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給德國士兵帶來麻煩的,是蘇聯規模宏大而且口徑繁多的大炮。史達林個人非常喜歡大炮這種武器裝備,就好像阿卡多偏好坦克一樣執著。他親自過問並且下令生產的大炮種類不下20種,甚至包括一款驚人的超級列車炮。
蘇聯間諜在1935年的時候從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保險柜里偷到了一份頗有價值的情報。這份情報顯示德國將要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工廠生產一門巨大火炮的承載列車。龐大的火車車廂在這門將要製造出來的巨炮身軀之下,就和一雙鞋子差不多大小。
隨後蘇聯動用了他們能找到的一切力量,開始尋找這門德意志秘密武器的全部圖紙,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克虜伯工廠收買了一名技術工程師,得到了這門大炮的全部參數還有細節-優-優-小-說-更-新-最-快。甚至買到了一份圖紙,一份完整無缺的「超級大炮圖紙」。
史達林看過這份圖紙之後就再也沒有挪開眼睛,他指著這份圖紙對自己的秘書感嘆道:「這才是真的戰爭之神!」,於是偉大的蘇聯領袖史達林同志下令生產蘇聯自己的超級武器,一門被命名為「大菸斗」的超級列車炮在蘇聯境內開始秘密研製生產。用自己喜歡的菸斗來命名這款超級大炮,也從側面反映出史達林對於這款巨炮的喜愛。
德國的列車炮口徑達到了驚人的800毫米,炮彈就和一輛小汽車差不多大小。一枚炮彈就超過一噸,可以飛到數十公里遠的地方,把一個足球場那樣大小的鋼筋混凝土防禦堡壘炸成一片廢墟。
但是比較讓史達林鬱悶的事情隨之而來,蘇聯的工廠竟然無法完成這種火炮的生產:無論是煉鋼水平還是精密加工,蘇聯的幾個在德國援助下成型的工廠都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完成這個超級火炮的製造。
要知道並不是誰都有能力生產超大口徑火炮的,蘇聯此前生產的大口徑火炮並不多,技術上也非常不成熟,所以整個工程最後都陷入到了非常尷尬的暫停階段。隨著蘇德戰爭的爆發,這個工程又被史達林想起,他要求負責的工廠在德國人前面生產出蘇聯人自己的超級武器。
別和他說不可以!蘇聯人必須要超越自己的對手!這就是史達林極力想要證明的一點,也是他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他太需要一場勝利還有一次超越來為他的偉大加上一個完美的註腳了。在這個思想的驅動下,這場轟轟烈烈的造炮運動就這麼拉開了序幕。
不能說這場運動是錯誤的,因為在這個龐大的計劃里,有很多被證明了非常優秀的火炮種類。比如說在諾門坎把日本山炮打得暈頭轉向的122毫米口徑火炮;有防空利器85毫米口徑高射炮;還有現在蘇聯紅軍奉為神器的各種小口徑迫擊炮。當然也不能單純的說這次造炮運動是對的,因為裡面畢竟有這門根本就是因為一廂情願引起技術災難的超級大炮。
外行過分介入內行領域的時候,就會出現許多讓人匪夷所思的笑話來,並非是當事人多麼的愚不可及,而是絕對權力下誕生的一場場政治作秀而已:曾經有人對希特勒進言說是列車炮可以用來打坦克,最終被當時的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臭罵了一頓不了了之。試想一下曾經親自支持德國裝甲部隊發展的希特勒,竟然會相信接近300毫米口徑的大炮可以打中坦克,就知道其實並不是希特勒變得愚蠢了,而是向他兜售坦克或者巨炮的人合不合他胃口的問題。
於是等到烏克蘭當地人和平的把基輔完整的交給德國人的時候,德國趕來的工程師看到了一個巨大的蘇聯自產超級大炮。這門大炮有810毫米口徑(史達林堅持蘇聯火炮的口徑要比德國超級大炮的口徑大……),需要用45節車廂運送零件和負責承受後坐力重量,這門大炮不能通過已知的任何蘇聯正在使用或者建造的橋樑,當然只有德國幫忙鋪設的鐵軌才能勉強讓這45節列車跑起來。
照顧這門大炮的人員有整整一個團,包括一個防空營和一個警戒營,還有一個工兵營負責裝卸這門超級大炮。當然這門大炮從基輔運到蘇德前線原本預計要3個月,然後再安裝1個月如果這個時候戰鬥還沒打完的話,它就完成了射擊準備工作了。
可笑的是這個巨大的傢伙竟然沒有炮彈,蘇聯的炮彈生產工廠沒有如此巨大的生產車間,最後這門大炮有一本基輔工廠嚴格保密的內部使用說明書,上面提醒使用的部隊,這門巨大的火炮最多只能開5炮左右,再多就有可能產生炸膛或者解體崩塌的危險。你能想像一個耗費了巨資打造的超級武器,只能打5炮這麼一個可憐的數據麼?
