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夏對於謝遷如何票擬很關心,可謝遷老奸巨猾,就算是他主動找劉大夏商議事情,也不願讓劉大夏知悉他具體如何處置。
等劉大夏離開,謝遷拿著幾份奏本琢磨半天,最後作出一個既合理又簡單的決定,在這些奏本上寫下「賞罰分明」四個字,便將其「如實」上奏,相信司禮監見到這種票擬,絕對會氣得吐血。
這是內閣大學士的基本技能,遇到難以斷定的事情,就儘量把票擬寫得模稜兩可,如此皇帝要麼直接把奏本打回內閣重新票擬,要麼自行「斟酌」,或者乾脆留中不發,到時候內閣便省去動腦筋的苦惱。
皇帝和司禮監往往最討厭這種票擬,謝遷心知肚明,但在對沈溪的問題上,他只能如此為之。
偏袒不是,落井下石更非所願,關心則亂,他只能把頭疼的問題交給別人,最多自己挨一頓罵。
在謝遷「如實」上奏後,弘治皇帝果然將奏摺留中不發,顯然也是在等後續消息傳來。
如果沈溪真的因為得罪佛郎機人而引發戰火,得勝還好,若是大明疆土和百姓有所損失,那沈溪之前所得到的功勞都不足以抵償罪過。
就在某些人巴望沈溪倒霉的時候,正月十九,快馬加急文書送抵京城。
根據地方奏報,沈溪與佛郎機人巧妙周旋,以扣押貨物和人質換取佛郎機人三艘戰船,充作開春後掃蕩閩粵沿海匪寇所用。
隨同奏報前來的還有佛郎機人表示願意臣服大明的國書。
大明君臣,連佛郎機國在哪兒都不知道,已然歡欣鼓舞,認為有個遠隔重洋的小國就此成為大明藩屬,以後每一年都會向大明「納貢」。
這主要是東西方文化差異所致,其實阿爾梅達只是表示願意每年繳納一定錢糧作為獲取的貿易權的稅金,根本就沒說過要納貢。
納貢和臣服的說法,不過是翻譯一廂情願。
不過,阿爾梅達簽訂的是「城下之盟」,當他得知國書翻譯內容有所偏差後,並未提出反對,在他眼裡利益才是第一位的,哪怕表面上服軟,但只要能賺取足夠的利潤,哪怕名聲上吃點虧也值得,畢竟葡萄牙國內對此毫不知情,大明也不可能遣使前去核對,如此就算糊弄過去了。
沈溪這次功勞不小,既取得平匪的勝利,又在外交方面維護了天朝上國的尊嚴。弘治皇帝龍心大悅,決意給予沈溪獎勵,顯示他任人唯賢。
別人都說朕重用沈溪是因為他是太子講官,朕現在就要向天下人表明,有志不在年高,只要有真本事,年輕官員同樣可以獲得朕的青睞,加官進爵指日可待。
最後朱祐樘批示:沈溪官晉一級,留任三省督撫,為國效命。
這批示一下,把朝廷那些大佬給難住了。
沈溪是京官外派,雖是地方督撫,但卻是朝廷特命欽差,主要任務是平定東南沿海三省匪寇,掛的是正三品的右副都御史銜。
按照京官的官銜,若沈溪官升兩級,那就是正二品的右都御史,但現在諭旨中的官升一級是幾個意思?
若是按照地方官的規格,那就是從二品的布政使!但從督撫遷布政使,明明是降職,朝中向來沒有此等先例。
朱祐樘只是覺得已經破格提升沈溪,從正三品升兩級,以後回朝廷不好安排。
以沈溪的年歲,就算功勞再大,六部尚書也不是他可以染指的,就算任命沈溪為六部侍郎也不合適。
沈溪雖然有能力,但在弘治皇帝眼中,他如今的年歲只能做一些臨時性質的官,諸如總督、巡撫,就算調到南京去擔任六部侍郎也不合適。
能做地方官和翰林官,就是不能做六部堂官。
功勞再大,年歲不夠,論資排輩輪不到,要麼在地方上當督撫,要麼回來繼續修書、講課,哪裡有什麼差事,諸如九邊需要治理軍餉,或者漕運需要有人清理調度,朕就會派你去,不然你就留在京城老老實實候命,逐漸積攢資歷……
這升遷的路子,跟劉大夏的升遷很相似。
以前在弘治皇帝眼中,劉大夏就是一顆螺絲釘,哪裡有窟窿哪裡就有劉大夏的身影。只是沈溪比劉大夏更年輕,更有朝氣,深得弘治皇帝欣賞,因為沈溪是弘治皇帝給兒子培養的輔政大臣。
那麼多老傢伙,比朕年歲都大一輪,等朕百年歸老之後你們早進黃土了,你們的孫子都比太子的年歲大,我怎麼指望得了你們?
