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師長范哈兒 第二百四十六節 英法美的強勢

    第二百四十六節 英法美的強勢

    就在南京保衛戰打得最是激烈的時候,1938年3月15日,德國吞併了奧地利。

    當時國民政府還維持了和德國的邦交,老蔣在考慮再三後,還是對此沒有表態,到是人在河內養病的汪精衛,托陶德曼轉達了他對希特勒和德國的祝賀。

    而范哈兒,則只是委婉的通過英國駐重慶總領事表示,奧地利的吞併,對於壯大德國實力,以及堅定希特勒繼續吞併別國領土的野心,有極大的助長作用。並且以私人密電的形勢,告知英緬總督,德國的下一個目標,應該是捷克斯洛伐克。

    在後世研究二戰的歷史中,德國對奧地利的這一次吞併,是極具代表性意義的事件,標誌者德國法西斯力量,開始文攻武嚇,乃至直接宣戰侵略他國的正式開始。

    德國吞併奧地利,實際上也是比較搞笑的一個事情。

    從傳統意義上講,奧地利應該是正統的德意志代表,奧皇的頭銜至少從名義上講是繼承於正統的「歐洲共主」——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而德意志統一的「正統」道路,理應也由奧地利來完成,因為他是「正統」的德意志民族,而普魯士,則相對來講有點「蠻夷」。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在二戰中,即使德國不主動吞併奧地利和蘇台德,但施加壓力讓那些地區的人舉行全民公決,也一樣是會自願合併到德國的。

    德國和奧地利的分開,確實是凡爾賽合約強行分隔的結果。

    有一個很典型的歷史依據:一戰結束後,奧地利出現了一個國名為「德意志奧地利共和國」的國家,準備和德國合併,但被列強阻止,並不允許以後奧地利在國名前加上「德意志」。這樣,同族的兩國被徹底的分裂開,幾乎不再有合併的可能了。

    即使是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也一樣有理由合併。因為波希米亞一直就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波希米亞王國的國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七大選帝侯之一,後來也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

    至於後來的奧匈帝國和德意志帝國那個時期的問題,奧匈帝國自統一德意志失敗,被逐出德意志主流之後,統治階級已經不再妄想德意志了,他們的發展的方向變了,轉向了東歐和巴爾幹,帝國內德意志人已經不占多數,而是大量充斥的外族,德意志人則占高層和統治階級。在帝國尚且具有一定實力的時候還能維持住,一旦帝國虛弱則會很大衝突,奧匈帝國已經早就不是「純潔」的德意志的國家了,如果德意志帝國繼續進攻奧地利將廣義的德意志——「大德意志」統一,勢必造成更多的內部問題,德意志帝國自身也難以收拾這爛攤子。

    丘吉爾的回憶錄和一個俾斯麥傳記的作者曾說過,德、奧兩國即使不需要條約,也能盡全力去互助,這一點無論是在兩國的上層統治階級或下層民眾間都是被認可的。在一戰前,如果不是德國從中強力支持並周旋,奧匈早就被俄羅斯打敗了,因為德國太強了。德、奧雙方互相都是最長久且可靠、穩固的夥伴。

    奧匈帝國至少表面上還是世界強國,在國際事務中有一定影響,留下兩個德意志屬性的大帝國對他們雙方都是極有力的。只是他們自己玩砸了。

    1938年3月14日,對阿道夫希特勒來說,這天是空前榮耀的一天。這位德國領袖早年離開奧地利時是個身無分文的藝術家,而今天,當他返回維也納來宣布「德奧合併」時,合併的宣布他受到幾千人的熱烈歡迎。希特勒從他的臨時司令部所在地林茨來到奧地利的首都,40輛坦克在前面開路,坐滿軍官的警車作後衛,一路上希特勒受到了來自奧地利各地的納粹分子的歡迎,而過去就是他曾經保證過奧地利的邊界是不可侵犯的。 在路上大部分時間裡,希特勒站在敞篷汽車上,身著棕色的突擊隊員軍服向狂熱的支持者們幾乎是歇斯底里地揮手致意。他的支持者們許多人揮舞著飾以納粹標誌的旗幟,一些納粹分子把這個標誌縫在奧地利國旗上。

