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復外東北固然是個大喜,但是時間長了,慶祝的熱情也會跟著漸漸消退的。眼下國內的報道,主要集中在歐洲戰場、蘇俄的成立,還有就是外東北的建設工作,剩下的嗎,則大多都是一些生活瑣事。
事實上,眼下也只有這麼一些事情值得報道,別的事情大多不值一談。
只是就在國人打算像往常那樣生活的時候,踏出家門的人們卻吃驚的發現,在各處的公示欄正張貼著政府最新的公告。
公告上的內容很簡單,為了加快外東北地區的發展,政府鼓勵百姓自願到外東北去定居,並且承諾只要是願意到外東北去的民眾,政府將會提供住處、過冬的被褥、以及足夠所有人吃一年的口糧。
除此之外,政府還承諾6歲至60歲的國人,只要自願到外東北定居皆可獲得至少五畝田地,政府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這一政策的公布,頓時轟動了全國。
對於農民來說什麼最重要,當然是土地,如今政府居然承諾白送土地,這怎麼可能不讓國人轟動。何況政府還承諾,6歲至60歲,只要願意到外東北去定居,都可以得到土地。
那個60歲暫且不提,6歲什麼的…
尋常夫妻只要有個孩子,這就等於是白送的地啊!
何況這個年代崇尚早婚早育,10多歲有孩子並不稀奇,3、40歲抱孫子了也不奇怪。這麼算下來。全家五六口、七八口是很正常的,一次便有可能獲得三四十畝的地…
三四十畝,這在後世看上去似乎是很平常的。畢竟尋常的承包戶,在承包土地的時候都是以公頃來計算的。但是對這個時代的人而言,三四十畝地卻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在某些地區,三四十畝地或許只能算是個富農(歷史上民國時期的江西十二畝地便算富農),但是在某些地區,三四十畝地卻已經稱得上是地主了。
當然。僅僅只是個小地主…
而如果是那種光兄弟姐妹就七八個的那種,能得到的土地恐怕就更多了。不過這種可能性相對較小,雖然這個年代推崇早生早育。但是早夭的幾率也一樣大,像是後世,生下來的孩子夭折的幾率很少。
如嚴紹父親那一輩,是60年代出生的。兄弟姐妹全部加在一起大概有。唔,算算,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大概有兄妹六個人。
而其母親那邊,則有五個人…
這主要是因為醫學發達了,孩子活下來的幾率也比較大了。
不過現在…
醫療可比教育更難普及,眼下就連教育都還沒普及呢,更何況是醫療了…
————————————————————
就像前面說的。土地才是百姓的命根子,所以新政策公布之後。頓時在國內引起了轟動,即便是在國外也有不少媒體進行了連篇報道,認為中國人是真的不打算回去了…
和另一個時空不同,這個時空,政府的公信力是很高的,所以百姓並沒有懷疑政府的話,很快在地方上便有一些百姓響應了政府的號召,其他百姓雖然還在觀望,卻也是蠢蠢欲動。
這並不奇怪,雖然自【七五工程】和【歐戰】後,國內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幾乎每年都能得到極大的增長,國內工人的總數也因為這個原因而節節攀升。
但即便是這樣,中國的底子終究還是太薄了一些。
就拿鋼鐵來說,尋常列強三四千萬的人口,三四百萬的粗鋼產量已經足夠用了。可是中國的人口卻比這些國家足足多了十倍以上,想要在『人均』方面趕上列強,還需要再增長十多倍才行——————當然,事情並不這麼簡單,你生產這麼多鋼鐵,總要能消耗掉才行,不然只生產而無法消耗掉,很容易就會產能過剩,最終只會帶來災難,當然,這些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一個三四千萬人口的國家有三四百萬的粗鋼產量,可以稱得上是工業國家。可是一個四五億人口的國家,三四百萬的產量,你覺得距離工業國家這個稱號大概能有多遠?
