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神閣 www.bishen8.cc,最快更新我就是回來看看最新章節!
「怎麼樣,收穫大不大?」
亞力克面對莫世文,手裡端著一杯紅酒,輕輕抿了一口。
坐姿優雅,一派紳士風度,說不出的騷氣。
而他詢問的,就是蘭博基尼公司,在跑車領域所積累下來的底蘊如何。
「還可以,算是說得過去吧。」
莫世文對此不置可否。
事實也是如此,他又沒有人類的所謂觀感。
但是,聽到這話,亞力克的優越感一下子就出來了,「我就說嘛,論及汽車工業上的水平,還是要說英吉利的底蘊更加深厚一些。」
莫世文卻沒給他留面子,「你這種想法,放在幾十年前或許還可以,但是用今天的眼光去看待,還是那句話,也就說得過去而已。」
「嚯,眼光夠高的啊,這個可得用事實說話啊。咱們就拿勞斯萊斯舉個例子吧,難道英吉利在這方面還算不上頂流?」
在亞力克的觀念里,勞斯萊斯就算再落魄,那也代表著汽車工業的巔峰水準。
單此一點,就能看出它整體實力上的強悍了。
莫世文:「汽車核心三大件,底盤、發動機、變速箱,勞斯萊斯的地盤技術,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雪鐵龍,只是後來消化吸收了。
「它的變速箱技術,也比不上德意志和大和,說起來,勞斯萊斯也就在發動機上做的還可以,可惜那些最好的工程師,都已經去玩航空了。
「所以,你說,勞斯萊斯還有什麼可以值得驕傲的?」
亞力克被噎了一下,「呃……技術上的東西我不是太懂,但是勞斯萊斯現在來看還是站在巔峰啊,你看看大和的汽車,在歐美人的眼中,那就是中低端汽車的代表,有什麼發展前途?」
莫世文卻一擊致命,「人家能賺錢啊,然後就能在研發創新上,進行大手筆的投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勞斯萊斯呢,快破產了好不好?所以此消彼長,你認為大和在汽車製造技術上超過歐美車系,還需要多長時間?」
「呃……受教了,早就應該知道說不過你的,你們家有這個傳統,我算是自找的。」亞力克有些哭笑不得,轉而滿懷期待的問道:「這麼說來,等我們完成了對勞斯萊斯的收購,是不是我們就有最好的技術了?就是你說的那個什麼三大件之類的。」
莫世文:「那只是一種很籠統的說法,因為很多技術上的突破,其實都在這些方面,所以才有了這個一個說法。
「但事實上,一輛汽車性能的好壞,是一個綜合性問題。材料、調校、整體設計,都缺一不可。
「單獨拿出任何一項來說事,還真就不是那麼絕對的,就說底盤技術吧,美系車的底盤技術,在安全係數上是最高的,但德系車的操作卻最輕穩,而底盤技術綜合性能最好的,卻是法系車。
「所以,很多問題,都是不能孤立起來看待的,那顯得太過於片面了。」
亞力克一臉懵比,「你這是答非所問啊,我就是想知道,咱們研究院在這方面的技術儲備,夠不夠牛比而已,你卻給我扯到了設計上,這不好吧。」
他不願意承認莫世文的回答,對於自己來說已經算是超綱了。
只能無力的掙扎兩下。
莫世文:「其實我就算不說,你也應該能夠猜到的,研究院讓你失望過嗎?所以,時間會證明一切的,就是這麼簡單。」
「切……」
亞力克再次翻了個白眼,端起酒杯再次喝了一口,然後才舒服的眯起了眼睛。
像是已經忘卻了之前的那番談話。
莫世文表情上沒什麼變化。
對於亞力克,他一直都是如此,兩個人彼此間也很習慣這樣的相處方式。
而且,他說的這些,也不是什麼秘密。
只要你有心去了解,就能大體上知道一個大概。
舉個例子。
法系車的底盤為什麼被稱為技術最好,了解一下就能知道,那完全就是被逼得嘛。
法蘭西屬於一個典型的山路多、道面窄的國家,所以,法系車最迫切的需求,就是行駛穩定、操控靈活。
而正是這種國情,造就了它在底盤調校上的優勢。
這種優勢有多大呢?
