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了?說中了你的心思,不高興了嗎?本來就是啊,我又沒亂講。你要不是把精力都花在這些雜學上的話,否則以你的聰明,科考有什麼難的?」吳雪霞笑眯眯的瞟著韋寶,一副很懂韋寶的模樣。
韋寶淡然一笑,暗忖你懂個毛!我來大明之後,既沒有把大量心思花在科舉上,也沒有花多少心思在雜學上。
時間都用去幹什麼了,自己都說不太清楚,反正稀里糊塗的,一天就過去了。
自己這些科學知識,那都是,是個現代普通男人,受過基本的現代教育的人都知道的理化知識好不好?
而且,對於吳雪霞這麼高看自己,韋寶也鴨梨山大,自己就是從現在開始,將全部精力都放在那些勞什子科舉書籍上,沒有個五年以上的苦功,也不具備來鄉試這種戰場與這些正牌秀才比拼的實力!這是韋寶個人的認知,通過這次科試,韋寶一點不敢小瞧科舉了。
真正的秀才,哪個沒有兩把刷子?就連那些紈絝公子哥,每個肚裡都是有好些墨水的。哪個也不比他差。
湯若望很快就請來了他的老師金尼閣和幾位好朋友傳教士,一群洋人與韋寶互相認識之後,都暗暗稱奇。
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試過這麼認同一個東方人,這個東方少年似乎很神奇,因為他與他們的談話方式,和對科學的認識,都很像是一個歐洲人,還是這個時代歐洲最發達地區的有學問的人,而一點不像一個東方少年。
湯若望隨身帶著一本他翻譯的《遠鏡說》,拿給韋寶看。這本書在這個時代,成為傳播光學和望遠鏡製造技術的奠基性著作,對後世有重要影響。
這書是湯若望和幾個洋人傳教士,還有大明的官員共同翻譯著述的,不光是翻譯,還延伸了很多知識,已經能代表這個時代對光學應用的最高水平了!
韋寶讀高中的時候,就光學學的比較好,也曾經動手做過簡單的望遠鏡和對摺望遠鏡。
對摺望遠鏡本來是想用來偷看女人洗澡的——笑。
用彎曲折光的原理,分成三段,不必冒頭,便可以觀察牆外的視野。
好在韋寶膽子小,做成功之後,也沒有敢試用。
有個同學用了,然後就被抓派出所去了,回家被吊打一頓,學校還通報批評,讓其他同學笑話了很久。
韋寶翻了翻,對湯若望笑道:「你們的望遠鏡很不錯,不過,我想請你們看看我這個望遠鏡。」
韋寶說著,讓林文彪拿出他的望遠鏡。
韋寶會帶一支望遠鏡在身邊,一般由林文彪為他裝著。
除了一把左輪手槍,和銀票,韋寶身上幾乎不放什麼東西。
其實連銀票都不必放,不過韋寶習慣了身上帶錢,不帶錢的話,感覺沒有安全感,哪兒哪兒都不對勁。
而且韋寶挺喜歡自己直接花錢的感覺,特別帶勁。很享受那種一擲千金的感覺。
林文彪從懷裡將望遠鏡拿出來,立時引得一幫洋老外一陣驚呼。
韋寶一汗,是不是不該把這麼高端的東西拿出來?嚇著他們了?
望遠鏡不屬於武器,再如何先進,也不違反大明啥律令,所以韋寶敢展示這種類型的高科技。
韋寶拿出來的是一款軍用望遠鏡,光是奢華的外觀都已經將這幫洋人傳教士們鎮住了!
這款海軍用的軍用望遠鏡在夜間使用的其分劃板,還帶燈光照明。
不過韋寶並沒有開燈,要是開燈,那就不光這幾個傳教士嚇呆了,恐怕這裡在場看月亮的上千號人,有一個算一個,都得嚇瘋過去吧?