眼下的中國便是如此,雖然工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但是想想人口啊什麼的,其實中國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農業國家。
雖然大量創辦的工廠已經消耗了許多的勞動力,但是占據勞動力數量最多的依舊是農業。偏偏中國的領土雖大,可適合做耕地的地方卻很少,好的耕地就更少了…
再配合上龐大的人口…
災難…
考慮到全國過半以上的耕地都在地主的手裡,這又是一個災難。
雖然早在安徽的時候,嚴紹就已經取消了農業稅,並且勸說那些地主把租子減少到三成五的程度。但是自願減租的地主固然有,可也有些地主無論怎麼勸說也不減租,還有一些地方的地租,為了防止佃戶跑掉,甚至還和同村乃至同鎮的地主達成了攻守同盟,一同咬牙不去減息…
減租減息畢竟是自願的,政府也無法強迫,所以對這種情況地方政府根本沒有辦法,何況………地方政府內的官員和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些聯繫,即便有上面的命令,他們也未必會願意去管…
結果就是,國社政府頒布的諸多政策中,儘管以免除農業稅最為震撼人心,但實際上真正改善百姓生活的還是嚴紹減免的一系列苛捐雜稅,以及像厘金這樣嚴重阻礙商業行為,進而抬高物價的稅項。
至於免除農業稅?對那些自己有地,或者是在開明地主手下幹活的農民來說還好。但對那些攤上了些鐵公雞、葛朗台來說的恐怕就…
然而即便是這樣,光復以來嚴紹所作的一切,依然能讓許多百姓為他去死…
————————————————————
地方上發生的事情嚴紹難道不知道嗎?當然不可能。然而對此他也沒什麼好的辦法。
畢竟減租減息都是自願的,政府不好干涉,何況當時的國社政府僅僅只掌控了一半的省份,還有一半則是在各地軍閥的手中。
而那些軍閥或是軍閥手底下的軍官,多與地方有所聯繫,有些軍官家裡乾脆就是地主。強行推廣減租減息,難度之大可以想像。說到底。國社政府剛成立的時候,對地方的統治畢竟是名義上的,若是強制推行減租減息的話。很容易再次爆發內戰——————嚴紹畢竟還是太年輕了,儘管當時國社軍已經控制了半個中國,但還是有許多人把嚴紹看成是唇上無毛的小白臉一流…
何況新收復的北洋軍里,幾乎都是舊式軍人。家裡買些田地。是這些軍人的老習慣了,甚至就連當時的國社軍內部,也有不少軍官家裡是地主…
再加上當時歐戰距離越來越近,為了儘可能趕上這場盛宴,嚴紹也只能是謹慎行事。
其結果就是,從13年國社政府成立到如今,已經過去4年的時間了,除了最初的時候有大量地主自願減租減息外。往後的幾年裡儘管有些波動,但其實和死水並沒什麼區別。有些本來是跟風的地主見其他地方沒有減租減息也沒什麼後,居然也跟著撤了回來,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萬幸的是,前面的一系列新政給老百姓帶來了許多實惠,所以百姓對中央政府和嚴紹並沒有不滿,其不滿主要集中於地方政府和議會還有那些地主們身上。
只不過因為老百姓的生活好了許多,所以這種不滿並沒有像另一個時空那麼激烈。畢竟在另一個時空,七成的租子都已經成了良心租子了。
事實上這也是百姓支持嚴紹,而不是支持那些議員的另一個原因,畢竟這些議員平日裡的行為可真的是一點也沒有要替他們做主的意思。
————————————————————
嚴紹並非沒有想過解決這個問題,然而最初的時候是地方還並不穩定,貿然就強制推行減租減息,絕對是一種找死的行為,何況還有歐戰在等著。
等到歐戰爆發了之後,儘管國社政府的威望再次得到了提升,但嚴紹反而更沒有功夫去忙這個了…
眼下北上和西進兩個戰略同時進行,國內的穩定再次擺在了首要的位置上,顯然也不是推行減租減息的合適時機。
不過在嚴紹的心裡,應對辦法也不是沒有,這個辦法就是通過工業來取代農業,同時擴大耕地面積以及提高糧食的產量等。
前者是嚴紹跟後世學的,在後世單純的農民已經較少了,就是因為去上班賺到的錢要更多些,至少是不相上下,而且還不需要看天吃飯。
當然,如果你能承包n公頃的土地,那當我沒說。嚴紹的想法就是想辦法把人都送到工廠里去上班,而少了耕地的人,相比那些地主也無法繼續維持現在這樣的高租子,只是這種辦法畢竟見效太慢了些,沒有二三十年是看不出成效的。
至於擴大耕地面積還有提高糧食產量等,則需要較強的工業能力和技術能力。
前者暫且不提,後者的話………無論是那個什麼水稻(前兩個字寫了怕被和諧),還是建設水利工程,都需要一定的工業及科研能力。
而如今,隨著外東北的光復,嚴紹的面前多出了一條新路。
這條路很簡單,就是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給農民,讓原本只能在地主那裡租地耕種的農民擁有屬於自己的田地。雖說外興安嶺的氣候條件,未必適合人類居住,產量什麼的恐怕多少也有些………但是架不住地多啊,而且多種些馬鈴薯一類的農產品,吃飽飯是絕對沒問題的。
