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廣告 1 明十三陵的神功聖德碑亭四角,各有漢白玉華表一座。文師閣 www.wenshige.com 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每個華表上方插有石雕雲板,頂部石盤上蹲有一隻望天吼,華表底部基座為八邊須彌座,束腰雕有蓮花,刻有雲龍。華表外圍各有一圈白玉石圍欄,立柱和擋板之上也雕有雲龍。
來到近前,站在底部仰頭張望這一根華表,更為震撼,但見一條條雲龍纏繞柱身,張牙舞爪地騰雲駕霧地向上翱翔縹緲,頂端望天吼更是仰視九天,好似隨時直上九天而去。
「牌面」
曹七七讚嘆不已:
「這就是華表,相比都十分熟悉,華表又稱作「望柱」」
在古老的傳說中,人們把宮前的石犼叫「望君歸」,意為盼望皇帝外出遊玩不要久久不歸,應快回宮料理國事;面向宮內的石犼叫「望君出」,勸戒皇帝不要老待在宮內尋歡作樂,應常到宮外去了解百姓的苦難。
說著曹七七分別指了指亭前後的四根柱子,話外之音不言而喻。
「這不都一樣嗎」
人們不以為然。
「就是,天天見了」
「哎呦,大家可不要小看這四根華表」
曹七七沉聲說道:
「這四座華表至少距今 500 多年的歷史了,屬於明朝初期建築。」
「而且」
她加重語氣到:
「明十三陵這四根華表高 1081 米,而金水橋門前的四座華表高度才 957 米。這 4 根是北京城最高的」
「臥槽?」
眾人大驚。
曹七七繼續放料:
「而且每根柱子上雕有 98 條龍」
「頂部的圓盤是啥?」
有人忽然問。
「一看就是新來的」
曹七七道:
「之前說過,那叫:承露盤」
漢武帝好神仙,作承露盤以承甘露,以為服食之可以延年。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則又作柏梁、銅柱,承露仙人掌之屬矣。」
顏師古注引《三輔故事》:「建章宮承露盤,高二十丈,大七圍,以銅為之,上有仙人墩承露,和玉屑飲之。」
自古以來,「露」會被附會為瑞祥之物。
《初學記》引《瑞應圖》說:「露色濃為甘露,王者施德惠,則甘露降其草木。」可見,「甘露降」是帝皇施仁政、德澤萬民的徵兆。
又據漢朝郭憲《洞冥記》載:「東方朔游吉雲之地……得玄黃青露盛之璃器以授帝 (指漢武帝)。帝遍賜群臣,得露嘗者,老者皆少,疾病皆愈。」這則傳說反映了漢人的普遍心理,即認為服用甘露可以祛病延壽。基於標榜德政和求長生兩種考慮,漢武帝在長安建造了承露盤用以承接上天賜予的甘露。
其實承露盤中承接的仙露,不過是早晚由於溫差凝結在盤中的水蒸氣。漢武帝就把這些凝結的水珠,當成了長生不老的仙露,將承接下來的露水交由方士。方士再將露水和美玉的碎屑調和而成後,讓漢武帝服下,並且告訴漢武帝這樣就能長生不老了。可是公元前 87 年,漢武帝還是死了。
「這充分說明,瞎搞,吃棗藥丸」
曹七七頗為無奈:
「和秦始皇一樣,漢武帝劉徹迷信神仙,熱衷於封禪和郊祀,曾多次巡遊各地,揮霍無度。在位晚年,社會矛盾日益尖銳,關東流民達二百萬,農民起義頻繁。宮廷發生「巫蠱之禍」,導致太子劉據自殺。」
「巫蠱之禍?」
「又是國本之爭?」
「這個我知道」
神仙子開口:
「漢武帝一生沉迷女色,後宮有多位佳人先後失寵,為重新獲得帝王的恩寵,後宮諸位多邀請女巫入宮,試圖以巫術達到目標,同時對其所嫉妒者便施以巫蠱之術,一時間後宮迷亂,時有發生因後宮的巫蠱之事而牽連朝中大臣的事件。而此時的皇后衛子夫年老色衰,失去漢武帝的寵信,同時外戚家族衛氏於朝廷當中的權勢日盛。」
征和二年(公元前 91 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被人告發為巫蠱咒武帝,與陽石公主通姦,公孫賀父子下獄死,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衛青之子長平侯衛伉皆坐誅。武帝寵臣江充奉命查巫蠱案,用酷刑和栽贓迫使人認罪,大臣百姓驚恐之下胡亂指認他人犯罪,數萬人因此而死。
江充與太子劉據有隙,遂趁機陷害太子,並與案道侯韓說、宦官蘇文等四人誣陷太子,太子恐懼,起兵誅殺江充,後遭武帝鎮壓兵敗,皇后衛子夫和太子劉據相繼自殺。
壺關三老和田千秋等人上書訟太子冤,終於清醒過來的武帝夷江充三族,燒死蘇文。又修建「思子宮」,於太子被害處作「歸來望思之台」,以誌哀思。此事件牽連者達數十萬人,史稱巫蠱之禍。
