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唐代更是打得四夷賓服,在西北方西域開疆擴土。
自宋以後,重文輕武,漢人的武力值才每況愈下。
宋太祖趙匡胤本為後周世宗柴榮武將,趁周世宗死後餘下孤兒寡婦,以所謂〝黃袍加身〞手法被手下諸將擁立,從出征抗敵變成班師回朝逼宮,改國號為宋,自己當上了大宋開國皇帝。
自此大宋皇帝最怕武將出征,一旦武將擁兵自重,不背叛皇帝奪位,皇帝已經要燒高香了。
宋朝代代皇帝只好搞以文人駕御武人,忌諱有能力戰功的大將。
高宗要殺岳飛,後世人查來查去,說岳飛真實不是笨蛋,後期已經沒有再提及迎還徽欽二帝。
秦檜說了真話,罪名「莫須有」。岳飛之必死,便是因為他文武雙全,愛民如子,不貪財不好色不怕死,還很能打仗,幾乎是完人。
後世還有考究古書找出岳飛身世疑點,說他其實是高宗的同父異母弟,乃徽宗懐孕宮女流落民間所生。
不然解釋不了何來如此世間完人。
實在是人家武將世家出身的韓世忠都做不到他這個水平。
韓世忠也愛美人財皂的。他的名妓出身美妾梁紅玉還要帶在身邊去大戰金兵。
黃天盪一戰大敗金兵,梁紅玉擂鼓敗女真金兵成為千古佳話。
但行軍大戰還帶女人,若非打贏了,否則肯定要被降罪。
岳飛卻真的連這麼一丁點污點都沒有!
皇帝要殺岳飛,競爭對手韓世忠都要為他抱不平質問秦檜。
秦檜實在回答不出來,才有「莫須有」一說。
實在是多疑怕死的高宗皇帝不放心留下他這個完人的性命,又加上岳飛打仗痛打金兵,殺敵無數,令敵人恨之刺骨,才必殺他。
讀書人最懂事了。
從此讀書人當了官還敢不貪嗎?!
你當了官不貪財好色,你圖什麼?!
讀書人還敢文武全才嗎?!
你文武全才,要謀朝奪位叛逆嗎?
秦檜都不惜背負千古罵命把皇帝最忌的大將岳飛殺了,高宗還是對秦檜不放心,據史書記載,高宗天天在靴筒里藏了一把匕首,預備隨時與秦檜來一個魚死網破!
總有人想害朕。
這是宰相有問題還是皇帝有問題?
答案顯而易見。
結果大宋淪落至變成了南宋,從秦檜至史邇遠至賈似道,便沒有一個宰相不貪污好財貨美色的了。
剛開始可能他們心裡想:「咱這是叫自污,免得皇上以為咱要挾萬民擁戴之勢,逼無能犯錯的皇帝退位。」
後來發現皇帝不怪罪反而放心了。於是愈貪愈多變慣例了。
讀書人還鄙視武人。
這股重文輕武的歪風由北宋朝第二個皇帝宋太宗鼓吹至極點。
這位後世網上外號「高梁河戰神」的大宋第二任皇帝,上位時已有「燭影斧聲」污名,被人懷疑他弒兄奪位。他可能深恐文人後世對他口誅筆伐,又在北伐遼國時大敗於高梁河,毫無武功之下,竟然轉向搞文治,極力拉攏巴結文人。
宋太宗更強調東華門外唱名的才是真男兒。
由皇帝親自「臨軒唱名」的方式公布考試結果。
根據《宋會要輯稿》的記載,「臨軒唱名」始於宋太宗。
當年共得進士二十五名,宋太宗按名次逐一呼出每位登第者的姓名,這一舉措突顯了皇帝對科舉選才的重視。自此以後,皇帝臨軒唱名賜第之制一直延續下來,其儀式也逐漸制度化。
隨著後來錄取進士人數的增加,再由皇帝一一唱名不太現實,就改成了皇帝象徵性地呼出前三名的進士,即狀元、榜眼和探花,其餘的由官員代為傳喚,稱為「傳臚」或「臚傳」。
考上了,基本上便當官員了。
當官了,美女有了,財富來了,權力也來了。
有了權力,更多的財富和美女……
人人都想考狀元,印在世代中國人的基因里了!