人家在30年代初,就開始採用液壓減震器了;
1948年,人家就研製出了四輪獨立柔性懸掛和摩擦減震器;
1954年,就搭載了堪稱黑科技的液氣聯動式懸掛……
或許這些你不太了解,那麼後輪隨動技術,很多人是肯定知道的。
在2010年前後,還有很多廠商,在吹噓自己的這項技術領先了多少年什麼的。
但是,在實際上,法系車早在1991年就開始玩這個了。
再想想同一時期的桑塔納和捷達……這份差距就很顯眼了。
可見,國情環境的影響,是無法讓人忽視的。
你看看美利堅的底盤技術,在安全性上沒得說,但它的懸掛,是真的很讓人無語的。
美系傳統轎車上,懸掛最大的毛病是什麼?
一個字,軟。
八九十年代的美系車,都有這種毛病。
但凡碰上點顛簸,就晃得跟坐船似的,車身姿態極其不穩定。
這和法系車所強調的貼地,以及韌勁,完全就不是一個概念。
但人家老美不在乎啊,底盤嘛,只要安全性夠了,那就一切OK了。
人家連變速箱都不認為是個事兒呢。
這時期的老美,那真是個性十足的,各種任性花式玩法,都能耍的極溜。
底盤如此,懸掛如此,變速箱如此,發動機同樣如此……
什麼?
你說三速變五速有更大的齒比空間?
費那事幹嘛!
想要速度,那就從動力上入手啊,排量不夠那就加唄,變速箱算個球?
美系車的精髓是什麼?
大空間、大動力、前置後驅,典型的聖經三要素啊。
所以,這時候的美利堅,還處於痴迷排量,奉行動力無所不能的階段。
而事實上。
這會兒的變速箱技術,也確實還處在三速、四速的時代。
連各類專業賽車的變速箱設計,都還跟不上形勢呢,何況是民用的。
要知道,現在除了F1賽車,已經用上了五速變速箱技術之外,就連大名鼎鼎的世界拉力錦標賽,都還在玩四速呢。
所以,在當前的美利堅,這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三速就足夠用了嘛。
至於說油耗,咱不在乎。
這種事兒如果放在後世,8升都算是高油耗了,而要是到了9升,用戶都敢直接罵娘。
但是放在1980年的美利堅,13·5升都算是一個驚人的低油耗了。
這個數據,是美利堅公路協會、全美運輸協會的油耗測評標準出具的。
所以,這會兒的美利堅,你只要配一個75升的油箱,就能跑600公里。
多簡單的事兒啊。
從這些方面就能看出來,過於注重單方面的性能,註定是走不遠的。
法系車的底盤技術再好,美系車的動力再強悍,都比不過由傳動、行駛、轉向、制動齊頭並進,打造出的一款舒適性、操控性、綜合協調性能都優越無比的車子。
這就是整體性設計上的重要性了。
也是為什麼,德意志和大和的汽車,能慢慢占據市場主要份額,甚至會把自己的技術越來越完善的原因所在了。
因為,它們有一個更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循環。
搶市場、賺錢、持續投入研發、再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然後攥取更大的利潤……
這,就是戰略上的優勢了。
完成了所有任務的莫世文,在亞平寧僅僅停留了兩天,就再次飛回了香江。
畢竟,收購蘭博基尼不是什麼大事。
無非就是為了滿足一下莫非的一些小情懷而已,有多少重要的事情,還等著工具人去處理呢。
於是,亞平寧的所有後續事務,只能全部甩給了亞力克。
亞力克倒是沒有說什麼,他還真不想現在就回英吉利呢。
因為周崇華這把刀,剛剛才舉起來呢,自己回去了,豈不是會徒增變數?
