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
對歐戰形式發展極為重要的那兩次大戰,就是東線的史達林格勒戰役和西線的阿拉曼戰役。
范哈兒的出現,給了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雖然他也給了德國一些情報,但那大多是一些不可能改變全局的小幫助,而希特勒的特立獨行的行為性格,也決定了范哈兒的那些小打小鬧,不可能全面改變他的行為意志。所以這一次,發生在阿拉曼和史達林格勒的戰鬥,最終結果並沒有發生改變,德國最終潰敗,盟國在兩線贏得了勝利。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德國的武器裝備受到范哈兒的部分主意影響,有了一定的改變,導致他們的實際傷亡人數,比歷史上略低,但也僅僅是略低罷了,幾千上萬人的差別,對整個世界大戰的敵我力量對比來說,還是不可能發生根本性變化的。
英**隊在阿拉曼的勝利,表明他們已經達到很高的作戰水平。他們訓練有素,裝備精良,更重要的是,他們有一種必勝的信念。最後,同樣重要的是,他們擁有既充裕而又可靠的補給系統。他們的德國敵人正由於缺乏這個條件,戰鬥力受到了嚴重的影響。早在阿拉曼時,美國工廠對英國人的額外援助已開始在起作用,人們只需要回顧一下「飛行堡壘」就會明白這一點。但是必須指出,英國人能把軍隊從敦刻爾克撤出來,是走了運,他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因為從敦刻爾克撤出的人員已成為現在投入戰場的強大的新隊伍的骨幹。
當隆美爾一開始撤退時,他就清楚地意識到,這回不會再像1月份那樣能夠打回來了。物質上的劣勢太懸殊,而且十分明顯,補給情況不再有改善的可能。阿拉曼戰役後,不再有船隊抵達利比亞的海港,只是偶爾有一艘小船單獨航行,才能躲過英國皇家海軍和空軍機警的眼目。空運來的補給物資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由於空運受天氣的影響也是不可靠的。在數量方面,空運永遠抵不上海運數量多。
但中間也還是有一點變化,由於中德斷交之前,范哈兒就已經組建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當時范哈兒和德國合作關係正非常密切,為了得到德國的部分先進戰鬥機技術,他也同意以部分大型運輸機製造技術來交換,所以現在德國的大型運輸機,比歷史上還要先進不少,隨後產生的影響,就是德國對北非的空運支援,也比歷史上要強不少。
這樣一來,英國人雖然也繼續占據了主動和優勢,但德國的劣勢,卻也並不像歷史上那麼明顯。
直到1942年11月8日,艾森豪威爾將軍指揮的同盟**隊在摩洛哥和阿爾及爾登陸的消息,才進一步證明了德國處境的徹底惡化。
這是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完全沒有料到的,現在甚至連小孩子都能看清隆美爾的軍隊受到兩面夾攻。
這正是隆美爾長期來擔心會發生的局面,不過他預料的是英國在的黎波里或班加西大規模登陸。實際發生的事情更糟:美利堅合眾國的軍隊現在積極並直接地參加了對德作戰,儘管希特勒、戈培爾和戈林吹牛說過,美國是決不可能參戰的。只是到了現在這個時候,生死之戰才真正開始了。
在北非的法國人經過短暫和斷斷續續的抵抗後加入了同盟國的事業,對此人們並不感到驚奇,因為德國在過去幾年對法國奉行眼光短淺、冷酷無情的政策,為這一情況的出現鋪平了道路。
隨後,事情完全像悲觀主義者所擔心和預言的那樣發生了,在北非發生的情況驅使希特勒派兵進入法國本土迄未被占領的地區。
於是,整個法國現在都在德國人的直接控制之下了。
歐洲的法軍殘餘部分被解除了武裝,而法國殖民軍則加入了在北非的盟軍行列,土倫的法國艦隊自沉了船隻才沒有落入德國人之手。
奇怪的是盟軍沒有同時奪取突尼西亞,這就使德國南線總司令凱塞林陸軍元帥(他的司令部設在義大利)能夠派遣馬上可以調遣的部隊渡海去突尼西亞。這支部隊力量雖弱,但還有力量占領該市並建立橋頭堡。比塞大海軍要塞基地的法國守軍被勸說放下武器,後來又有一些德國部隊被運過去,這樣總兵力達到相當於四個師,這支部隊成為第五裝甲集團軍。
