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檢看著面前的火繩槍發了一陣呆,便開口向呂琦問道:「那個人對鐵匠鋪開出的價錢是多少一支?」
呂琦於是回道:「那人開出的價錢是,仿照出相同的火繩槍,願意付出100張好皮子,或是六十張貂皮。筆神閣 www.bishenge.com」
朱由檢隨即抬起頭看向呂琦說道:「這個價格太貴了,你讓人裝作鐵匠鋪的東家,去和他接觸下。問問他,羅斯人賣這支火繩槍給他開價多少。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削價10%,另外可以先贈送他一批火器和*,給他們這個部落試用下。」
呂琦不由有些愕然,他下意識的問道:「贈送?陛下,那些羅斯人使用的火繩槍未必比我們的造的槍好,而且以這些部族的財力,臣以為他們可能購買不了幾支,說不定有了贈送的火器,他們就不用買了。」
朱由檢心裡差不多已經想明白,他不由笑了笑說道:「不會的,只要他們用上了我們的火繩槍,那些羅斯人恐怕就不能用火器和他們交換皮毛了。另外他們需要的生活物資,也可以降低些價格,也要低於羅斯商人能攜帶貨物的成本。
羅斯人如果不能用貿易獲取皮毛,那麼接下來他們就只能使用武力掠奪了。你覺得,這些部族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會不會向我們採購更多的火器了呢?」
呂琦終於反應了過來,「陛下的意思是,讓他們和東面的羅斯人開戰?」
朱由檢搖了搖頭說道:「開戰?幾個還沒有統一的部族,怎麼能夠同一個國家開戰。羅斯人雖然文明程度不高,但起碼也是有一個國家作為後盾的。不過有了我們的武器輸入,起碼這些部族可以多抵擋一些時間。我可不希望,在大明和後金之間,出現一個不確定的因素…」
陝西三藩外遷,韓王和秦王意圖謀反,督撫轄區分隔,北直隸分為順天府、天津市、河北省三塊行政區,以上這些政策在推行的過程中,終於開始引發了京城輿論的熱議。
事實上,讓京城士紳官僚最為關注的,還是三藩外遷一事和韓王、秦王謀反案。前者主要是讓他們擔心,這些宗室究竟要遷往何處,會不會禍害到自己的家鄉。而後者則主要是讓他們擔憂,在謀反案中附帶的一些宗室犯罪案件,會不會破壞大明現在刑律中關於八議的條款,也就是刑不上士大夫的潛規則。
不過最讓這些士紳官僚覺得意外的是,不管他們營造了多大的聲勢,但是這次參與討論這些政策的高官們,居然一個個都保持了沉默,沒有一個人站出來撇清他們和這幾項政策出台有無關係,也沒有那個官員願意向他們透露內情。
這些士紳官僚所營造的輿論雖然浩大,但是因為並沒有得到中下層百姓的支持,熱度一過,他們也不得不歇息了下來。而百姓們不支持他們也是應當的,因為這些宗室對於普通人犯的罪過,簡直讓人驚駭不已,他們很是擔心會落在自己家人的身上。
感同身受的普通百姓們,都極力的支持朝廷對犯罪宗室加以處罰,為那些受害人討還公道,甚至於連同一時間頒行的其他朝廷政策,也得到了這些百姓的極大支持。
在整個五月里,以黃立極為首的內閣成員們,如履薄冰的看著京城士林輿論的不斷高漲,就像是一道向著衝擊而來的大潮水,可是這道潮水最終卻無可奈何的迅速退卻了,沒有帶給他們任何傷害。
黃立極等人固然是鬆了口氣,但是朝中也有不少人對此頗為失望。原本有些人以為,這些士林的非議,起碼能夠迫使一二名執政致仕,也好換上幾個新人,改變一下朝中越來激進的改革導向,不過他們顯然失望了。
而在另一邊,在士林對朝廷改革政策議論的聲音淡去之後,掌握大局的黃立極才過了幾天舒心的日子,便在六月初接到了幾道讓他頭疼的奏章。
黃立極看過了延綏巡撫、陝西巡撫和崔呈秀、洪承疇等人分別送來的奏章後,立即便起身召集了內閣成員開會。
在內閣會議上,黃立極令姚士恆念了這些奏章給眾位同僚聽,待到姚士恆念完之後,黃立極才有些疲憊的對同僚們說道:「大家都議一議吧,看看這事應當怎麼處理,我也好向陛下匯報。」
內閣大多數成員還處在被這些奏章的內容驚嚇到的狀態,在他們還在思考這些奏章內容的時候,張瑞圖已經雙手握拳,重重敲擊了下面前的桌面說道:「豈有此理,這洪亨九也未免太目無法紀了。先是招降納叛,然後又背信棄義的殺戮投降的流民首領,手下的將士還有殺良冒功的行為,一定要重重的懲治他,否則我們怎麼向陛下,向天下百姓交代…」
