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麼說,雖然平叛初戰失利,可是在九江總算扳回了一局,一場大捷,殲賊三萬,這對眼下內外交困的朝廷來說實在是太難得了,朝廷這邊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一次機會。
九江大捷的消息立即通過報紙傳播開來,以至於近來的明理之間的口舌之爭都淡化了不少。
所謂明理之爭,便是新近崛起的明學與理學之間的口誅筆伐,明學如今已經漸漸崛起,隨著報紙的大力宣揚,再加上背後又有不少大商賈居於幕後暗暗支持,有了大量的資金,不少明學學堂紛紛建立起來,又請了不少名儒助陣,因此如今的風頭也是不小。
理學風行了這麼多年,已是垂垂老矣,別看它樹大根深,可是有一點它卻是比不上明學的,那便是潮流。任何一樣東西都有潮流,潮流所向,便成了風尚,許多的讀書人,已經開口明學、閉口明學了,可一說到理學,總是不免有些不屑之色,這種情緒發生在年輕的讀書人身上居多,年輕人身上似乎總會有些叛逆的因子,讀書時不免會多一些疑問,從前的時候是理學一家天下,倒也不覺得什麼,而如今明學的出現,正好迎合了這些年輕士子們的需求。
其實無論是理學和明學,其實都是打著孔夫子他老人家的旗號追求自己的主張而已。這就好像大明朝玩了一百多年,雖然太祖他老人家的國策已經被人修改的面目全非,可是後世的這些施政之人,無論是改革也好還是徇私也罷,都是打著太祖皇帝他老人家的旗號行事,有人要海禁,於是便把太祖他老人家搬出來,說海禁如何如何,太祖的時候就海禁。若說海禁和太祖他老人家還有點關係,可那些想開海的大臣,居然也打著太祖他老人家的名目,從太祖皇帝的字眼裡摳出一兩句話出來,大肆宣傳其實太祖他老人家還是主張開海的。
總而言之,所謂的明理之爭,其實就是陳舊的利益集團為了鞏固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新興的利益集團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利用那些圈養起來的名儒、讀書人們相互摳字眼的遊戲,孔老夫子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這一輩子說了一些話,又恰好被他的學生們編入了書中,結果這些話就成了各色各樣的人相互用來抨擊對手的手段。
大家都在說儒家治國,都說要教化,怕只怕孔老夫子他老人家若是有穿越的機會,到這所謂的儒家盛世里來走一遭,多半又要跌足長嘆,道一句禮崩樂壞不可。
幸好,他老人家已經死了,死了一千多年,估摸著也沒什麼穿越的機會,所以自然而然,他老人家是看不到的。
這樣的爭論一直都在繼續,不過近來已經白熱化了而已,理學一開始以為,只要摁摁手便可將這所謂的明學捏死,他們顯然想不到,明學在爭論的過程中卻是無形的擴張著影響,任何事只要起了爭論,就免不了會引起所有人的關注,關注的人想了解爭論的全部過程,就免不了要了解這明學是什麼玩意,於是乎,最近出版的一些《子曰新義》自然賣得大火,有人看了不屑於顧,可總有不少人看了覺得新奇,最後漸漸改變立場。
所以其實一開始,理學和明學一爭論,這理學其實就輸了。
鬧到現在,雙方都是筋疲力竭,現在大捷的消息傳出,自然把大多數的清議吸引了過去。
畢竟不管怎麼說,在對寧王的態度上,理學和明學還算是同氣連枝的。
大捷固然是喜事,不過對不少衙門來說添了不少麻煩,內閣那邊已經擬了旨意,據說已經送去了宮裡批紅,要向九江那邊提供火炮五百門,五百門不是小數,而且時間緊急,又必須考慮到質量,所以首先就是要戶部掏銀子,隨即便是工部進行採購,最後才轉到兵部這邊交付,於是這京師里的幾個衙門,又都是一團的糟。
好在那些個火器作坊都還有些存貨,竟是一下子湊了三百餘門,再加上日夜督造趕工,倒也沒有耽誤多少時間,這批火炮立即由人押運,沿著運河直送江西。
