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門的子弟,都是最高只有秀才功名的,功名不夠。
如果不是大明的科考抓的太嚴格,舉人功名實在是弄不出來,這幫人早都當官了,他們實際上並不缺乏人脈。
新科進士功名是足夠,也有不少富戶子弟,銀子也不是什麼大問題,但少了去地方當縣令歷練的數年時光。
而且,跑到地方當縣令歷練數年,也不能保證回京師當御史,御史可是升遷的重要跳板,只有當過言官的文官,才有機會出任更加高階的官職。
現在韋寶不停的讓這兩種人得到升遷機會,這讓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在任官員一千多人十分不滿。
本來他們之前不認為韋寶有這麼大的權勢,但是上萬人在皇宮門前鬧,都沒有把韋寶鬧的怎麼樣,韋寶現在又明目張胆的賣官,這就讓他們摸不著頭腦了。
這一切的基礎,都是韋寶將所有人暫時與世隔絕了,如果他們能自由出入,這事不會這麼順當的,別的衙門的人也會來阻擋,至少能聲援。
那樣,想買官的人也不敢買了,現在一與世隔絕,韋寶又是這麼一個小世界當中最大的,營造出一種官可以隨便買賣,他很罩得住的氛圍。
「你們想幹什麼?我們買不買官,關你們什麼事?有本事找韋大人鬧去!」新科進士楊碩大聲道。
站在楊碩身邊聲援的還有都察院經歷司都事李利民和原來的小吏,現在的都察院御史郭文亮這麼一幫已經在韋寶手裡買官的人,他們雖然只有一百多人,但異常團結。
不團結是不行的,銀子都已經交了,已經上了韋寶的船了,只能與韋寶和衷共濟。
這些靠著韋寶保住了官位,或者靠著韋寶得到了官位,或者是靠著韋寶升官的人,都是與韋寶拴在了一根繩子上的人。
不管是現在,還是未來。
這就是典型的官場座主關係,韋寶雖然不是他們考科舉的主考官,但是他們官場的提攜人,並且有了利益瓜葛。
不管是他們供出韋寶收了他們的銀子,還是韋寶供出他們向自己行賄,雙方都沒有好果子吃,所以,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關我們的事情?你們這些人有什麼資格當官?你們把位置都占走了,我們怎麼辦?」一名在任官員怒道。
「你找韋大人去啊,找我們做什麼?」郭文亮大聲道。
他反正只要抓住這一句話就對了,要出了問題,肯定是找韋寶。
李利民和張碩等人也大聲為郭文亮說話。
「我們就找你們了,怎麼了?」
兩邊寸土不讓,一會兒就越吵越凶,動起了手。
這些人都是文官,動手沒有什麼威力,也就是推推搡搡的。
「總裁,怎麼辦?要不要把鬧事的都逮住?」林文彪請示道。
韋寶搖了搖頭,「這些人想鬧,就讓他們鬧騰一陣吧,沒事的。」
林文彪遂讓一幫準備出場了的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差役們返回衙門口,要不然,這幫差役已經做好了下場的準備。
兩千多人的數量雖然要遠遠大於他們,差役只有一百五十多人,但這些人大都是林文彪從統計署總署和總裁衛隊挑選出來的人,這點小場面,根本就不放在眼裡。
韋寶之所以讓他們鬧,是知道不會出什麼大事,現在才只過去了一半的時間,今天還有大半天,明天還有一天,還來得及。
這些人現在鬧的這麼凶,就算把他們全部抓起來,也已經影響了其他想買官的人。
所以,索性讓他們把火氣都發出來,讓大家看看,鬧事有什麼用?
「要殺就殺我,我不怕!」一名東林黨官員叫的聲音最大。
一名閹黨官員和另外一名東林黨官員不停大聲的附和那人,這一刻,閹黨官員與東林黨官員很奇怪的團結在了一起。
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徵,他們都是在任官員。
兩邊從推搡恢復到吵鬧,又從吵鬧,恢復到推搡,如此反覆循環。
韋寶則像是個沒事人一般,氣定神閒的一邊在旁邊抽菸,一邊觀看,這個時候,韋寶堅定的與尚未買官,卻準備買官,和已經買了官的官員站在了一起。
韋寶就是要暗示給這些人,都不用慌,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內。
他相信,等這波怒氣過了身,這些人就會知難而退,甚至,在任官員也會紛紛買官,因為,再不買,官位沒有了,他們就得被打回吏部去重新等待補選,那是很麻煩的事情。
這是信念的一種抗爭,像賭博一樣,韋寶堅信他能在三天之內賣出都察院和大理寺的所有官位,不怕他們攪亂!