    希特勒在維也納宣稱:

    「……不管發生什麼事,我們今天宣稱的統一的德帝國,再也不會被任何人所分裂,永遠不會處於分裂狀態。」

    希特勒已經簽署了由他擔任德國和奧地利軍隊總司令的法令,所有奧地利士兵必須發誓效忠於這個元首。

    對奧地利的吞併使德國的領土擴大了百分之十七,人口增加了百分之十,工業生產能力提高了百分之四~五,播種面積提高了百分之三十。德國也因此控制了中歐的戰略要地,並且可以在公路、航運、鐵路各方面對整個西南歐的交通進行軍事上、經濟上的控制,形成了對捷克斯洛伐克的戰略包圍。希特勒輕而易舉地取得了戰略上的成功,而英、法、美對此除了故做姿態的虛弱抗議之外無所作為。到四月初,英、法、美相繼承認了德國對奧地利的吞併,撤回了駐奧地利使館而代之以駐維也納領事館。

    在奧地利到手後,事情並沒有出乎范哈兒對英緬總督的預言,希特勒果然把他的注意力,轉到捷克斯洛伐克,他提出的領土要求是捷克斯洛伐克東北與德國接壤的蘇台德區。

    1938年5月,當中**隊在南京戰勝了日軍的時候,歐洲的蘇台德地區,正在發生一次史稱「五月危機」的事件。

    捷克斯洛伐克北部的蘇台德山脈,以及大半捷克斯洛伐克邊境地帶,曾經是以德裔為主的居住區,被稱作蘇台德區。剛好圍繞捷克版圖,呈馬蹄形。蘇台德地區從13世紀起,就屬于波希米亞、摩拉維亞等國的領地,所以在一戰之後,它隨同波希米亞、摩拉維亞、斯洛伐克一起劃分到新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境內,是有著充足的歷史淵源和根據的。

    1938年3月28日,蘇台德德意志人黨的領導人漢萊因被召到柏林,希特勒接見了他,就在這次會見中,希特勒和漢萊因討論了新行動的基礎。

    漢萊因回到他在阿舍的總部後,馬上拒絕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關於少數民族條例的建議。4月24日,他在卡爾斯巴德(現卡羅維發利)提出了蘇台德地區日耳曼少數民族的「合理要求」——《卡爾斯巴德綱領》。這個綱領不僅包括了蘇台德區德意志人自治的苛刻條件,而且為進一步向捷提出領土要求打下了基礎。

    但是,對於捷克斯洛伐克來說,它是無法同意這樣的綱領的,哪怕是作為談判的基礎。布拉格在蘇台德區德意志人自治的問題上所能作出的讓步不能使柏林滿意,這是希特勒早已預料到了的。何況他的野心也決不僅限於蘇台德區。因此,在三月末蘇台德區的問題首次冒出來之後,德國就一直沒有放棄對捷克進行軍事占領的決心和準備。

