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備~~~放!」
近衛軍在統一的命令下,瞄準對面正在前進的宋軍預備隊主力扣動了扳機!
即便敵人還在百米之外,仍然有不少宋軍火槍兵倒下!
畢竟近衛軍使用的燧發槍質量比普通線列步兵要好得多,燧發槍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百米內的命中率!
也就擁有系統的李察才能集中這麼多使用高質量燧發槍的精銳近衛軍當普通線列步兵使用!
畢竟高質量燧發槍也意味著高成本,地球歷史上燧發槍命中率不咋地並不是生產技術不夠,只是為了大批量列裝而故意壓縮成本而已。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性能優秀的武器在戰爭中並不意味著好用,軍工產品列裝時,最大的參考數據其實是成本,如果成本太高質量再好也沒用,因為買不起……
而高質量武器裝備少了對戰局作用又不大,所以如何在儘可能保持實戰性能基礎上壓縮成本,就成為各種武器性能的列裝指標。
地球歷史上最典型的就是ak47這款武器的流行,單從性能上比,有的是比這款突擊步槍好用的武器,但ak47卻成為全球最流行的突擊步槍,哪怕到了21世紀仍然有很多人在使用!
原因在哪裡?
主要就在於廉價的成本和耐用的性能!
比ak47質量好的太貴,比ak47便宜的性能又太差,理所當然的,這款突擊步槍就成為世界銷量最大的拳頭產品。
因此,別看近衛軍使用的燧發槍精度高,但其實並不是地球近代史的主流燧發槍,原因無他,成本問題。
當然,有了金手指的李察就可以完美避過這個難題了。
近衛軍並沒有採用近距離三列齊射戰術,因為用不著,他們的燧發槍本就有射程優勢,完全可以用輪替射擊的方式跟對面的宋軍玩排隊槍斃!
果不其然,近衛軍的排槍輪了整整三次,宋軍都沒有步入火繩槍的有效射程,反倒是有大量的宋軍火槍兵因為經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壓力匆匆停下開火,根本顧不上能不能打到人……
結果,宋軍的陣形在一百米外變得參差不齊凹凸不平,有些有勇氣的隊伍繼續前進,但大多數隊伍都停下腳步在火繩槍有效射程之外跟近衛軍排隊槍斃!
近衛軍這面可不單單是排槍,還有十挺不斷更換圓盤連續射擊的帕克爾炮,以及6磅騎兵炮!
當6磅騎兵炮第一輪霰彈騎射成扇形覆蓋到宋軍隊列中時,被督戰隊壓著的宋軍終於崩潰了!
被霰彈覆蓋的方陣直接缺了一角,然後恐懼迅速擴散,包括後面的長槍兵和跳蕩兵在內,齊刷刷的轉身潰逃,武器裝備扔了一地!
潰逃發生後開始快速蔓延,當整個宋軍陣線搖搖欲墜的時候,近衛軍果斷髮起了刺刀衝鋒!
這一次潰敗的規模比第一次還要大,因為宋軍將領為了奪回原本屬於自己的防線,派出了全部預備隊,戰略縱深也十分厚實,但卻被整體打崩!
少數頑抗的宋軍在近衛軍的刺刀突擊下僅僅象徵性的抵抗了一下就土崩瓦解!
宋軍士兵漫山遍野的潰逃,被人數遠少於他們的近衛軍追殺的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成片成片的宋軍士兵在投降不殺的喊話中跪地舉起雙手,無論是宋國武官還是普通的大頭兵,全部都面色惶惶!
他們已經被徹底打斷了脊梁骨,一輩子都沒見過的近代火力網讓他們見識到什麼才是真正的火炮時代戰爭!
在宋軍最後的預備隊主力潰敗後,早已等候多時的槍騎兵和胸甲騎兵從兩個方向向著宋軍潰逃的方向開始大範圍穿插。
僥倖逃出生天的宋軍沒等整隊完畢,就遭遇到了數千衝鋒騎兵的兩面夾擊!
在系統騎兵的追殺下,宋國將領們根本無法重組軍隊,甚至連他們的小命都無法保證,一些機靈點的宋國將領乾脆帶著少數騎馬親兵依靠馬力逃出生天,但宋軍主力都是步兵,哪裡能跑得過四條腿的?
就這樣,擺脫了近衛軍追擊的宋軍也開始成片跪地投降,很快投降的宋軍人數就突破了明軍全員數量,還在呈幾何級遞增!
最後達到了一個明軍騎兵平均看守百名宋軍戰俘的地步,多出來的明軍騎兵自然是去追擊其他宋軍潰兵。
由於宋軍潰兵太多,明軍要求宋軍潰兵主動將武器扔到一處集中起來,然後到指定的空地上空著雙手坐在地上等待命令。
抓捕俘虜消耗的時間遠超擊敗宋軍的時間,直到第二天明軍才完成了對宋軍潰兵的圍捕。
毫無疑問的,這對於李察而言又是一場足以載入史冊的偉大勝利,為李察的勝跡薄再添一筆。
事後一統計,光是俘虜的宋軍就達到了八萬人!
陣亡的能找到屍體的宋軍超過一萬五,也就是說,逃走的宋軍連一成都不到……
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宋軍的騎兵單位。
反觀明軍,近衛軍陣亡了12人,槍騎兵陣亡了34人,胸甲騎兵陣亡了14人,其餘兵種無一人陣亡……
李察僅僅用60人的代價就全殲了十萬宋軍先鋒!
這個戰績隨著宋軍潰兵傳入南宋朝廷後,引起一片譁然。
首先是主動向宋軍投降的西北地區府縣官府出現了一片混亂,無論是明國降官還是宋國空降過來的主政官員都開始用盡手段為自己鋪墊後路。
很快這種混亂就蔓延到了官府中的下等人群中,衙役和文職人員開始出現私自逃跑的人,甚至還有舉家遷徙的!
不過大多數衙役和文職人員則沒有行動,但心裡已經打定主意明軍一到,立馬歸降!
明軍之前喜歡收編地方官府人員的行為讓這些府縣沒有陷入無政府狀態中。
但是下面的人可以安心投降,頭頂的官僚可不能這麼幹。
來自宋國的官員家眷都在南宋本土,投降了豈不是全家遭殃?
而一仗未打就投降的原明官,更是不敢再投降回去,明廷對付叛徒可是從來不手軟……
李察願意接受貳臣,但不代表他會接受三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