轉眼過去了半個月,半個月的時間,整個江西的攻守已經大變了一個模樣,寧王開始漸漸收縮,叛軍們從不少占領的州縣裡收縮出來,便是饒州府,叛軍也漸漸放棄,有組織的進行後撤,而官軍自然也不能閒著,立即重新收復失地,又是重新張榜安民,開始在城中盤查奸細。
成國公朱輔已經親率五萬大軍鎮守在了饒州,對南昌府虎視眈眈,而九江數萬大軍亦是有蓄勢待發的打算,兵鋒直指南昌府。這顯然是最後一戰,若是攻下了南昌,自然大功告成。可要是攻城失利,那麼事情就不好說了,眼看著冬季就要來臨,江西雖然處於南方,卻也照樣冷冽無比,一入了冬,將士們不免會有懈怠,這般拖延下去,對朝廷來說是很被動的。
畢竟寧王的目的就是謀反,他要做的事也只有如何打敗官軍,所以他不必顧忌其他。可是作為朝廷就不一樣,朝廷不是謀反的專業戶,他們所考慮的也不是一州一省,叛亂持續越久,對國家的傷害就越多,所糜費的人力和國庫錢糧就越多,因此朝廷那邊,在陸續運來了五百門火炮之後,已經開始再三催促各路大軍進軍了。
柳乘風仍在九江按兵不動,在他的書房裡擺著一個沙盤,沙盤上蓋起了一座城池,而在城池裡頭,卻放置著許多棋子,這些棋子便是寧王在南昌府的布置,南門有多少兵馬,北門又有多少,糧庫中大致存了多少囤糧,而他們的精銳又設置在哪裡。除此之外,就是城中的一些工事,寧王經營南昌多年,蓄謀已久,幾次向朝廷要求加高城牆,如今這些工事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成為了官軍進擊的屏障。
柳乘風最忌憚的,就是城中的火器,兩年多前,寧王就意識到了火器的巨大作用,因此暗暗利用各種辦法,囤積了火炮一百餘門,火油千桶,據說在寧王的衛隊裡,還有一支火銃隊,人數雖然只有數千,可是一旦他們藉助著城牆堅守,對進攻的官軍殺傷還是不小的。
這些情報,都是錦衣衛在南昌府布置下的探子打探來的,很多消息都未必準確,不過大致上應當不會有什麼變化。
柳乘風這兩日都看著沙盤裡的棋子發呆,身為欽差,他當然希望能夠用最小的代價換來巨大的勝利,可問題是,該怎麼攻城為好呢?
不過等到火炮運到了江西,柳乘風才鬆了口氣,隨著火炮一道來的還有一個兵部官員,兵部官員既是來交割軍械,同時也是代表內閣來的,柳乘風將這傢伙迎到了廳里說話,這傢伙板著臉,卻是一副很不樂意的樣子,開口還未寒暄,便直接代表內閣把柳乘風狠狠的呵斥了一頓,說現在寧王坐困南昌城,冬日又要來臨,柳乘風身為欽差,竟不知道體恤朝廷的難處,及早進兵,反而還有閒情雅致在這九江城吟風弄月,說罷,又是狠狠的督促了幾句,讓柳乘風即刻出兵,不得再耽誤戰機。
柳乘風隨即冷笑,其實他很能明白內閣的意思,內閣派了這麼個傢伙來傳話,其實並不是想尋他柳乘風的麻煩,而是怕柳乘風尋他們的麻煩,柳乘風索要的火炮是一千門,內閣那邊只給五百,以柳乘風的性子,肯定是不肯罷休的,所以內閣索性來個先下手為強,不等柳乘風表露不滿或是繼續糾纏,就先來挑一挑這柳乘風的錯,先來個下馬威,讓柳乘風不敢提火炮的事。
明明是內閣那邊有些對不住前線的將士,卻偏偏要擺出一副理直氣壯的樣子,來個先聲奪人,柳乘風一直不吭聲,等這官員大發了一頓議論,才微笑道:「不知大人是誰?我竟是還未請教。」
官員見柳乘風低聲下氣,更顯得自己威嚴了幾分,朗聲道:「兵部庫部主事王英。」
柳乘風微微一笑,道:「王英,這名兒好,不過我有句話倒是斗膽想問。」
王英道:「大人但問無妨。」
柳乘風的臉色頓時冷了下來如寒霜一般,他冷冷一笑,道:「一個庫部的主事算是什麼東西,竟然也敢在本欽差面前過問軍事?」
王英愣住了,其實來的時候,他就想過柳乘風會用各種手段來對付他,可是他萬萬想不到的是,這柳乘風使用的辦法是最直接而且是最不客氣的一個。
庫部主事是什麼東西?無論怎麼說,這庫部主事好歹也是四品大員,不單是如此,他王英也是讀書人出身,莫說是別人,便是二品的武官見了他,也不會如此放肆,可是現在……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