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循想了想,果斷的說道:「現在戰事吃緊,這邊正是用人之際,葭萌關易守難攻,短日內很難取勝,你二人就隨我留在雒城吧。」
向存道:「公子,這是主公的命令,如果我們留在雒城,豈不成了抗命不尊了嗎?一旦主公怪罪,我們可擔待不起。」
劉循道:「稍後我會派人向家父解釋此事。」
葭萌關別看劉備只派了幾百人駐守,帶頭的武將卻是孟達、霍峻,關隘險峻,易守難攻,尤其是那霍峻,能力非常了得。劉循記得很清楚,扶禁、向存帶人攻打了一年,也沒有拿下葭萌關,最後損兵折將,連向存都被霍峻給殺了。
看似霍峻身邊只有幾百人,可葭萌關的天險,卻足以抵得上千軍萬馬。
潼關可以憑藉兩萬人對抗一百萬大軍,葭萌關的地形,雖說比不上潼關,卻也不容小視。
與其白白讓他們損兵折將,不如把兵力集中在一起,好鋼用在刀刃上。
扶禁向存沒有辦法,只得率軍進駐雒城。
劉循隨即給劉璋寫了一封親筆信,解釋了一番,並催促父親繼續往雒城運送糧草和物資,做好長久交戰的準備。
劉巴前往巴郡,配合嚴顏加強江州的守備;黃權負責遷移民眾,張裕負責安置百姓;
鄭度在綿竹堅守;劉璋聽從兒子的勸說,籌集糧草舞姿,源源不斷的運往雒城。
一切安排都在朝著有利於劉循的方向發展,而此刻的劉備,奪取涪城的喜悅之情已徹底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緊迫感和無法對人言明的焦慮。
本以為綿竹守軍不足,可以順利攻破,可激戰了一日,折損了兩千名將士不說,戰事卻沒有絲毫的進展。
一連數日,處於猛烈圍攻之中的綿竹城,依然旗幟不倒,牢牢的控制在鄭度的手裡。
一向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臉上的愁容越來越多,哪怕在眾人面前依舊從容自若,保持著風度,可內心深處,卻翻江倒海,焦急萬分。
劉備的心思,自滿瞞不過龐統和法正。
可有的時候,再頂尖的謀士也無計可施,現在的形勢,也只能依靠將士們真刀真槍的廝殺。
慶幸的是,守軍只有三兩萬人,不論士氣和鬥志,都比不上劉備這邊。
聽說綿竹以南的百姓,也在大批的遷移,劉備心急如焚,卻無力阻止。
不拿下綿竹,他的大軍就無法繼續南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百姓被移走。
連他身後的梓潼縣,不到兩日,百姓也被移走了。
劉備有時候真有些後悔,沒能及時聽從法正的建議,現在的局勢逼得他只能爭分奪秒,抓緊時間拿下綿竹。
如果遲遲拿不下綿竹,綿竹以南的城縣,也將會變成一片白地。
到了第八日,綿竹的城牆已是千瘡百孔,到處都是被巨石砸過的痕跡,上面還插了不少箭矢,鮮血染了一層又一層,不少地方血跡乾涸,早已變成了暗褐色。
城牆下屍體橫七豎八,幾乎把護城河給填滿了,連續數日的猛攻,劉備付出了將近一萬人的巨大傷亡。
濃濃的血腥味幾乎把方圓幾公里都給籠罩了,每天戰事結束,都會有一大群一大群的烏鴉飛落在城下,盡情的啄食屍體上的血肉,一邊吃,一邊歡叫,直到吃飽喝足,才姍姍飛走。
夜裡劉備連吃飯的心情都沒有,走出營帳,一邊散步抒發胸中的鬱悶,一邊巡視營帳。
死傷了這麼多人,綿竹依然沒有攻破,劉備眉心緊鎖,沒人的時候連連嘆氣。
哪怕還有五萬多兵將,可劉備畢竟沒有後備,兵將死一個就少一個,軍中的士氣也開始變得有些低落。
劉備忽然聽到有人在竊竊私語,心生抱怨。
「唉,也不知能不能活著見到家人,我們那一屯的兄弟,已經死了一多半了。」
「誰說不是呢,跟我一起的幾個同鄉,也都死了。」
劉備的心裡咯噔一下,他並沒有過去質問那些軍卒,而是假裝無事的走開了。
荊州兵對劉備忠心耿耿,劉備並不是很擔心,可那些益州兵歸附的時間並不長。
有的被劉備鼓動,有的被形勢所迫,無奈之下投降了劉備,可他們的根,他們的家,都在益州,戰事不利,思鄉情緒便會日益滋長。
劉備很好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他知道如果過分的指責或者訓斥這些益州兵,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會適得其反,把矛盾進一步激化。
「主公!」
就在劉備心緒煩悶之時,魏延疾步匆匆的走了過來,臉上帶著難以掩飾的喜色。
魏延是在荊州加入的,歸附劉備時間並不長,但劉備頗有識人之明,他很看重魏延。
魏延文武雙全,作戰勇猛,善於因勢而變,帶兵打仗並不死板,是難得的統兵帥才。
「文長,何事令你如此歡喜?」劉備壓下心中的煩悶,露出仁義的笑容,親切的問道。
「主公,你先看看這個。」
魏延拿出一封信遞給了劉備,劉備接過來一看,眼睛驟然一亮。
他急忙帶著魏延返回帥帳,命人把龐統等人找來。
等眾人都到齊了,劉備把信交給眾人一一傳閱。
信是魏延在城外發現的,用箭從城中射出城的,是李嚴寫給劉備的。
劉備探身問道:「諸位以為,李嚴此舉,是否可信?」
大家並不熟悉李嚴,一時都沉默不語,劉備把視線轉向法正,法正皺著眉頭正陷入沉思。
劉備知道法正是益州的活地圖,他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對劉璋的部下也了如指掌。
過了片刻,法正看向劉備,點點頭,說道:「李嚴此人行事一向謹慎,但並不死板,他跟我一樣,早已對劉璋心懷不滿。眼下我大軍圍城,綿竹雖然還在他們的手中,但遲早會被我們攻陷的,李嚴肯定不希望城破之日被我們殺死,此人極有謀略,此時助我們一臂之力,既可以保他無性命之憂,也能在主公面前博取一番功名,依我看來,這封信不會有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