再看沈溪,中了狀元立下這麼多功勞,到現在也不過十七歲,比我兒子大四歲而已,以後完全可以當我兒子的肱骨大臣。
朱祐樘越是感覺自己身體大不如前,越是想提拔朝中年輕有為的官員,連他的兩個小舅子,也在他的提拔名單之中,畢竟張氏兄弟不過而立之年,年富力強,可以有助於江山社稷安穩。
因為朱祐樘所提「官升一級」無先例可循,最後由馬文升等人酌情擬定,將沈溪「三省沿海督撫」頭銜,正式改為「閩粵桂三省軍務提調」,官品仍舊為正三品右副都御史,但領從二品俸祿。
如此一來,沈溪這個正三品朝臣,其實比正二品的兩廣總督權限更大。要知道一個正二品兩廣總督,只負責粵桂兩省軍政事務,但沈溪這個三省軍務提調,卻可以調動兩廣和福建三省軍隊。
等吏部把沈溪的官職和權限一公布,京城一片譁然之聲。
一個正三品的督撫,已經比正二品的封疆大吏權限大,那豈不是說沈溪現在的權限相當於從一品大員?
雖然朝廷對此議論紛紛,但好在沈溪所領僅為東南三省的軍政事務,在京官眼中,地方官再大那也微不足道,否則也不會有京官外調直接升三到五級的規矩。
在別人眼中,沈溪這個正三品督撫,跟他之前詹事府正五品的右庶子是劃等號的,雖然一個十七歲的正五品右庶子已經很過分,但終究只是五品官,不足為慮。
但不管怎麼說,沈溪正式拿到東南三省軍政大權,之後他不再是個管官的,而是可以地方行政、軍事一手抓,三省所有衙門都正式成為他的下級單位,可以隨意發號施令。
……
……
當朝廷下令將沈溪「官升一級」時,沈溪還在廣州城裡優哉游哉。敕令於正月下旬發出,就算加急文書走得快,要到二月中旬才能傳到廣州府,如果路上再延遲下,可能沈溪已經帶兵北上打倭寇,連自己升官的消息也不知道。
不過,沈溪目前擁有的權力並不是靠皇帝敕封后才得到的,而是靠他自己真刀真槍掙回來的。
就算弘治皇帝給了沈溪很高的官職,如果自身沒能力,也會像剛到廣州府的時候那樣,處處受到掣肘,沒人服他。
就算現在朝廷沒把他官職中「東南沿海」字眼給刨除,他也依靠自身的努力基本確立在三省的絕對權威,其實不需要朝廷任命,他就已經是實打實的三省軍事和行政最高長官。不過多了朝廷的任命,那他更師出有名,可以在東南三省為所欲為,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勢力發展到呂宋島,建立海外殖民地,或者將安南重歸大明版圖……
以前沈溪沒權限做,現在有了權限,就可以好好規劃一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顯然,平定倭寇和海盜才是當前第一要務,別的事都要讓一讓,但在東南三省建立自己的勢力倒是刻不容緩。
沈溪準備在官場上拉攏一批官員,惠娘和李衿的商業版圖也得開始布置。
惠娘和李衿的生意,以廣州府為中心,往東南三省延伸,福州那邊還有宋小城重建的閩地商會,這些都能得到政策上的支持。
不但沈溪自己的生意,地方商賈的生意也受到督撫衙門庇護,沈溪開始大肆鼓勵發展商業,商業不再是與民爭利、與官府作對的賤業,地方官府不得再為難商賈。
甚至佛郎機人,都能加入到分蛋糕的行列中。
沈溪將唐寅派去瓊州府,是他擴充權力版圖的一部分。
正月十六,沈溪親自送唐寅夫婦上路,唐寅作為特派使節,將在瓊州府停留半年左右的時間。
在沈溪看來,他在東南三省的布局已經展開,現在最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求穩,不能讓政敵抓到他的把柄。
他現在升官,就是為了「發財」,但財不是用來享受的,而是要為將來官場升遷積累資本。
無論是養兵,還是施政於民,都需要雄厚財力的支持。
以陸珩為首的布政使司,以及閩、桂兩省布政使司衙門,開始調運錢糧往廣州府,沈溪年底將兵馬解散後,將會於二月中旬開始重新集結,他把北上平定倭寇和海盜的出兵日期,定在了三月初六。
在沈溪的計劃中,這次出兵大概需要三個月時間,將在六月上旬結束征戰,屆時將直接返回福州府,而不是廣州府。
沈溪沒求一次把東南沿海所有海盜和倭寇都平息,主要是把聲勢鬧起來,讓海盜和倭寇看到朝廷平定海疆的決心,還大明沿海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