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節 紅軍突圍
紅軍現在已經到了川黔邊境,面對枕戈待旦,以防禦態勢迎接紅軍的西南聯盟部隊,得出之前實力對比結論的紅軍高層,頓時也是極為焦慮的。
當初歷史上劉湘部隊在四川邊界地區嚴防以待,就讓紅軍覺得不容易從正面突破,現在范哈兒集合了整個西南聯盟的力量進行防禦,當然更加讓紅軍覺得危險了。所以根本不用多商量,所有紅軍高層都知道,只有和西南集團達成友好協議,才能讓紅軍安全北上,也才是保全同志們的最上策。至於其中可能冒著的風險,則是合作過程中,必須克服的。
前面王主任的那句說笑,到也不完全是空話。
1934年12月,范哈兒和紅軍正式達成協議,雙方約定先是在前線假打一場,讓范哈兒可以向南京交代,也可以讓紅軍順利占領遵義。
隨後范哈兒就會作出調集大軍和紅軍作戰的態勢,鬆懈蔣軍的追擊態勢,讓他們以為可以螳螂捕蟬做個黃雀撿便宜,適當保持和紅軍的距離,當他們距離一遠的時候,就讓紅軍來一個大專進,順利通過境無兵設防的部分四川城鎮,直接進入陝西,完成北上抗日工作。
達成這樣的協議後,范哈兒心中滿是感慨。
不知道這中間,會不會有什麼意外變化發生,但是如果真的按照這協議達成,那紅軍就不用過草地、不用翻雪山了,雖然會讓那傳奇的經歷,缺少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但同樣,人員傷亡也不會那麼大了,到時候北上抗日的力量,也絕對會增加很多,對於自己的抗日第一使命,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吧。
范哈兒在任何時候,都認定抗日才是第一位,而紅軍正是因為在這一點上,和他基本沒有沒有意識衝突,所以才能不讓他不斷作出妥協。
就在范哈兒和王主任達成協議的第二天,蔣總司令也和手下參謀人才商量幾天後,終於對范哈兒的要求,通過孔祥熙作出了正式答覆。
南京方面同意給范哈兒一個暫編第一百軍的番號,同時犒勞劉文輝、龍雲、王家烈每部軍餉十萬銀元,勒令他們馬上出兵剿滅川黔邊境的紅一軍。而如果不能完成任務,暫編一百軍的番號立刻取消。
拿到這個答覆,頓時讓范哈兒無奈苦笑。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像劉文輝他們那樣,要個實在點的好處呢。那十萬銀元雖然少,但至少也是到手的錢貨,老蔣總不可能出手了再收回去,而自己那個暫編一百軍的番號,卻是等到自己放紅軍過境後,鐵定會被收回的,那還是空歡喜一場。
好在他也沒真期望,在這次「剿匪」的過程中,收穫多大的好處。
為了儘可能為抗日保存實力,他甚至準備,在紅軍於遵義休整期間,提供一些藥品和器械的援助,讓他們儘快恢復實力。等到北上之後,能快速形成戰鬥力,對已經籌謀華北事變的日軍,形成極大的牽制。
即便第一百軍只是一個臨時番號,范哈兒還是非常認真的將部隊的大致框架,給搭建了起來。
自己的結拜兄弟陳蘭亭,成為暫編第一百軍代理軍長,屬下兩師一旅,分別由原來的陳蘭亭師,師長仍舊是陳蘭亭;第四師分出的一個半團組成一個師,師長由陳志仁擔任;還有一支個備旅,旅長則是上海請來的教官雷太鵬擔任。
同時趁著這次機會,范哈兒也直接把第四師第一團團長林思存,提升為了第四師的新師長,范哈兒本人,將會擔任新七軍全職軍長,不再管理師部事務。
這一番變化下來,對於范哈兒來說,名下部隊的總人數,其實並沒有怎麼增加,仍舊維持在七萬餘人左右,只是稍微多了一些軍官,讓麾下有了實足兩個軍的軍官編制。這樣一來,以後范哈兒集團想要再擴軍,也絕對能夠馬上將架子搭起來,而不用再各方籌措人手。
一切都是為了兩年後的抗日啊!