    從五月以後,希特勒在德、捷兩國邊境集結軍隊的意圖和行動都日益明顯和加強,中歐的局勢緊張起來。

    中歐的緊張局勢使英、法領導人如坐針氈,加上遠東那位范將軍通過英緬總督傳達的希特勒野心問題。當然很是讓歐洲幾個條約國家,趕到十分憂慮。

    和希特勒相信范哈兒的預言不同,英國首相張伯倫,對於這位遠東將軍傳遞的情況,只是看作是他得自德國高層的內幕,並沒有任何迷信心理。

    但也正因為這樣,讓英、法兩國政府,對希特勒的野心深感憂慮。

    捷克斯洛伐克問題事實上間接證明了「條約迷」的荒謬,在兩次大戰之間的那些年代,「條約迷」把歐洲折磨得夠苦的了,一旦條約和大國的壓倒一切的其他利益相衝突時,條約的神聖性就蕩然無存。捷克問題的結果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遺憾的是無論條約還是盟國都沒有給捷克真正帶來安全保障。除了蘇聯以外,沒有一個國家在這場緊張局勢中,真正明確表示並認真準備在事件發生時會給捷克以應有的援助,沒有一個國家願意為一個小國的利益大動干戈。在蘇台德危機爆發後,蘇聯向捷克提出,即使法國不援助捷克,蘇聯也準備履行自己的條約義務,捷克最終並未接受。貝奈斯之所以決定接受慕尼黑的條款而不想單獨戰鬥或是在蘇聯作為唯一盟國的情況下進行戰鬥,主要是因為他不願意使他的國家遭受對德戰爭所造成的大量死亡和破壞,並且認為,如果蘇聯參戰,「西方會認為我們是使中歐布爾什維克化的工具」,並「會在一場德蘇戰爭中撒手不管」。

    1938年4月,法國總理達拉第前往英國與張伯倫磋商。張伯倫對達拉第說,德國的野心暴露無疑,而英國是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作戰的,並勸法國也這樣做。兩國商定,由英國政府出面警告德國「充分了解到自己所作所為的危險性」,同時,兩國政府又在布拉格採取聯合外交行動,促使捷政府向德國作出更大的讓步。為此,一方面英法表示在任何情況下他們都不會捲入軍事衝突,另一方面,在五月七日,兩國駐捷公使正式要求捷政府與蘇台德德意志人達成「全面的持久的解決方法」。

    在「和平解決」原則與妥協和綏靖方針之下,在希特勒、張伯倫、達拉第以及墨索里尼的手中,從三月到九月,圍繞蘇台德區的問題,中歐局勢幾起幾落。

    春天來了,天氣一天比一天暖和,而英國和法國政府對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壓力卻一天比一天沉重。他們要捷克斯洛伐克給予蘇台德日耳曼人以範圍極廣的讓步。

    在內外的壓力之下,布拉格宣布赦免了一千二百名納粹政治犯,同時,在蘇台德區允許漢萊因實行選舉、擴大德意志族的權利等政策。但是,在柏林的授意下,漢萊因以政府拒絕蘇台德區完全自治為由,於五月十九日突然中斷了同捷克政府的談判。同一天,德國報紙報道了軍隊調動的消息,德軍四個摩托化師已在捷克邊界集結,並且做好了襲擊波希米亞的全面準備。

    德國不顧英國三番五次地勸告,要用武力和武力威脅解決蘇台德問題,不惜破壞歐洲的穩定,這引起了英法的極度不安。英法決定對德國施加壓力和影響,以迫使德國在英法能夠接受的範圍內行事。也就是說要通過妥協,在不動用武力的情況下解決問題。因此,在以後的四十八小時內,歐洲出現了一九一四年八月以後最繁忙的外交活動和最緊張的軍事準備,是英、法、蘇和捷克團結一致抵抗德國侵略的最後一次表現。

    面對德國的挑釁,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於五月二十日發布「部分動員令」,徵召後備役人員和某些技術人員入伍。

    五月二十一日,法國外長發表談話指出,如果德軍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法國將履行《法捷互助條約》的義務。

    同一天,英國駐德國大使也對德國外長表明,如果法國履行《法捷條約》的義務,英國政府不能保證在事件的壓力下不會介入。英國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說得更加乾脆:「德捷戰爭就意味著法德戰爭,因而也許或遲或早成為英德戰爭。」

    在五月危機以及整個捷克斯洛伐克危機期間,蘇聯政府也多次發表聲明,要同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一起採取一切措施以保證捷克斯洛伐克的安全。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加里寧甚至公開聲明:「互助條約不禁止每一方提出援助,無須等待法國」。

    捷德邊境的對峙引起的國際緊張局勢,形成了所謂的「五月危機」。

    在這次危機中,英、法、捷、蘇雖然立場不同,出發點不同,但是在抵制德國採用武力威脅一個小國、破壞整個歐洲的和平與穩定這一點上,有著某種共同的利益。

    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的顧問們一致認為有必要實行政治退卻。他們警告元首說,德**事機器能夠在不遇抵抗的情況下進軍奧地利,但其準備狀況卻不足以在兩條並且可能是三條戰線上同時作戰。在多方的壓力下,希特勒又羞又惱地發布了命令。