「今天我不回府邸了,等會弄一桶水,我就在官廳洗個澡。」韋寶對林文彪道。
這很容易辦到,林文彪答應著就去了。
雙方從半下午,一直對峙到了深夜,終於熬不住,各自散開。
他們也是頭一回遇到這種情況,打罵了這麼久,居然沒有人來管?
誰來管?
這裡就韋寶最大。
韋寶在這段時間裡面,也沒有對誰多說什麼,不會特別鼓勵想買官的人和已經買了官的人,也不會特別去打壓在任官員們。
他更像是一個看客。
實際上,韋寶在邊觀察邊思考。
傳統社會沒有別的辦法,一個是分權,把地方統治權分開,搞個什麼布政使、按察使、指揮使;再一個就是「人盯人」,設置監察機構和監察官,其結果只是代理人集團龐大,代理成本更多。
朱元璋殺人解決不了,雍正高薪養廉也解決不了。
傳統中國不會在數目字上管理,實際上確實是不可能,因為沒有那技術條件。
其實朱重八的後代找到了那個時代最好的辦法「用貪官治貪官」,就像嘉靖、天啟皇帝一樣,讓權臣去弄錢,腐敗嚴重了就殺掉一批,再換一批上來。
西歐封建社會沒這問題,領主管農民,國王只能找領主要賦稅,領主不用貪污,因為農民的地租本來就是他的。
同時也意味著西歐君主權力弱小,國家也不強,必須跟領主分權。
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基本延續這種治理思路,政府管的越少越好,管的越少代理成本自然也越少。
如何消除腐敗,中國傳統社會寄希望於德治、賢人,實踐證明完全破產。
後來又有一種「制度神話」,這是西方人近代以來給弄出來的,通過一種制度設計,加上人人為己的基本假設,就可以通過監督制約消除腐敗。
全部消除肯定不可能,至少在成本沒有增加多少的情況下,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但是,這只是一種假設,有生活經驗或者有一點點博弈論知識的人都可以明白,這種假設在現實中不存在,參與博弈的人輕鬆可以把設計制度時期待的對抗博弈變成合作博弈,而且隨著博弈次數越來越多,合作默契必然會建立。
後世歐美許多兩黨制度的國家早就在一百多年的博弈中形成了默契,壟斷了美國政治所有資源,把普通老百姓想改變的努力扼殺在搖籃中。
國會、政府、法院和社會組織、企業之間也形成了很多腐敗的潛規則和默契。
國會兩院的議員,特別是位高權重的參議員,設計之初就是讓他們代表各州人民監督聯邦政府,可是現在後來變成了聯邦政府、企業之間的腐敗掮客。
參議員和眾議員有兩種不同層次的腐敗,低層次的腐敗就是多報花賬,高層次腐敗就是用自己承擔的職務,為企業謀取利益。
聯邦和州兩級議會的議員都擁有很多權力,特別是其中一些長期擔任議員的,掌控著法官和很多國家機關關鍵職務的提名權,掌控著監督政府部門的權力,圍繞著這些資深議員形成了複雜的腐敗和利益輸送網絡。
在社會生產條件一定的情況下,搞監督部門、監督人員、監督制度,不是沒有作用,而是作用有限。
隨著時間進行、博弈次數增加,都會慢慢失效。
舉個博弈論的經典例子:囚徒困境,如果兩個罪犯是第一次被抓,第一次被隔離訊問,他們都會傾向坦白,讓警察獲得最大勝利。
但是,這兩個罪犯是慣犯,幾十年了都一起做案,經常進警察局,還能指望囚徒困境會起作用?
搞三權分立起不到作用,其他監督機制的作用也會隨著時間遞減。
根本解決腐敗問題只能依靠生產力水平、科學技術的升級。
打個簡單的比方,讓稅務人員挨家上門收稅,肯定貪污嚴重,讓商家都裝上稅控收款機,貪污自然減少,不用什麼教育、也不用搞人盯人的制度建設。
假設用現代技術條件穿越到明朝管理國家,貪污的空間就被壓縮到很小。
全國土地精確丈量、還有衛星天天在天上測繪,各地有什麼水旱災害中央政府都能知道得清清楚楚,土地產量也能精確預測,官員還怎麼貪污?
