,政爭幾乎沒有。沒空的時候,只會是將天氣、氣溫記錄下來,然後乾脆的跳過這一天,閒起來,則會當做練字,順手寫上一些記憶中的科學理論,當成自己猜測。
筆鋒在紙面上挪動,忽忽數百字。放下筆時,正好聽到外面的雲板響了幾聲,要等的人差不多該到了。
可惜精確計時的鐘表到現在為止,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不然,就不用雲板聲來傳達家中刻漏所指示的時間。
儘管韓岡早已給出了擺鐘的原理,但想要看到使用鐘擺來確定時間流逝的座鐘,還得需要某位工匠的靈光一閃。若是有了鐘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時間,不論是生產生活,還是軍事行動,都能從現有的水準上再上一層樓,更是進入工業社會不可或缺的關鍵道具。
正想著該如何再激勵一下工匠們,外面家人揚聲通稟,「相公,王學士來了。」
判軍器監、樞密院直學士王居卿終於到了。
就如王居卿數年間,雖說職位未遷,可貼職已經積功升到了直學士一級,韓岡現在也已是宰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集賢院大學士。
半年前,韓絳上表乞骸骨,遂以中太一宮使告退。蘇頌獨相半年,然後二月初,幾番辭讓後,韓岡正式就任宰相。
詔書一出,朝中全無異論,本就是水到渠成一件事,而在他就任宰相之後,家中僕役便一夜之間全部改口——相公二字之貴重,讓他們這些做僕婢的也覺得與有榮焉。
「請他進來吧。」
韓岡說道,將桌上的日記本收起來,來到外間,順手從書架上抽了一本書出來,等著王居卿。
「居卿拜見相公。」
沒過片刻,王居卿便被引了進來,韓岡在階上相迎。
互行了禮,韓岡將王居卿引入廳中。
相讓著坐下,王居卿一眼便看見了韓岡出迎時,隨手放在小几上的那本書。
《九域遊記》。
「相公也在看此書?」王居卿問道,試探著韓岡是否有什麼深意。關於這本書和韓岡的關係,外界議論得沸沸揚揚,韓岡始終避而不談,王居卿這還是第一次看見韓岡拿著這本書。
韓岡方才是隨手一抽,也沒注意是自己的書。不過聽見王居卿提及,便拿起來揚了一揚,「壽明以為此書如何?」
「奇書也,所以能遍傳天下。雖說的是子虛烏有之事,卻有七八分成真的可能。」王居卿道,「只可惜不知作者何人。」
「既然佚名,大概也是不想讓人多探聽吧。」
韓岡寫下這部書的時候,就是為了針對王安石以上追三代為名進行變法的藉口。他想要的世界,不需要以三代為名——那樣百姓不明白,而士人也不會信,朝臣們更是都知道是藉口——直接用這部書來告知世人,裡面種種,有韓岡已經說過了,也有未出現但可以印證的,在很大程度上,能夠通過努力去實現。
是科幻,更是現實。
不過由此引發的熱潮,是韓岡本人也始料未及。現如今,京城的瓦子裡,除了說三分等評話之外,又多了一個說九域,而且也帶動了士人寫作的熱情,現如今,甚至在報紙上都有了連載小說,大多是將評話進行改變,像韓岡這樣現實主義作品很少,而是上天入地,無所不能。
「相公說得是,想來的確是這樣!」
韓岡的話,聽著就是承認了,只是警告不要說出來。王居卿當然不會違逆韓岡的心意,這本來就沒有什麼好探究的。儘管這部書,說起來其實可以算是對新黨開戰的號角,向天下士民
有的人看的是書中人物的悲歡離合,有的人看的是書中的衣食住行,有的人看的則是書中的地理人情,而王居卿,在書裡面,找到了軍器監的目標和方向。在他看來,這幾年能穩守住軍器監,得到了諸多讚譽,完全是依靠自己從《九域遊記中》得到的靈感。
「相公覺得這部書寫得如何?」
韓岡搖頭,「詩詞不甚佳。」
打了幾年的交道,王居卿多多少少也能算是比較了解韓岡。韓岡的脾氣,正常情況下,可以說很不錯。只要不去挑釁他,正正常常的說話,韓岡也很樂意跟人聊天,甚至說個笑話。偶有冒犯,只要不是存了惡意,也能大度的容忍下來。
「其他的確不甚佳,不過一篇『滾滾長江東逝水』,足以光耀全書了。不知相公如何看?」
韓岡微微苦笑了起來。他在書中插進這首詞的時候,還有些開玩笑的心思,可現在他只希望後人不要將放入自己的文集中。
「我也是這麼看的。」韓岡說道,「全篇詩文百餘首,惟有這首臨江仙最好。只可惜作者不得揚名。」
王居卿驚訝的看著韓岡。從韓岡的臉上,他能感覺到,韓岡是真切的感到遺憾,並非是在開玩笑。這讓本已認定韓岡是此書作者的王居卿,變得不那麼確定起來。
《九域遊記》這部小說家言在世間流傳很廣,可得到的評價中,詩詞和文筆都是居於末位的,除了一首《臨江仙》之外,都被人批得一塌糊塗。而這一點,也讓世人認定此書出自於文采不佳的韓岡手筆。
可是那首臨江仙,也不是沒人批評,但書中的其他詩詞,都讓人無法為其辯護,只有這首詞,才能讓人有足夠的底氣去駁斥他人的攻擊。所以就有人以此為由,懷疑起這根本不是韓岡的著作。
韓岡如今春風得意,正是準備一展宏圖的時候,怎麼會有『浪花淘盡英雄』和『是非成敗轉頭空』的感慨?更不可能寫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樣的詞句?
