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州北面的官道上,浩浩蕩蕩的女真騎兵列隊而行,人人鐵盔鐵甲,手提長矛,殺氣騰騰。
在前面是比較特殊的女真騎兵,人馬都身披重甲,三匹戰馬一排, 雖然目前三匹戰馬之間沒有用皮索相連,但看得出他它們的裝備和陣型,戰時一定是用皮索相連。
這就是對方探子交代的最關鍵情報,有六千匹拐子馬,三馬一組,一共兩千組, 不然的話,王景揚還真看不出這支特殊騎兵。
王景揚站在兩里外的一座山丘上,仔細觀察敵軍的拐子馬, 數量應該是兩千組,後面就是正常的女真騎兵了,戰馬和士兵都沒有重甲,隊伍也沒有那麼整齊,有的四人一排,有的三人一排,甚至還有兩人一排,比較隨意,而不像前面的六千拐子馬,三馬排列整齊,步調一致。
三萬女真騎兵浩浩蕩蕩過去,然後是滿載糧草物資的大車,一輛接一輛,每輛大車頂上坐著一名押車的協從軍步兵。
大車一眼望不見頭,探子說有五萬輛大車, 但王景揚對大車興趣不高,畢竟進入西夏後,西夏軍的糧草輜重會和對方融為一體, 所以沒有什麼意義。
關鍵是到底有多少軍隊,是不是三萬女真軍加上三萬協從軍,還有五萬趕車的車夫,軍隊人數是必須要確定的。
王景揚只得賴著性子等著大車慢慢過去,大車和足足有四十餘里,大車過去後,後面又出現了一支軍隊,這也是協從軍,大約有一萬人,加上大車上坐的兩萬押車士兵,確實有三萬協從軍。
王景揚終於等到了隊伍走過,他又看了看天色,一揮手,「我們出發!」
他和手下帶著中午抓獲的探子離開了夏州,向鳴沙縣方向奔去.......
兩天後,陳慶得到了斥候帶來的確切情報,他又派人詳細審問被抓捕的協從軍探子,他不光要了解金兵的情報,他還需要知道協從軍以及河東路的詳細情報。
大帳內,二十幾名重要將領聚集一堂, 陳慶問道:「你們何人知道金兵拐子馬的情況?」
這時,高定舉手道:「卑職參加過劉光世討伐淮西的作戰,當時完顏宗翰率領一萬騎兵將我們五萬軍隊殺得片甲不留,他們的前鋒就是三千拐子馬,又叫連環馬,三匹重甲戰馬用繩索相連,只有一名騎兵騎在中間戰馬上,手執一支極長的戰矛,一千族拐子馬殺進宋軍陣型,一路狂奔,所向披靡,勢不可擋,那種氣勢簡直儼如山崩地裂一般,數萬宋軍當即就崩潰了,沒命的奔逃,卑職當時也頗為震撼。」
陳慶眉頭一皺,「三匹戰馬只有一名騎兵嗎?」
「正是,卑職以為三馬三人並在一起,戰馬還好,就是士兵施展不開。」
有點道理,三人並列騎馬確實施展不開,而且一人三馬,戰馬的負擔也不重,那為什麼他們斥候看到的卻是三人三馬?
張曉笑道:「宣撫使也不用奇怪,斥候看到的三人三馬只是行軍而已,卑職估計還是三馬一人,另外兩人是備用。」
陳慶點點頭「也有可能,但不顧他們是三人三馬,還是一人三馬,這些其實意義不大,難點是,我們怎麼在西夏平原和三萬女真騎兵作戰?」
眾人都沉默了,他們並不妄自菲薄,但他們也知道,女真騎兵上萬,戰鬥力極為強悍,何況對方是三萬騎兵。
這時,陳慶又笑道:「對付拐子馬倒問題不大,只要一匹戰馬跌倒,其他兩匹戰馬就無法再戰,我們可以用鉤連槍來對付他們。」
眾人眼睛一亮,用鉤連槍是個好辦法。
高定也接口道:「敵軍必然是用拐子馬衝鋒,他們的騎兵就藏在後面,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用騎兵對騎兵,我們用壓倒多數的騎兵來對付金兵,我們用十萬騎兵行不行?」
「可如果我們的騎兵都去攻打金兵,那西夏軍和協從軍怎麼應對?」楊再興質問道。
「所以說我們要出動二十萬大軍,十萬騎兵專門對付女真騎兵,十萬步兵對付西夏軍和協從軍。」
楊再興冷笑一聲,「十萬,二十萬,這可是戰略決戰,幾條戰線進行激戰,才可能動用這麼多軍隊,哪有一場大戰動用這麼多軍隊的道理?飯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積小勝換大勝......」
「你說得簡單,但金兵會理睬你這一套嗎?我說的是怎麼集中兵力戰勝金兵,和怎麼打仗沒有關係。」
高定和楊再興爭鋒相對,眼看要爭吵起來了。
「你們兩個不要爭了!」
陳慶站起身打斷了兩人的爭吵,他站起身對眾人道:「對付女真騎兵是我們遲早會面對的嚴峻現實,怎麼戰勝女真騎兵,不是我們拍腦袋想出來的,而是靠一場場戰爭積累經驗,以前我總是考慮怎麼樣最大程度的減少傷亡,不願和敵軍正面激戰,現在我也慢慢想通了,沒有和強敵作戰的積累,自身就不會強大,我們的眼光要放遠一點,就算我們這次被女真騎兵擊敗,但沒有關係,我們還會捲土重來,但如果不敢和女真騎兵正面作戰,那我們以後怎麼辦?」
大帳內頓時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陳慶這番話說到將領的心坎上了,不要怕失敗,要在失敗中總結經驗,最後戰勝強敵。
.........
待眾人散去,陳慶這才對張曉笑道:「所謂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我們可以有勇氣和敵軍一戰,但我們不能輕敵,尤其要發揮自身的優勢,揚長棄短和女真騎兵作戰。」
張曉點點頭,「我非常同意宣撫使的想法,揚長避短這四個字,就是我們戰勝女真騎兵的關鍵,比如剛才將軍提到的鉤連槍,這確實是對付女真拐子馬的利器,拐子馬身披重甲,但唯獨馬腳露在外面,那麼馬腳就是對方的弱點,我們的優勢就在於訓練有術,可以讓精銳步兵組成長矛方陣來對抗敵軍騎兵,我們的騎兵則去收拾西夏軍和協從軍,只要西夏軍和協從軍潰敗,女真騎兵的士氣必然會受到影響。」
旁邊楊再興道:「金兵的謀略也很厲害,我們要防備金兵抄襲我們後路,卑職建議把漢人百姓遷徙到割踏寨南面的谷地里,把物資糧草也遷徙過去,在那邊紮下大營,這裡就只剩下鳴沙縣和應理縣兩座縣城,只要堅守縣城,敵軍的偷襲就沒有意義了。」
陳慶欣然道:「這辦法不錯,可以採納!」
陳慶做出了決定,將漢民大營遷徙到割踏寨南面的山谷內,數十萬百姓開始動身了,扶老攜幼,浩浩蕩蕩向南方撤離,宋軍又拿出十幾萬頭毛驢和騾子,給行動不便的老人和幼兒代步,三萬頭駱駝馱負著糧食和帳篷,數萬名剛剛轉正為正式宋軍的民團士兵沿途護衛,幫助老弱百姓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