全國現在的一盤棋,范哈兒算是下得比較明白了,對以後的規劃,也有了一個越來越清楚的認識。
東部第一戰線,當然仍舊會是老蔣的國民政府為主,而且也是范哈兒確定的主戰場;而北方戰線,因為最適合展開大兵團作戰,偏偏中國的國力和軍力,都不如日本,正面戰鬥幾乎少有勝算,所以只能選擇以**游擊戰爭牽制為主;至於南方戰線,因為在抗戰早期,還不會馬上爆發戰事,所以就算粵軍有實力,也肯定會被老蔣調到東部主場長來,一旦主戰場都失敗了,那兒山多平原少、工業重鎮更少,日軍想要進犯,也會選擇占領一些沿海城市,不至於更進一步進犯內陸,而且也起碼需要幾年時間,所以前期只要守住滇黔領空,在更南線就算選擇棄守,也不是什麼問題。
真正可以作為中國抗戰大後方,並且提供源源不斷物資和部隊支持的,正是自己掌控的大西南地區。
在范哈兒將近三年的努力下,如今的中國大西南,不管是國民生產力,還是國民人數,和農業土地情況,都與歷史上,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三年之後,它就完全有實力,作為將來中國抗戰的發動機,為了前方的戰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了。
這次和紅軍的協議一達成,范哈兒立刻和黔軍首領王家烈商量,關於暫時讓出遵義讓紅軍休整的事情。
此時的遵義,因為有整個西南聯盟出面,替王家烈收伏了遵義的柏文蔚那幾個軍閥,所以已經再次落入了王家烈的控制中
現在王家烈聽到范哈兒要把遵義借給紅軍休整一個月,心中頓時有幾分不願。
不由暗罵,真是不把別人的地盤當地盤啊,借,借,怎麼不借你的重慶給紅軍休整休整?不過這王家烈心中雖然不服范哈兒,卻又是最識時務,知道自己現在不管是實力上還是合作需要上,都不可能反對范哈兒,所以略有一猶豫後,面上還是老老實實的聽從了范哈兒的命令。
不過現在的范哈兒,見到的人情世故多了,哪裡會不知道王家烈心中可能的不滿,馬上就作出了補充說明:
「要是王主席覺得,你的部隊可以和紅軍打一仗,那其實也可以派支小部隊試試對方的戰力麼。反正我們本來的計劃中,就是希望和紅軍有一場小規模戰鬥,做做樣子的,如果由你的遵義出兵,其實也非常合適。」
「好。」王家烈立刻同意了,「那我就派手下一個精銳營去,和紅軍的部隊過過手,如果他們的實力真的太弱了,我覺得,我們還是應該趁機將他們吃掉,畢竟,這些紅色分子對我們的產業,還是很不利的。」
說出這番建議的王家烈,信心十足,他覺得,以自己精銳部隊完全和范哈兒精銳部隊一樣的裝備,肯定能夠輕鬆戰勝紅軍。到時候,夾著小勝紅軍的餘威,在西南聯盟內部,到底要對紅軍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就完全可以由自己說了算了。
范哈兒聽到王家烈的話後,無聲的點點頭。
心中暗自嘀咕,那就等你在紅軍面前,碰得頭破血流了,再告訴一個你打不過人家這個簡單事實吧。
他知道,在西南幾大幾大軍閥中,對**紅軍抱有好感的,主要是自己和劉文輝,其他人就算自己親信的龍雲,對**也是反對多過支持。而眼前的這個王家烈,本來就對紅軍沒有好感,跟隨范哈兒投資實業後,更是對推動工運的**深惡痛絕。這次要不是看滅了紅軍對自己沒好處,反而可能會讓老蔣白白撿了便宜,他可能會忍不住偷偷對紅軍發動攻擊。
現在,在范哈兒的權威和共同利益下,西南聯盟的四大軍閥,對於這次的紅軍長征行動,還是採取了一致的態度,就是允許他們過境,但絕對不公開合作。
只是對紅軍的真正實力,卻是還需要一次實戰,才能真正認清,范哈兒也並不反對。
紅軍的攻擊行動,如期在1935年1月初展開。
遵義城外,再次槍炮聲連天,待在城中採訪的重慶幾大報紙、雜誌記者,紛紛向重慶發揮報道,稱黔軍和紅軍在遵義郊外發生激戰,一天之後,王家烈「損失慘重」,整整一個精銳營被全殲,不得不從遵義敗退了。
這個消息在馬上傳到重慶後,又隨即也很快傳向了南京,傳向了其他地方。
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後,都是悄悄的鬆了一口氣。
老蔣本來已經叫人準備飛機,好讓他隨時直飛重慶親自督促川軍作戰了,現在這個消息一到,立刻平息了原來的心思,轉而讓軍政部給王家烈部嘉獎英勇抗戰,再給現大洋三萬元。
「哼!只要范哈兒和紅軍打起來了,他們就不會這麼容易停下來!西南聯盟軍雖強,但紅軍也不是那麼好對付的,只要沒打准七寸,絕對會有糾纏幾次的大仗。」老蔣很快對西南可能的戰事作出評價。
「命令中央和地方追擊部隊,和紅軍適當保持距離,讓他們和西南聯盟的部隊,好好打幾仗再追上去,如果紅軍打下那座城了,部隊就跟進把他們占下來,絕對不能錯過這次進入西南的大好機會。」
老蔣下的命令,和歷史上的差不多,完全是準備驅趕著紅軍進入西南大搗亂,利用紅軍幾百西南軍閥的部隊,然後他好跟進去收拾殘局,再把整個西南地區收伏。
