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第340章 朝野之爭

    劉宋新的領導班子一起渡過了艱難的424年,朝野上下貌合神離,宮廷內外爾虞我詐,一場更為嚴重的劇變正在醞釀。

    到了425年正月,徐羨之和傅亮越發為自己的前途感到憂心,聯合上書劉義隆,請求歸還政權,然後解職還鄉,一連奏報三次,劉義隆只批准收回政權而已。

    正月10日,劉義隆開始親自處理政務,徐羨之再度請辭,希望藉此機會化解與皇族之間的矛盾。

    若他真的能急流勇退,或許真的還有一線生機。

    但他的侄子吳珮之和程道惠、王韶之等人,都擔心因此失去權柄,所以力勸徐羨之收回成命,徐羨之被一陣麻醉,認為前途並不致那麼悲觀,所以又悄無聲息地重掌權力。

    劉義隆執政之初,根基並不穩固,所以並沒有顯露鋒芒,凡事都向徐羨之和傅亮請教,但隨著在京的日子越來越久,翅膀也越來越硬,終究要除掉這塊心病。

    本年底,謝晦的兩個女兒,將分別嫁給彭城王劉義康和新野王劉義賓,謝晦派妻子曹氏和長子謝世休,一同從江陵出發,把女兒送往建康。

    而此時的劉義隆已漸漸掌握局面,準備發動大規模的血腥屠殺,以鞏固自己的權力,於是宣稱要討伐北魏,同時到京口興寧陵,祭拜祖母孝懿皇后蕭文壽的陵園,下令長江艦隊進入戒備狀態。

    曹夫人和謝世休回來之後,把這一消息告知當家的,謝晦一時不知所以,剛好朝中的傅亮來信說:「皇上將要討伐黃河以北,雖然這份雄心值得欽佩和鼓勵,但無論官府還是民間,多半感到憂愁恐懼,都不贊成這項軍事行動,皇上估計會派太監萬幼宗,去荊州聽取你的意見。」

    傅亮天真的以為劉義隆真的要北伐敵國,完全沒想到自己才是討伐的對象。

    謝晦受傅亮的影響,也沒有揣測出劉義隆的真正居心,還以為小皇帝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自帶一股衝勁,接到信後,很快便回了一封,專門研究了一番北伐的利弊和成功率,讓傅亮和徐羨之等人務必阻止此次軍事行動。

    這是何其滑稽荒誕的一幕,就像是身處在布滿雙面鏡的房子裡一樣,自以為環境足夠私密,孰不知一舉一動都被外人瞧在眼裡。

    劉義隆這個雙面鏡外面的人,已然掌握了主動權,且又拉攏了王弘和檀道濟,雙方實力對比明顯。

    當初參與廢立一事的五個人裡面:王弘是王曇首的親哥哥,而王曇首是劉義隆的親信重臣,所以王弘也間接得到信任;檀道濟手握重兵,聲威赫赫,且有愚忠傾向,幾個兄弟的勢力也十分可觀,劉義隆對他既忌憚又仰仗;徐羨之和傅亮都是平民出身,且沒有朋黨,完全靠才華贏得劉裕的信任和提拔,謝晦雖出身陳郡謝氏,但嫡祖輩並無大才,家族勢力也今非昔比,同樣是空有一身才華,在朝中並無照應。

    王弘依靠兄弟的關係,自然能倖免於難。

    檀道濟對於劉義隆,就像當初劉裕對於桓玄,區別在於劉義隆遠比桓玄具有正統地位,而檀道濟又絕沒有劉裕那麼野心勃勃,所以劉義隆便竭力拉攏檀道濟,作為自己的屏障,檀道濟也樂得這種忠義的名聲。

    於是固執、天真且沒有依託的徐、傅、謝三人,便順理成章地成了劉義隆的靶子。

    當事人雖然被蒙在鼓裡,但旁觀者卻很清醒,謝晦的弟弟、禁宮侍從長謝嚼,派專人飛騎西上警告謝晦,聲稱劉義隆將對幾個顧命大臣下手。

    但謝晦卻並不相信(理智上其實是認可的,情感上不信而已,自欺其人罷了),還把傅亮的信拿給軍事參議官何承天閱讀,面帶笑意地說道:「計算日期,萬幼宗一兩天之內應該就會到達,傅亮怕我惹事,所以先送來此信。」