由於出現了新形勢,可獲得的補給品眼下全都運往突尼西亞戰區。於是,對隆美爾的軍隊就更顧不上了。他非常缺乏燃料,單為這個原因他就被迫多次放棄發動反攻的有利時機。不過他也不像歷史上那樣毫無抵抗能力,德軍比歷史上更強大的空運能力,還是讓他保持了基本的反擊自衛能力。
11月底,隆美爾回到大錫爾特的阿幾拉陣地。
1941年3月和1942年1月,他曾兩次從那裡發起進攻。他知道在蒙哥馬利的軍隊逼近他之前,可以有幾天的安靜時間,所以他沒有通知就乘飛機去看希特勒。他希望能說服希特勒,從這個戰區撤出,現在已是勢在必行。他的建議被粗暴地拒絕了,於是他又傷心地返回非洲。他的德國官兵們必須繼續戰鬥,直到最後一個人。
非洲西北部的形勢暫時還是平靜的,因為盟軍東進的速度非常緩慢。這是暴風雨來臨前的沉寂。沿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邊界一帶只有小規模的戰鬥。德**隊甚至向西擴展了地盤,因此,德軍得以鞏固突尼西亞橋頭堡,甚至還沿突尼西亞西部邊界建立了一條薄弱的防線,這條防線不如說成是若干前哨站可能更恰當些。
所以直到這時,原來的危機才總算被控制住了。
到1942年聖誕節前,形勢似乎多少是穩定的。然而空運畢竟無法取代陸路和海路的大規模運輸,直到戰役結束,德國重武器特別是火炮、坦克以及彈藥的供應仍極端缺乏。
毫無疑問盟軍在北非的登陸不容爭辯地說明了一個事實,這一事實還帶來了各種可怕的後果,即盟軍現在擁有幾乎是無窮盡的空中優勢。德國戰鬥機和偶爾出動的義大利戰鬥機只有很少幾次能把英國轟炸機中隊從其目標引開。一陣又一陣致命的炸彈雨點般地落在軸心國地面部隊的頭上,在開闊的沙漠地他們連躲藏的地方都找不到。
隆美爾在阿拉曼時就認識到這種地毯式轟炸的決定性作用,除非建立一支能重創敵人轟炸機的現代化戰鬥機部隊,否則這種轟炸一定會決定戰爭的勝負。
非洲軍團中的「非洲老手們」對這種轟炸確實已經習慣了,凱塞林陸軍元帥稱讚他們為世界上最不怕空襲的部隊。而在非洲的多數義大利軍隊則不然,他們缺乏戰鬥經驗。那麼,當保衛義大利半島本土時,情況會怎樣呢?
保衛義大利的戰爭必然主要由義大利本**隊進行,可是這支軍隊甚至連火藥味都沒聞到過。
盟軍在海上的優勢就更加明顯了,這一點在德國向突尼西亞運送物資的過程中很快就顯示出來。海路儘管很短,但德軍的這種有利條件多少為盟軍的猛烈進攻所抵消。德國的船隻每天都有被擊沉的,這使得運輸船舶噸位短缺的情況更加突出。
對勇敢的義大利和德國水兵們來說,通過西西里島海峽的航行真正成了走向天堂的旅行,許多人和無價之寶都沉入那裡的海底。
但是,真正令人吃驚的是,儘管德國的海、空軍竭盡全力,不惜任何犧牲對盟軍強行攻擊,然而盟軍在北非的登陸幾乎沒有中斷就完成了。許多船隻確實被德軍的俯衝轟炸機和潛水艇擊沉了,但由於美國造船廠生產了大批船隻,這些並非微不足道的損失幾乎沒受到注意就得到了彌補。
在這些日子裡,當焦急的德國人注視著南線時,在東線的伏爾加河沿岸出現了新的局勢,其結果將導致一場更為重要、更具有決定性的災難。
史達林格勒的災難,對德國人民和軍隊的震動不小。
的確也可以說,使他們感到害怕,在德國歷史上還從未有過這麼大量的部隊落得這般可怕的下場。
現代戰爭的性質所決定的日復一日的殘酷戰鬥不允許用很多時間來回味往事,儘管如此,現在已經有人公開表露出對的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才能產生了懷疑。
對德國來說,1943年一開始就很悲慘,後來發生了更多料想不到的慘事。除德國第六集團軍外,儘管還損失了一個義大利軍,一個匈牙利軍和一個羅馬尼亞軍,但是東線確實還是可以穩住的,而且還防止了俄國人在戰略上獲得決定性的突破。
1943年3月,由於馮?曼施泰因陸軍元帥的部隊出色的戰鬥,甚至有可能從蘇聯人手中重新奪回哈爾科夫。但第六集團軍的二十個幾乎全由第一流部隊組成的師被殲一事,在德國陸軍內部造成的裂痕卻永遠無法彌合,儘管在史達林格勒損失的師已重建起來。
東線多少穩定下來之後不久,南線發生的戲劇**件又開始接近**。1月份,隆美爾撤離的黎波里,並被迫撤入沿利比亞、突尼西亞邊界的馬雷恩防線。這樣,義大利失掉了它引以為榮的全部殖民地。2月,沙漠老狐發動了最後一次進攻,以實現其有限的目的。他迅速越過突尼西亞南部,出其不意地襲擊了來自阿爾及利亞東部的美**隊並阻礙了他們的前進。
但是,後來在英國第八集團軍的強大壓力下,他被迫撤離馬雷恩陣地並向北退卻。當時隆美爾的軍隊和阿尼姆的軍隊在突尼西亞中部會師,共同組成新的非洲集團軍群。