可惜,他這次是完全失算了,因為范哈兒提前和紅軍達成了秘密協議,這一次,他根本不用想再追擊進入西南四省了。
不過也不能怪老蔣沒想到這一點,實在是范哈兒作為一個大軍閥,作為一個大資本家,在絕大多數人向來,如果他沒有超越一般水平的容人之量,基本不可能和**這個「天敵」調和。畢竟,人家不管是替工人階級說話也好,替農民階級維護利益也好,都會反對范哈兒這個獨裁加貪婪的資本家軍閥的。
而偏偏范哈兒這個怪胎,來自於後世,對**的前途非常了解,而且也確實是在想著在抗戰中怎麼保住國家,所以寧願自己的工廠受一點不利影響,寧願自己的其他利益被奪走一些,也要保證**這支抗日力量,不會受損太大。
在重慶城中的好幾家正式外交駐派機構,那些和西南聯盟交好的領事們,在聽到范哈兒終於還是對紅軍出手了的消息後,也不由都小鬆了一口氣。
過去的那些時日中,范哈兒和西方主要大國的關係都不錯,其中唯一的例外,應該就算是蘇聯了。
這蘇聯對華的態度,現在也是很奇怪的,他們明明和**一夥,甚至利用共產國際,直接向**派出了領導者,但實際上,他們對南京的國民政府,又同樣是很支持的。兩面討好,又挑動兩方互斗。說句難聽點的,就是這蘇聯差不多才是一直在背後支持中國十年內戰的最大幕後。
歷史上,1923年至1927年,中國國民黨曾長期實行「聯蘇容共」政策。其間,蘇聯派遣的顧問直接指導中國國民黨,中國國民黨亦有許多重要幹部留學蘇聯,在理論和組織等諸方面深受蘇聯影響。
但是,1927年4月,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集團,在粉碎蘇聯、**「赤化陰謀」的口號下,發動了「四一二」政變,成立了南京國民政府。其後,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南京政府公開以反蘇**為旗幟,而蘇聯也通過共產國際及作為其支部的中國**,把打倒蔣介石和推翻南京政府作為中國革命的當前目標。
1928年6月占領北京以後,南京政府成為代表中國的中央政府,但其對蘇關係繼續惡化。翌年7月,中蘇終因中東路武裝衝突而斷絕了邦交。直到1932年2月以後,因為前後發生的「九一八」和「一二八」事變,英美西方的同情但不作為,讓遭到國民政府抑制的「聯蘇」論調,開始在中國重現活躍。
但在對華政策上,蘇聯的做法充滿了矛盾。具體言之,它一方面同情中國,呼籲國民政府迅速復交;另一方面,卻在以對日妥協而使國民政府深感失望的同時,繼續擱置中國視作復交前提的中東路問題和外蒙問題,在「九一八」事變發生不滿兩周的10月1日,還同中國新疆省的地方政府締結秘密協定,染指新疆權益。
更使國民政府不能接受的,是其通過共產國際向中國**發出的指示。這個指示一面要求中國人民為武裝保衛蘇聯而對日抗戰,一面卻不顧抵抗外敵的基本前提是國內團結,再次強調「推翻國民黨是反對帝國主義民族革命戰爭勝利的先決條件」。
總而言之,蘇聯一面希望中國對日抗戰,一面自己對日讓步妥協;同時,一面希望國民政府改善對蘇關係,一面繼續堅持通過中國**的武裝革命而推翻國民政府。
本來執意于堅持優先剿共方針和維護外蒙、中東路主權的國民政府決策層來說,並不願意與蘇聯複合,但蘇聯追求締結蘇日「滿」互不侵犯條約,及願為此目標而不惜承認「滿洲國」的趨向有增無減,使國民政府無法再事拖延;另一方面,在國聯「又有邀請美國及蘇聯加入十九國委員會會商之提議,益使恢復邦交之得計,顯而易見」。在這兩種局勢的共同推動下,國民政府終於將無條件復交的決議付諸行動,中蘇兩國正式恢復了邦交。
在范哈兒強勢崛起後,蘇聯當然也在重慶設立了領事,這一次紅軍長征開始後,領事謝苗諾夫更是連續幾次公開拜訪范哈兒,毫不掩飾他想讓范哈兒幫助**,交好蘇聯的態度,引起了英美日等國的強烈關注,深怕范哈兒可能會投降蘇聯、投降**。
范哈兒其實也想要蘇聯的無息貸款以及軍事援助,但是對於蘇聯的本質,他知道的十分清楚,這個國家,對中國有太多的利益要求了,更不可能無條件的幫助中國。如果可能,他更樂意站在國民政府一邊,索要中東路,保證外蒙主權。而要得到蘇聯的援助,毫無疑問必須認可蘇聯在這些方面的利益。
所以在幾次會談沒有結果後,范哈兒表面上仍舊維持了和蘇聯領事館的友好關係,但實質上,蘇聯人和他自己都明白,雙方已經不可能真正走在一起了。
謝苗諾夫連續幾次的拜訪,其實主要是借著紅軍長征一事,商談關於具體的工商合作事宜。
別看蘇聯人的二五三五計劃發展非常快,但他的工業結構不平衡,在這個時候就已經有所體現,他們同樣需要和各國展開合作,才能保證自己的體系完整。范哈兒的西南地區,就同樣有他們需要的商貿利益。
關於讓范哈兒幫助紅軍一事,主要還是外界的臆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