    何承天卻是一臉凝重,回說:「現在外面謠言四起,都說西征決策已經確定,萬幼宗豈有西上之理?」

    謝晦仍舊不信,這個十足的聰明人此時卻陷入了深度迷茫,一心認定謠言終究是謠言,讓何承天起草奏章,建議如果非要北伐,最好還是等到明年再說。

    此時已是426年初,謝晦的意思是等到427年,劉義隆的統治基礎將會十分穩固,內患也沒有發酵的場所,那時候或許是不錯的北伐機會。

    但劉義隆心頭的首要大事,卻並非肅清中原,而只是統攬全局而已。

    紙包不住火,這一殘酷的現實接連敲打著謝晦的神經,終於不由得他不信。


    沒多久,江夏郡長程道惠接到一封尋陽方面的密信,信上說:「朝廷將要採取非常行動,事情已成定局,務必早做打算,小心應付。」

    看到信的內容,程道惠都嚇懵了,趕緊派大營軍事參議官樂冏,秘密給謝晦報信。

    種種跡象表明,所謂的北伐其實就是西征,謝晦終於不再自迷其中,詢問何承天:「如果真有此事,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何承天說:「我受將軍的特殊寵信,時常想回報將軍的恩德,形勢已然變化,怎麼敢有所隱瞞,可是一旦明天下令戒嚴,動用軍法制裁,前途恐怕並不樂觀。」

    謝晦頓時大驚失色:「難道你叫我自殺!」

    何承天忙解釋說:「還不到那種地步,不過咱們要知道,以帝王的威嚴,傾全國的力量攻擊一個州,大小懸殊,順逆也有不同,所以逃到國外保全性命,才是上策!

    當然以將軍的才識,只怕未必想直接遠逃,也可以派心腹將領駐防義陽,將軍親率大軍到夏口迎戰,一戰過後,如果能成功,自然萬事大吉,皆大歡喜,如果不幸失敗,再從義陽出境,投奔魏國,這是中計。」

    謝晦沉默良久,說道:「自古荊州便是兵家必爭之地,兵力和糧秣都容易補充,不妨做一次決戰,打敗了再走不遲。」於是讓何承天撰寫政治文告,又和高級軍事參議官顏邵,商議具體的方略。

    顏邵自感前途無望,恐懼之下居然當天就服毒自殺。

    大事還沒展開,就遭此喪氣之事,隱約已為此戰奠定了灰暗的基調。

    謝晦倒不以為意,豎立大旗,下令戒嚴,問軍政官庾登之說:「我現在要親自東下出征,打算委屈你率三千人鎮守江陵,防備劉粹,你意下如何?」

    庾登之面露難色:「我雙親已老,都留在京師,而我自己又沒有私人部隊,實在不敢接受命令。」

    謝晦只覺掃興,又問其他將領:「三千勇士,能不能守城?」

    南蠻保安司令部軍政官周超,豪氣干雲地說:「不僅守城而已,外面如果有盜賊攻擊,還可以立功!」

    謝晦大喜,這才是壯士應有的氣魄,也是大戰之前當有的信心。

    庚登之見狀,內心也是萬般驚喜,趕忙說道:「周超一定能夠擔當,我願解除軍政官和南郡郡長兩個職務,全都轉讓給他。」

    謝晦白了他一眼,就在座位上任命周超為軍政官,兼南義陽郡長,調任庾登之為秘書長,仍兼南郡郡長。

    另一方面,劉義隆也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先讓人秘密通知了王弘,又徵召檀道濟,讓二人協助自己討伐謝晦,徐羨之和傅亮就在建康,已是板上魚肉,倒不過分擔心。

    高級諮詢官王華等人對此提出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王弘倒無所謂了,但檀道濟本與徐羨之等人同乘一條船,如今讓他攻擊自己的盟友,如何使得?只怕會因此惹火燒身!

    劉義隆在這方面倒是挺有魄力,胸有成竹地說:「檀道濟當時不過是受到了威脅,並不是主謀,而謀殺之事,更和他沒有關係,現在我對他加以安撫,交給他任務,他高興還來不及,不必瞻前顧後,反而失了先機。」

    智囊團面面相覷,但願劉義隆沒有信錯人。

    426年正月15日,檀道濟奉密詔進京,心情果然是慶幸大於惶恐。

    得此大將相助,劉義隆當真如虎添翼,於次日一早,便下詔宣布徐羨之、傅亮和謝晦,謀殺劉義符和劉義真的罪狀,讓有關單位逮捕誅殺,特別強調:「謝晦位居長江上游,誅殺令可能不能立即執行,我當親率大軍,前往討伐,派中央禁軍總監到彥之,作為前鋒,征北將軍檀道濟隨後繼進。首都衛戍司令部、荊湘等七州軍區司令長官部,以及荊州州政府,應立即逮捕謝晦。已讓雍州督導官劉粹,切斷其北逃的去路,罪犯只限謝晦一人,其他脅從者一律不加追究。」

    一場血案就此展開。

    (本章完)



  
相關:  奪命局    踏星  驚天劍帝  近戰狂兵  神魂丹帝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憤怒的兩晉南北朝第340章 朝野之爭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3s 3.7279MB

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
360搜"憤怒的兩晉南北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