錢謙益、李天經兩人也不忍於洪承疇的出爾反爾和大肆殺戮,認為應當給予洪承疇一定的懲戒。看著連續有三人都支持懲戒洪承疇,郭允厚終於忍不住插嘴說道:「幾位說的也許很有道理,但是我們在京師內安穩的坐著評論,未必能夠了解洪亨九下達這樣命令時的環境,也許當時他有不得不這麼做的苦衷呢?我們是不是應該多了解一些情況,然後再做出判斷也不遲啊。」
張瑞圖頓時不滿的說道:「我們的確是不怎麼了解陝西的情況,但是這延綏巡撫和陝西巡撫,難道還不了解當地的狀況嗎?而且,就算他先招撫後反悔攻擊,是迫於無奈。縱容手下的軍隊屠戮良民,也許也只是御下不嚴。
但是,他明明已經攻下了澄城,又擊潰了流民軍,為什麼還要立刻將俘虜的首領們斬首示眾,而不是等待朝廷的發落呢?」
郭允厚楞了下,才勉強辯解道:「洪亨九不是也在奏章中解釋了嗎,不是他擅權專斷,實在是這些流民首領狡詐多變,且性情反覆無常。
今日他們願意受撫,不過是因為形勢所迫,並不是真心想要投誠。一旦放虎歸山,恐怕這些人還是會成為來日的禍害。陝西一地連年受災,當地百姓可謂是家無積蓄,一旦再遇到什麼災害發生,地方官府應對不及,這些人只要一煽動,便是陝西亂事再起之時。
我倒是覺得,洪亨九的應對也不算太出格。而且崔都御史不是也說了,當地的士紳並不覺得這是壞事,反而認為他做的很好嗎?」
張瑞圖不由冷笑道:「崔呈秀的話,你也信?」
郭允厚頓時語塞,會議上的氣氛看起來有些緊張了。正因為幾位老友接連逝去,而精神有些恍惚的徐光啟,不想為了這件事讓幾位同僚繼續吵下去,不由開口說道。
「我看繼續爭論下去也沒什麼意義,這事情已經發生了,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追究洪亨九有沒有責任,而是要如何對陝西地方上的流民進行安撫的問題。免得他們物傷其類,再鬧出事端來。依我說,倒不如將兩方的意見一併寫下,然後和這些奏章一起交給陛下,聽候聖斷也就是了。」
會議室內安靜了片刻,郭允厚便第一個舉手說道:「我贊成徐尚的意見。」有了他的帶頭作用,其他人也陸續舉起了自己的左手。
黃立極看了一圈,看到所有人都舉起了手,方才也舉手說道:「那就這麼辦,姚士恆你把內閣的兩個主張都抄寫下來,我帶去求見陛下。陛下今日似乎一早就出宮了?」
黃立極說著便轉向了徐光啟問道,徐光啟露出了幾分悲痛的神情回道:「是,今日是李院士的頭七日,陛下說在皇家科學院內召開一次追悼會,以紀念上個月去世的三位院士。這裡的事情既然完了,我便和你一起去科學院見陛下,順便參與紀念三位友人的追悼會去…」
在科學院東北角的一處小教堂前的草坪上,朱由檢正念著紀念李之藻、金尼閣、鄧玉函三人的悼文。五月的中下旬,科學院和耶穌會連續失去了三位重要的人物。耶穌會的傳教士們固然是傷心不已,而崇禎的心裡也一樣不好受。
李之藻父子是幫助徐光啟打理科學院的主要助手,隨著李之藻的去世,連他的兒子也不得不辭官回鄉守孝去了,科學院的工作顯然是要混亂上一陣了。
而金尼閣作為耶穌會在中國傳教士的領導人物,自上京城以來,對於崇禎安排的各項翻譯事務,和籌建科學院的工作,都付出了極大的心思,並沒有糾纏於傳教業務不放,為崇禎提供了不少幫助。
至於鄧玉函,在崇禎心裡的地位就更重要了。事實上,失去了這位傳教士,才是最讓崇禎感到痛心的。因為只有這位傳教士在醫學、自然科學和唯物思想上,能夠和他進行毫無顧忌的交流,絲毫沒有畏懼於天主教的教義。
「…文明和文明的碰撞,思想和思想的交流,就是海納百川,山聚微塵的一個過程。中華文明之所以數千年而屹立不倒,便是因為我們從未故步自封,漢入西域,唐臨北海,宋越重洋,取周邊各國之文化融入到我中華文明之內。
現在有金尼閣先生、鄧玉函先生等,諸位先生不遠萬里而來,衝過了大洋上的重重危險,抵達了世界的這一頭。他們為我們帶來了這個世界另一頭的知識、文化和思想,開啟了我們的眼界。也讓我們知道,這個世界非獨有我中華文明之存在,在萬里之外尚有另一種文明之存在。
我們應當記住兩位先生對於我國所作出的這種貢獻,我們同樣也應當牢記,我們在這個世界並非獨一無二。我們需要時時睜開眼睛望向遠方,去踏足我們從未去過的地方,去了解我們從未見過的風土人情,去欣賞有別於我們的文明。
唯有如此,中華文明才能從偉大走向更偉大,我們才能永遠屹立於世界之最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