    5月23日,希特勒指示外交部告訴捷克斯洛伐克公使,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沒有任何侵略意圖,德軍在德捷邊界集結的傳聞「毫無根據」。26日,漢萊因奉希特勒之命恢復了同捷政府的談判。五月危機得以暫時緩和。

    五月危機中捷克斯洛伐克政府的立場和英、法、蘇不同程度的對德強硬態度以及危機最終得到緩解的結果都表明,面對法西斯的侵略,只要有關國家攜手合作,堅決抵抗,採取堅定的集體安全立場,侵略行為是可以制止的,和平是可以維護的。

    但是,英、法在五月危機中所表現的較強硬的立場並不意味著它們放棄了既定的綏靖戰略。他們的目的仍是不惜任何代價維持「和平」,只不過,在意識到了聯合的作用後,他們在出現了新變化的亞洲,表現得就更加自信了。

    相比較與英法等國在歐洲面對德國的強大力量時,竭力綏靖維持「和平」,他們在亞洲的政策,到是正逐漸轉變為強硬,主張通過調停,讓中日重新恢復和平。

    「尊敬的先生們,再這樣下去,我們在揚子江的利益,就全要被日本人戰去了!」

    「就算不被日本人占去,現在那兒持續的交戰,還不知道要打上幾年,也已經根本沒有任何利益價值可言了!」

    「政府必須出面,維護本國商人的在華利益!」

    大量的英法美商人,在本國的國會和議員那兒遊說,試圖讓他們干涉正在進行持久戰的中日戰爭。

    這三個國家的每一個商人都知道,中日戰爭的曠日持久,以及激烈交戰,已經極大的損害了英法美等各國在華的經濟利益。除了想利用中國拖住日本的蘇聯,英法美等國甚至包括德意等國,對於日本在打下上海、蘇嘉等地後,遲遲不能將華東這塊中國經濟最繁榮的地方恢復局勢穩定,都感到十分失望。

    英法美等國對於日本的態度,和對德國的態度,還是有所不同的。

    德國是歐洲大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非常完備雄厚,他們除了忌憚,直接干涉的能力基本不大有。

    而日本不同,作為嚴重依賴外部資源的貧瘠島國,英法美等國基本上可以通過外部途徑,來影響日本的內外政策。

    當中日戰爭剛開始的時候,正是因為英法美等國在日本有巨大的經濟利益,所以他們選擇了坐視日本侵華,甚至還在施行中立條約後,允許資本家偷偷的賣給日本各種資源和礦產賺錢。

    但是中日戰爭打了半年多,整個華東和華北被打得一團糟,英法美等國在最重要的華東經濟利益長期蒙受影響,就不得不讓這幾個國家作出反應。

    在中日戰爭爆發前,華北和東北的經濟利益,就已經被日本獨家占領,只剩下繁榮的華東和華南地區,還基本由英法美等國瓜分,但是現在戰爭的持續,不僅基本的經濟利益無法提供,而且眼看原本屬於本國商人的經濟利益被日軍侵占一空,英法美等國,怎麼可能坐視下去。

    剛好,南京保衛戰,以中**隊的大勝宣告結束。

    英法美等三國大使,決定效仿解決蘇台德地區的模式,以聯合一致的模式,強勢照會日本停止和中國的戰爭關係,全面恢復華東的和平。

    為此,英法美三國加上荷蘭、瑞典等其他歐洲國家一起,不惜以對日軍完全禁運作為威脅,要求日本馬上恢復華東的和平。

    英國、美國、法國,當這三國在正視到自己的利益,作出了最強勢的表態後,立刻讓中國戰場上的戰火,不得不暫時一停。

    這樣的干預,完全出乎日本和中國的預料。

    本來期望最高的德國,沒有出來調解,反倒是在戰前一直施行綏靖主義,在戰時蒙頭賣東西發大財的幾國,竟然突然改口要求日本停戰,不僅日本出乎預料,就連事前沒有得到消息的中國國民政府,也是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消息。