其實諾亞公司的事情。
和他們想像中的差不多,也算不上嚴重。
無非就是亞力克家族裡的某些人,在零部件供應商的操作上,有些貓膩與私心而已。
但是,正如莫非所說。
這種事情,是不允許出現苗頭的,要堅決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之中。
利益大小不是關鍵,重要的是,這樣的口子不能開。
否則就像人一樣,小病不治,會慢慢成為絕症,真要到了那個時候,可就什麼都晚了。
至於家族的顏面,誰在乎?
當你選擇趴在諾亞公司身上吸血的時候,你就已經置血緣關係於不顧了,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莫非說得對。
親情可以允許我拿給你,但絕不容許你去不告而取……那和偷沒什麼區別。
之前在管理上的疏漏,一方面,是源自於亞力克在經驗上的匱乏;
另一方面,也是他有些過於自信了,以為家族就是自己最值得信賴的依仗,等到發覺事情有些不對頭時,才忽然意識到,自己竟然疏忽大意到了這種地步。
人心,真是經不起考驗啊。
於是,莫非讓他找機會躲開,讓周崇華出面去做這個惡人。
這樣一來,既全了亞力克與家族之間的顏面,又警告了所有人,諾亞公司沒有誰能做到一手遮天。
而這種震懾,莫非相信,是可以持續好長一段時間的。
而周崇華的霹靂手段,果然來的既快又准,想必所謂的快刀斬亂麻,也不過如此了吧。
整個諾亞公司的員工,在這種震懾下,頓時一改往日的風氣,工作效率也變得更加高效與迅速,宛若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磨合的越來越契合與協調。
畢竟對於普通員工來說。
諾亞的崛起,就像是一顆彗星,光輝璀璨又耀眼無比,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家公司的未來將有無限的可能。
這在當前英吉利的整個大形勢下,可謂是鶴立雞群,顯得極為獨特和懸殊。
而能在這樣的公司工作,已經很顯得難能可貴了,還要啥自行車?
所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安安穩穩的伴隨著公司成長。
就成了一種必然。
機會可能只有一次,抓住了,就是成功,而萬一錯過了,那可能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了。
對於周崇華來說,這倒也算是一個意外之喜了。
本來,他是根本不希望參與到諾亞公司的管理中來的,只需要清洗掉了那些蛀蟲,給亞力克留出一個緩衝的空間。
對方就有足夠的能力,去重新梳理好諾亞的工作。
而且,吃一塹長一智。
相信經過這一次,亞力克也很難再給別人鑽空子的機會了。
人的成長,都是在經歷與不斷地試錯中,才能將沉澱與積累,慢慢變成自己的能力的,這是不可或缺的階段性磨礪。
所以,亞力克將來的路,還很長,很長……
自己,亦然!
…………
聖誕假期的最後一天。
莫非和安家慧兩個人,就一起來到了位於廣播道81號的麗的電視大廈。
英吉利那邊的轉讓手續,已經簽字生效。
所有的程序流程也已經全部走完。
皮爾斯負責的,只是英吉利那邊的手續事宜。
至於香江這邊對麗的電視台的交接,則由麗的呼聲英吉利總部,派過來的一位經理處理,也不是什麼實權在握的人物。
因為這個人之所以飛來香江,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為的,無非就是代表總部亮個相而已,根本涉及不到具體事務上的協商。
說白了,就是象徵性的露個面,當面交接一下雙方工作。
與會的董事會成員,也都是提前接到通知過來的。
包括作為總經理的黃夕照、渣打銀行的亨德利、嘉道理家族的米高、怡和的代表人查爾斯、徐家的徐晉義、郭家的郭炳連等人。
至於為什麼忽然要召開董事會議。
別說其他人了,黃夕照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呢。
不過,這些人也沒有等多久。
董事長凱斯瑞恩,就帶著來自麗的呼聲總部的魯賓,以及莫非和安家慧,一起走進了會議室。
在場之人,看到除了凱斯瑞恩之外,還多了三張陌生的面孔,甚至有兩個年輕的像是中學生的樣子,已經在心裡瞬間塞滿了疑惑。
但是,會議室里卻沒有一個人會開口詢問,而是不動聲色的和凱斯瑞恩打著招呼。
一邊寒暄著,一邊再次紛紛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