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氣氛有點傷感,其中一個人就笑著說道:「幹嘛說這些啊,要說就說點高興的事兒吧,我家女兒上小學那會兒,學校裡面發生過不少有趣的事兒,雖然累是累了點,但每年倒也有幾次樂子可以看。~,」
「什麼樂子?」高西也覺得討論那些嚴肅的話題沒什麼意思了,教育這種事兒,不是屁民能改變的,講多了就只能是平白增添煩惱而已。
「我來美國之前,總覺得美國的中小學生應該都是自由快樂,不用受苦的,對成績也不是很重視。可是後來發現,為了讓學生取得好成績,美國的老師也是想盡了一切辦法,有時候寧願自己扮丑。我孩子原來的那所小學,沒到評成績的時候,如果班裡孩子成績好,或者說有孩子得了什麼獎,那這個老師就必須表演一個很有特色的節目,我家女兒的老師是個男的,我就記得那個時候我女兒在一次鋼琴比賽中拿了獎,然後這個老師就當著全班學生和學生家長的面穿著瑪麗蓮夢露的裙子和高跟鞋,還戴了假髮,然後跳了一個舞,當時給我們笑壞了。」
「嗯,說起這個,我兒子原來的小學也有過類似的事情。當時他們那個班級的成績非常好,結果老師一高興,就給全班學生還有家長們做了一頓飯,一個人啊,要給幾十個人做飯,那可是真夠累的,也就是幸虧美國人吃的都比較簡單,她也聰明,選擇了烤肉,這才算是完成了任務。」
高西疑惑地說道:「我以為美國孩子都不注重成績的,平日裡就是玩,這怎麼感覺好像跟我以前在網上看到的完全不一樣啊?」
「其實小學還好了,到了中學那可不是一般的累。我女兒現在就讀高中,她叫樂樂。美國的中學早晨8點上課,下午3點放學。乍看起來學生學業挺輕鬆,但現實是。很多學生每天凌晨一二點睡下,一天只睡四五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他們把大量時間投入課外活動,尋找自己『與眾不同的亮點』。」
「與眾不同的亮點是什麼?」高西問道。
「就是特長。跟中國的素質教育有點像,我家樂樂的生活很忙碌,除了周末要去茱莉亞音樂學院學習,每天練琴外,她的課餘時間被各種活動填滿:辦校報,採訪、寫稿;參加網球訓練。每周1小時;和同學創建社團,去社區為植樹籌款;此外,還有她最喜歡的校數學隊訓練,在男生居多的數學尖子中,她是難得的女隊長。每周放學後,樂樂都有一兩次集中訓練,做各種怪題難題,還要外出參加大大小小的比賽。樂樂帶領的團隊曾奪得當地100多所中學參與的數學比賽第一名。此類校園俱樂部在美國中學裡非常流行,主流的俱樂部有辯論隊、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校報,數學隊等。它們往往採取積點制,俱樂部成員要通過比賽次數和比賽表現積攢『積分』。」
「我的媽呀,這還真是夠忙活的。」高西吐了吐舌頭。這跟他想像中的美國中學完全就是大相徑庭啊。
「是啊,很忙的,而且這些事兒還很麻煩,通常,校際間比賽比較頻繁,但只有攢到相當積分的會員,才有資格代表團隊參加州際甚至更高級別的比賽;如果積分一直不足,意味著淘汰。有時候,參加俱樂部或社團的壓力甚至超過學業。樂樂的好朋友參加辯論隊,幾乎每周都要比賽。需要投入大量時間準備材料、反覆修改辯詞。有的同學參加奧林匹克科學社團,比如開展「基因」研究,這比課堂學業還要艱深百倍。這些課外活動都在下課後,時間至少兩小時。進入決賽後花費的時間更多。學生們回家最早是吃晚飯時間,有時是七八點,然後再投入作業。晚上12點睡覺算早的,凌晨一二點睡覺是常態。」
「這比我上高三那會兒還誇張啊,我高三那會兒已經很瘋狂了,晚上十二點睡覺。早上不到五點起床,就是為了考大學,但好在心無旁騖,不用去關心別的事情,可你家樂樂這好像都忙別的了啊?」
