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站在窗口側耳靜聽,若有若無的轟鳴聲似乎從北面隱隱傳來,如果不是現在這個季節,他一定會以為這是行雲布雨的雷霆之聲。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哐當。」杏花閣的門被人猛的打開了,夏允彝迅速的返身望去。
「瑗公,陛下要親征了,你怎麼還在這裡發呆啊?大家都在真理堂內討論這件事呢?」周鍾正手中抓著一份報紙,急匆匆的闖了進來。
「陛下出征?你是怎麼知道的?」夏允彝趕緊從窗口走了回來,急急的向周鍾正發問道。
周鍾正隨手把手中的報紙遞了過去,「今日的大明時報上都寫著呢?奴酋黃台吉向京畿各州縣發了一封公開信,說此番犯邊是為了討要一個公道。
陛下直接回了六個字,並決定御駕親征,解救遵化地區的軍民,把建奴趕出長城去。」
夏允彝取過報紙之後,便一目十行的閱讀起了報上的內容。周鍾正這時才有暇看了一眼房間的情形,正中的八仙桌上擺放著一疊文稿,有一張墨跡都還未乾,顯然是剛剛才寫就的。
周鍾正好奇的掃了一眼文稿的題目,文稿上寫的是:駁復興古學說,他掃了幾眼內容,頓時臉色有些發白。
「瑗公,你寫的這篇文章會不會太過得罪乾度兄了?復社現在在南方聲勢浩大,乾度兄更是被視為復社領袖,你這篇文章傳播出去,下次見面須不好看了。」
夏允彝全神貫注的看著手中的報紙,口中隨意的回道:「乾度兄的學問、人品,余都是極為欽佩的。
但是他主張興復古學以救當世的觀點,余是怎麼也認同不了的。古人尚知刻舟求劍的道理,我等今人怎麼還能再做這樣的傻事?
古人所處的時代和現在所處的時代早就已經天差地別,古人所面對的問題同我們現在所面對的問題也相去甚遠,如果還要再照搬古人的經驗去解決當代的問題,那豈不是緣木求魚?
西哲赫拉氏曾經說過,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中去。余對此話深以為然。古人之學用於陶冶性情,增廣學識是不錯的,但是亦步亦趨的學習古人解決當代問題,余以為是不妥的。
乾度兄自己走了彎路,余等從旁規勸倒也無需寫文反駁。但乾度兄現在是復社之首,我輩士人之楷模,他的主張足以影響江南年輕士人的觀點。
因此余不得不同他爭論,免得更多人因此誤入歧途。余以為,當代之事,必須由當代之人來解決。
我們應當依靠實學的研究發展,去了解腳下這個真實的世界,然後通過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式,來解決實際的問題。
埋頭於故紙堆中,是解決不了大明現在所面臨的諸多問題的。陛下要親征的話,大家聚集在真理堂討論什麼?」
周鍾正的心思立刻被夏允彝的問題給拉了回來,他之所以勸說夏允彝,不過是出於想要維護幾人之間的友誼,並不代表他對夏允彝這篇文章有什麼反對意見。
周鍾正起初加入幾社的目的,不過是為了結交友人,切磋制藝,砥礪學問,增廣見聞而已。不過到現在,倒是為了未來仕途上能夠有所臂助的心思倒更重一些。
身為復社領袖的張溥不僅文名卓著,在江南文人這個群體中更是威望頗高。不少士人都把張溥視為未來閣相之選,周鍾正自然不願意同這位舊友交惡。
但是他身邊的夏允彝,現在在京城士人中的聲望還要高過張溥。自從去年被崇禎親口稱讚其有同學友愛之仁後,夏允彝這個在京城默默無聞的江南士人,便一舉成為了京城士人中的後起之秀了。
有著崇禎的關注,主持燕京大學的學監自然會積極的給予夏允彝以發揮才能的機會。燕京大學年初成立的學生會,副會長便選上了夏允彝。
如果說此前夏允彝不過是一個有點熱血的讀書人,那麼進入學生會之後,他便算是初步踏入了一個組織中去了。燕京大學現在擁有上千學子,去除了國子監原本的嚴厲規則之後,便主要依靠新成立的學生會自己管理。
在沒有強制權力的支持下,依靠幾十人的學生會組織去管理上千學生,可以說是一件相當鍛煉人的任務,畢竟這個時代可沒有組織嚴密的黨團可以依靠。