現代社會還有貪污,最大的原因就是很多交易(產生財富的土地)中央政府沒有掌握,一旦所有的交易都電子數據化了,而且處在政府監控下,貪污自然消失。
那時候問題就變成了如何避免中央政府擁有絕對權力後的絕對腐敗。
最後,腐敗不促進經濟發展,卻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副產品,只有政府監控之外的新交易形式不斷出現,才有經濟增長。
腐敗必須被控制在不損害公平競爭的程度範圍內,不要幻想有什麼辦法徹底消滅腐敗,任何反腐措施都要考慮社會成本,像朱重八那樣就是過分而徒勞的。
韋寶沒有這種手段,他弄不出高科技,就算要想在自己在大明的時期,從現在開始算起,再過十年,他也頂多是讓蒸汽機普及而已,跟工業化革命的關聯都不大,更別說與現代科技相關聯。
這些衙門官員不能回家,他們的家人們一開始都守在門口,時不時的來一下,來問一問到底現在是什麼情況了?
在韋寶的指示下,差役們會讓這些人的家屬透過衙門大門往裡看一看,兩千多人將衙門大院擠得滿滿當當,但並沒有出事。
現在,因為在任官員們鬧起來,所以韋寶乾脆讓人將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兩頭街道都封上了,在兩處衙門大門口都牽起了用來警戒的繩子。
等這些人鬧的時候,不准任何人靠近衙門大門,等這些安靜的時候,允許個別家屬輪流來看一下情況。
總之,雖然是只准進不准出,但是外界不是完全不能了解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門大致是一個什麼情況。
韋寶一直等到半夜才睡。
大清早的,一幫在任官員和其他人又鬧了起來。
韋寶在忍受煎熬,他們的煎熬則更加嚴重。
韋寶搞清楚了,最帶頭的東林御史叫沈和哲、鬧的比較凶的東林官員叫鄭秀華,閹黨官員叫徐尚景。
沈和哲是一個清流官員,沒有什麼大能力,但好像真的很清廉,四十多歲了,仍然是一個人,連家室都沒有,一直在都察院擔任御史。
鄭秀華和徐尚景則不同,鄭秀華雖然是東林官員,但也是很貪的,徐尚景更不用說,投靠閹黨的都是投機分子,沒有不貪的。
這一晚上功夫,韋寶弄清楚了三人的情況。
「不要再鬧了,這樣鬧下去,對你們有什麼好處?」李利民雖然是買了官的人,但畢竟長期擔任都察院經歷司都事,說話還是有點分量。
「你當然這麼說,你已經買官了!」沈和哲怒道:「李大人,我原來以為你這個人也就是喜歡逢迎拍馬,沒有什麼立場,為人還算正派,我真的看錯了你。」
李利民氣道:「那就這麼一直鬧吧!我不信你們這點人,還比得過上回在宮門口鬧事的上萬人,其中有閣臣!」
李利民這句話有很大威力,這一點,也正是促使李利民向韋寶買官的最大原因。
韋寶笑道:「我說幾句話,其他已經有官位的大人們就去幹活吧,不必理會他們了!不過,我先說好,誰要是敢在大人們處理公務的時候鬧事,就等著被法辦!還有,鄭秀華,徐尚景,你們兩人的罪狀,我手裡已經有很多,會一項一項查實!本來對於好些在我來都察院和大理寺以前發生的事情,我並不想過多追究,畢竟大家曾經同一個衙門為同僚,風水輪流轉,以後難免不會碰到一起。你們不想著趕緊在仕途上想辦法,光是鬧事,能獲得什麼?我情願就只安排現在已經通過考核的一百多名官員,將剩下的二百多官位空置,慢慢增補,都察院和大理寺衙門也照樣能運轉正常,你們信不信?」
韋寶說著,將手中兩份『罪狀』揚了揚,「徐尚景、鄭秀華,你們相信我說的話嗎?是不是要弄到進了牢獄才後悔?」
徐尚景和鄭秀華被韋寶嚇到了,雖然沒有當場向韋寶服軟,可不敢吭聲了。
韋寶轉向沈和哲:「我知道你平時能守住清廉,底子比較乾淨,不容易抓住罪證,但你在大理寺這麼些年,你都做過什麼事情?除了和同僚鬧彆扭,你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嗎?」