    老蔣更是幾次致電外交部門,詢問相關消息,知道經過英國駐華大使的親口確認,這位剛剛抵達南京的委員長,才忍不住笑著連連點頭:

    「國際正義力量,果然是站在中國這一邊的!」

    也不知道是誰,在英法美等國拒絕調停的時候,在自己的辦公室中氣得直罵娘,稱這幾個國家不是東西。現在一看對方改變態度,就又立刻換了說法。

    雖然英法美三國的表現,讓老蔣心頭一喜,但是僅僅是將高興藏在內心罷了,現在他已經率隊抵達南京,正在勞軍慰問參加南京保衛戰的官兵們。

    「向委員長和最高統帥部諸公,敬禮!」

    隨著范哈兒一聲令下,在明皇陵機場的官兵,齊帥帥對著飛機方向敬禮。

    南京城中華門外,整整兩個師的部隊,穿著全副戰鬥裝備,直接以戰後的原始形象,正式列隊歡迎老蔣和最高統帥的幾位要員來南京勞軍視察。


    天上還不時有塗著青天白日徽記的戰鬥機飛過,那是范哈兒擔心日本人知道老蔣來南京的消息,突然派飛機來空襲,進行了最高級防空警戒。

    「好!好!**將士們辛苦了……」正從飛機中探出身子的老蔣,立刻手比軍禮回禮。

    但是看到迎接的士兵,竟然穿著破破爛爛,部分士兵身上還帶著傷,臉上猶有硝煙痕跡的士兵,到是心中一動,最後以很是激動的態度,連連說了幾個好字。

    這樣的士兵形象,當然出乎老將和最高統帥部各位高官的預期。

    他們本來以為,范哈兒會以煥然一新的部隊,來歡迎視察的諸公,沒想到,這范哈兒卻是別出心裁,直接將那些戰線中退下來的傷兵,來列隊歡迎他們一行。

    這些人大都是真正上過戰場的老將,對於看到傷兵和衣冠不整的士兵形象,並沒有特備反感,反而是在看到了這些士兵的形象後,明白這一次南京保衛戰的艱辛,心中別有一番特彼的感受。

    每個視察高官,每個高級將領,在跟著老蔣下飛機後,都是統一的回禮,讓後都是跟著同樣慰問:

    「辛苦了!」

    「國家感謝你們啊!」

    這些話,雖然不過是些場面話,但是對於這些百戰餘生的官兵來說,還是足夠有感染力的了。

    很多士兵,甚至在幾個將官回禮的時候,激動的流下了眼淚。

    南京城這三個多月的日日夜夜,對於這些士兵們來說,能最終活下來,實在不是僥倖一個詞就能說清的。

    而很多被強拉壯丁出身的新兵,雖然在經歷了南京城的戰鬥後,已經快速的成長起來了,但是對於原來高高在上的長官們,也還是很別有一番感覺。

    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人,既然是來勞軍的,當然少不得準備禮物。

    所有一線參戰軍官,全都直接提升一級,南京所有城防部隊,一律授予南京保衛戰特別紀念勳章。這些算是現場對付,其他的酒肉餉銀之類的獎賞,同樣也有軍政部特別撥付,只是這些物資有的要從武漢起運,有的要從重慶運過來,稍微需要一點時間,所以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幾位高級將領,只是針對參加的幾支特別部隊如教導總隊和雷太鵬師等,選了幾個典型予以現場頒發,其他的士兵,就只有等運送物資的船來了,才能真正兌付了。

    這一次勞軍,實際的聲勢浩大,遠遠超過范哈兒之前的預料。

    老蔣和他的最高統帥部成員,只是第一波人員而已,隨後,其他重要城市如重慶、廣州、西安、太原等地,都紛紛派出特別代表團,前來南京進行宣慰和取經工作。

    附近其他城市,甚至還組織了大量歌舞文工團地,前來軍中進行慰問表演,反正這一次戰鬥勝利,確實極大的激發了國人的熱情,他們都迫不及待的要向勝利者,表達他們對此的崇拜和感謝。

