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四年閏七月十三日,張昭取得韋州大捷。二十日,固原城、紅城堡才因韃靼騎兵全面北撤恢復對外復聯繫,同時收到張昭派來的信使。
有張昭一個月前斬首兩千級的事例在前,此次張昭在韋州城斬首一萬兩千餘的消息,保國公朱暉、監軍苗逵所率領的4萬京營沒有人去質疑這一戰果。
因為,韋州城本來就在韃靼主力的必經之路上。
同樣的,固原城的三邊總制(總督)史琳等人亦沒有人去質疑。當日固原鎮的文武官員可都是去韋州城外看過人頭點檢的。
因而,報功請賞的正式奏章還要等大佬們派人去和張昭溝通,看能不能分潤點人頭做軍功,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些。畢竟,耗費錢糧搜套才斬首三級是要被追責的。而報捷的文書,由朱暉、苗逵、史琳三人畫押簽署,在二十四日簽發,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紅城堡距離京師約兩三千里,報捷的文書於二十八日的晚間抵達京城。晚間時宮門已經落鎖,但在軍國大事面前,消息被送到乾清宮中。
弘治皇帝展開報捷文書時,在遙遠的西北,王小娘子剛剛向張昭表露出心意,嬌羞的快步離去。
乾清宮西暖閣中,各種造型優美的銅製燈座上的蠟燭點亮,弘治皇帝披著皮製的棉衣,在燈下讀著消息,手微微顫抖著,喘著氣。
帷幕放下的床榻中,張皇后探頭出來,一頭青絲落在白皙如玉的肩頭,關心的道:「陛下,怎麼了?」
弘治皇帝走上前兩步,神情激動的道:「皇后,你看!新軍衛在韋州城外擊敗小王子所部,取得大捷。斬首過萬。哈哈!哈哈!」
說到這裡,弘治皇帝忍不住仰頭大笑。此時還講什麼天子儀表,養氣啊?
弘治皇帝熟讀歷史,根本無需人提醒就知道這是自太宗皇帝以來前所未有的大捷!戰果空前。
張皇后嬌媚的臉蛋上頓時浮起震驚的表情,隨即笑盈盈的祝賀道:「臣妾恭喜陛下!有此大勝,陛下可以告慰祖廟。還得到如此良將。將來邊患無憂。」
弘治皇帝大笑,握著張皇后的手,「皇后真是朕的知心人。哈哈。來人,去叫閣老們進宮。如此大捷必須昭告天下,必須封侯。唉,慢著!」
弘治皇帝又叫住要去傳旨的太監。他到底是多年皇帝,狂喜之下想叫閣臣們進宮,隨即反應過來,這反而會搞的中外猜疑是否出了大事。不如明天早上再議。
…
…
弘治皇帝興奮的只睡了一小會,至於帝後如何消磨時光不必贅述,第二天早朝再次免掉。在早秋凌晨午門外朝臣們的感慨中,上午八時左右,朝廷重臣們都被叫到武英殿中議事。
此時,內廷、外廷矚目。隨即就有消息傳出來。西北大戰落幕,新軍衛在韋州城下取得大捷,斬首萬餘。
閏七月,小王子、火篩率十萬部眾再次入寇。西北的戰事牽動著朝堂眾人的心。而此時到月底大戰就落幕,韃靼騎兵遭到新軍衛迎頭痛擊,倉惶北撤。
這個消息在京中迅速的傳播,繼而點燃京師官員、士子、商賈們的情緒!
此刻,武英殿中同樣是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外加口水橫飛。
朝堂重臣,說的直白點,就是閣臣,七卿,外加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輔,鎮遠侯顧溥。弘治皇帝不喜言官,這種時候當然不會把言官們叫來。
在武英殿中群臣齊齊向天子表示祝賀後,立即開始互懟。不是為張昭封侯的事,這已經攔不住的!威寧伯當年斬首多少?成化皇帝和當時的閣臣們那麼廢,都知道給侯爵,他們難道還不如嗎?
群臣們爭論的焦點是:接下來,在西北是採取防禦,還是進攻?今時不同往日。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新軍衛這等強軍在手,由新崛起的名將統帥,還不許他們做做夢?
這些年弘治君臣可是被韃靼人搞的焦頭爛額,一個耳光接著一個耳光的挨!
最後還是首輔劉健一錘定音,「西北戰事接下來的走勢是出塞作戰還是就地防禦,讓朱、苗、史三人和張昭把情況報上來,朝廷再做決斷。不急於一時。
此次韋州大捷,朝廷要明示天下,鼓舞軍民士氣。今日議事先把張昭的賞賜定下來,好叫天下士民安心。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另外,以兵部的名義行文,催促西北將戰事詳情和有功將士的名單報上來。待班師回京後,朝廷將會封賞諸將士。」
關鍵時候還是首輔靠譜,維持會場秩序。
謝遷和劉健、李東陽配合默契,當即道:「理當如此。當年太祖高皇帝定下來的規矩: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現在當討論該給張昭以何等爵位,是否允許世襲。」
明朝的爵位體系,說複雜也複雜,不複雜也不複雜。首先,得分宗師和功臣外戚。
外戚封爵,這是慣例。譬如成化朝的外戚,長寧伯周彧。當朝的外戚壽齡侯張鶴齡。而駙馬在駙馬都尉崔元之前,都不得封爵。後來嘉靖皇帝看崔元比較順眼,因為崔元曾經去安陸接他上位,所以給了爵位,就此成為慣例。
功臣外戚的爵位按照明太祖的規定分為:公侯伯三種,分七個等級。一等公、二等公、一等侯、二等侯、三等侯,一等伯,二等伯。
但是呢,明朝在封爵的旨意中是不明說幾等的,而只是區別公侯伯。所以,要搞清楚爵位的等級,還要從爵號、食祿等待遇上去區分。這個就會很複雜。
像平江伯陳銳,他本來是弘治皇帝在名將王越死後倚重的第一帶兵大將,然後被剝奪食祿在家閒住。這絕逼就變成一個二等伯。最低檔次的那種。
爵位還有一個區別,分為是否世襲。
所以,謝閣老此時提出來的問題,一樣很有「嚼勁」。夠朝臣們口水一會。
李東陽一看這架勢,當即先開口道:「如此大功當賞,但張昭還年輕,不宜給世襲爵位。」
李閣老看著是在壓張昭,實際上是幫他。現在爵位就給世襲,回頭功高不賞怎麼辦?到那一步,基本上皇帝就的琢磨把你弄死。
王恕能看出來張昭日後必定為弘治皇帝對外作戰的第一選擇,李閣老豈能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