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三十二章首創平原作戰理論

    雖然早在一九三八年八路軍就開始挺進冀中、冀南及山東平原,進行了平原游擊戰,建立了根據地。但那個時候日軍正實行南北對進戰略,大量兵力被抽離華北,使得八路軍的進展比較順利。

    也正是這樣,對於平原游擊戰的具體戰術,以及日後所要面臨的困難,各家抗日武裝都是估計不足的。破路、挖道溝、改造平原地形,在華北的平原根據地確實有實施,但範圍並不非常廣泛,也沒有形成固定的規格,各地落實的程度也不同。也就更不用說一九四二年以後,被逼無奈才開始的大規模地道建設了。

    三縱依託芒碭山系,向商丘地區蠶食擴張,與敵人爭奪人煙稠密、盛產糧棉的豫東平原,是發展壯大的必須之舉。楊天風也為以後的平原游擊戰編寫了《平原游擊攻略》,下發給各部隊,特別是軍官,更進行了輪訓學習。

    偉人說了:「在一定條件下,平原也是能發展游擊戰的。」

    但這只是高瞻遠矚的戰略指示,涉及到具體的戰術,還是需要實際施行者摸索研究,甚至是用血的代價來換取。

    而楊天風算是最早開始考慮平原游擊戰的戰術戰法,並綜合歷史經驗,率先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中國將領了。

    破路、挖道溝、改造地形,這沒有什麼可說的,楊天風甫據永城,與縣長陸文平達成和解後,便已經動員民眾逐一落實。在實施的過程中,不僅加強了根據地的防禦,也積累了相當多的經驗。

    「……平原地區雖然沒有山巒躲藏之利,但隱蔽活動的樹林、溝溪、村莊、青紗帳等也不少……以人為之力,將大路挖出縱橫的道溝,將道溝、溪渠、村莊相通相連,形成一體,互相貫通,使我軍能在平原馳騁……」

    永城縣縣府秘書長何貴書拿著一沓文件資料看得入迷,夏邑大半落入三縱之手,只剩下孤單的縣城和縣城以北、以西的小片地區,政工人員已經進入開展工作。楊天風特意向縣府提出要求,派有組織能力且有破路挖溝經驗的官員前去坐鎮指揮。

    「這比永城做的還要徹底。」縣長陸文平若有所思地說道:「工程量很大,還要與軍隊配合,滿足他們的一些作戰需求。」

    「我去吧!」何貴書放下文件,輕輕在上面拍了拍,說道:「在平原開展游擊戰,難度可想而知。楊天風能想出這麼多辦法,可見是下了心思認真研究過的。是否有用,有多大的效果,還需要實踐來考驗。如果真的可行,且效果顯著,倒是可以推而廣之的抗戰經驗。」

    「三縱西進,會不會與當地的游擊武裝發生衝突?」陸文平沒有明說,但何貴書知道他指的是八路軍、新四軍所組織的游擊隊。

    「應該不會。」何貴書沉吟了一下,說道:「如果他有這個心思,就不會向各抗日武裝提供武器,還辦了特訓班。當然,如果真有衝突,也是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不會弄到刀兵相見。」

    「楊天風雖然在扶助各支抗日武裝,但卻一直迴避與我方部隊的高層聯繫,態度有些曖昧呀!」陸文平輕輕叩擊著桌案,並不確定地說道:「趙雨柔也被他勸離了動委會,專心去搞煤化工,探悉並掌握其心理動態的路子又少了一條。」

    「路子只是斷了,還可以接上嘛!」何貴書微笑著說道:「而且,這不是已經很快了嗎?」

    陸文平苦笑了一下,對此並不表示樂觀。

    「呵呵,你看這示意圖,村落地道和野外覆頂壕溝,畫得很傳神,倒是挺有意思。」何貴書抽出一張紙,岔開了話題。

    …………

    平原游擊戰在抗戰歷史上是最艱苦的鬥爭形式,儘管現在還沒有人能預見到其艱苦的程度。

    而地道不僅是在冀中平原,在河南豫東大地,也有些地方適合開展。比如,連通豫魯的「地下長城」——李館地道,綿延竟達二十五公里。各地的土質不同,地下水位有高有低,即便是冀中平原,也有個別地方是不適合開挖地道的。

    而作為地道的另一種變化形式,楊天風提出了覆頂壕溝這樣的補救辦法。兩米多深的壕溝,上面用樹幹加頂,樹幹上面再加蓋兩尺深的泥土,即便是一段百餘米長的覆頂壕溝,在關鍵時候也可能為部隊或逃難的百姓提供掩護和隱蔽。

    也難怪何貴書主動請纓,且對這份平原游擊戰的戰術大感興趣。就當時而言,恐怕還沒人制定出如此具體而微的指導性策略,極有借鑑和學習的意義。


    其實,楊天風極力推行的某些戰略戰術,以及政策措施,很多人現在可能並不理解,但卻是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前瞻性的。