軍用望遠鏡的出瞳距離比較大,以便觀測者佩帶防毒面具。為防止射擊時撞擊頭部,有的瞄準鏡出瞳距離大到七八十毫米,還要備有軟硬適度的眼罩和護額。
從光學性能和結構性能上來說,軍用望遠鏡比較優良,可靠性較高,因為它的設計更加審慎,用材質優、工藝考究,例如像質好、雜散光少,放大倍率與入瞳大小匹配以達到最佳解析度。
由於質量要求高,軍用望遠鏡在出廠前都要經過環境試驗,一般包括振動試驗、高溫(十55c)試驗、低溫(一45c)試驗、淋雨或浸水試驗、氣密試驗。經過這些試驗,產品性能仍能保證在規定範圍內的才能出廠。
有的產品鏡體內還自帶乾燥器,出廠前抽出空氣再灌入乾燥空氣或氮氣,有效地防止日後內部鏡片長霉生霧。
普通民用望遠鏡一般不做環境試驗,或僅做部分試驗。這一點是人們從市場上難以了解到的,僅從產品外貌上也看不出來。
韋寶這部望遠鏡要是放到市場上,軍品店偷偷賣的話,得上萬人民幣!
「韋寶先生,我能看一看嗎?」金尼閣很謹慎的問道。因為看出來這位東方少年的望遠鏡似乎很昂貴,很先進,怕人家不肯。
韋寶微微一笑:「當然可以,金尼閣先生,這沒有問題,不過,我先調一下焦距。稍等。」
「好,好,不著急。」金尼閣急忙道。
其他的洋人傳教士也眼巴巴的看著韋寶,都想試一試這麼漂亮的望遠鏡,而且是雙筒的,跟他們的單筒望遠鏡有什麼不同?
不單單是他們,吳雪霞也很著急,「韋寶,你這是什麼東西啊、你怎麼從來沒有拿出來過?能用這個看天狗吃月亮嗎?快給我看看吧。」
「呵呵,別著急的,等會。」韋寶笑道。
韋寶會擺弄望遠鏡,首先裝定視度。手持望遠鏡向月亮觀察。
分別對左、右眼進行裝定,轉動目鏡視度轉螺直至清晰為止,記住視度的分劃數。繼而裝定目距。
雙眼通過望遠鏡進行觀察,並扳動望遠鏡筒,使兩個視場匯合成圓形,這時目距的分劃數就是觀察者的目距。
使用望遠鏡觀察時應雙手持握,兩肘夾緊緊靠胸前,這種姿勢比較穩固,如果有工事或其他依託物,肘部應儘量支撐,特別是使用大倍率望遠鏡。在雪霧天氣或強烈日光下使用望遠鏡,可戴上濾光鏡,使觀察較為清晰。
軍用望遠鏡中的密位分劃可利用「上間隔,下1000,密位、距離擺兩邊,要想求得那個數,對角相乘除鄰邊」的公式,即可測方向角、高低夾角和目標距離。這在「軍事地形學」中有專門講述,是每個軍官或偵察兵的必修課程。
韋寶雖然在現代沒有接受過任何軍事教育,只在初中和高中,大學開學階段受過簡單的軍訓。也基本是走走步操,站隊啥的,沒啥用處。
不過在重生穿越之後,韋寶在鎮遠艦上不但獲得了軍用望遠鏡,還有很多沒有拆封的望遠鏡的盒子裡面,還有詳細的使用說明書,韋寶都仔細的研讀過。
韋寶有個優點,愛好了解東西的大致構造和使用說明,比如他在現代換過兩次車,兩部車的使用說明書他都仔細看過,對於自己的車子,每一個部件都很了解。
雖然這種了解對於製作沒有什麼多大幫助,但是對於使用還是很有好處的。
在現代,好些人開車開了很多年,車上的許多裝置是幹什麼用的都不知道呢。
韋寶將望遠鏡左右目鏡的正負屈光度刻度調整至0刻度。雙手分別握持望遠鏡的左、右鏡身,搜尋遠處目標同時拉展或按壓左、右鏡身,使望遠鏡的目距與人眼的瞳距相同時,人眼看到的全視場為圓形,方才停止調整。
搜索目標,鎖定目標後,轉動左目鏡視度手輪,使望遠鏡左支系統目標像和分劃圖象完全清晰後,再轉動右目鏡視度手輪,使右支系統目標像完全清晰,便完成對所觀察目標的調整。
