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集團賴以成長的根基,科舉制,也被崇禎廢除了。未來的國家,將會有一個全的官員選拔制,人才的培養,不再是原來的私塾,而是不久後會建立的全教育體系下的各大小學校。
可以說,至此,崇禎徹底的戰勝了官集團,了了他多年的心愿。這從他與武昊聯繫之時,說到那些為了反對而反對的大臣所露出的笑容,就能看的出來他有多麼的得意。
而現崇禎手下的仙官、神將,則令崇禎極為的滿意。雖然對於崇禎不會跪拜、施禮什麼的,但是治理國家方面、處理問題上,崇禎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好的幫手,可以說個個都比以前那些所謂的名臣強的多得多。
崇禎也不得不感嘆,不愧是仙人啊。他眼,只有仙人才能做到這些。
清除了**,戰勝了官集團,掃平了武官集團,海內不說完全生平,但是已經變了樣子,處處洋溢著生機。
大明內部不穩,其實主要還是底層的姓們溫飽無法保證,能夠吃飽了喝足了,吃苦耐勞的國人,哪裡會起來反抗、走入匪途。
武昊從他那個時空帶了不少優質糧食種子過來,之前抗日時空的時候,就是這樣做的,到了大明這裡,同樣要如此,他要讓大明的農民們種上高產作物,免受飢餓。
改良的玉米、水稻、小麥,就是三大主打的作物,再配上生態農業科技,未來將會為大明提供足夠的糧食,滿足大明人民所需。至少,現有的耕地,滿足十億人的所需是沒問題的。
當然,農業技術革之前,土地必須進行再分配。這些措施都是照著抗日時空那裡搬來的,雖然各大地主有著這樣那樣的不滿,但是國家機器下,一切都形成不了阻礙。
至此,大明近兩億的農民們都獲得了足夠的土地,開始了生活,美好的未來。
農民人口近兩億?!是不是說錯了?!
沒錯!
武昊那個時空的資料得到的信息,這個時期有大概兩億人口。
明代國人口,後的全國官方統計人,時間為明光宗泰昌元年。。以上人口數字,當然是不完整。因為人口被大量隱瞞。通常認為,明代人口,實際上僅是官方所掌握的賦稅人口。
很多人口學者認為,明代實際人口,大約1億到2億和葛劍雄、曹樹基:《對明代人口總數的估計》)。
尤其是人口學權威葛劍雄《國人口展史》強調:「萬曆二十八年應有197億人。萬曆二十八年以後,總人口還可能有緩慢的增長,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億了。」
而有些樂觀的西方學者,則估計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為23億人,甚至還有峰值29億的估計,但明顯偏高了。綜合來說,認定明末人口2億左右,已經成了人口史學界的主流觀點。
與明代人口相比,官方統計上,滿清初的全國人口統計人,時間為清世祖順治八年。
而滿清控制全國後的清聖祖康熙二十一年,全國人口也只有1人。僅相當於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誠如很多學者所指出的,清初人口,雍正朝前,同樣存嚴重的缺漏現象。學者們對1650年前後的國人口,同樣做出了估測,但數值差異很大,4000萬-1億左右。
其,1億這個高數字,是何柄棣根據他對1650-1700年的人口增長率估計數字平均推算的。從滿清對人口統計和賦稅制加以變化後的全面人口統計看,何柄棣的估計明顯偏高,而且他忽視了一個重要因素:1650-1670年之間,大陸上的殘酷戰亂和滿清的屠殺,並未停息,換句話說,這個時期的人口增加率,不可能是1650-1700年的平均水平,而應該是大大低於這個水平。
由上述情況分析,1660年左右,國人口的高數值,不可能高於5000-8000萬人。與明末公認人口相比,減少約1億2000萬到1億5千萬以上。如果考慮到增人口,則損失總數是巨大。
其固然有大量死於災荒的人口,但由於滿清控制全國,所以因為外遷減少的人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考慮了上述因素的情況下,推定有幾千萬甚至超過1億人口,遭到了滿清的屠殺,是有充分依據的。甚至可以說是極端保守的。
武昊來到這裡,射了衛星之後,也確定了這一數字。至少滿清入關之前,大明還有著兩億多的人口。
而武昊那個時空滿清控制全國後,人口少了那麼多,戰亂是一方面,滿清的屠殺就是主要的因素了。連張獻忠都被掛上了屠夫的惡名,來分薄減丁的罪惡,可想而知滿清到底殺了多少人。。。
這段時間,是崇禎臉上笑容多的日子,是他為痛快的日子,人看起來也是年輕了很多。
不過,武昊知道崇禎即位後這些年來身體狀況已經非常的糟糕了,為了讓他能夠健康的活下去,武昊安排了一個時間,要把崇禎帶到飛船城市上。
聽到要去仙城,崇禎眼睛都瞪大了,呆住了,緊接著,就是無比興奮的神情了。
仙城,這段兒時間一直外城的上空,一個月來,已經吸引了無數人,成為了大明朝廷為重大的神跡。如果不是武昊安排人控制,恐怕仙城之下早就人滿為患、香火繚繞了。
而進入仙城,也成為了所有人的願望,那裡,姓們眼,可是堪比天庭那樣的仙境。到了那裡,或許就能成為仙人了。
崇禎也不例外,那麼大的仙城,他從紫禁城內就能看到,他不想去看看,那絕對是假話。
武昊邀請,崇禎自然喜出望外,尤其是關於他的身體健康的情況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