    比如鋼拳,不僅能摧毀裝甲目標,還能使鬼子的炮樓、碉堡受到威脅,儘管射程近,但也比用人往上送炸藥包安全多了,而歷史上所謂的囚籠政策恐怕就不會造成那麼嚴重的壓迫。

    再比如兵工廠製造出二十門120重迫擊炮後,便停止了工作,除繼續生產彈藥外,改為大力製造60毫米迫擊炮,以滿足三縱和各抗日武裝進行游擊戰的需要。

    要說60毫米迫擊炮的特點,那就是輕!三十多斤,一個人就可以背著一門炮走。甚至有特殊的戰例,在對越反擊戰中,曾有一名戰鬥英雄左肩迫擊炮,右肩扛一箱彈藥(四枚炮彈),衝上山頂,壓制住一股越軍的進攻。

    沒錯,該炮必要時候,還能和擲彈筒一樣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操作。即不用通過土地和座板固定炮身,僅用身管手扶發射。

    相比82迫擊炮八到十人的龐大炮班,60迫擊炮班僅有五六人,除了一個炮手,一個副炮手以外,其餘都是彈藥手,攜帶十八發左右彈藥。根據實戰來說,60毫米迫擊炮一次戰鬥的炮擊量基本都在十八發以內,一個炮兵班攜帶的炮彈基本就夠了。

    最大射程一千四百餘米,最小射程二百米,迫擊炮彈重1.5公斤左右,裝藥一百多克,殺傷半徑有十五米,實際有效殺傷半徑在二十米左右。

    由數據可見,60迫擊炮的大部分性能,都大大強於日軍擲彈筒。更重要的一點是在同樣訓練水平下,該炮精度遠遠高於擲彈筒。而擲彈筒則主要通過射手的經驗概率炮擊,無法有效測算瞄準,對操作手的要求很高。如果遇到一個菜鳥,恐怕發射一二百發才能擊中敵人。

    這樣一種機動靈活的小炮,在正規戰中肯定不如82迫擊炮,但在游擊戰中,卻正能發揮其特點和威力。

    而且,60迫擊炮還可以直接跟隨一線步兵連作戰,甚至可以跟隨一線步兵衝鋒。步兵衝鋒到哪裡,60迫擊炮就可以跟著到哪裡。無論什麼時候步兵需要炮兵火力支援,60迫擊炮都可以發揮作用。

    說到底,三縱還是介於正規軍和游擊隊之間的部隊,戰術打法也是介於兩者之間,或者說是兩者的結合。而根據自身的特點和打法配備武器,又是楊天風的先進設想之一。

    就目前而言,有二十門重迫擊炮,三十多門八二迫擊炮,五六門九二步兵炮,抵擋日軍一個五六百人的臨時大隊,或者是一個千人左右的標準大隊,也基本上夠了。

    何況,一線步兵的武器因為有鋼拳、榴彈發射器、霰*彈槍,再加上60迫擊炮,也不落下風。

    做眼前最正確的事情,最快地使軍隊提高戰力,以迎接敵後戰場越來越嚴峻的時候,還沒有誰比楊天風想得更遠、更周到。

    …………

    日軍攻占南昌後,東沿鄱陽湖東南岸,南至向塘,西在高安、奉新、武寧一線與中國第三、第九戰區保持對峙。

    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雖占領南昌,但消耗較大,尚未整補,守備兵力不足,決定乘日軍立足未穩時舉行反攻,同時令各戰區發動「四月攻勢」(亦稱「春季攻勢」),襲擾、牽制日軍,防止其繼續向西進犯長沙。

    雖然遠離南昌戰場,楊天風的三縱也接到了孫桐萱例行公事般的通報。所謂例行公事,也就是你打也行,不打也行,最好是多少弄出點動靜。

    對這個通報,楊天風採取的態度是暫不大打,繼續按照既定布署開展游擊戰,奪取廣大的鄉村。

    太平集大勝後,不出楊天風的所料,日軍匆忙調兵穩固夏邑縣城的防守,一時抽調不出機動兵力來反攻。而蔣支隊留一個大隊於太平集,穩固夏邑以東的鄉村局面,其餘兩個大隊轉而向南發展,進入了毫縣縣境。

    在驅逐或消滅了幾個據點的敵人後,蔣支隊占領了蘆廟和顏集兩鎮,切斷了商(商丘)、毫(毫縣)公路,在毫縣以北形成了屏蔽。

    至此,西進行動暫告一段落,但一場大戰也近在眼前。楊天風親率直屬警衛團(已擴充至兩千餘人)、陳支隊的兩個大隊,以及炮兵營趕往增援,總兵力達到了四千餘人。

    …………(未完待續。)



第一百三十二章首創平原作戰理論  
相關:  血路救贖  一個人的抗日Ⅱ  南宋不靠譜  逆天換明  亂世小民  我真是大昏君  逆流伐清  一個人的抗日    最強升級系統  軍工科技  網遊之九轉輪迴  特戰之王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抗戰驚雷第一百三十二章首創平原作戰理論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72s 3.7407MB

搜"抗戰驚雷"
360搜"抗戰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