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臣發現吐蕃騎兵所說的語言,跟另一條世界線的藏語大差不差,而他的前世恰好系統的學過藏語,所以很容易就能聽懂。
「逃奴?」王臣心頭微微一動。
這麼說,這伙吐蕃騎兵並未識破他們的身份。
而是把他們當成了另外一伙人,逃跑的漢奴?
是了,自從隴山防線失守之後,生活在河湟谷地以及隴西的幾十萬漢人就全部淪為了吐蕃的奴隸,從此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
想必是有漢人不甘受辱聚集造反。
然後招來了當地吐蕃駐軍的進剿。
王臣當即蹲下身,用力的擰動了兩下長矛杆。
吐蕃兵頓時間慘叫出聲,整張臉都扭曲變形。
「老實回答我一個問題,就給你個痛快,否則就讓你生不如死!」王臣說道。
「你會說吐蕃語?」吐蕃兵先是愣了下,隨即又看清楚了王臣身上的烏錘甲,這下終於反應過來,「烏錘甲?不對,你們不是逃奴!」
王臣不答反問道:「前面有多少吐蕃兵?」
吐蕃兵倒也硬氣,罵道:「漢狗,休想套話!」
之後無論王臣怎麼折磨,吐蕃兵直到咽氣也沒多說哪怕一個字。
不過對擁有兩世經驗的王臣來說,已經可以從中找出很多信息。
「行了,別忙了,毀屍滅跡已經沒什麼用了。」王臣招手示意眾人聚攏過來,說,「剛被我們幹掉的是一支斥候隊。」
「甚?斥候隊?」眾人的臉色頓時變得難看。
斥候隊每隔一到兩個時辰就需要向主帥報訊。
這也就意味著,慢則兩個時辰快則一個時辰,他們必定被發現。
深入敵國境內,一旦暴露行蹤,憑他們這十九騎必定十死無生。
鄭乙咽口唾沫,小聲說:「隊頭,要不然我們上祁連山躲一躲吧?」
「沒用。」身高近兩米的崔河道,「吐蕃獒犬會把我們從地縫中揪出來。」
「躲,肯定是躲不過的。」王臣擺擺手又道,「繼續往前走也必死無疑,我們唯一的活命機會就是立刻下山,沿河谷全速往大非川轉進!」
「甚?往大非川轉進?」崔河等人面面相覷。
「對,往大非川轉進!」王臣沉聲道,「雖然中間要橫穿四五百里河谷,但是只要我們跑得比吐蕃人的信差更快,就一定能夠搶在吐蕃人派兵截殺之前越過大非川,等到過了大非川,再往前不遠就是沙漠,吐蕃狗就不敢再追了。」
「可,那不是回去了麼?」鄭乙吶吶的問道。
「對,回去。」王臣道,「我們直接回安西。」
「可是,可是我們的差事還沒完成。」鄭乙道。
「是啊,我們還沒把信送到長安呢。」崔河也道。
「郭大將軍和弟兄們可都在等著我們的好消息呢。」
王臣怒道:「你們是不是傻?命要緊還是差事要緊?」
按王臣的價值觀,當然是命要緊,不管什麼差事都得靠邊。
而且王臣很清楚,就算他們把信送到了長安也請不來援兵。
眼下的大唐朝廷早已經自顧不暇,哪裡還有能力發兵支援安西?
所以王臣的第一反應就是趕緊跑,趁吐蕃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穿大非川,逃回安西。
然而,沒有人響應。
現場一下變得安靜。
只有山風獵獵吹拂。
令人窒息的寂靜中,忽然響起踏的一聲輕響。
定睛看,卻是崔河用力踏腳,一邊豁哈作聲:「豁!哈!豁……」
下一刻,鄭乙等十七人也紛紛跟著踏腳應和,再接著十八人就齊聲歌唱了起來: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歌風低沉嘶啞蒼桑,極具感染力。
一霎那間,王臣就什麼都明白了。
崔河、鄭乙他們什麼都沒說,卻又什麼都已經說了。
正如新中國是他心目中不朽的豐碑,大唐也是鄭乙、崔河他們心中不朽的豐碑。
前世的王成可為新中國做任何事情,鄭乙、崔河他們也可以為大唐做任何事情,包括犧牲自己的生命,因為大唐是他們的榮耀!
不自覺的,王臣也跟著低聲歌唱起來。
說到底,他現在是安西軍騎兵隊頭王臣。
唱完從軍行七首,王臣刷刷刷就是幾刀。
刀過處,昂貴的烏錘甲已經一片片墜地。
王臣再翻身上馬,奮力一引橫刀仰天長嗥。
「卸掉鎧甲,扔掉長矛,多餘的輜重也統統都扔掉!」
「所有人只留一襲輕袍,再帶三天乾糧!目標隴山,全速前進!」
下一刻,十九騎便攜帶著四十餘匹戰馬向著隴山方向席捲而去。
……
定秦堡是吐蕃在臨洮修的一座屯堡。
只聽這個名字,就能知道其重要性。
這是吐蕃人為了圖謀關中秦地而修建的一個前進基地,裡邊囤積了大量物資。
這些物資包括糧食、布匹、鐵料以及難以計數的木料,全都是軍中緊要之物,所以現在李晟很為難,他是真的捨不得這些物資。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晟絕對堪稱一代名將,不僅勇冠三軍,而且懂謀略。
這次的奇襲定秦堡之戰,就足以證明李晟的用兵謀略。
鳳翔節度使李抱玉只讓李晟率五千人從側翼發動進攻,減輕正面戰場的壓力。
李晟卻告訴李抱玉,正面作戰的話,五千人根本不夠,如果只是想打敗吐蕃,逼迫吐蕃退兵的話,根本不用五千人,一千就夠!
