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1謝慕林借書的事,進行得不是很順利。一筆閣 www.yibige.com
宋氏很大方地允許她借走那些關於北平風土人情、衣食住行的雜書,但不同意她將有關北平城與燕地歷史的書籍拿走。
雜書在宋氏看來並不太重要,拿來消遣是無妨的。但關於歷史的書,那是經史子集的一部分,只能在二房宅子的前院翻閱或抄錄,不能帶出二房的大門。
謝慕林猛然驚醒,她是從小就習慣了看書、買書的人了,在現代社會,一般的書根本不值錢,除非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資料或者名家名作,其他書在她看來都是尋常事。可在現在這個時代,書籍還是十分貴重的。宋氏是書香門第的女眷,當然會十分珍視家中的藏書。
謝慕林察覺到,自己之前燒了幾本買來的「被蟲蛀了」的舊書,對於書的態度可能有些輕忽了,也不知道會不會惹來宋氏的不快?
還好宋氏一直都是態度輕切地與她說話:「那幾本書寫的是國朝歷史,外頭已經不容易找到了。若是你帶走了,萬一族中有別的族叔伯、族兄弟來借閱,卻找不到書,那可怎麼辦?你只管帶著那幾本閒書走就是,那些書,他們做書生的一般不會看的,自進了我們家的大門,也就只有你梅珺姑姑與沅沅表妹曾經翻看過罷了。等你三祖母的病好了,你回家來,再來我這裡借那幾本書看。若有看不懂的,只管來問我。」
謝慕林只能乖巧地應下,便帶了兩三本閒書,與母親一道告辭離開。
她心裡暗想,以後恐怕不能再隨便找些破爛舊書回來做幌子,燒了充作書房空間裡那些資料的「出處」了。她抄錄下來的東西也沒多少,將來還得繼續想別的辦法掩飾才行。
坐船往老宅去的時候,文氏因為昨兒晚上一直有心事,沒睡好,這會子便忍不住頭一點一點地打起了瞌睡。謝慕林也不去擾她,翻開剛剛借來的閒書,看了幾頁,心裡頓時一喜。
這本雖然是閒書,但因為說的是北平城的風土人情,也順帶提了提這座城的歷史,前朝時如何,燕王朱棣坐鎮時如何,朱棣之後從皇室入繼的燕王朱允炯如何,北平城的建設工程,就是在朱允炯手裡結束的。據說他按照永樂帝的圖紙完成了城市與王宮的大體格局,雖然因為成本以及規格等眾多原因,未能將圖紙一五一十地在現實中呈現出來,但城中街區劃分、道路名稱、官署分布等等,都是照著永樂帝生前意願進行的。
為了完成這項工程,朱允炯幾乎把永樂帝生前給他留的私房錢都花光了,連燕王府的收入都花了不少。他在燕王任上那幾年,日子過得相當樸素,除了軍費不打折,幾乎是能省則省,而且所有花銷都是優先從自己省起。他把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北平城的建造上,軍事上倚重燕王府本來重用的武將,行政上也不會插手燕王府本來的文臣的工作,好象除了經營產業生財,與花錢建造北平城以外,什麼都不做。成親、生子,全都一切從簡。等他把北平城建設完成了,他人也快死了。
這本書的作者對朱允炯的品行十分推崇,認為他雖然是被倉促過繼到燕王府的,卻時刻不忘對皇帝生父的孝心,對燕王府一脈也很敬重優容,是位難得的仁孝君子。而當時在位的宣文帝與徐太后沒少打壓朱允炯,在作者看來,這定是有奸邪在朝中向宣文帝進讒言之故,感嘆為何沒有正直臣子向皇帝說明真相?
作者肯定是北平人,性子還有些天真,他八成沒有離開過北平吧?很可能也不是官宦世家出身,否則怎會看不出來?宣文帝打壓朱允炯,哪裡是聽信了讒言?分明就是為了打擊報復曾經的皇位競爭對手呀!誰叫永樂帝在世時最喜愛的皇子就是朱允炯,差一點兒就把太子給換掉了呢?
謝慕林翻了翻書後面,發現作者一點兒都沒寫朱允炯去世後發生過的事,便知道他定跟這位燕王是同時代的人了。這本書是手抄本,並非印刷本,看起來也很有些年頭了,也不知道宋氏是從哪裡得來的。
書中關於北平城歷史的內容不多,後面大體形容了一下城中的格局,果然就跟謝慕林所了解的歷史上的北京城一樣,東富西貴,南貧北賤,幾個重要的商業區也跟她所知道的一樣,那些大的寺廟、道觀的位置不變,皇城格局也差不多,幾個本該是王府的地方,好象成了高官顯宦家的官邸,又或是燕王府建造來與民同樂的公共花園。
後面還有北平城的風俗,什麼節日有什麼習俗,做什麼活動,吃什麼食物,各種規矩,清清楚楚,詳詳細細。這個年代分明還沒有女真入關,但北平城裡的風俗,卻明顯地帶上了清朝的味道,只是這個年代,城中沒有滿人,也沒人說滿語,卻有幾家帶有燕王府印記的餑餑鋪。
謝慕林感嘆不已,她懷疑永樂帝很有可能就是老北京人,穿越之後思鄉太甚,已經有些走火入魔了。但想到他最後落得那樣的結果,也挺可憐的。謝慕林不打算評價太多。
船很快就到達了謝家灣的老宅。謝慕林跟著母親文氏下了船,站在碼頭上時,發現那個小小的木碼頭似乎牢靠了不少,好象被人修整過了。
前來迎接的馬路遙夫妻向文氏稟報,後山那處小磚窯已經收拾出來了,由於採買了一小批用來修整老宅的木材、磚石等等,考慮到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的原材料會運送到謝家灣來,那個破舊的小碼頭實在太不可靠了,萬一哪天塌了怎麼辦?所以就拿現成的材料稍稍加固了一番,眼下碼頭比先前結實多了,可以用很長時間。等到老宅修整完畢,他們再重新修碼頭也不遲。
這是老成之舉,文氏自然不會反對,謝慕林也只有叫好的份。文氏聽說謝老太太還未醒來,便命善姐取了給下人們帶的月錢與獎賞,進門後先嘉獎了留守在此的男女僕婦一番,還把珍珠與何婆子先後叫過來,著重賞賜,以慰勞她們這些日子的辛苦。
等下人歡歡喜喜地散去,文氏方才小心翼翼地問留下來的珍珠:「老太太這會子可醒了?」見對方點頭,便咽了咽口水,再問,「那老太太昨兒晚上睡得如何?眼下心情可好?病情可有起色麼?我想帶著真姐兒去給她老人家請安,不知道……方不方便?」測試廣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