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部覆滅的同時,前燕與後趙的友好關係也隨之結束了。
雖然石虎宣稱慕容皝事先違背了約定,提前出兵搶掠敵軍的財產,但即便慕容皝沒有那麼做,石虎也總能找到其他理由,總之雙方的決裂是必然的。
慕容皝得知幾十萬後趙兵團北上的消息,一時亂了陣腳,雖然之前對此有心理準備,可當事到臨頭,還是陷入慌亂。
關鍵時刻還是燕國郡長高詡給慕容皝送去一顆鎮定丸,他認為後趙兵團固然強大,但本國的城池也不是吹出來的,足夠抵抗一陣,而只要避過敵人的鋒芒,再適時出擊,定能旗開得勝。
慕容皝可沒那麼樂觀,自己何德何能還是很清楚的,憑什麼抵抗敵人,又憑什麼適時出擊,更不要說旗開得勝了。
趁著燕國恐慌情緒肆虐之時,石虎一改先前的野蠻血戰的做法,決心好好調戲一番慕容老兒,派出使節前往燕國各處,不緊不慢地號召漢人及其他民族的居民歸降後趙,把降可活戰必死的中心思想灌輸給各處民眾,於是有36座城池不攻自破。
338年5月9日,石虎認為時機已到,一聲令下,幾路大軍直逼燕國都城棘城。
慕容皝徹底慌亂了,此時境內的城池已幾乎全都叛變了,只剩下棘城一個座孤城,形勢何其危險,是絕非靠意志力就能全身而退的,思來想去還是先逃命再說。
大凡這種場合是真正考驗人的時候,此時做出的任何決定都將關乎身家性命和未來的一切。
可想如果慕容皝選擇逃亡,才剛立國的大燕必定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生死存亡之際,將官慕輿根力排眾議,勸慕容皝一定不要屈服,寧可戰死城中也絕不能屈辱的活下去,而且即便逃出城去,早晚也會被敵人抓獲,那時死的更慘。
慕容皝深受啟發,可心裡還是沒底,玄菟郡長劉佩也跟著勸說:「強大的賊寇就在城外,軍心民心都恐怖到極點,人人張惶失措,國家安危全系大王一人身上,事已至此,大王絕對不能推卸責任,應該莊敬自強,以激勵將士們的鬥志,切不能露了怯,不然不等敵人攻破城池,城中先自己亂了,我請求出城做一次攻擊以試探敵人的實力,或許不能創造奇蹟,但起碼也能向城中百姓宣示我們死守的決心。」
他這麼說完也不等慕容皝批准,帶上幾百名敢死隊員毅然突出城去,想不到竟然斬獲不少敵軍,大搖大擺地在敵陣中轉了一圈又安然退回城中。
此舉果然奏效,棘城士氣大振。慕容皝終於不再那麼緊張,又向封奕請教對策,封奕回說:「敵人長途奔襲,已是筋疲力竭,而且驕傲放縱,不把我們放在眼裡,劉郡長取得小勝就說明他們並不是毫無破綻,只要我們堅守城池十天,他們銳氣受挫,內部必定發生問題,屆時再迎頭痛擊,必能解除圍城之困。」
封奕是慕容皝的得力謀將,聽完他的話,慕容皝才真正冷靜下來,打定主意和後趙死抗到底。
接下來幾天時間,後趙大軍從四面八方像螞蟻一樣攀城而上,慕輿根等將領則晝夜不停地堅持奮戰,結果還沒到10天,後趙就因損失太重不得不暫時撤退,準備稍事休整之後再行攻城。
趁著這個間隙,在城中憋到爆的慕容恪親率兩千騎兵向敵人發起猛攻。後趙的士兵本已歸心似箭,退起來毫無章法,忽然挨這一計重擊,瞬間崩潰,將近3萬人被殺被俘,其餘士兵則四散而逃,只有游擊將軍石閔的隊伍安然撤離。
慕容恪是慕容皝的第四個兒子,本年只有17歲,原本並不受父親的重視,但經過此戰已顯露出其驚人的爆發力,堪稱天才將領。石閔是石瞻的兒子,深得其父的真傳,驍勇善戰,很受石虎的寵愛,與慕容恪年齡相仿。
這是兩位豪傑的首次交鋒,若非各為其主,或許會成為好朋友吧。
擊退後趙之後,慕容皝一鼓作氣把周邊叛變的城池全都攻克,並誅殺了大部分叛將。經過這番清理,國內的奸佞小人倒是去除了不少,淨化了政局,也算是意外之喜。
石虎則顯然並沒能得到半點喜訊,為了激勵將士們更加賣力地攻克前燕,開始進行大量封賞,氐人首領蒲洪因功獲封使持節、六夷軍區司令長官、冠軍大將軍和西平郡公。
然而石閔作為旁觀者,深知蒲洪這樣的人不會久居人下,勸石虎趁著還沒有發生禍亂之前先把這個威脅清除。石虎雖知氐人勢大,卻正想借著這股勢力替自己南征北戰建立功業,於是不顧石閔的勸說,反而待蒲洪更加優厚。
封賞完畢,石虎迅速準備二次北伐。但他這次吸取了教訓,不想急躁冒進,而是慢慢布局,一步步將前燕圍死:先派渡遼將軍曹伏率領青州的部隊進駐海島,運送米谷三百斛供應,又出動動輸船三百艘運送米谷三十萬斛到高句麗王國,派屯墾兵團司令官王典率領一萬人的部眾在沿海一帶墾荒耕種補給糧草,另派青州州政府建造船艦一千艘。這次發誓要將慕容皝的前燕徹底擊穿。
有道是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以石虎的實力速戰速決或許才是更好的策略,但他既已決定放長線釣大魚,卻不知慕容皝這條大魚正借著長線東圍西繞,當石虎想要提線時可是難上加難了。
進入12月份,前燕已基本恢復元氣了。逃亡中的段部首領段遼在密雲山蝸居了那麼久,終於決定出山了,開始他沒想到慕容皝還活著,直接派人到後趙送了降書,但當出山之後才得知慕容皝不但還活著,居然還活得不錯,心裡開始後悔,於是再派人到前燕請降。說到底,慕容部和段部都是一家人,如果非要投降,還是投奔自家人更顯親切些。
石虎可不知段遼的心路歷程,得到降書之後便派征東將軍麻秋率軍三萬前往迎接,但臨行時還是告誡麻秋:「接受敵人投降猶如接受敵人挑戰,切不可粗心大意。」然後讓段遼的舊部陽裕擔任麻秋的軍政官一起出發。
麻秋眼高過頂豈能把段遼放在眼裡,昂首挺胸地向密雲山進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