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節 暹羅局勢
華人在暹羅的影響力,絕對不想平常人想像的那麼普通,在華人主導暹羅經濟上層幾百年後,他所形成的影響力,根本不是印尼、馬來等國的華人所能比擬的。
不管是暹羅王室之中,還是貴族和其他軍政大家族中,擁有部分華人血統的暹羅人,都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通過這次政變上台的軍人政權,基本不可能隨便對華人採取徹底的歧視或者是排除措施。一旦真正實施徹底的排華政策,可能大半個暹羅的上層人士,都得被排除出去了。
1932年人民黨發動的軍事政變中,人民黨的實際發起人還是一位眾所周知的華裔比里.帕儂榮,漢名陳嘉祥(陳璋茂),對華態度還算友善。
帕儂榮的父親是個稻米批發商人,擁有華人和暹羅人的血統,而母親是暹羅人。帕儂榮生於泰國古都阿瑜陀耶城。巴黎大學法學博士,1927年在巴黎創建了暹羅人民黨(又稱民黨),泰國1932年政變後,出任瑪奴巴功內閣的不管部部長。1933年6月20日,披耶帕鳳支持的少壯派軍官鑾披汶.頌堪等人發動護法運動,推翻瑪努巴功,重新召開議會,恢復憲法。後成立了以披耶.帕鳳為總理的新立憲政府。陳嘉祥任披耶.帕鳳新政府的內務部長,後來一度出任外交部長。
在1933年的時候,暹羅的軍人政府才剛剛上台,**政策還基本沒出來。以後作為排華主力的大獨裁者鑾披汶.頌堪,現在也還只是國防部長,並不能完全施行他參考自納粹德國的排華主張。
歷史上,暹羅幾年政變後的獨裁者鑾披汶.頌堪,一度採取了極端惡劣的排華措施,也確實對華人造成了巨大的傷害,但主要屬於政府層面的排華,實際暹羅民間的**傾向卻是並不大,最終影響和後世馬來西亞、印尼、越南的排華相比,情況也是相對要好不少,損失的多為金錢和地位。有些政策和行動,在民間的強烈反彈下,也不得不才一出來,就自動被獨裁政府自己收了回去。
當然,不管怎麼樣的程度,華人都不可能任由人欺凌,現在民黨立憲政府和軍人立憲政府上台後先後對華人採取的態度,已經激起了部分暹羅華人高層的不滿,在這樣的情況下,范哈兒這個西南軍政大員表態對暹羅局勢關注,立刻引來這些華人和部分暹羅王室成員的熱烈歡迎。
尤其是他對暹羅王室安全的關注,更是也引起了大量暹羅平民的支持。
此時的大部分暹羅人,對於暹羅王的觀念,還沒有因為幾年後獨裁者政權的影響,而變得非常惡劣。信佛的暹羅人,按照傳統都曾宣誓過效忠暹羅王的誓言,深怕不遵守會在死後墜阿鼻地獄,所以即便是政變的軍人政權,也根本不敢對暹羅王怎麼樣,更多是對王室其他成員的迫害。但也僅僅是將大部分王室成員外派為駐各國大使,並不敢真正趕盡殺絕,例如蘇薩瓦翁沙尼.薩瓦地瓦親王任暹羅駐英國大使,巴莫親王任泰國駐美大使。
暹羅華人之前已經幾次聯絡南京政府,希望政府對暹羅的局勢進行干涉,但蔣某人這時候國內還沒安定,哪裡可能去插手和日本有關的暹羅政局,除了發表一些不痛不癢的呼籲,基本沒有採取任何實質行動。
所以范哈兒的這一表態,幾乎是被暹羅部分華人,當成了最後的救命稻草,一時之間,來自暹羅的電報,源源不斷的送到了范哈兒的桌面上。
這些華僑深知國內官場的潛規則,還沒提出要求,就已經紛紛提前給出了好處:幾百頓的大米用於賑濟四川旱災,幾百噸的龍眼作為對范哈兒個人的贊助。其他真金白銀的捐款,也是源源不斷的過來。
所有的電報中,幾乎帶上了這種那種送給范哈兒集團的好東西。
就連暹羅王室中出暹羅王外最傑出的兩位代表人物,薩瓦地瓦親王和巴莫親王,也先後發來電報,對范哈兒的支持表示感謝,並且希望在適當的時候,能夠訪問重慶,商談一下彼此對暹羅最新形勢的看法。
范哈兒的行為,龍雲、劉文輝等人並不理解,甚至特意致電詢問他插手暹羅事務的原因。
對此,范哈兒的正式答覆是:
「暹羅近期過於重視武備建設,再觀其新執政者頗有**傾向,又與東洋之日本狼狽為奸,如等其兵強馬壯,他日日寇犯境之時,難保其不與日人勾結兩相夾擊,從西部攻擊我國土,行瓜分中國之事。況且屆時我與諸公皆會出西南與日寇決戰,後方空虛,勢必被其趁虛而入。故現在趁此獠羽翼未豐之時,將其打壓或者懾服,方是上策。」
這當然是適合對外公開的說法,范哈兒知道幾位盟友需要的是實質性的好處。
隨後就又秘密補充說明:
「暹羅諸華僑多系財富之士,涉及產業眾多,資金雄厚,現在助其一臂之力,他日我等於蔣中正對抗之時,若其封鎖我東部物資來源,也可以求助曾交好之暹羅華僑,從暹羅海路補充各類外國物資,並不比走長江航線遠上多少。」
龍雲和劉文輝等人,對於范哈兒前面第一條的理由,都覺得他有點危言聳聽,但是這第二條現實的理由,卻是很充分,足夠讓他們兩人不介意插手暹羅事務了。至於王家烈,他根本連問都沒敢向范哈兒問一聲,當然更不介意他的回答了。
這時候的暹羅還沒進過擴連年擴軍,國家兵力並不怎麼強,軍隊人數不過才二十幾萬,武器裝備也大多為一戰後的老式武器,並不比西南正規軍的老毛瑟強。整體上除了海軍還算不錯外,其他陸軍和空軍戰機,不管是兵力還是裝備上,都不如西南地區四大軍閥聯盟的精銳部隊,所以現在聯盟一致表態之下,對暹羅的壓力可想而知。
暹羅新上台的軍人內閣,通過駐重慶的代辦機構一聽到相關消息,就立刻召開高官會議,商討應對策略。
在這次會議上,作為外交部長的比里.帕儂榮(陳嘉祥),和作為國防部長的鑾披汶.頌堪,代表了兩種極端不同的觀點,兩人在會議上,形成了激烈的爭論。
鑾披汶.頌堪其實也有部分華人血統,他的祖父也是華人,但這個少壯派軍官,卻是極端崇拜希特勒,就連他的民族觀念,都和希特勒的觀念類似,明明身上有部分華人血統,卻極端**。
所以在這次內閣會議上,鑾披汶.頌堪認為范哈兒僅代表了中國西南軍閥,那聲明不足為慮,反而應該加強對暹羅國內華人的監控,避免他們和范哈兒聯繫上,進而引來中國西南軍閥干涉暹羅政治事務。
此時的鑾披汶.頌堪還比較理智,知道此時的暹羅,不存在和中國開戰的可能性。更何況,相對於龐大但野心不足的中國,暹羅國內那潛勢力龐大的華人集團,才是最有可能真正顛覆他們的集團。
那些老實的華人,在背後沒有祖國撐腰的時候,只能選擇老老實實接受暹羅軍人政府的剝削,可一旦祖國有誰願意站出給他們打氣、說話,腰杆就會立刻挺起來,他們團結一致對抗現任軍人政權的話,實力完全可以把現在這個軍人內閣推反。鑾披汶.頌堪這一點很清楚,所以是真不敢說過於強硬的話。
只是他關於加強對華人控制的建議,卻遭到了比里.帕儂榮的強烈反對。
比里.帕儂榮的華裔血脈較濃,出身人民黨的他政治主張也比較溫和,他本來就不贊成國家軍事化,更反對不公平的種族政策,所以在會議上,極力主長應該檢討現行的對華人民族政策,並且派人去和范哈兒為代表的中國勢力進行溝通說服。
憑心而論,這位到是真的想讓國家好,並不是擔心暹羅華人團結起來,會推翻現在的軍人政府。
兩人針鋒相對,誰也無法說服誰。
作為總理的披耶.帕鳳,頓時大感頭痛。
他們一個人民黨的代表,在暹羅知識分子和高層政要中,有極大的影響力;另一個是少壯派軍官,在部隊士兵中,同樣有不小的人望。而且兩人的主張,聽起來都是為這個國家好,僅就道理上來講,誰也不能保證誰更正確。
無奈之下,最後只能選擇投票表決。
暹羅軍人內閣,這時候實力不強,但基本法西斯傾向已經顯現。
最後經過表決決定,當前的對華人歧視政策不變,但會取消進一步加大對針對華人政策的實施,包括計劃明年實施的,在華僑學校里必須學習泰語;並藉口「進行三民主義宣傳」關閉了一些華僑學校;阻撓中國人入境等等措施。
同時在比里.帕儂榮的堅持下,同意委派他這位外交部長,前往重慶和南京,與范哈兒、蔣介石進行溝通說明,希望中國不要再干涉暹羅內部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