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完了這支重甲騎兵之後,三名趙國重臣都是頗為激動。
在這個年代,但凡是任何人想要出頭,那麼就一定要了解一些軍事方面的東西。
因此別說是廉頗了,就是趙勝和虞信這些一直以來都干文職工作的人,也不是那種對歷史一無所知的軍事盲。
正是腦子裡有貨,所以三名趙國重臣都十分的激動。
如果這種重騎兵能夠全面普及的話,那麼騎兵就將徹底的崛起,從現在的輔助角色成為未來戰場上的決戰兵種!
趙國本來就有著重視騎兵的傳統,趙國的騎兵也是諸國最終最強的,因此騎兵的崛起,對於趙國來說絕對是一個大大的利好消息!
就在三名趙國重臣滿心激動的想要和趙丹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名宮廷侍衛突然出現,對著趙丹稟報道:「大王,燕後和昌國君已經抵達邯鄲,剛剛入宮!」
「哦?」趙丹聽了之後眉毛一揚,對著面前三名神情激動的趙國重臣說道:「諸位卿家,關於這重甲騎兵之事,便擇日再談吧。」
不管怎麼說,這位燕後也是趙丹一母同胞的姐妹,而且又是未來趙丹燕國計劃之中的關鍵人物,於情於理趙丹都是不可能怠慢的。
片刻之後,趙丹就和趕到的王后韓婉一起,在龍台正殿之上見到了這位已經有好幾年沒有見過的姐妹。
和趙丹記憶之中的那名燕後相比,重新出現在趙丹面前的這位燕後顯得更加的清麗和成熟,已經從當年出嫁之時的那個大女孩變成了一個端莊的大國王后。
不得不說,這樣的改變既讓趙丹的心中有些欣慰,又讓趙丹的心裡感覺到有些陌生。
眼看著燕後正打算行禮,趙丹慌忙上前兩步,阻止了燕後的這個動作。
「女弟不必多禮,來,讓寡人看看寡人的小外甥,將來的燕王。」
趙丹所說的,當然就是那位前不久剛剛被燕王過繼的公子軻。
這位公子軻如今還是一名幼童,正被燕後抱在懷中。
趙丹從燕後懷中接過了這名小男孩,仔細的打量著他。
似乎是因為旅途疲憊的緣故,小男孩即便到了此刻仍然雙目緊閉正在沉睡,但即便是睡眠之中他的雙手也緊緊的抓著燕後的衣襟不肯放開,足見對於這名媽媽心中是如何的依賴的。
由於這名公子軻並非是燕後親生,是以從公子軻的臉上倒也看不出什麼跟燕後相像的地方,但不管怎麼說這的確是一名粉妝玉琢,十分可愛的男孩子。
趙丹看了半晌,臉上露出了一絲笑容,將公子軻交回了燕後的手中。
直到這個時候,一旁的樂間才上前覲見:「見過大王、王后。」
趙丹抬起了頭,看著臉色仍舊有些蒼白的樂間,臉上露出了和藹的笑容:「昌國君,若非汝此次捨命搭救,寡人女弟和外甥恐難脫險,這一次卻是寡人欠你的。」
樂間聞言慌忙答道:「公子軻乃是臣未來大王,燕後更是燕國之王后,樂間身為燕國臣子,本便當捨命而守護兩位,又如何能當得起大王如此稱讚?」
雙方一番寒暄之後,趙丹對著燕後笑道:「寡人已經命人收拾好了地方,從今日起,女弟與外甥便在鳳台之中居住罷。」
燕侯聞言,微微吃驚,說道:「大王,這如何使得?還是住在館驛便是。」
趙丹不以為意的揮了揮手,說道:「這趙國原本便是女弟之娘家,既然是回娘家省親,自然便是住在娘家之中,焉有住在館驛的道理?」
一旁的趙國王后韓婉也笑道:「吾已命人將燕後從前所住之處清潔完畢,燕後儘管放心住下便是。」
到了這個時候,一直被燕後抱在懷中的公子軻終於也被這喧鬧聲驚醒了,有些好奇的縮在了自家母親的懷中,睜著眼睛怯生生的打量著面前的這一堆陌生人。
晚餐時分,一場雖然小型但卻十分熱鬧的宴會在趙國的王宮之中召開了。
由於是小型的家庭宴會,因此趙丹並沒有讓任何的趙國大臣出席,出席的只有趙丹的夫人(妃子)們和那些趙國的公子公主。
雖然樂間執意推辭,但是在趙丹的堅持下,樂間也同樣列席於這次宴會之中。
天色漸漸的黑下來,晚宴也慢慢的到了尾聲,趙丹對著樂間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笑道:「不知道昌國君是否願意和寡人出去外面走走?」
樂間慌忙起身,對著趙丹道:「大王有命,樂間豈敢不從?」
於是很快的,兩人便走出了宴會所在的大殿,來到了大殿門口外的欄杆處。
一旁的宮廷侍衛們,早已經識趣的遠遠讓開,留給趙丹和樂間一個單獨談話的環境。
一陣春夜的晚風吹過,讓兩人因為酒精而變得有些炙熱的心情和身體都舒緩了不少,人也清醒了一些。
趙丹深深的吸了一口這夜間微微帶著幾分寒冷的清涼空氣,然後對著樂間說的:「昌國君,如今燕國之中的形勢如何?」
雖然名義上是閒聊,但是無論是趙丹還是樂間的心中都非常的清楚,其實這才是雙方真正說正事的時候。
雖然說在扶立公子軻這件事情上雙方達成了共識,算是在大方向上取得了一致,可是具體的利益要怎麼去分配,顯然就得看這一次的談話來決定了。
樂間在聽到了趙丹的問話之後想了想,隨後輕輕的搖了搖頭,對著趙丹說道:「回大王,樂間這段日子以來一直都在趕路之中,對於燕國之內的情報實在是並不太清楚。」
樂間的這個回答,其實說起來也並沒有出乎趙丹的意料之外,畢竟趙丹的心裡也很清楚,在樂間逃亡之後,樂氏一族遭到清洗幾乎是必然的,殘留的人手說不得也要躲避起來,哪裡有空去打探什麼消息?
於是趙丹繼續問道:「寡人還聽說,那公子安已經於數日之前繼位,自稱是新任燕王,並且繼續任命為榮蚠為相邦,並讓榮蚠率領二十萬燕軍抵禦齊國大將匡梁的進攻。以昌國君之見,這榮蚠和匡梁之間,究竟是誰勝誰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