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第269章 投擲不過山海關

    測試廣告1;;;;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墨子閣 www.mozige.com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崇禎元年三月十日,寧遠三萬邊軍全部投降。

    ;;;十五日血戰,攻守雙方付出四萬多人的代價,大戰終於結束。

    ;;;寧遠的失陷,標誌著明國在關內統治的徹底終結。

    ;;;遼西只剩下山海關一地,照目前態勢,山海關也是岌岌可危,隨時都可能被開原軍攻占。

    ;;;短短三年時間,大明痛失遼東、遼西,原先一個建州女真已經讓皇帝頭痛,現在劉招孫手中控制著女真各部、遼東遼西,外加蒙古一部,朝鮮一部,成為一個加強版的努爾哈赤,或許可以和巔峰時期的皇太極滿清相抗衡。

    ;;;不過現在不需要和清國抗衡,因為劉招孫已經取代了皇太極,開原軍代替了滿八旗的歷史位置。

    ;;;實際上,劉招孫現在開始有意無意模仿歷史上皇太極的對明策略。

    ;;;當然,對於其中一些野蠻成分,他會果斷加以剔除。

    ;;;經過幾次內部整風運動,這位遼東最高領袖可以保證,入關後絕不會發生類似留髮不留頭文字獄、揚州十日之類的暴行。

    ;;;除非他突然暴斃。

    ;;;不屠城,不搞文字獄,這是穿越者的底線。

    ;;;可以預期的是,入關之後,對某些特定群體的清洗殺戮,總是難以避免的。

    ;;;眼下,平遼侯和這些群體關係還很密切。

    ;;;隨著開原軍向遼西不斷推進,遼西各地的士紳豪族紛紛前來投靠,充當開原軍的帶路黨。

    ;;;如果不是王在晉防守嚴密,嚴查奸細,寧遠城早被這群熱心士紳從裡應外合打開城門。

    ;;;豪紳們甚至捐錢捐糧,表示要追隨平遼侯殺進關內,建功立業。

    ;;;這些豪強大戶聽說安遠將軍死在山東,紛紛將自己女眷獻上,要和劉招孫攀親戚,哪怕自己女兒只給平遼侯做個填房丫鬟也行。

    ;;;平遼侯讓康應乾打發這些人滾蛋。

    ;;;擴張到遼西後,開原足夠魚龍混雜,不需要這些投機者再來渾水摸魚。

    ;;;眼下,遼東遼西盡為劉招孫所有,事實上,他已具備割據稱王的實力。

    ;;;最近幾日,向平遼侯勸進的人越來越少,大概是知道開原軍目前暫不入關。

    ;;;按照之前已經定好的計劃,一切軍事行動到山海關為止。

    ;;;所謂投彈不過山海關。

    ;;;這次攻打寧遠,劉招孫麾下軍民已經暴漲到四十萬人。

    ;;;四十萬烏合之眾遠超過開原現在的控制能力,等過了山海關,四十萬很快會變成八十萬,一百二十萬,在絕對的數量面前,任憑什麼精兵猛將,都會被稀釋殆盡。

    ;;;到那時,只要敗一次,便會向崇禎十七年的李闖一樣,一片石後,全線崩盤。

    ;;;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如何與朝廷議和,讓皇帝接受平遼侯的訴求,為開原爭取最大利益。

    ;;;三月十日,午時初刻,在開原眾位將官的簇擁下,平遼侯策馬從春和門緩緩進城。

    ;;;寧遠兩條大街上已經站滿了鎮撫兵負責維持秩序。

    ;;;近衛軍負責押送投降的邊軍出城,出城後對這些俘虜再做處置。

    ;;;王在晉向平遼侯投降時,寧遠城中尚有三萬多邊軍戰兵,憑藉堅固的城池是,三萬人馬本可一戰,即便不能打退城外幾十萬人馬,也能給開原軍造成殺傷。

    ;;;遼鎮覆滅後,客軍在寧遠已經沒有繼續作戰的意義。

    ;;;以前,還有祖大壽這個擋箭牌擋在前面。

    ;;;現在,祖大壽沒了,沒人願意出頭對抗開原軍。

    ;;;這些總兵參將們,那日都在城頭,親眼目睹了祖家兄弟被燒死的畫面。

    ;;;祖家的家丁頭子,在寧遠城下被凌遲處死。

    ;;;劉招孫之殘暴,不在奴酋之下。

    ;;;大家都不願招惹這個殺神,邊軍將官各懷鬼胎,想著如何保存自己實力。

    ;;;正所謂死道友不死貧道。

    ;;;這樣以來,寧遠就沒法守了。

    ;;;王在晉再不投降,恐怕底下人就要譁變。

    ;;;一桿一丈六尺的總兵大旗下,劉招孫與康應乾騎兵並行,前後左右簇擁著上百名衛兵。

    ;;;遠處春和門大街上人山人海,城中百姓從四處涌了過來來,像螞蟻似得擠在路旁看熱鬧。

    ;;;挨著瓮城的街道上,遼東經略王在晉帶著十幾個邊軍將官,以及他的標兵營將領,耷拉著腦袋,恭恭敬敬站在那裡。

    ;;;距離這群俘虜還有百十步時,康應乾詢問道:

    ;;;「劉總兵,對付這些人,還是得恩威並用,昨日當著他們的面斬殺五百祖家家丁,這便是威,接下來該如何拉攏他們?不知你有什麼打算?」

    ;;;劉招孫望著還在遠處風中凌亂的王在晉,神情冷峻道:

    ;;;「留下他們性命,讓他們回去和朝廷好談。」

    ;;;康應乾一臉震驚。

    ;;;「前幾日森訓導官不是說,大人已經在和朝廷議和嗎?」

    ;;;劉招孫立即否定道:

    ;;;「沒有,那是本官信口胡謅的。」

    ;;;康應乾呆呆望向劉招孫,卻聽他接著道:

    ;;;「你去見見王在晉,告訴其中利害關係,讓他做中間人,協助咱們與朝廷談判。」

    ;;;劉招孫神色陰冷道:

    ;;;「他的價值,就在這裡,能用就用,不能用,你看著辦。」

    ;;;康應乾心裡哆嗦一下,領命而去。

    ;;;寧遠經略府邸,康應乾一把扶住給自己行禮的王在晉,和顏悅色道:

    ;;;「王經略乃朝廷堂堂正二品尚書,又兼著遼東經略,官階比下官高,不可行此大禮,以免失了朝廷禮數。」

    ;;;「你我皆是萬曆二十的三甲進士,老夫比不上王經略,今日能在寧遠遇到舊人,可喜可喜!」

    ;;;康應乾一見面就開始拉近乎,王在晉對這個康應乾一點印象也沒有。

    ;;;當年他是一甲進士,而康應乾,只排在三甲的末流。

    ;;;如果不是劉招孫的出現,這兩個人不會有任何交集。

    ;;;康應乾尷尬一笑:

    ;;;「王經略前日奮勇殺敵,披堅執銳,為何突然就要歸順?」

    ;;;王在晉不假思索道:

    ;;;「彼時不知開原軍威,冒犯平遼侯。而今才知開原戰力無雙。慚愧!慚愧!」

    ;;;康應乾哈哈大笑:

    ;;;「平遼侯這兩日心緒不寧,看在你我交情份上,才把這議和之事交給你來做,將來平遼侯入關定鼎天下,也不會忘····」

    ;;;王在晉擦了擦額頭汗珠,一臉詫異:

    ;;;「議和?前幾日不是說,已經和朝廷談好了嗎?」

    ;;;王在晉一臉茫然。

    ;;;這可是他最終選擇投降的重要原因,

    ;;;康應乾呵呵一笑:

    ;;;「噢,平遼侯的意思,他需要的人選已經確定,便是王經略你,你回京師,負責與朝廷講和。」

    ;;;「什麼?讓老夫去和朝廷談判議和?老夫可是遼東經略!」

    ;;;王在晉愣在當場,心裡把劉招孫康應乾祖宗十八代全部問候一遍。

    ;;;「當然,」

    ;;;康應乾補充說道:

    ;;;「寧遠城中那些總兵參將,平遼侯會說服他們,以後大家同心協力,有事情商量著來,不必像這次這樣,上來就兵戎相見,殺得兩邊血流成河,讓人扼腕嘆息。」

    ;;;康應乾口中的說服,不止是說說而已,對於那些不聽話,不願意合作的邊軍,平遼侯也不怕再多殺幾個。

    ;;;「王經略,咱們好歹都是讀過聖賢書的人,大明眼下的形勢,你應該比老夫更了解。西南奢安之亂控制不住,陝西災荒連年,已經開始人吃人了,流民蜂起。」

    ;;;「加上開原軍占據遼東遼西。」

    ;;;康應乾說到占據遼東遼西,嘴角微微上揚,仿佛在向王在晉炫耀。

    ;;;「大難將至啊。平遼侯,只是讓一切提前到來。」

    ;;;康應乾停頓片刻,瞟了眼王在晉,繼續道:

    ;;;「王經略忠君愛國,也要給自己和家人多留條後路。平遼侯入關是遲早的事情,如果你願為平遼侯講和,開原軍可止步於山海關,給朝廷的塘報里,王大人可以自由發揮。」

    ;;;王在晉目瞪口呆。

    ;;;以前在京師時,常聽言官罵遼東監軍不知廉恥,今天,他才算見識到康應乾臉皮之厚。

    ;;;說起這些大逆不道之言,竟然臉不紅氣不喘,還說自己讀聖賢書。

    ;;;「王大人三思,眼下平遼侯剛痛失愛妻,心緒不定,或許明日下令屠城,殺光邊軍,也不是不是可能。所以,請儘快決斷。」

    ;;;說罷,康應乾轉身離去,留下王在晉一人茫然失措。

    ;;;這次邊軍援遼損失巨大,皇上必然震怒。

    ;;;王在晉盤算著,如何才能在開原軍的配合下,取得「山海關大捷。」

    ;;;這樣以來,他這個遼東經略的位置便算是保住了,至少不用被抓進詔獄。測試廣告2



  
相關:  崇禎有把槍  虎狼暴秦  大秦榮耀之永生始皇    巫道修仙傳  暗體  戰地攝影師手札  蟬動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挽明從薩爾滸開始第269章 投擲不過山海關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366s 3.6772MB

搜"挽明從薩爾滸開始"
360搜"挽明從薩爾滸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