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這數月以來,針對蒙古小王子、火篩諸部的入寇,先後提出「平北虜三策」、「戰爭論」、「預備役」、「戰略三階段」,其觀點是非常明確的。墨子閣 www.mozige.com
華夏和遊牧民族的矛盾不可調和,必須要滅掉他們。占其地,據其民。
但是,剛剛在李教諭家中,李幽還剖析過李東陽的觀點:漠北之地,占之無用。這個時候頭鐵的和李大佬硬頂能有什麼好結果?
然而當面改變觀點,只怕會讓李東陽瞧不起吧?而且,說出去的話,是要算數的。當面撒謊,日後李東陽焉會給他好果子吃?
張昭的明史水平一般,但可是知道劉瑾是誰幹掉的。李東陽絕對有份。換言之,這位大佬的隱忍功夫在明朝絕對可以排前三。對他撒謊,還不如選頭鐵!
張昭想一想,坦然的道:「閣老,自高祖、成祖後,我朝受制於蒙古諸部,這個問題終歸是要解決的。霍光滅匈奴,方有漢室邊境百年的安定。
當然,戰爭打的是國力。國力不足,大軍貿然出塞是堵國運。就像王振那般,致有土木堡之變。我認為不能將將士的性命,國家前途壓到賭桌上。」
蒙古肯定要滅。但是何時去滅,得看國力情況。這是他給出的答案。至於說他是否會誘導朱厚照北征蒙古,按照歷史來看,他不誘導,朱厚照也會這麼幹的。
他進東宮後,如果朱厚照問他這方面的事,他肯定會把必要性、危險性都講透徹。
李東陽微笑著喝茶,「回頭太子問你,你也是這麼答嗎?」
張昭點頭,聲音堅定的道:「是的!」
李東陽伸手虛點一下張昭,笑道:「年輕人就是氣盛啊!」眼中倒是有讚賞的目光。以他宦海多年的看人經驗,但凡有所成就者,必須要心志堅定。
被他問一問就改變想法,那能有什麼出息?正所謂: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他看得出來,張昭是真的想滅蒙古。但好歹還是知道戰爭的風險。然而,太子恐怕只會聽他想聽的部分,而不會在意其中的風險。這是人之常情。
若將來太子北征蒙古,張昭必定會被文官們拎出來。種子就是張昭埋下的。
李東陽道:「子尚,一國之政事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譬如,你提出的預備役,現在朝廷正在九邊推行,你知道是如何推行的嗎?以衛所的形式組建預備役,將小旗、總旗、百戶官授於當地縉紳。」
以明朝的軍制。小旗麾下十人。總旗麾下五十人。一個百戶下轄兩個總旗。
張昭微愣。他當時提出的是:所有預備役軍官都必須由朝廷來掌控。因為,明朝的國情不像後世。
後世的民兵連長誰能拉隊伍造反?而在明朝,皇權不下鄉,掌握一百人的武裝力量,哪怕是民兵,那也會製造出一批地主豪強的!他不信李東陽不知道?
李東陽見張昭疑惑的看來,說道:「兩害相權取其輕。你知道下面的縉紳們隱藏多少人口、土地?若按名冊去登記、徵兵,必然會搞的地方大亂。
如今北虜連年入寇。只有給當地縉紳一些利益,才能將他們組織起來和北虜作戰。而此法只能用於九邊,不得用於內地。」
治國之道,很多時候都是和稀泥。想要快意恩仇、搞硬性規定,那是絕對不行的。
張昭心裡就嘆口氣,站起身來,躬身行禮,道:「謝閣老教誨。」
他提出預備役的建議,不是想搞出一堆漢朝時的地方豪強來。而是想要抵禦蒙古入侵。但是,提出建議和執行落實下去,這完全是兩回事。
李東陽想給他說的就是這個。目的是好的,但未必就是「善政」。
李東陽微微一笑,點頭道:「孺子可教也!你去東宮裡和太子談北虜之事。誠如你所言,北虜是必須要打的。但第一,不可因個人野心鼓動大軍出塞。第二,不可鼓動太子親征。子尚,本朝汪直、王振的結果,你是知道的。」
正統朝的大太監王振,鼓動正統皇帝御駕親征,致有土木堡之變。成華朝的大太監汪直喜好邊事,仗著成化皇帝的信任,時常出塞撈軍功。
他對張昭還是很看好的。最後一句話是提醒、愛護,也是在敲打張昭。
張昭道:「學生謹記。」
李東陽微微頷首,道:「東宮哪裡,我會讓王德輝和太子提一提你的事。你去吧。」
王德輝就是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華。他兒子叫王守仁,號陽明。時任翰林侍講學士、日講官、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
張昭再行禮道:「謝閣老。」
…
…
走出李東陽的小書房,深夜裡的冷風襲來。一名僕人在前引路。張昭琢磨著剛才的對話。
李東陽對他並沒有惡意,甚至還有些關照。但李大佬把話說的非常透徹:他在東宮中有哪些不能做。這似乎像一道枷鎖緊緊的綁在他身上。
但,這實際對他在東宮的發展計劃影響不大。
他當然知道戰爭的風險,火槍造出來之前,去漠北掃蕩能討什麼好?現在可沒有徐達、常遇春、藍玉這樣的名將。而且,他也不會鼓勵朱厚照親征。因為這不需要他鼓勵,朱厚照自己會幹的!
其實,他覺察的出來,李東陽對全面反攻蒙古諸部並不敢興趣。這可以叫老成持國。也可以說是:文臣的局限性!明朝的文官們喜歡關起門來自己玩。
而這挽救不了明朝的命運的。
平心而論,李東陽雖然其貌不揚,但喜歡開玩笑,而且機變多謀。其個人魅力令人心折。但是,只從他處理「預備役」之事來看,還是有缺陷。
不如張居正啊!
張居正敢清查土地的!縉紳們隱藏土地、人口又如何?要是張居正為宰輔,如果認可他提的預備役制度,肯定可以推行下去,將兵權盡數操於朝廷之手。
大明唯一相!張居正之後再無張居正!
張昭預感,他和李閣老不是一路人。
當裱糊匠改變不了明朝的命運,如張居正那樣改革,也只是給明朝續命五十年。如果他真的想做點事,改變明末時漢民被滿清屠殺的命運,他需要給明朝帶來更深刻的改變!微信關注「優讀文學 」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