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之上,不管是哪一個地區,都發展出來的獨特的龍文化。筆言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而且這些龍還都有想通之處,這便從一個方面、一個角度,說明了這些文明都是互相影響的。
就像是三星堆文明在形成過程中,一定程度上承接、借鑑、學彷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遼河流域文明和中原夏商文明。
所以,三星堆遺址在我國版圖之內的重要一部分。
也可以說,三星堆文明是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一部分。
儘管三星堆文明有與中原文明相異的成分和特色,但是,從其內的龍紋,就可以把他跟中原文明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儘管三星堆遺址及出土文物,還有不少謎團有待破解。
但是,只是從其內的龍紋,就能讓我們看到,他們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跟其他文明沒有什麼不同。
古蜀人也是龍的傳人,三星堆文明與華夏文明在相互影響中發展
三星堆文明輝煌燦爛,從青銅器到金器,從文物的造型到製作工藝,都展現了三星堆文明曾經的輝煌。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物,它們不僅造型高大,而且外形非常特別,形成了屬於古蜀國的獨特的青銅文化。
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等。
青銅大立人身高超過一般人,青銅神樹樹枝繁盛、遮天蔽日,有震懾人心的藝術效果。
人們不禁要問,三星堆文明究竟來自何方?
又或者三星堆文明在短暫的輝煌之後,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
三星堆並非從天而降的外星文明,他們與中原關係密切,而且也是龍的傳人。
三星堆青銅器中的龍,也是中華龍。
人們只注意到了那些造型奇特的三星堆青銅器,卻少有注意到,三星堆的某些青銅器與中原龍文化有非常大的淵源。
比如三星對曾出土青銅爬龍柱形器,另外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上,有帶翼的龍。
這兩種的青銅器物上的龍造型雖然不同,但是與中原的華夏龍有相似的形態。
出土青銅爬龍柱形器上的龍,乍一看造型與我們熟悉的蟠龍,也就是身體像蛇一般,頭似鹿角的龍相差很遠。
但是紅山文化中有一種紅山龍,與青銅爬龍柱形器上的龍非常接近。
紅山龍多為玉器,這種龍被稱為紅山玉豬龍。
同時,三星堆青銅爬龍柱形器上的龍,也有自己的特點。
它的頭是以山羊為原型,有山羊的犄角和鬍鬚,具有自己的特色。
所以可推測,三星堆的青銅爬龍柱形器上的龍,具有有華夏龍的形態,又有屬於自己的特點,是古蜀國龍。
再說青銅神樹上的帶翼龍,是一種造型為帶了翅膀的龍,就像恐龍中的翼龍。
我們可以稱之為飛龍,不管是紅山龍還是一般的華夏龍,與青銅神樹上的飛龍相比,有一個迥異的特點,就是沒有翅膀。
除了這一點以外,青銅樹上的飛龍形象明顯與中原龍非常相似。
綜合這兩種青銅龍的造型來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龍受到了來自中原龍的影響。
它們雖然與中原龍有明顯區別,但是又有某種程度的相似。
同時,三星堆文明是一個重祭祀的文明。
三星堆遺址的青銅器,作為重要的祭祀物品,在造型上自然是格外講究。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物有龍造型,說明三星堆人認可自己是龍的傳人之一。
人與龍顯然是不同的品種,三星堆人認可自己是龍的傳人,更多的是文化上的一種認同。
當然也不排除這是血緣,帶來的文化認同。
從三星堆出土的龍造型的青銅器中,可以看出三星堆文化受到了中原文化的影響,並對華夏文明產生了文化認同。
根據考古研究,這種影響其實也是雙向的。
中原文化,也受到了三星堆文化的影響。
李白曾留下《蜀道難》一文,讓人體會到了出川的不容易。
然而考古證明,在遙遠的商周時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川省與中原腹地的交流應該就開始了。
從而帶來的文化交流,也持續了相當的時間。
如果只算三星堆文明與中原文明交流的時間,也至少有幾百年。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帶給我們的不只是燦爛的三星堆文明,它還見證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在相互影響中不斷發展的過程。
三星堆絕不是孤立文明,而是華夏文明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深入,三星堆中隱藏的文化秘密將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讓我們對華夏文明有更全面的了解。
所以,了解三星堆,也就等於了解我們祖先所在的遠古歷史。
裡面的祭祀、崇拜,很顯然是很重要的一環。
除了龍、象牙、黃金這些重要物品,其他最重要的應該是神獸崇拜。
當然神獸崇拜,在古代並不少見。
而三星堆文明當中,獸類的青銅器不少。
最出名的當然是青銅神獸,這件器物長285厘米、高26厘米、寬23厘米,出土於三星堆遺址祭祀區3號坑。
整件器物呈昂首挺胸、四肢蹲伏於地的走獸形象,後肢缺失,雙耳、尾部等處殘損。
神獸頭頂有一角,「臣」字眼,扁長圓形闊口,短頸。
它軀幹修長,挺胸,塌腰,四肢外張,蹄足,尾部上翹後彎。
它體表有雲雷紋條帶裝飾,整體形態健壯有力,看上去跟科幻電影裡的「機器狗」頗為神似。
除了這隻青銅神獸,其他獸類青銅器還有不少,比如銅虎。
可惜這是一件殘器,它殘長434厘米、寬1305厘米。
銅虎巨頭立耳,張口露齒,昂首怒目,虎尾下曳,尾尖翹卷,一面微拱呈半浮凋狀,光素無紋。
另一面全身鑄有虎斑紋凹槽,槽內由小方塊綠松石鑲嵌填充平整。
銅虎前後腿部拱面有半環紐,應是用以套穿繩線或銅絲,以便懸掛。其造型以簡馭繁,氣韻生動。
這不僅說明蜀人對虎的觀察相當仔細,也表明虎的形象在其心目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再就是銅蛇,也是殘器,殘長58厘米、寬1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