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崇禎皇帝朱由檢的一行御駕抵達天津的時候,袁可立和徐光啟,滿桂三人為首的天津官員來迎接。崇禎皇帝朱由檢這才知道,鄭芝龍的船隊,幾乎是和他同時抵達了天津。
袁可立,徐光啟和滿桂三人,可以說是大明目前最忙碌的三個官員了,三個人的任務都很重,徐光啟一貫埋首於科技,倒也還好,袁可立和滿桂的任務就相當的繁重!
天底下沒有比管人,還是管著一大堆的流民,原本不是該管的人更累的。
崇禎皇帝朱由檢讓人去將錢謙益找來的人馬,也並沒有耽擱多久,在皇帝到達天津的時候,錢謙益的馬車也到了,但崇禎皇帝朱由檢並沒有第一時間見錢謙益,他很不喜歡這個後來主動歸降滿清的人,他的歸降跟洪承疇那種兵敗被捕,是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概念!這種,主動歸降,非常的讓人噁心!
崇禎皇帝朱由檢並沒有跟袁可立,徐光啟,滿桂三人客套,招招手,讓三人上了自己的龍輦,「你們跟朕走,其餘官員回城,咱們直接去天津港。」
袁可立和徐光啟,滿桂都很清楚皇帝的辦事風格,袁可立急忙去布置安排,徐光啟則留在車上陪皇帝說話。
徐光啟將天津港的建設,還有大明水泥廠,大明船塢的一些進度都跟皇帝做了匯報,「有了皇上教臣研製的蒸汽機,所有的進度都提高了不少,冶鐵技術有了提高。在明年。臣一定研發出蒸汽機為動力的新式戰船。」
崇禎皇帝朱由檢點點頭。對徐光啟的工作做了肯定,這些都不是他最關心的,他沒有回現代,事實上,他現在最關心的問題,已經不是科技的飛躍了,還是人的問題,因為科技再怎麼飛躍。也無法取代政治和經濟,如果政治倒了,會直接影響到經濟,影響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能不能等到大明的科技飛躍,對他來說都還是一個未知數!眼下的怎麼安置幾十萬流民,怎麼解決朝鮮的這步棋,這才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崇禎皇帝朱由檢簡單的將自己知道的一些科技知識,跟徐光啟交換了一些意見,頓時又讓徐光啟產生了許多茅塞頓開的感覺。
崇禎皇帝朱由檢笑著對徐光啟道。「老師,你去忙你的吧。有袁可立陪著朕是一樣的,你的重心就放在建設上,想著法子讓大明水泥廠的產量不斷加大,要用能源的地方太多。」
徐光啟正巴不得呢,他是一個科技痴人,並不是很習慣跟著皇帝到處做這些事情,等袁可立過來,徐光啟便先行告退。
崇禎皇帝朱由檢的時間很急,沒有繞圈子,直接將他將要對朝鮮用兵,和想要讓鄭芝龍幫著運兵的事情說了。
袁可立出乎皇帝的預料,非常支持皇帝對朝鮮用兵,「皇上,老臣早在天啟爺的時候就建議對朝鮮用兵,大明絕對不能放棄朝鮮的戰略作用,但沒有人重視!對李倧,不能完全拿掉,因為他畢竟當了多年的朝鮮國王了,但也不能允許這種沒有經過我大明承認就政變上台的國王存在,這將會破壞大明的威信!如果允許的話,老臣建議,降低朝鮮的藩屬國地位,直接改成我大明的行省,李倧如果歸附於皇上的話,就讓他做一個巡撫,可以規定一個期限。」
崇禎皇帝朱由檢大汗,這不就是朝人治朝,朝鮮特別行政區了嗎?您這想法夠超前,夠現代的啊!「太傅,深合朕意啊!」
滿桂一直在旁邊沒有插嘴,他知道皇帝馬上就要問自己組建第三軍的事情了,果然皇帝在問了袁可立的意見後,馬上就將焦點放在了他的身上,「滿桂將軍,怎麼樣?第三軍組建起來了嗎?」
滿桂點點頭,「只要是糧餉充足,沒有大問題,人員已經初步的篩選過,目前是七萬人的編制,末將正在淘汰階段,最後留下一支五萬人的編制,淘汰到五萬人後就進一步的訓練。」
崇禎皇帝朱由檢點點頭,對滿桂的效率算是滿意,「來不及慢慢練了,五萬人,可能要分五批運抵朝鮮去,你先練一萬人出來,其餘的讓部將們加緊操練吧,毛文龍死了,但大明不能放棄朝鮮!這個重任,當初朕就打算交給你!」
從崇禎皇帝朱由檢當初根據歷史的進程,預先保住了滿桂不死的時候,他其實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要跟建奴拼勇猛,非滿桂莫屬,大明的將領們,有時候缺的就是這麼一些血性!
滿桂莊重的跪下道,「皇上將這麼重的擔子交給臣!臣一定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崇禎皇帝朱由檢將滿桂扶起來,「朕從來沒有擔心過你對大明的忠誠,還有你的勇敢,朕擔心的是你太過莽撞,不懂愛惜自己,不顧著約束手下的軍士。」
在經歷了一次雙規之後,滿桂想通了很多的事情,他過去只覺得只要手下的軍士勇敢善戰,對老百姓有些侵擾是可以諒解的,但是跟著皇帝這麼長的日子,皇帝的愛民如子,也讓他有了切身的體會!
&將一定會盡力約束手下人,不再給皇上掛懷。」滿桂說的斬釘截鐵。
崇禎皇帝朱由檢微微的一笑,「還在為過去的事情介懷嗎?朕已經都快忘了,朕也知道,軍隊是要保持一些野性,但這野性不能用來對老百姓,應該對敵人,寧願自己餓死,不能在老百姓頭上打主意,這也是我們建黨的根基!沒有了老百姓,就沒有了國家,大明都沒有了,你再能打仗,你為什麼去打仗?為了誰去打仗?」
滿桂點點頭,接受了皇帝的訓誡,事實上,自從被皇帝親自提名成為第一批的黨員後,滿桂就非常重視黨員這個身份!「微臣都記住了。」
崇禎皇帝朱由檢也很欣慰,能夠保住滿桂和趙率教這兩個老將不死,對於他,或者對於整個大明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未完待續。。)
第 0455 章 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