王安石當年初得志,手握變法大政,他當時的詩句便是駁斥反對者的『丈夫出處非無意,猿鶴從來不自知』,甘願鞠躬盡瘁的『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以及感恩天子的『應知渭水車中老,自是君王著意深』。對比起王安石,書中的那首臨江仙完全不附和韓岡的心境和際遇。
王居卿不知道是不是該猜測下去,不過不管是誰寫的,那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部話本中的內容,完完全全都體現了韓岡的心意。
「的確是可惜了。」王居卿道,「此書洋洋百萬字,天文地理、人情世故無所不包,卻是獨樹一幟,古之所無,又是詩文所不及。」
韓岡點了點頭,笑道:「確是首開先河。」
文筆再差,詩文再爛,借用和剽竊的內容再多,也改變不了這本書的歷史意義。這也許不是這個世界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但肯定是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這一點是不必妄自菲薄的。
「舊日有水井處皆有柳詞,如今周美成也不遑多讓,但一篇文,使罪不為罪,耆卿、美成遠不及也。」
「解剖?」韓岡想了想,問道。
王居卿點頭,「正是。」
刑律中毀損屍體本是重罪,即使是死於謀殺,進行檢驗,也會儘量不去毀損屍體,多是會從外表去看。可現在除了官方的屍體檢驗之外,發現的無名屍,多要交送醫學院進行解剖研究,找出死因報備官府,同時也能順便進行一下研究,不過之後必須火化埋葬。私下裡,醫學院隔一段時間還會延請僧道,做個水陸道場。
「外科醫術,不去認清人體構成,如何去醫人治病?這幾年醫學院中,不知掃除了多少古書中的謬論,不僅僅是外科,內科、婦科、小兒科的醫術,都比過去進步了。」
「相公說得極是。只拿著書本,琢不出美玉。死讀醫書,成不了良醫。」
「做事難,難就難在要本於實。得看實際,而不是看文字。」
王居卿起身,拱手恭聲道:「相公放心,居卿明白。」
王居卿今日來見韓岡,不是別的原因,而是因為他要出外,去淮南東路就任轉運使。
韓岡並不支持蔡確、呂惠卿那種在京中,從初入朝官一路升到宰輔的經歷。一直以來他都比較讚賞那種幾年京中,幾年地方的任職方式,尤其是御史台,必須經過一任親民官,才有資格進入。如果讓不做事的清流掌握了話語權,是對所有認真做事的人的諷刺。
王居卿在軍器監的位置上時間已經不短了,應該出外去漲一漲經驗,再回來時,當能再上一層樓。
而王居卿就任淮南東路轉運使最大的問題,就是淮南去年的旱災,導致了這個春天分外的難熬。如何賑災,是地方的工作,是常平使的工作,同樣也是轉運使的任務。
「壽明你打算如何做?」
「淮左糧秣不缺,唯一可慮者,唯有賑濟一事。當官民協力,共度時艱。」
「賑濟?」韓岡想了想,道,「賑濟當然不容易。行善哪有難麼簡單的?行善積德,能澤被子孫數代。人人都想子孫福壽綿長,可惜有幾人能做得好?我曾聽家嚴說起過,昔年密州鄉里曾有位善人,他家先祖起初只是位塾師,一年不過十來吊錢。後來鄉中因他年高望重,就推他做了鄉老。他老人家從此到處募捐,廣行善事。那些念阿彌陀佛的,窮人家兩個銅板都能給他化去一個,而他家連著尼姑庵里的錢都會募了來做善事。」
王居卿明白韓岡想說什麼了,配合的回了一句:「神通廣大。」
「那是!」韓岡道:「到了他家曾祖不在的時候,十幾年積善行德,家裡就已經積聚下幾百貫錢。到他祖、父兩代,正好是黃河接連泛濫,青、徐之地赤地千里。州縣中知道他家肯做善事,就把他家推戴起來。」
王居卿呵的一聲,低聲道:「老鼠入米倉。」
「這就是善功,功德之多……」韓岡搖頭嘖嘖兩聲,「等到他家老父去世,莊上的已經存了好幾十萬貫、數百頃地了!
「相公放心。」王居卿肅容說道,「居卿此去,必不使此等人得逞。」
「沒有此輩善人,壽明你做得成事嗎?」
「賑濟離不開州縣豪右。不過也不是讓他們予取予求的。」
官吏要過手,富戶要過手,朝廷發下的賑濟,到了災民手中,十不存一。怎麼給災民多留上幾分,便能看出主事者的才幹了。
「以壽明之才,淮左的災傷我是不擔心的。但我還是希望壽明你能做到公私稱便、官民稱道。」
王居卿要大用,就必須讓他有更多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王居卿一向以事功見長,所以韓岡就讓他去淮南這個轉運的中樞之地,好好的表現一下。做得好,直學士的直就可以去掉了。若是做得不好,那就只能繼續主持實務部門。
韓岡希望自己手邊能多一點有幹才的助手,這樣一來,自己也能更輕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