    雖然很多國人都因為南京保衛戰的勝利,而對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信心滿滿,但是范哈兒和老蔣他們最高統帥部的一行人,對於眼下的情形,實際上還是感覺很不樂觀的。

    本來如果沒有英、法、美三國的特別外交照會,老蔣甚至準備在慰問一結束後,就馬上返回武漢,以防日軍再次發動攻勢,將自己和最高統帥部陷在了城中。

    不過隨著英法美三國外交干涉的正式出現,老蔣到是對於前景看得相對又樂觀了起來。

    「諸公,南京保衛戰一勝利,不僅大漲了國人的志氣,第七戰區更是讓日寇從此對**聞風喪膽。若是再來一兩場這樣的勝利,那抗戰勝利之日,就已經是指日可期了啊!」

    老蔣一句總綱性的發言,立刻引來下方一陣歌功頌德。

    「都是委員長領導有方!」

    「委員長高瞻遠矚,日本鬼子吃敗仗,那是肯定的事情……」

    雖然現在形勢微妙,大家對於抗戰勝利並沒有明確的信心,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對老蔣的吹捧。

    老蔣之所以當著范哈兒、唐生智他們這些前線將官的面,說出這樣的話來,當然不是聽統帥部的參謀、軍政級將領吹捧,他馬上就直接詢問在一旁只是微笑,並不出聲的范哈兒:

    「哈公,南京戰役勝利,如今哈公可謂是國家對日知兵第一人,不知道你對如今中日戰爭前景,如何觀測?」

    「呵呵……」范哈兒無奈地摸了摸鼻子。

    這不是存心讓自己和那些吹捧的人為難麼,任何一個有長遠眼光的人都能看出來,一次勝利,並不能改變中國抗日的弱勢局面,以後的戰鬥,還依舊非常難打。參謀部和軍政部那些文官將領,可以不要面子的胡說,但自己這個前線一級指揮官,卻是不能說那些混帳話。

    當即就無奈的表示:

    「南京之役我軍雖然大勝,但是也傷亡慘重,並沒有對日軍在華東之兵形成絕對優勢,若是他們再得了國內援軍,我軍形勢,已久會很不妙。」

    既要照顧最高統帥那些將官麼的臉面,又要說出實話,范哈兒這時候還真是只能儘量小心的解說。

    到了最後,只能很是無奈地看了旁邊的唐生智一眼,對此表示無奈。

    他的一眼,卻是引來唐生智的誤會。

    這位剛剛藉助范哈兒的功勞,升任為特級上將的老將,看了范哈兒的眼神後,還以為這位司令長官是讓自己出面,駁斥一下那些說混帳話的將官們麼。

    他自感自己的特級上將軍銜,反正也是白拿的,不用白不用,當即就板起臉來,對著那些面上仍舊有一絲恭維笑容的將軍們大罵:

    「你們知道什麼?南京這一戰的勝利,我和范哈公做了多少的謀劃,死傷了多少的士兵,難道是張嘴說說就能取得勝利的麼?現在日軍正在上海聚集大軍,守住上海和蘇嘉一線肯定沒有問題,他們在短期內不來打南京,我們就要謝天謝地了,還指望馬上打敗日本,我看你們是在做夢吧!」

    唐生智這位老將的一番呵斥,立刻讓場上好幾個將官的面上,都是一陣青一陣白,神情很不好看。

    更無奈人家是新晉的特級上將,還是資歷遠比范哈兒和其他將官們要老,聽到他這麼呵斥,在軍中講究論資歷論排輩的傳統中,也只能生生聽著受了,根本不敢公開回罵反駁。

    而且他們也並不是笨蛋,對於形勢也大致了解,之所以說剛才的那些混帳話,完全是政治需要的拍馬屁而已,可不是代表他們自己真的堅持那樣的觀點,所以聽到唐生智的反駁,也拿不出據理力爭的氣勢來。

