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對於朱常洛這個親王來說,真正有點用的權力,除了可以組建王府護衛指揮使司之外,就剩下關於封地稅賦的掌管權了。
大明朝的稅賦和歷朝以來都有所不同,那就是他的稅賦不全是押送到中央朝廷的,每歲的稅銀收繳之後,有大部分都是用來供養藩王宗室的,這一部分恐怖的占到了總稅賦的四成左右,剩下的六成當中,三成留存到本衙以供官吏的俸祿以及日常開銷,最後這三成才是運送到京師的稅銀。
但是這還不夠,運抵京城的這三成稅銀,其中有一成屬於皇家,會被歸到內帑當中,通俗點說就是皇帝的小金庫,畢竟皇帝的後宮開銷,賞賜臣下都是要錢的。
而最後這可憐的兩成左右,才是真正被歸入國庫,能被戶部調動用來建設國家的。
這看起來很不合理,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但是不要忘了,官員的俸祿本就是國庫當中最大的開支,故而這兩成雖然看起來少,但是實際上是真真正正能夠落進戶部手裡,而且只考慮用來賑災,修水利等等開支的。
這種做法有好處,節省了大量了人力物力!
但是同樣的害處也很明顯,國庫沒錢,應付起平常的開支還可以,但是卻難以支撐的起大筆開支,比如像朝鮮之戰,朝野當中反戰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國庫撐不起一場戰爭,而當皇帝大筆一揮,軍費從內帑當中撥付,朝臣們立馬把嘴閉得緊緊的
不過朱常洛現在的這種情況,又有不同,作為可以掌管封國稅賦的親王,他不僅擁有修改封地稅賦的權力,而且平安府以後所有的稅賦如何分配,都是要由他壽王府來決定。
更重要的是送繳皇室的那一份可以不必,也就是說除了送繳京城戶部的兩成,平安府上下整整八成的稅賦都任由他來分配,包括原本應該留存在府衙的四成稅賦也不例外。
這個制度最初是太祖皇帝考慮到藩王封地大多位於軍鎮當中,抵禦外敵少不了錢財的支持,才定下的規矩,現在卻是便宜了朱常洛。
要知道,對於其他的藩王來說,雖然說有四成的稅賦來供養他們,但是實際上往往落不到他們手中這麼多,歸根結底,層層盤剝到處都有,哪個朝代都不例外。
而朱常洛則是沒有這一點擔憂,收上來的稅賦他可以選擇和其他藩王一樣用來享樂,也可以用來建設封地,反正只要不造反,老朱家對於藩王一向是優待的很。
故而關於稅賦的問題,是重中之重,也是目前朱常洛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本王要先向諸位說一件事情,關於稅賦,平安府知府劉守友已經數次來尋本王商議,想要將商稅以絲綢折之,不知諸位對此事有何看法?」
頓了頓,朱常洛終於將這件事情拋了出來,然後便不再說話,老神在在的望著底下的三人。
關於絲綢折稅的事情,劉守友的確是不止一次說過了,而且到如今已經不再掩飾,直截了當的指出了商稅,明朝的稅賦主要在田稅上,即便是經過了張居正的改革,也占到了整體稅賦的七成左右,而剩下的三成,鹽稅占一成,亂七八糟的占一成,商稅占一成。
而且清楚明朝的都知道,明朝的商稅很低,低到了令人髮指的三十稅一,而鹽稅則是二十稅一,至于田稅最高,差不多十稅一。
但就是這麼低的商稅,還是有大把大把的商人逃稅,比如這次劉守友的提議,就是典型的想要變著法的逃稅
不過這一點朱常洛看得清楚,別的人卻未必能夠看出來,他之所以如此發問,就是想看看底下的三人,究竟有沒有足夠的見識,能夠識破劉守友的計謀。
也就是說,這是一道考校!
底下三人自然也清楚這一點,所以紛紛沉思起來。
不過讓朱常洛有些意外的是,第一個開口的並不是官位最高的趙士楨,而是進殿以來一直默默的當小透明的王府紀善楊漣。
「殿下,此計切不可行!」
幾乎是短短的片刻之間,楊漣就上前一步,斷然說道。
「哦?為何?」
朱常洛心中詫異,但是面色上卻是絲毫不露,繼續開口道。
「殿下容稟!」
楊漣的話一出口,就發覺不對。
要知道,官場之上說話的順序是很有講究的,像這種情況下,壽王殿下明顯是在問徐長史和駱指揮的意見,自己一個區區紀善,只有旁聽的份,更何況是搶在他們二人之前說話?
不過既然已經開口,也就只能硬著頭皮說下去了。
「以臣以為,我朝稅賦自有其定製,如今殿下新到平安府,未有清查稅賦情況,知府便提議修改稅賦之制,怕是不懷好意,故而臣以為殿下當三思此事!」
朱常洛眉頭一挑,望著臉色憋得通紅的楊漣,心中卻是有些嘆息。
如今的官僚風氣實在是太嚴重了,以至於哪怕是像楊漣這樣的青年才俊,都不敢仗義直言,生怕會觸犯到那道潛規則,對於大明朝的文官來說,他們的氣節和直諫只是給士林看的,只有在面對皇帝的時候,他們才會悍不畏罪。
因為就算是皇帝處罰了他們,也不會太嚴重,而且還會有好名聲,何樂而不為呢?
反過來,他們卻不敢得罪自己的上官,更不敢觸動長久以來朝廷當中潛移默化的規則,因為對於他們來說這才是致命的。
這一點朱常洛早就清楚,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他這個剛剛成立的壽王府當中,竟然也有這般情況出現
楊漣明顯是看出了絲綢折稅當中的弊端所在,不然的話他不會下意識的出言反對,但是就算是看出來了,他還是顧忌著官場上的某些規則,而不敢先於趙士楨說出來,這就是讓朱常洛有些不高興了。
不過他也清楚,這不能怪楊漣,畢竟如今風氣如此,只是心中微微有些發悶,朱常洛轉頭對趙士楨問道。
「趙長史對此事可有何看法?」
ps:下一章九點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