因為望遠鏡光路設計具有動態自動聚焦功能,因此當望遠鏡清晰度調整好之後,再次觀察距離不同的目標時不需重新調焦。
流入我國的第一具望遠鏡就是剛才韋寶見識過的,由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攜帶入京的。
湯若望和李祖白兩人不但共同翻譯了《遠鏡說》一書,把西方望遠鏡的製作方法介紹到中國,湯若望還帶了歐洲這個時候最先進的望遠鏡。
今天觀測月食,李祖白也在場。
不過,韋寶在看過他們的望遠鏡之後,便不由生出一些輕視之感,實在與自己在現代的學生時代做的物理小手工作業的水平差不多,甚至因為反射鏡的質量關係,水平還不如現代的小手工作業。
不但洋人有瞭望遠鏡,其實大明這個時期也已經有了自己的望遠鏡。
中國民間較早獨立製造望遠鏡,見諸記載的是明末蘇州人孫雲球。
據《吳縣誌》載,登上虎丘用孫雲球自製的「千里鏡」試看,「遠見城中樓台、塔院、若接幾席,天平、靈岩、穹窿諸峰,峻贈蒼翠萬,象畢見。」
中國最早將望遠鏡用於軍事的則是明末蘇州人薄珏,「崇禎中,流寇犯安慶,巡撫張國維令珏造銅炮,設千里鏡視敵遠近,所當者輒糜爛。」薄珏創造性地把望遠鏡放置在自製的火炮上提高了射擊精度。
戰爭的確是最能提升科技的!有絕對的催化作用!
人類歷史上每一次大的戰爭,都是科技的一次超級大飛躍!
韋寶在現代看了很多網絡,都是主角到古代或者近代,就開始造槍造炮,然後大發神威。
好像造槍造炮很容易一樣。
先不說造槍造炮得有合格的鋼鐵工業,就說不管槍炮本身的質量,絕大部分也會忽略望遠鏡的作用!
步槍還說的過去,有個物理瞄準,然後各個戰士都是鷹眼,天賦極高,打的准也說的過去。
炮兵就絕對無法靠目測瞄準了,至少是一公里以上的距離,用眼睛怎麼瞄準?必須準確的用望遠鏡測量出距離和角度,要做到誤差不超過一米才行!
測量的距離誤差不超過一米,等到實際打出來的誤差,能保持在五米範圍之內,那都已經是神射手了!
國產抗日神劇,動輒一槍800米爆頭,手榴彈打飛機,手榴彈炸坦克,手撕鬼子,褲襠藏雷,那都是來搞笑的。
古代和近代,望遠鏡演變了上百次的發展過程就不說了,光是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解放軍裝備的望遠鏡,還多是引進蘇聯、捷克和民主德國的。
60年代初,我國的望遠鏡也同其他武器裝備一樣,走自行設計生產的道路,我國自行生產了62式15x50望遠鏡。這3種國產軍用望遠鏡與眾不同的是棱室前護蓋上裝有固定的乾燥器,特別是62式8倍觀察望遠鏡的左物鏡後焦面裝有一個感光屏,通過目鏡可以看到紅外光源的影像即可觀察到敵方使用紅外夜視器材的情況。
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採用先進技術,又為部隊設計生產了gg88-212型12倍及95-7型7倍望遠鏡。
這兩種望遠鏡除密封性能好、光力強之外,還在測量分劃中增加了視距曲線,可迅速讀出目標的概略距離。
韋寶現在拿的這款是95式望遠鏡,並不是最先進的,否則也不會被鎮遠艦這種艦艇上的指揮員使用。
但對於這個年代的人來說,這已經類似於天外來的東西!