這,便等於是解決了許多農民的土地問題。
再來,大量農民的遷入。也能起到穩固外興安嶺統治的作用,這個就是其二。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隨著大量農民北上,除非那些地主想自己下地耕種,不然便只能是降低租子吸引農民留下來——————當然,這些地主也可以考慮購買些拖拉機什麼的來代替勞動力,效率可能還要更高一些,但是拖拉機的成本畢竟太高,尋常地主很難有這樣的魄力。何況絕大部分的地主恐怕也很難想到用拖拉機來進行耕種。
而只要能達成這麼目的,那麼原來一直都困擾著嚴紹的地租問題也就能解決了。
這,便是第三點。嚴紹推出這個政策,可謂是一石三鳥…
————————————————————
由於政府較高的公信力,再加上這個時候鐵路已經修的四通八達,絕大部分地區。除了西藏這類太難了些的地方外都已經修通了鐵路。所以很快便有第一批的農民拖家帶口的,乘上了北上外東北的列車——————儘管為了修這些鐵路,財政部的那幫人就差賣腎了,好在已經修的差不多了,鐵路大躍進也可以告一段落,往後在這方面的投入可以少上一些,不然梁士詒他們真的是連上吊的心都有了。
雖說之前政府已經說明了,外東北地區的氣候寒冷。而且尋常的莊稼只能是一年一熟,但即便這樣也阻擋不了這些農民的熱情。畢竟擁有屬於自己的土地,一直都是農民千百年以來的願望。
即便是一年一熟,一家三口十五畝地,也足夠他們生活,而不是像過去那樣累死累活的,還要給別人交租子了…
第一批北上的人數大概在八千人左右,都是從全國各地匯集而來,天南地北,幾乎哪裡的人都有。
八千多人,雖然似乎並不是很多,但考慮到這僅僅只是第一批,而且後面還有許多人正在觀望,似乎也是可以接受的。
農民北上的期間,一些地主也在琢磨著北上的可能,甚至還有些人詢問著政府的口風,想知道能不能在外東北購買些土地。
嚴紹到是不反對土地交易,反正外東北的土地和國內的一樣貴,不過他這次調動百姓北遷,除了是為了穩固外東北的統治,最要緊的還是解決國內的土地問題,所以嚴紹很快就追加了一條命令,嚴令任何家中土地超過五十畝者,定居外東北之後只需購買土地,而沒有得到免費土地的權利,同時嚴禁已經分到土地的農民與人交易,至少是短時間內不許…
這一規定自然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官紳都認為這條規定是在歧視他們,而偏袒於窮人。
只是對於嚴紹,他們也沒什麼辦法,畢竟如今嚴紹的聲望已經達到了頂峰,即便他們做些什麼也無法動搖。
而且…
他們也就是順著那個免費田地去的,心裡想著在外東北住上一段時間,弄些白給的耕地,然後再從遷移過去的百姓手裡買一些。雖說外東北的土地要比國內的差上一些,但起碼也是一年一熟不是?
不過現在既然出了這麼一個針對性的條款,他們也就沒什麼興趣了。
其中一個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擔心。
就好象許多俄人都相信最終外東北依舊會歸俄國所有一樣,國內的官紳也都有些擔心,畢竟俄國積威多年,他們很難相信剛剛崛起的中國能打敗俄國,僅僅只是認為中國是趁著俄國內亂才能收復外東北,等到俄國緩過進來了,恐怕人家就要秋後算賬了。
若是免費的耕地,他們到也有些興趣,畢竟即便是被俄國人搶回去了,那也是當初白得來的。可如果只許購買………投入的越多,將來俄國人搶回去的時候,損失豈不是也就越大了?
這一點,他們不能不擔心…
最終的結果就是,地方上的官紳最後只有很少一部分選擇到外東北去發展,而絕大部分則是留在了國內。
與此同時,隨著對政令的補充,社會上卻是一片歡騰。
畢竟在尋常人看來,明明已經富的流油了,卻還想辦法從政府那裡扣好處,還和普通的貧農爭利,這實在是件很無恥的事情,反觀嚴紹,卻因為補充的政令而得到了更多百姓的愛戴。
儘管很多人都認為,嚴紹不去拉攏地方上真正的管理者,而去跑去討好那些泥腿子,是件很不智,也很丟分的事情,然而只有嚴紹一個人清楚,這些所謂的『泥腿子』發威起來究竟會有多麼恐怖。
所以嚴紹是一點也不敢對農民的事情疏忽怠慢,這次的事情也是如此…
一些在地方上有田地的官員或是軍官,對此都微微有些不滿,但是這次嚴紹畢竟沒有強制減息減租,只是從另一個反響謀求發展,到也算是給足了面子,所以他們也不好多說些什麼。
不過另一方面,就在大洋艦隊組建成功,印度洋艦隊也已經開始挑選出發的艦隻時,歐洲方面,蘇俄和德國也簽訂了正式的停戰協議,只是就在蘇俄代表喜悅的看著手裡的協議時,此時此刻,他還不清楚自己究竟面臨著多大的危險。
來自盟友的危險…
或許是前盟友...(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