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吾所在的東吁王朝,原本就因為連年打仗而人口不多,虧得他隆王休養生息了一些年,洞吾人才沒有繼續死於戰爭之中。
可隨後,阿瓦一戰,滅了東吁王朝的同時,也重創了洞吾的人口。
雖然閻應元在治理洞吾期間,很少再有戰事。又有雲南人去洞吾,內地商人去做生意,可人口終歸不是那麼容易能有的。
因此,洞吾這邊,人口主要還是集中在少數一些城市,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山密林之類的。
在洞吾成為明軍的一個省份之後,大明這邊,當然也對臨近的莫臥兒帝國有提防的。
和孟加拉這邊的邊陲,都駐守有軍隊。與此同時,也派了大量密探進入臨近的孟加拉,刺探莫臥兒帝國的軍情,以防萬一。
但是,莫臥兒帝國最終對大明滅掉東吁王朝的這個事情,壓根就沒有一點反應。而且還不是短時間,而是一直沒反應。
這種情況,讓邊境的明軍將士自然就鬆懈了不少。
到了後來,閻應元升任洞吾總督,領兵出海,前去經營錫蘭。而新任洞吾巡撫張煌言在到任之前,有去京師覲見過皇帝,得到皇上提醒,要小心莫臥兒帝國。
張煌言本人也知道,閻應元是去和佛郎機人交接錫蘭和孟買。不管是他,還是閻應元,都有過預測,覺得這一次莫臥兒帝國會有反應,也就有提防。
除了往邊陲重鎮輸送物資儲備,以備戰事之外,張煌言還提醒過邊陲將領,務必警惕!而他自己當然是不可能去邊陲的,畢竟是管著整個洞吾,要操心的事情太多。
當然,這個的前提,還是預估這一次莫臥兒帝國的反應,有可能會激烈一些。但也不會有大的事情。就算有大的事情,比如派兵過來,那在孟加拉的密探也能及時獲悉消息而做出應對。
結果,沙賈汗派來東線的是他最能打仗的三兒子奧朗則布。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狡猾的對手。
在原本的歷史上,他確實能征善戰,能在皇位爭奪戰中領兵打敗他的三個兄弟,最終囚父殺兄殺弟,還大大地擴大了莫臥兒帝國的版圖,成就了如今印度的疆域。
這個奧朗則布,顯然是知道孟加拉這邊會有明軍的奸細,因此乾脆就不要步軍,只是領著騎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迅速穿過孟加拉,對洞吾發動了攻勢。
這種不宣而戰的突襲,還真讓他得逞了。最開始被他突襲的邊境重鎮被偷襲攻破,隨後的幾座小城鎮也在他連續突襲之下被他屠得一乾二淨。
等阿瓦這邊的張煌言聞訊之後,立刻集結大軍迎戰時,奧朗則布卻退回了孟加拉,隨後在孟加拉那邊駐守,整頓防務。同時還派人反咬一口,遣使責問大明這邊,在孟買駐軍,還侵犯地方,這是東西夾攻莫臥兒帝國還是什麼意思?如果明國不給一個交代,就不要怪他滅了洞吾的明軍。
張煌言聽了之後,氣得差點吐血,還能有一個講理的人麼?
不過他也感覺到,他所面對的對手很不好對付,因此,一邊謹慎應對,一邊派人飛報京師和錫蘭。
相對張煌言的緊張謹慎,奧朗則布卻要輕鬆多了。戰事一完,他就當著御林軍將領的面,寫派了一份報捷文書,誇大了御林軍將領的功勞,替他們請功,以此繼續收買人心。
與此同時,他也在捷報中強調,明軍必定會大肆反撲,因此御林軍還不能回去。不但如此,甚至他還求援,以備下一戰。
………………
因為有竊聽系統這個金手指在,都不用那麼遠的地方派人奏報,崇禎皇帝在京師這裡就通過張煌言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獲悉了洞吾的戰況,同時,也從李定國身上的甲級竊聽種子獲悉了孟買的情況。
「又到了松松筋骨的時候了啊!」崇禎皇帝丟下手中的御筆,站起來伸了個懶腰,自言自語地說道。
說真的,這一年一直在搞內政,如今想起那金戈鐵馬的歲月,還真是有點懷念的!
隨後,崇禎皇帝發出旨意,說莫臥兒帝國侵犯大明洞吾,屠殺大明百姓,他決定御駕親征,滅了莫臥兒帝國為大明百姓報仇!