不久,隆美爾奉調離職,因為希特勒不願看到另一位德國陸軍元帥像保羅斯一樣被俘。在激戰後,亞歷山大將軍指揮的英美聯軍於5月給予非洲的德、意軍隊以最後的致命打擊。5月中旬,軸心**隊投降了。至此,非洲全部落入盟軍之手。西西里海峽再度向游弋在直布羅陀和蘇伊士之間的盟國船隻開放了。
突尼西亞戰場上的失利、十五萬多的德、意士兵被俘,這些消息像晴天霹靂一樣,震驚了義大利的輿論。墨索里尼政府搖搖欲墜。迄今只遭受到空襲的義大利不久將成為一個戰場。這年夏季,七個德國師開進義大利半島以支持他們的盟國。雖然義大利人都清楚,就軍事上來說這是很必要的,但墨索里尼由於國內政治上的原因,接受這種支持卻很勉強。順便說一下,德國的東線由於少了這幾個師而感到更加吃緊。
德國在海軍潛艇戰中一直絕對占上風的形勢,大約在這個時刻,由於雷達的出現而根本改變了。德國潛水艇損失的數目驚人地上升,而盟國被擊沉的船隻噸數則以同樣快的速度下降。
盟軍對德國工業和交通線,特別是對德國城市的空襲,在投彈數量和空襲次數上都逐漸增加。居民傷亡慘重。僅1943年7月26日對漢堡的一次大空襲,就炸死居民五萬五千人。雖然,德國的戰鬥機和高射炮射手擊落了敵人許多轟炸機,但不足以制止這股浪潮。
在東線,陸軍總司令部認為必須保證有一段平靜的時間讓備受艱辛的步兵和裝甲師進行徹底的休整。但是,希特勒卻認為這不是休整的時機。在史達林格勒和突尼西亞吃了敗仗後,他決心要打幾個勝仗。於是,他決定對從庫爾斯克向西突出約六十英里的俄國人大突出陣地發動攻勢。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將發動鉗形攻勢,切斷突出陣地內的俄國部隊。
1943年7月5日,命名為「堡壘」的作戰計劃開始實施了,中央集團軍群在奧廖爾地區發動進攻,南方集團軍群在別爾哥羅德附近發動進攻。總共有十九個裝甲或裝甲步兵師和十六個步兵師參加這次進攻。不久,北路同在縱深構築的俄國防禦體系遭遇。步兵和工程兵為坦克掃清道路的企圖未果,卻損失了大量人力和物資。南方集團軍群開始比較順利,但到7月中,整個軍事行動被迫停了下來。在「別爾哥羅德絞肉機」里,坦克的損失特別令人擔憂。德國裝甲部隊在這裡一戰失敗之後再也沒有恢復過來。蘇聯元帥科涅夫把這次戰役說成是為德國裝甲師唱了輓歌。
差不多與此同時,盟軍在地中海戰場上的戰略計劃展現出來了。7月9-10日晚,盟軍傘兵部隊在西西里島南部空降,從南部入侵歐洲的戰鬥開始了。空降部隊作為先頭部隊著陸之後,大約由兩千五百艘艦隻組成的艦隊投入戰鬥,其中包括戰艦、登陸艇和運輸艦。義大利第六集團軍的大部分師抵擋不住英、美軍隊的進攻,特別是經受不住大規模的空襲和海軍重炮的轟擊。
盟軍開始進攻時,駐在西西里島上的兩個德國師不能單靠自己的力量擊退登陸部隊,尤其是因為其中的一個師駐紮在該島的西部,盟軍進攻的開始階段在那裡並沒有戰鬥。第三個德國師通過墨西拿海峽運到卡塔尼亞平原,第四個德國師是空降到西西里島的。這四個師組成了一個軍,但由於太晚,對事態的發展已不能有大的作為。他們在埃特納火山區浴血苦戰,但最後不得不撤回大陸。到8月17日,他們帶著全部武器和裝備回到義大利。
墨索里尼政權再次表明指揮作戰無能,這使它不可能再生存下去。
7月25日在法西斯大會一次辯論激烈的會議上,這位法西斯領袖發現他已處於眾叛親離的境地。國王下令逮捕池,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政權像一幢紙牌搭的房子一樣頃刻倒坍了。
1941年在阿爾巴尼亞和非洲慘敗後被墨索里尼當作替罪羊的巴多格里奧元帥,奉命組織了新的政府。
希特勒立即意識到巴多格里奧政府的主要目標是迅速議和,因此他也迅速地作出了反應。
7月26日,隆美爾陸軍元帥指揮的由八個師組成的一個新德國集團軍群從法國、蒂羅爾和卡林西亞等地開進義大利北部,其任務是:在必要時,防止這一地區丟失。因此,當時在義大利有兩個各自為政的德軍總司令,北部的隆美爾和南部的凱塞林。這將影響義大利半島未來的軍事行動。
儘管義大利人表白他們打算戰鬥到最後勝利,但整個8月份是在高度緊張的氣氛中度過的。德國人和義大利人面對面手持武器,互不信任。義大利海軍部長發誓無條件效忠於凱塞林陸軍元帥和德國的聯盟後僅僅幾個小時,義大利電台就宣布向盟國投降,義大利海軍起錨駛向馬耳他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