國內高考有狀元。香江會考也有狀元。
自此,激烈內卷的考試制度,令中國傳統上的文武雙全士人武功全失,從古代能文能武的士變成手無縛雞之力的所謂讀書人。
以這種讀書人去統御大軍與崇尚勇武的胡人作戰,焉能不敗?!
但大宋皇帝的位子卻坐穩當了。
這些讀書人除了腦袋聰明一點,會投明主,懂「水太涼」,真的是百無一用。
他們只要知道忠君,所有權力和能力來自皇帝,沒有皇帝給他們的權力,要他們鬧什麼革命謀朝篡位,基本上毫無可能。
如此搞法,這個大宋不亡於外族還有天理嗎?!
金人大舉南遷漢化,大金國的皇帝也看上了這種方便他家搞家天下的考試制度,把原本勇武的金人也捲成了弱雞,於是打不過北方原來比他們弱的蒙古人了。
明清時期基本上延續了宋代的規制,據《清史稿·禮志》記載,傳臚當天,皇帝在太和殿接見新科進士,新進士們要換上公服,帶上「三枝九葉頂冠」,站在朝班之末等候。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百官行禮後,由鴻臚寺的官員引領進士就位,跪下聽傳。之後會分別念到第一甲三名進士及第,也就是狀元、榜眼和探花的姓名,這三個人都要出班前跪謝恩。
後面的第二甲和第三甲分別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不用單獨出班,只需要一起行三跪九叩禮即可。傳臚完成後由禮部的官員高舉著「金榜」領路,諸進士出左右掖門,置榜龍亭,復行三叩禮。最後金榜還會在東長安門外張貼三日,然後再交回內閣。
由此看來,重文輕武的制度,因為幫助了帝王統治天下,自宋流傳至明清,有這樣的制度,便一定會有異族入寇的外患。
所以北宋亡於金,金、南宋亡於蒙古,明實際亡於女真大清,大清實際在八國聯軍之時已亡於外族了。
可是現在這個時空,與漢人重文抑武政策相反,當年這些關外未漢化前的女真族,在宋時已有人接觸過,回來後驚呼女真人的強大,意思竟然可以與北方強大的契丹人對抗。
北宋後期的孔平仲載道:」匈奴尤畏女真國。范純禮嘗聞彼使云:''女真國人長馬大,其境土之廣,南北不知幾千里也。''徐禧覆於永洛,是時匈奴方苦女真侵擾,故帖然自守,不敢為中國患。」這些資訊,漸漸向宋人傳達了女真人頑強兇猛的概念,為後來與金兵交戰時的恐金症埋下伏筆。
實力不成,嘴皮子功夫再利害也沒有用。
所謂黔驢技窮,沒出手之前人家還不知你真正深淺,還顧忌著三分。
寶劍在將出未出之際,威懾力才是最大的。
一旦出了手,打贏了還好,輸了的話,虛實實力暴露了,便再也沒有補救辦法了。
大宋在聯金滅遼北伐燕雲中一戰大敗而回,露底了。
大明在薩爾滸之戰中也同樣露底了。
大清在甲午海戰......
據說穿越眾記憶力都特別好。
王小龍也發覺自己的記憶清楚無比,正把自宋以來重文輕武、以文御武的弊病一一回想分析,浮想翩翩,都快要回溯至清末甲午海戰了乃至八國聯軍。
這時眾人眼看這位文武雙全的王少保沉吟了有一陣子了,只以為他也在猶豫不決。
「聖上下旨給東虜支援白銀十萬兩、黃金一千兩、綢緞一萬匹。冀望便能平息來虜怒火怨恨。」陳新甲起立,向南面拱手為禮,回身向王小龍說道:「然東虜桀驁不馴,朝野共識,必須有一位勇冠三軍的將軍,陪同下官往東北一行,以震懾東虜。豈知滿朝武將,盡皆推舉王少保大人啊!」
王小龍聞言心中大罵。
豈有此理!
大明朝這班縮頭烏龜將軍,這不是陷害我嗎?!
虧我還分潤這麼多軍功給他們。
究竟是那一個混蛋如此害我?!
喜歡我穿越明末了但金手指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