當然這對於某些人來說,也是一個極好的機會。不管是出身官紳富戶的學生,還是家境貧寒的學生,都不可能獲得一個管理如許多人的機會。
在以往,科舉入仕的進士們擇官上任時,首先就要尋覓兩個幕府師爺,一個管錢糧,一個管刑名。如果沒有這兩個人,這些剛剛踏入仕途的進士就連官也不會做了。
而現在,燕京大學學生會的設置,無疑是給了這些有志於仕途的學生們,一個學習如何做官的鍛煉機會。
夏允彝性格過於剛強,以他的個性其實不太適合在明末的官場廝混,不過他做事的才能卻並不差。有了學校方面的支持,加上學生們畢竟不是圓滑的官僚,倒是讓他切實的作出了幾件大事。
而不少學生傾慕他的為人,最終聚集在他身邊成立了一個文社,曰講談社。作為講談社的一員,周鍾正自然更親近一些夏允彝,而不是復社領袖張溥。
他看到文章就想要勸阻,也是從夏允彝的角度出發。在他看來,夏允彝進入仕途後,遲早都是要入閣的。他們和張溥都屬於南方士人,大家互相援引,怎麼也比互相拆台好。
不過既然夏允彝不介意,周鍾正也就把這個問題先拋之腦後了,「有些人說陛下之安危乃是國本,是以不可輕移。建奴雖然兇惡,不過也只是一邊鄙小胡,選一朝廷重臣領兵出征已經足夠了。
另外一些人則認為,京畿附近都是平原地形,利奴兵不利於我。如果放任奴兵突破薊州,奴兵倒時可以一直打到北京城下,以京城多年未經戰火的京營軍士守城,倒不如陛下親自率軍前往薊州城。
薊州城北依燕山,南臨州河,依山帶水算是畿東的形勝之地。因此,守薊州城反倒是比守北京城更安全一些。瑗公,你覺得我們應當支持還是反對陛下親征?」
夏允彝捲起了報紙,冷靜的說道:「我們先去真理堂,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我燕京大學的學生們都不能在這個時候鬧分裂…」
目送第三、五師出營前往薊州後,崇禎便帶著一干官員大臣返回了城內。到了宮門之前,孫承宗等人便向皇帝拜辭,各自返回官署,抓緊準備明日皇帝出征的各項事務。
孫承宗回到武英殿內的總參謀部後,就對著下面的參謀下達了一連串的命令,「…在北郊大營、通州、三岔口三地設立集合點,令山西、保定、山東援兵放棄輜重,輕裝急行。
抵達這三處集合點後,著後勤部補充所需軍需輜重,山西兵限30日內抵達京城,保定兵限10日內抵達薊州,山東兵限18日內抵達三岔口…
再次發令催促遼西鎮,請王本兵督促關外兵儘快入關,守住遷安、永平、豐潤三地,同薊州大本營連成一道完整的防線…」
而在另一邊,返回乾清宮的崇禎換掉了笨重的武弁服之後,便叫來了連善祥,吩咐他準備關於御營出征的安排。
連善祥拜見了崇禎之後,立刻便匯報到:「御前侍衛馬軍總共有1028人,旗手衛1760人,步軍…」
朱由檢飛快的打斷了他,「你且說說,能上陣的有多少人就是了。」
連善祥沉默了片刻說道:「除了御前侍衛馬軍訓練經年,勉強可以上陣之外,其他人守一守宮禁到可,拉出去作戰恐怕…」
對於連善祥的實話,朱由檢倒是沒有生氣,他思考了一會便吩咐道:「馬軍那裡挑出500人,旗手衛挑出50人,另外從錦衣衛中再挑選出300人來,組成御營就夠了。
另外,從錦衣衛幹部學校、陸、海軍軍官學校,各抽選10士官,作為朕身邊的預備士官隊。要求三所學校提供學習成績最優秀的學員,不可選擇濫竽充數之輩。」
連善祥楞了一下,隨即說道:「陛下這還不到一千人,是不是再多挑上一些?要不然還是把馬軍都帶上吧,這1千馬軍訓練了一年多。臣敢擔保,他們並不會比第一騎兵師差多少。」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朕寧可帶幾百頭猛虎上陣,也不要上萬頭綿羊,這次出征同後金作戰,京畿左近的軍隊都會到場。
要是讓這些外軍小瞧了朕的御前侍衛親軍,朕的顏面掃地倒是小事,要是助長了某些人的野心,那就麻煩大了。
至於剩下的御前侍衛馬軍就交給王承恩和呂琦共同掌管,讓他們護衛宮廷,監視京城。不要朕在前方拼命,有人在後方給朕放火,那就不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