95式望遠鏡最大改進還是採用了高密封技術,具有良好的防塵防水性能,其配有一隻非常漂亮的牛皮背包。
95式望遠鏡在測距方式上首次採用了新的測距曲線,可以直接讀出距離。各方面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95式望遠鏡有7x40常規型、7x40測距型、7x40迷彩型,以及為某國研製的7x50常規型、7x50測距型等幾種規格。
韋寶的望遠鏡便是95式7x40常規型望遠鏡,華國的軍隊,和與軍隊有關的單位,最為普及的一款常規望遠鏡,他一共有四十多支。
目前為止,韋寶只給了幾個最高級的指揮員使用。天地會海衛隊的幾支艦隊的指揮員也有使用,一共發出去不到十支,非常珍貴。
天地會科學院自己也在掌握了玻璃製造技術之後,有在研發望遠鏡,水平與湯若望他們做出來的這種差不太多,天地會方面的望遠鏡稍微高一些,因為自己掌握玻璃製造技術,可以一次成型,而不像湯若望他們不容易弄到玻璃,弄到了之後還得精心打磨。
每一種工業科技都是產業鏈形式存在的,不可能是單一的科學技術形式。
韋寶甚至認為,他就算再怎麼發展科學,也許他在大明的這一生都無法裝配出現在手中的同等質量的望遠鏡了。
韋寶將望遠鏡調試好之後,遞給了金尼閣。
金尼閣鄭重的接過來,似乎手都有點發顫,生怕抓不穩一般,抓的緊緊的。
雙手觸及望遠鏡身部的塑料材質,金尼閣也分不清這是什麼材質,只覺得非金非木,好高級啊。所以,又不敢抓的太緊。
抓的不緊,怕掉落,抓的緊了,怕抓壞,很是有些糾結。
韋寶笑道:「金尼閣先生,你不必這麼緊張,我這個望遠鏡是防塵,防摔,防水的,你大可以放輕鬆一些。」
眾洋人傳教士和李祖白等人聞言,這麼厲害,這個少年的望遠鏡能防這麼多東西啊?
能防塵,還能防摔,防水?怎麼防水?放到水裡面,你還能能不讓水滲透到望遠鏡裡面去啊?吹牛的吧?
金尼閣點了點頭,定了定心神,將眼睛湊到望遠鏡的觀察面去看,驚呼道:「太神奇了!太神奇了!好清楚!我的老天!我的天啊!」
韋寶一汗,你還能不能有別的台詞了啊?有這麼誇張嗎?老外就是愛瞎咋呼。
金尼閣居然哭了起來:「我看見了,我什麼都看見了!是月亮!是月亮!那是月亮!」
「你看見了什麼了?老師?」湯若望緊張的問道。
其他幾名洋人傳教士也紛紛詢問。這個時代的傳教士,幾乎都是全能選手,各個學科都懂得一點點,有的人會專注於某一學科,但是不一而足,天文學一定是他們都懂得的,也是最先涉獵,最先學習的最基礎學科。
大家聽金尼閣喊的跟女人拍巴掌那麼激動,哪個不心急?都暗忖你一個勁叫喚,我們又沒有看見,你這不是瞎吊人胃口嗎?
「我看見月亮了。」金尼閣一副陶醉的表情,似乎看到了不穿衣服的超級美女一般,眼珠子都要拔不出來了,「凹凹凸凸,似乎有山有水,太美麗了!我從來沒有想過月亮是這樣的,似乎真的如同中國的傳說故事。裡面有宮闕,裡面住著人!」
一夥傳教士,包括欽天監的李祖白,聽聞金尼閣這麼說,都心癢難搔,都急於想看一看才好。可金尼閣似乎完全沒有放手的打算,簡直如飲美酒銷百憂,越看越有滋味,大自然的魅力,科學的魅力,一下子讓年過半百的老頭忘乎所以,沉醉其中了。
韋寶微微一笑,自忖自己到底不適合做個科學家,至少,自己被再稀奇的科學奇怪所震懾的時候,也頂多驚奇幾秒鐘,便是看火箭升空這麼震撼的場面,自己也很平靜的,好嗎?哪裡會像他們一樣,用望遠鏡看個月亮,都弄的像是給美女打針,像是和美女啪啪啪一樣舒暢。
「洋人老爺爺,你給我看一下啊?」吳雪霞更是急的不行,連聲催促。其實金尼閣比吳襄也就大個十來歲,說老爺爺有點過了。不過,洋人都顯老。
韋寶笑道:「你回去可以慢慢看,讓他們多看看吧,他們機會少。」
吳雪霞還算是知情識趣,懂事的嗯了一聲,也沒有和金尼閣搶望遠鏡。
「那你會送一支望遠鏡給我嗎?你不是說過要送我一個禮物的?我想要這個。」吳雪霞輕聲對韋寶道。
韋寶瀑布汗,暗忖你這胃口真夠大的啊!爺這個是軍事用具!能隨便給你們嗎?要是你爹發現我有這種寶貝,繼而你舅父也發現了的話,都來問我索要,簡直減除我寶軍一大殺器了嘛。
吳雪霞見韋寶不說話,開始猶豫,不高興的堵嘴道:「不給算了,早看出來你摳門的很,只在不要緊的事情上裝大方。」
韋寶又忍不住狂汗,看向吳雪霞,我只在不要緊的地方裝大方?呃,好像還真是。
「不是不捨得給你!這東西關係重大!今天我本來不該拿出來的!」韋寶輕聲道:「你要了也沒有多大用處,要想看,隨時可以在我身邊觀看。回頭我送一支比這個稍微差一些的,但是比洋人用的望遠鏡厲害很多的望遠鏡給你,也是我們韋家莊製造的,可以嗎?」
「我不要了。」吳雪霞嘟了嘟小嘴:「以為當我不知道嗎?你就是防著我爹,防著我舅父他們。」
韋寶一汗,你知道還說出來幹啥?