這個耗費了無數蘇聯人心血的東西現在正在基輔等待德軍的處理。很多將領覺得可以用這個東西攻擊蘇聯的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不過顯然把這個東西弄到那裡去並不是一個輕鬆的事情,這筆爛賬合算不合算,還要分析和推斷一番。
原本的時空中,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經過沙俄和蘇聯幾代人的努力修建,成為了固若金湯的要塞群。那裡到處是鋪設了厚重裝甲的炮台,還有密密麻麻的碉堡以及四通八達的地下防禦工事,德國人為了攻占那裡費盡了氣力。
不過此時此刻在塞瓦斯托波爾地區的要塞群根本沒有如此規模,這都要歸功於德國對蘇聯進行的整整10年的疲勞政策。原本用來修建要塞用的鋼板還有裝甲,大部分都用來鋪設已經成為德國囊中之物的蘇聯鐵路。而那些要塞用的厚重裝甲,現在都已經裝在蘇聯的戰列艦上了,所以整個塞瓦斯托波爾地區依舊還是沙皇俄國時代的防禦工事體系,根本不值得為了這種地方研製800毫米口徑的巨炮「古斯塔夫」。
在阿卡多的授意下,整個德國巨炮建造計劃就是一個騙局,德國本身連一門口徑超過300毫米的大炮都沒有生產過,有數的幾門大口徑列車炮,都是繳獲法**隊的傑作。
當然,德國放棄列車炮還有大口徑火炮換來的優勢,是德國150毫米口徑火炮、105毫米口徑火炮、75毫米口徑野戰炮數量上的巨大提升。雖然在單位口徑上德國人輸了一籌,不過在火炮數量上,德軍依舊保持了相當強大的火力密度。
後期又補充了英國的140毫米口徑火炮,法國還有比利時的大炮,德國中口徑火炮的數量完全可以和火炮大國蘇聯抗衡一二,甚至在小口徑野戰炮上面有一定的優勢。
用犧牲部分炮兵優勢作為代價,德國裝甲部隊比另一個時空中的納粹裝甲部隊數量更加龐大,質量上也更勝一籌。現階段德國裝甲部隊以先進的豹式坦克為基礎,配合上越來越多的虎式坦克作為核心,性能上完全超越了當年納粹手裡的3號坦克4號坦克。
同時,此時此刻德國一共生產了8900輛豹式坦克,算上損失還有維修的數量,德軍前線保有的豹式坦克超過6000輛,僅僅這一種坦克的數量,已經超過了同期納粹裝甲部隊坦克的總數量。如果算上還在使用的400多輛3號坦克,1700多輛虎式坦克,德國裝甲部隊一線作戰的坦克總數大約在8000輛左右。這數量統計的只是坦克,不包括其他裝甲作戰車輛。
如此龐大規模的各種型號的坦克被分散在國內,北非,英國,蘇德前線等等地區,配合上3號突擊炮、2號改裝型自行反坦克炮、豹式坦克殲擊車,組成了第三帝國整整13個裝甲軍中29個裝甲師,還有另外51個步兵自行火炮營。
這個數據也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德軍裝甲部隊數量依舊嚴重不足的問題。德軍裝甲師滿編制應該擁有坦克360輛左右,但是實際情況卻是現在的29個裝甲師平均擁有坦克數量只有可憐兮兮的275輛。而按照編制應該配有45輛自行火炮或者突擊炮的步兵裝甲營,大多數只有30輛左右的3號突擊炮以及別的什麼亂七八糟的武器。
資源緊缺讓德**隊不得不抓住什麼用什麼,比如原本計劃援助給羅馬尼亞的豹式坦克最終被替換成了法國的b1型改進版。這些坦克都是德國繳獲法**隊的戰利品,原本在德法邊境地區作為訓練坦克車組的裝備。俘虜的法國戰鬥機也都作為援助物資送給來了芬蘭還有土耳其,而法國維希政府現在依靠生產炮彈還有德國的105毫米口徑榴彈炮來償還賠償給德國的戰爭債務,這也是德法經濟合作的一部分。
這就是殘酷的戰爭,把能找到的一切東西用到戰場上,去剝奪他人的生命。儘管一些武器已經被證明是落後的或者說是不合適的,但是只要沒有替代的東西出現,或者說替代的東西不足,那它就會繼續被使用,一直使用到壞了修不好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