這份旨意,要是早些年發出來的話,所有人都會質疑。因為京師這邊壓根就沒有任何消息。再說了,洞吾離得那麼遠,皇上就是再有神機妙算,又怎麼可能算到那麼遠發生的事情。
不過崇禎皇帝在南洋之戰中,已經展現過神奇手段,有仙器能聽千里之外的消息,且這個事情,都是證實了的。因此,就沒有人懷疑洞吾那邊到底有沒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他們都相信崇禎皇帝。
而且崇禎皇帝不遠萬里要出征,只為大明百姓報仇,實踐那「犯大明者,雖遠必誅」的誓言,對於大明百姓來說,那都是感動地很,紛紛祈禱皇上凱旋。
當然,也有人覺得,皇上貴為天子,哪能事事出征,要不,要那些臣子何用?
不但民間有這種說法,那些文官武將也感覺丟臉,就紛紛請戰,就連剛剛從南方回到京師的盧象升,也是願意代皇上出征。
對此,崇禎皇帝便看著盧象升等人說道:「卿等怕是不知道莫臥兒帝國的情況吧?」
「微臣是有聽聞,不過知之不詳!」盧象升倒也實話實說。
至於其他文官武將,這有盧象升出頭和皇上奏對,他們旁聽就夠了,並不插言。
「那好,朕就給卿等說說。」崇禎皇帝便對盧象升等人說道:「莫臥兒帝國是蒙古人後裔所建,其疆域大概有朕開拓疆土之前的一半大,也是農耕之國。且其國力正當鼎盛時,南征北戰,剿滅了許多小國,如今也還在繼續擴張中。換而言之,莫臥兒帝國並不是一個弱國!」
盧象升聽得一凜,沒想到這個蠻國是個大國,而且還是能征善戰的,看來真不可小覷。
不過雖然如此,對盧象升來說,那又怎麼樣,又不可能怕了!
因此,他便要開口繼續請戰。
但是,崇禎皇帝明白他心中所想,就先他一步,又開口說道:「征討莫臥兒帝國,卿等以為,大明要出動多少大軍,消耗多少錢糧,方有把握滅之?」
聽到這話,就算盧象升南征北戰慣了,對於這個問題卻還是非常慎重的。當即眉頭一皺,心中估算起來,發現又不好估算。因為他對莫臥兒帝國的情況一無所知,包括地形地勢,還有風土人情什麼的。所有這些,都會對戰事產生非常重大的影響,不考慮都不行。
如果不知道這些,那只能往大里估計了,對方又是大國,國土遼闊,那不但兵力要多,糧草消耗也絕對要多。
崇禎皇帝看著包括盧象升在內的所有臣子都露出了謹慎的神情,一時之間都沒人答話,便在心中笑了下,然後又給他們補了一刀道:「還有一點,卿等不要忘記了,臨近莫臥兒帝國的幾個省都是物資貧乏,有的還需要從內地輸送。且交通落後,卿等要考慮路上消耗的糧草物資。」
「……」得到這個提醒,盧象升等人徹底無語了。
在這交通不便的時代,糧食的運送,到達目的地的其實很少,大部分糧食都會消耗在路上,特別是目的越遠,這消耗在路上的比例就越高。
而莫臥兒帝國是遠離大明的產糧區,大軍要多,還要運糧過去,就算能打贏,估計大明也是會傷筋動骨的。
這麼一想,就算是盧象升,又如何能忽略這些事實呢!
見他們都不答話了,崇禎皇帝便微笑著說道:「因此,這和莫臥兒帝國的戰事,還須得朕親徵才行。朕不想因為莫臥兒帝國之戰,就拖累了國內良好的經濟勢頭!」
如果說這個天下,有誰是最有把握滅掉敵人的,那麼除了崇禎皇帝之外,別無他人!
反正從崇禎皇帝領兵打仗一起來,全都是以極小的代價贏得巨大的勝利,從來沒有例外!
於是,就這麼的,再沒有人和崇禎皇帝來爭論出兵這個事情了。
於是,崇禎皇帝就領軍出發了。
這一次的出征,他帶的兵力也不多。只有驃騎營的一部五千來人,總兵是周遇吉。
其他總兵,很多都已經年紀大了,五十開外了。事實上,就連周遇吉都已經不年輕了,但相對來說年輕一點。
在這支軍中,還有一名三十多歲的年輕將領,叫做李來亨,周遇吉手下的參將。崇禎皇帝出征,其實是有意培養他的。
另外,他還發調令,調了吳三桂、孔有德領五千餘騎隨駕出征。他們兩個,在滅了建虜之後,是封了登萊總兵,駐守在登萊,其中孔有德就負責那邊的水兵訓練。
這其中,孔有德剛好五十歲,而吳三桂是四十歲,比崇禎皇帝還小一歲。
這次出征皇帝御駕親征,比起以往,是有的路段可以坐火車,不但快,還能省體力。而且他也不用帶糧草物資,直接走就是。軍力不多,只需要地方籌集糧草就成。
讓人想不到的是,崇禎皇帝並沒有領軍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