不過吳雪霞又笑著道,「你不防著我就行,我要來也沒有什麼用處,跟你開玩笑的。」
韋寶聽吳雪霞這麼說,才稍微輕鬆了一些,對她微微一笑:「回頭我想個適合你的好東西,送給你。全世界只有你一個人擁有的,怎麼樣?」
「要說話算話才好。」吳雪霞期待的看著韋寶。
「一定!」韋寶呵呵一笑。
「湯若望先生,你們當中有熟悉冶金和開採技術的人嗎?」韋寶忽然想起來一件重要的事情,遂問道。
因為就算是有現代地圖,整個地球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礦藏的位置,他都清清楚楚,但是知道在哪兒,跟挖出來,是兩碼事。挖出來和利用起來,又是兩碼事了。
不懂冶金技術,可能純度九成的金礦到了自己手裡,也提煉不出高純度的黃金,銅鐵,都是這樣。
韋寶可一點不懂冶金的,現在挖掘的一點點鐵礦和銅礦,還都是靠那些土鐵匠自己鍛造。
「有,我們都知道一些冶金知識,羅雅谷先生還曾經師從於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先生呢!」湯若望當即答道:「我還同李祖白大人合作翻譯了德國礦冶學家阿格里科拉(georgius agricola)撰寫的論述歐洲目前最新的開採、冶金技術的巨著「礦冶全書」,中譯本定名為坤輿格致。可惜朝廷似乎不是很感興趣,沒有給我們出資刊印。」
「就叫礦冶全書更好,我覺得那樣的話,會更加通俗易懂!」韋寶大為高興,有這方面的人才便可以!「你們要是願意,我可以出資為你們刊印!」
韋寶知道朝廷為什麼對於這方面不太感興趣,因為大明對於冶金的需求並不大!都是朝廷壟斷的,你們要是有個啥關於農業,提高畝產的論述,大明朝廷肯定重視!
韋寶手裡雖然也有點一點點關於冶金採礦方面的資料,但那都是三個熱衷重生穿越巨兄弟在網上摘抄的,沒有多大用,頂多是科普點大概的東西,有個大概的框架而已。人家這都已經出書了,一定有很多細節的東西,而且有實踐經驗了!
對於工業生產來說,沒有什麼比實踐經驗更加寶貴的東西了!
想到這些,韋寶就很高興,只要將遼南拿穩,就可以大肆開採礦產了,關外可是大寶藏,到處都是礦場,尤其本溪一帶,更是華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韋寶現在差的就是這方面的開拓人才,排頭兵了。
湯若望和李祖白對望了一眼,也都很高興,翻譯一本書自然沒有寫一本書那麼累,但也至少要耗費半年一年的時間啊,尤其是這類科學工具書,更是耗費時間很精力,因為很多專用名詞要解釋清楚,還得配圖,還得翻查很多資料,比翻譯要耗費功夫的多!花了這麼大的心血,自然希望自己的勞動成果能夠變成文字,變成現實,流傳後世。
「願意,我們願意!我現在就可以將原稿給韋公子。不要錢都沒事,只要能讓這些書被大明有興趣的人看見便可。」李祖白道。
韋寶微微一笑:「好,等會就拿來給我吧,我先出資刊印一百本!給你們10兩紋銀的翻譯費,怎麼樣?」
李祖白和湯若望聞言,又忍不住對望了一眼,沒有想到還有錢得?他們這時候做這些事情,純屬是興趣愛好,義務勞動,從來沒有想過有錢得的。
一幫傳教士想將歐洲的科學技術散播到大明來,也不是為了賺錢,只是為了表明他們的科學知識不比大明差!想要獲得一種認可罷了。
這個時代的大明與世界整體科技比較,仍然是大明占優,只是歐洲人在系統化,在理論基礎方面,走前了一點點!