    到是老蔣,在看到其他人被唐生智一頓臭罵,弄得都不敢出聲了以後,立刻笑著朝這位特級上講擺擺手。

    「好了,好了,唐老將軍,大家這不是互相討論討論麼,何況前日英、法、美等國駐日大使,已經正式對日本發出外交照會,希望他們儘快結束和中國的戰爭狀態,恢復亞洲和遠東的持久和平。在這樣的狀況下,中日戰爭的結束,起碼還是很值得期待的。」

    老蔣這句話一出,范哈兒一系的將領才笑著互相看了一眼。

    來了,這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吧。

    隨著老蔣這個話題一開,對於中日戰爭的未來走向,一下子就牽涉到了英法美等國的外交干涉上去。

    憑心而論,范哈兒覺得,如果英法美三國,真的是真心想要恢復亞洲的和平,憑此時日本的經濟和軍事實力,還是無法單獨抗衡這三國的壓力的。但是很遺憾,這三個國家在二戰前的綏靖主義,並不是某人一時昏頭的錯誤,而是整個上層結構,因為龐大的利益關係紐帶,而自然作出的一種選擇罷了。

    這一次三國對中日戰爭的干涉,也僅僅是部分利益集團鼓動,加上三國在歐洲取得的一個短期的外交勝利,才讓他們做出了干涉行動。范哈兒可以肯定,這次干涉,日本根本不必作出強硬的回應,只要花上一點心思,稍微拖延一段時間,英法美三國,就會自然的消失了干涉的耐心,最終放棄努力,任由日本繼續在中國大地上胡作非為,他們仍舊選擇蒙頭看自己在中國的損失,然後想著怎麼從日本人身上賺回來。

    范哈兒有後世的經理,自然是看得很清楚,但此時的絕大多數人,尤其是軍政部和參謀部的很多文職將領,對於形勢看得更是不清,受這些人的影響,老蔣對於外國干涉的期望,也難免會轉上幾次念頭。

    雖然這位委員長很早之前就私下表示過,對外國從此不再信任,但是事到臨頭,他卻總還是會難免露出期待。作為一個國家領導,期待出現那中萬一,也實在是受當時的國家實力限制吧!

    一場南京城的辯論,在范哈兒並不堅持己見的情況下,最後對於當前的外交干涉討論,並沒有取得一致性的觀點。

    會上大致分為三派,一派信任英法美三國的外交干涉會成功,一拍不信任,還有一派覺得還要看看。

    這樣的結果,老蔣這位委員長當然很不滿意。

    他就是想通過這次由前線高級指揮官和後方高級參謀人員的共同商討,得出有利於他對英法美調和中日戰爭的判斷。

    現在判斷明顯分為三類,他怎麼可以接受。

    老蔣私下詢問了范哈兒的意見,這位袍哥范,到是很老實的向老蔣表示,可以向英法美三國傳達自己的誠意,但是不要對他們期待太高,弄不好,三國可能為了自己在華東的利益,背著中國和日本達成什麼秘密協議,把中國給瓜分了。

    「至少英法美三國,沒有和中國協調意見,一起對日提出和平的要求,就很能說明一點,他們是把日本看成和他們一樣級別的存在,而中國,只是一塊供大家分隔的蛋糕而已!他們會保護這塊蛋糕不會打碎,但絕對不會為了這塊蛋糕,而和其他分享蛋糕的人拼命!」

    再次瓜分中國麼?老蔣聽懂了范哈兒話中隱含的意思。

    但是對於范哈兒的這個預言,老蔣當然不大相信。

    不過他也很清楚的從老范這兒得到一個信息,那就是這位華東前線最高指揮官,對於英法美三國的干涉,並不是很信任。

    得出這麼一個判斷,對於老蔣來說,已經足夠了。

    在此前,他已經和華北方面的一線指揮官如閻錫山、李宗仁等人聯繫,聽取了他們對三國外交努力的判斷,綜合現在范哈兒這個最後意見,老蔣已經可以肯定,大家對英法美拖到現在再遲遲干涉,並且是繞過中國,直接通過駐日大使發出照會,很可能對中國並不一定有利。