「誰說不是呢,可也沒辦法,你不知道,樂樂的周圍,幾乎所有人都過著這樣的忙碌生活,而這種氛圍,又促使著每個人追求各自的興趣這是美國中學的文化,當然,也夾雜著美式『高考指揮棒』效應。有一份數據我看過,今年申請哈佛大學的學生中,sat閱讀、數學和寫作成績超過700分的申請人分別為14000人、17000人和15000人,另有3800人從所在高中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當同學們在成績上難分勝負時,課外活動成為競爭的又一個戰場。一個殘酷的現實是,在美國大學申請表上一直有『特長』欄,學生不僅需要列出特長,表格下有『得獎地區:州、全國、世界』的等級提示。如果不是成績斐然,不算特長,特長必須『與眾不同』。特長欄空白的學生,基本不可能被名校錄取。」
「我的個媽啊,跟美國高中一比,咱中國的高中好像根本就不算什麼了啊,只要把書本上的知識學好了那就行了。」高西吃驚不小。
「唉,就是這樣了,很多美國孩子從小就參加各種活動,其實是為了發現自己的擅長點,這樣一來,他們興趣愛好很多。但必須承認,要找到自己真正的專長,並不容易。」
「找專長哪有那麼容易啊,有些孩子的興趣跟專長根本就不一樣嘛。」高西好歹也讀過書,所以很清楚,有時候興趣使然的東西,反而並不是你的專長,擅長的東西卻未必感興趣,人生就是如此矛盾啊。
「誰說不是呢,樂樂的數學老師在聽完她彈奏時,曾感慨,『看著你的兩隻手快速地鍵盤上飛舞,就好像看你在解數學不等式,左右開攻!』數學、音樂是樂樂的興趣所在,也是她的『擅長點』,這很不容易,所以她無疑是少數的『成功學生』。可在這種教育生態下,也有人堅持不了,幾近崩潰,有的同學會跑到老師辦公室大哭,但其實他們的成績也不算很差……」
「你家樂樂真是給你長臉啊!將來一定能被好大學錄取了。」高西鼓勵道。
有人說,正是美國教育的這種特點,讓學生發展了許多興趣,並且在選擇專業時會考慮「融會貫通」。也有人看到,美國學生對此感覺壓力巨大,吃藥、騙心理醫生的伎倆愈演愈烈。在美國學習,沒有捷徑,無法突擊「優秀」,這是個常識。
只是高西以前不懂這個的,就像他上大學之前並不懂大學,而把從書裡面和電視裡面看到的大學當成了現實,結果上大學之後才發現其實根本就不是那樣,失望之餘,也有點小小的無奈。
大概美國教育也是如此吧,不過這人說的未必也就全隊,美國中學那麼多,只是一兩所甚至十幾所學校如此,也代表不了全部,說不定還真得有那種可以玩著玩著就把高中讀出來,然後被常青藤大學錄取的地方呢。
「你看看你們,剛說兩句高興話,怎麼又繞回去了啊,真是的。這萬聖節快到了吧,西場主到美國不久,應該還沒過過萬聖節吧,今年可要好好玩玩,很有意思的,而且跟中國一樣,每到節日的時候,很多商店裡的東西都會打折,這個時候買東西的人非常多,平時買不起的東西到了這個時候都可以買到了。西場主有什麼要買的也可以選擇這一天。」高可風見這話題越說越沉重,趕緊就把話題引到別的上面去了。
「萬聖節我知道啊,國內這幾年也有年輕人喜歡過的,中國人就是愛熱鬧,什麼節日都想過。這聖誕節被過成了情人節,我看萬聖節也快差不多了。不過打不打折對我來說意義不大,我還是比較喜歡按照計劃買東西,而不是趁著打折瘋狂購入。」高西笑著說道。
幾個人接下來就開始聊起了美國的節日,從萬聖節聊到復活節,再從復活節聊到感恩節,然後又聊了聖誕節、情人節,反正是美國人過的節日都聊了一遍。
高西以前不關心這些節日的,他這人本來就不喜歡過節,中國的節日都沒多大興趣,更何況外國節日了,為了這個,他還被自己的好哥們嚴厲批評過,說什麼別的節日可以不用在乎,但有兩個節日卻是必須得過的。
當時高西就問他是什麼節日,他說一個就是情人節,這一天可是泡妞的絕佳時機啊,如果足夠聰明的話,絕對可以借著這個機會找到自己心儀的女生的,然後成功脫單。
按照好哥們的說法,高西一直單著,就是不會過情人節,總是一個人悶在家裡,那怎麼可能有女孩子追到你家裡去啊,還真相信天上能飛下個仙女兒來啊?
另外一個節日那就是光棍節了,既然是光棍,那這一天就必須得好好過一過。
當然,過光棍節的目的可不是讓你紀念,為的還是能夠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啊。
這光棍遇上了單身女,就好像乾柴遇到了烈火,看你會不會點燃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