「這導致了嚴重的後果」
曹七七道:
「有學者認為,巫蠱之禍實為西漢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太子劉據的自殺讓漢武帝多年培養的接班人計劃落空,劉氏接班人大量受牽連,朝中大臣也多受誅連,導致後來的霍光專權。」
漢武帝死後,幼子劉弗陵登基,是為漢昭帝。漢昭帝早逝無子,霍光等人於是立漢武帝之孫劉賀,劉賀登基不久因為品行惡劣又被霍光廢掉。然後,霍光立了廢太子劉據唯一倖存的孫子劉病已為帝,漢朝帝位回到劉據的後裔手上。
「尼瑪,虎毒還不食子,漢武帝是個人?」
人們罵罵咧咧。
「寡人高高在上,漢武帝也不為過」
一時間直播間氣氛低落。
見狀,曹七七轉移話題到:
「好了,帶你們去看看神功聖德碑亭」
說著她轉身折回氣勢恢宏的碑亭,重檐歇山頂的碑亭處理在神道中央,這座碑亭形式與之前清朝幾乎相同,同樣建在正方形的青白石基座上。台基邊寬 231 米,亭高 2514 米,四面檐牆各有一個拱券式門洞。
曹七七指著面前的碑亭說道:
「這是明十三陵內 6 座神功聖德碑碑亭中唯一石券頂的碑亭,景陵、泰陵、康陵、永陵、德陵、思陵 6 座聖德碑都是露天的」
「露天的?」
人們難以置信。
「是的」
曹七七說著邁步踏入碑亭,亭內,迎面矗立著一尊贔屓負碑,碑高約 8 米,由整塊青石雕成,經歲月蹉跎,通體黝黑。
碑首蟠有 6 條螭龍,碑下為一隻昂首的贔屓,贔屓腳下踏有波浪形狀的石台。碑首的正面是篆書刻的「大明長陵神功聖德碑」
「長陵神功聖德碑?」
水友們有些懵:
「這不是在主神道嗎?」
「這座石碑的確是長陵的」
曹七七道:「因為最初修的是長陵,其他沿用了長陵的神道」
「哦哦,這樣啊」
曹七七將鏡頭對準石碑正面,介紹道:
「正面刻的明洪熙朱高熾為其父親永樂朱棣撰寫的碑文,全文都是對他父母的一生的歌功頌德,譬如我爸有錢能打,我媽賢惠漂亮等等諸如此類的,全文 3236 字」
「而且書法出自明正統年間的書法家程南雲之手。」
、「程南雲,知道吧」
曹七七問。
「nonono」
眾人搖頭。
曹七七無語,耐心科普到:
「程南雲,字清軒,號遠齋」
「明陶宗儀《書史會要》稱:「南雲篆法得陳思孝之傳,隸、真、草俱有古則,得力於趙孟頫,善大字。「嘗奉命書長陵碑。又能畫,作雪梅、雪竹極佳。」
「宣德九年(1434),收藏趙孟頫《重江疊嶂圖》的李昶,請南京朝中幾位有名望的士人作題,程南雲即是其一。這五字題在引首上,用小篆書寫,運筆力道均勻,結構嚴謹,力求筆畫粗細與間隔平均,左右對稱,在莊重之中帶有悅目的裝飾性。」
「喜歡書法的朋友可以欣賞一下」
曹七七說著賺到了石碑後面:
「這碑陰刻的是清高宗乾隆題詩「哀明陵三十韻「」
曹七七嘆了口氣,一副敗家子的口吻說道:
「其餘三面原本是無字的,這 [哀明陵三十韻] 主要是 1785 年,乾隆給前朝皇帝修陵之後,為了讓後人知道其功績,特意撰寫的一首詩」
大致意思為:
大明銷號了,我大清至尊金龍的五代目來給你們修個陵,順便批評兩句,你們大明的子孫好像不太行,一天到晚不務正業淨瞎整,遲到早退穿小鞋,嗑藥白嫖花錢多,橫批:鬧呢?
反正聽不聽,你們都掛了,不服有本事從棺材板里蹦出來打我?
眾人:
為嘛有一股不祥的預感,老妹兒,你確定這上面寫的真是這個?你保證沒有添油加醋?
接著她來著石碑東面:
「東面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御詩,刻的主要是刻有大清修明陵的花費記錄。總而言之一句話,主要是錢花了,總得留下來點什麼。」
說著他指了指對面石碑西側說道:
「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御製文。」
「1804 年,弘曆的兒子嘉慶顒琰,在繼承皇位後的第九年,在碑的右側用行書寫了一篇《謁明陵紀事》」
「內容很簡單,和親爹排好隊形對大明進行批陡:我爹認為你們不行,我覺得我爹說的對,你們真的不行」
「這貨基本就是到此一游,他爹來過,他也來過,他見過,雖然沒他爹牛皮,但是他跟著他爹」
曹七七一頓嘲諷。
眾人:
老妹兒,是不是乾隆父子上輩子刨你家祖墳了?測試廣告 2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上輩子刨你家祖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