    南京前線的這次會談結束,范哈兒親自同車送老蔣和最高統帥部的高級將領們去機場。

    老蔣和范哈兒兩人一起坐在車上,委員長對於這位大勝之後,並不居功自傲,以兵權威脅中央的袍哥范,心中本來已經升起的那一股強大忌憚,也再次被他臨時挪到了旁邊。

    無論如何,現在抗日尚未勝利,這樣的大將,自己不能動,也動不得。

    所以坐到車上,這位素來在下級面前極為嚴肅的委員長,竟然難得的主動笑著開老范的玩笑:

    「哈公,這次蔣某人可真是羨慕你啊,大勝一場不說,最關鍵是,前後殲滅了超過稍微十萬的日軍,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個大隊和聯隊,被你們成建制的消滅,日本人現在,肯定不知道在忙著從哪兒抽調兵力重建部隊呢!」

    「呵呵,委員長說笑了,雖然確實殲滅了日軍很多大隊和聯隊,但讓人遺憾的是,我們竟然沒有繳獲他們一面軍旗,那些師團旅團旗幟也就罷了,最關鍵聯隊旗和大隊旗這些軍旗沒弄上一面,我和下面和很多官兵一樣,都感覺有點不可思議呢。」

    「哈哈哈,哈公,日本軍旗為天皇親授,僅為建制步兵聯隊和騎兵聯隊才擁有,所以也稱為聯隊旗。按日本陸軍的規定,軍旗在則編制在,軍旗丟則編制裁。所以軍旗在日軍是一個不得了的要緊東西,要挑選聯隊一名最優秀的少尉軍官擔任旗手,專門設一個軍旗護衛中隊來保護它。不能繳獲也是很正常的,日軍到現在,好像都還沒有被繳獲軍旗的記錄呢!」老蔣笑著勸說。

    這位委員長也是留學日本出身,對於日軍的一些傳統,自然了解深刻。

    日本軍旗,系明治三年(1870年)以「太政官布告」的最高法令形式發布定製,稱作「陸軍御國旗」。 它是從日本國旗——太陽旗演化出來的,有16道血紅的光芒線,又被稱為「旭日旗」。且陸軍軍旗三個邊飾有紫色流蘇,木製烤漆旗杆頂部,有一個三面體的鍍金大旗冠,三面均為日本天皇家族的16瓣菊花紋浮雕族徽圖案。據服部卓四郎《大東亞戰爭全史》:「自1874年1月23日,日本明治天皇對近衛步兵第1、第2聯隊親授軍旗為肇始,此後凡日軍新編成之步兵及騎兵聯隊,必由天皇親授軍旗,以為部隊團結之核心,將士對軍旗之精神,舉世無比。」

    正因如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部隊都渴望繳獲到日本軍旗,但是都未能如願。因為日軍戰鬥條令規定,當判斷戰局有全軍覆沒危險時,應奉燒軍旗。但不管遭遇怎樣的敗仗,日軍都有燒掉軍旗而後自殺的時間。

    二戰期間,作為日本陸軍象徵的共444面軍旗,均在太平洋戰場燒毀、隨運兵船在海上沉沒或是在戰敗後舉行的「軍旗奉燒」儀式中毀滅,後世僅在東京靖國神社「游就館」保存著一面步兵第321聯隊軍旗,是聯隊長後藤四郎中佐通過一個叫做「神道天行居」的右翼宗教組織隱匿保存下來的,這也是後世僅存的一面日本軍旗。



  
相關:  重生之北美1776    掛了99次之後  坐忘長生  星辰之主  特拉福買家俱樂部  我在異界有座城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我是師長范哈兒第二百四十六節 英法美的強勢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1.4024s 4.2101MB

搜"我是師長范哈兒"
360搜"我是師長范哈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