而大明的煉丹技術發達,以及像是宋應星的《天工開物》介紹的各行各業的技術發達,實際仍然在歐洲人之上!
就好像日本,一直到後世的明治維新之前,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被西方人的堅船利炮轟開大門之前,都還在撿大明朝時期的華夏技術而已。
其實在歷史上,除了歐美經過幾次工業革命不斷飛速提升科技之外,世界上的其他地區的科技水平,一直至少落後華夏好幾百年!
若不是跑出來一個滿清,讓華夏的歷史拐了一個超級大彎!甚至後退了很多。
大明朝要是一直延續,縱然體制仍然是封建社會,到了近代,科技方面也絕不會比世界落後多少,因為底子太紮實。
華夏只有一小搓搓精英分子,只是出於興趣愛好,發展出來的科技水平,就可以與歐洲國家的資本主義制度萌芽,整體性工業而發展出的科技水平相互角逐了。
漢人的聰明程度的確是世界公認的,可能我們就是運動方面稍微差一點,體質原因。
「10兩紋銀實在是太多了,韋公子,真的不需要,你能幫我們出資刊印,我們已經十分感激了,請在書上將我們十多個參與了翻譯和編著的人的名字寫上便可以。」李祖白激動的滿口答應道:「我馬上讓人去取來給你!」
韋寶微微一笑,「不必著急,我這兩天都在,又不是馬上就走。你們辛苦了這麼久,10兩紋銀算什麼?一定要給的!」
李祖白和湯若望聽韋寶堅持,也就不好再說什麼,不再推辭,滿口子道謝不止。
其他的洋人傳教士也各有著述和翻譯,見李祖白和湯若望的書找到人出資刊印了,都很激動,也紛紛向韋寶介紹他們的翻譯書籍和著作,並介紹他們掌握的領域的世界科學水平,並提出與大明的對照。
他們所居住的南堂大教堂當中,有上萬本從歐洲弄來的各項學科的巨著,除了一部分宗教方面的,韋寶不需要,其他都有用!
韋寶笑道:「大家不用著急!都給你們印了!有多少印多少!只要是對開拓眼界有好處的事情,都該支持!不就是幾萬兩銀子嗎?」
霍嚓!
一幫洋人傳教士一個個激動的跟木雞一般,終於找到大佬了,一開口就是幾萬兩銀子?好大的氣魄啊!
韋寶呵呵一笑,幾萬兩銀子在韋寶現在來說,真的不算什麼,一次生意稍微精打細算一點,稍微多賺一點就出來了。
搞學問的人,真是可憐呀,什麼年代都一樣,想想吳三輔他們一幫公子哥去逛青樓,一晚上隨便花花就是幾百兩,甚至幾千兩紋銀出去!
而這幫滿肚子滿腦子都是這個時代最先進科技知識的科學從業者們,聽到幾萬兩銀子,一個個都好似要高興的暈過去一般。
不過想想也是,後世的明星,對國家有什麼貢獻?不說收入多少,每年偷稅漏稅都幾個億,十幾個億,幾十個億囉!
華國科學院的國家級專家學者們,一年才多少工資?二百萬封頂了!連三流小明星啪啪啪開房間的錢都趕不上。
大家談的興高采烈,金尼閣終於忍不住放下了手中的望遠鏡,讓大家分別看一看。
一幫洋人傳教士看了韋寶的望遠鏡之後,一個個對此物驚為神物!大家一個勁的議論,人人好似打了雞血一般,舌頭都似乎打結了。
這些人來自各個不同的國家,他們交流的更多的居然是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