於是李抱玉就真給了李晟一千精騎,每人配兩匹駿馬。
李晟帶著這一千騎,晝夜兼程十日內急行軍一千餘里,在吐蕃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突然出現在了定秦堡下。
如果你以為這就完了,那就太小瞧李晟了。
還有更厲害的,在大軍開拔之前,李晟就事先派心腹潛入隴右,挑動泯州、蘭州、河州及洮州的豪強起事,把定秦堡的守軍調走大半。
於是,唐軍不費吹灰之力輕鬆拿下定秦堡。
囤積堡中的海量物資也成了唐軍的戰利品。
但是如何處理這些物資,卻把李晟給難住了。
燒掉吧捨不得,帶走吧又不可能,屬實為難。
就在李晟左右為難之際,哨塔上傳來錞於聲。
警訊?吐蕃軍殺回來了?李晟不禁臉色一沉。
當下李晟匆匆登上哨塔,手搭涼蓬眺望北方。
但只見有十數騎從漠門方向如飛而來,是唐兵!
在這十數騎唐兵的身後,還有上百騎吐蕃兵窮追不捨。
唐兵戰馬已經口吐白沫,快跑不動了,雙方距離正在拉近。
李晟見此,當即從哨塔上探出身,衝下方喝道:「杜二何在?」
一員身披明光鎧,身高接近一米九的武將上前一步應道:「杜岳在此!」
李晟伸手一指正從北邊漠門方向狂奔而來的十數騎唐兵,大聲喝道:「即刻率陌刀右旅出擊,迎接友軍入堡!」
「喏!」杜岳拱手一揖,旋即長嗥道,「陌刀右旅,出擊!」
伴隨著杜岳的長嗥,定秦堡的北側堡門緩緩打開,隨即至少一旅兩百名唐兵腰挎橫刀長弓,手持一丈長的陌刀,從堡門魚貫而出。
這兩百名唐兵的身高全部在六尺以上。
六尺,一米八四,這也是陌刀兵的身高門檻。
因為沒有足夠的身高,沒有足夠的力量,根本舞不開陌刀!
陌刀兵發端於唐高宗總章年間,然而盛行於世則要到唐玄宗天寶年間,尤其是連雲堡之後,陌刀兵更成了唐軍的戰略兵種。
……
從漠門狂奔而來的十九騎正是王臣和他的騎兵隊。
一路狂奔,不眠不休的跑了十多個小時,戰馬都跑死了三十多匹,也才逃到臨洮,距離隴山至少還有七八百里路,王臣真的很絕望。
他覺得這次多半是要交代在洮州境內了。
因為背後的吐蕃追兵離得是越來越近了。
而且前面還有座屯堡,隨時會有吐蕃軍出來截殺。
正思忖間,屯堡的北堡門忽然之間洞開,一隊吐蕃軍從中開出來。
咦,不對,不是吐蕃軍,是唐軍!從定秦堡中開出的竟然是唐軍?
唐軍兜鍪跟吐蕃缽胄,唐軍明光鎧跟吐蕃扎甲,還是很好分辨的。
身後跟進的鄭乙、崔河等人也同時發現了,當即興奮的大笑出聲:「陌刀兵!這是我們大唐的陌刀兵!哈哈!」
王臣到底是兩世為人,是穿越者。
前世的王臣除了是個徒步愛好者,還是個文史愛好者,在徒步的同時也會探索當地歷史以及人文古蹟,所以一下就回想起來。
大曆三年,尚悉結率領十萬吐蕃大軍進犯靈州。
是年九月,李晟率千騎出大震關,奇襲定秦堡,盡焚吐蕃軍積蓄而還。
這就對上了,前面應該是定秦堡,李晟已經率領一千精騎攻陷定秦堡!
當下王臣一勒馬韁,折向定秦堡,鄭乙、崔河等十八騎也紛紛跟著轉向。
很快,十九騎便與從定秦堡中迎出來的唐軍擦身而過,王臣再回頭看時,只見那幾百唐軍已經從前後四排疏陣,變換成了密集的一字橫陣,像一道潮水滾滾往前推。
……
然而,對於北邊追殺過來的吐蕃軍而言,兩百唐軍卻像一堵牆快速逼近。
「停!」為首的吐蕃武將趕緊勒馬止步,身後跟進的吐蕃兵也紛紛停下。
對於大唐的陌刀兵,每一個吐蕃兵都可謂是刻骨銘心,因為他們在大唐陌刀兵的手下吃了太多虧,連雲堡之戰更是打出了心理陰影。
「退!」吐蕃騎兵最終只能夠不戰而退。
喜歡我在大唐安西當大都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