「那是因為衙門本來就不乾淨!我喜歡與人為惡?」沈和哲道:「我不可能買官,我別說是沒有銀子,就算有銀子,也不會把髒水往自己身上潑!韋寶,你有本事就殺了我,或者永遠把我關起來,不然我一定要去彈劾你,彈劾不動你,我就一頭碰死在紫禁城外!」
韋寶笑道:「一頭碰死在紫禁城外的人很多,不差你一個!我只是要對你們這一類人說,要端正思想,把主要精力都放在辦差上,這別成天盯著衙門同僚要重要的多!你們沒有銀子,我也不會為難你們,會根據能力安排!關鍵,你們拿出了讓人信服的能力嗎?光靠鬧事,這是什麼本事?都察院和大理寺過往遺留的卷宗那麼多,你們有本事一人拿幾份,近期解決嗎?」
「閹患當道,吏治腐敗,到處都是豺狼虎豹,官官相護,我們能怎麼辦?」沈和哲怒道。
「這些,不是你們做不出事情的理由,不是你們每天光動嘴巴不做事的理由,言官也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言官不是判官,你們對於以往自己處理過的卷宗,有認真追查嗎?有留下過文字追蹤嗎。沒有,你處理過的案子我看了,都乾乾淨淨,比白紙還乾淨!」韋寶朗聲道。
沈和哲仍然很不服氣,他一個四十多歲的人,被一個穿著五品官服,十來歲的少年當眾呵斥,怎麼樣都不會服氣的,「嘴巴長在你身上,你想說什麼就可以說什麼!」
「你不聽勸就算了!我向你們聲明一點!我個人沒有任何私心,大家都知道現在是個什麼情況,我們不是神仙,不能一下子改變什麼,但是拿的出銀子的人,機會已經擺在了你們面前,今天是最後一天!拿不出銀子的,你認為自己確實有能力,也想做事,我歡迎來找我談!記住,我最重要還是要選出確實能做事的人,讓都察院和大理寺繼續成為大明朝廷的喉舌,成為大明朝廷的筆和心。」韋寶說的是真心話,他對大明朝廷談不上付出什麼真心,但是,他就算為自己個人考慮,也不希望在賣官之後,都察院和大理寺一團烏煙瘴氣。什麼事情都做不了了,那樣是肯定不行的。
韋寶這番專門針對沒有銀子的清流的話,起了很大作用,至少給這一小部分人指了一條路。
這一小部分人雖然數量很小,多為東林黨人,只有二十來個,卻是最強的反對勢力,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沒有撈取過銀子,所以可以理直氣壯!
尤其是他們覺得韋寶這種投機小人掌權,根本無心公務,這是他們堅決不會答應的。
但是韋寶現在的種種做法讓他們看見了,韋寶確實不光想弄錢,也想做事,就憑這一點,韋寶就比純閹黨強。
這裡的所有人,幾乎都將韋寶歸類為傾向於閹黨的中立派,沒有人會認為韋寶是純閹黨,純東林黨那更不可能。
韋寶見眾人不再吵鬧,算是暫時壓下來了,遂再次讓已經買官的人去做事:「大家按照自身能力,能挑幾個卷宗就挑幾個卷宗,飯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咱們每天做一點,盡到自己的責任,做到問心無愧,不怕別人說什麼。」
「是,韋大人。」一幫買了官的新科進士、衙門子弟,還有少部分在任官員,齊聲答應。
韋寶讓他們做事,就是給他們最好的打氣,我們有事情做,你們沒事情做,今日之後,都得被打回吏部去,看看誰笑到最後!
他們這些人既然能買的起官,大部分人都是財力沒問題的,只有極個別是借銀子來買官。
就算是借來的銀子買官,那也足以說明他們有這個經濟能力,否則,沒有經濟能力的人,上哪兒借銀子去?
「韋大人,讓大家先去官廳吧?御史一級的官廳都空著,大家在大院也沒法做事。」李利民對韋寶道,這是他的職權範圍。
「可以。」韋寶道:「具體的官廳,明日再分配,大家今天可以先開一部分官廳擠一擠。」
「是,韋大人。」李利民遂帶著一百多人去了。
這一百多人一走,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大院子雖然談不上空了,但留下來的人,人心都空了不少。
「韋大人!那我們呢,我們也要做事!但拿不出銀子!」有人大聲道。
韋寶看向那人:「我知道有十來個都察院和大理寺的官員算得上清流,清流是好的,但也也要能做事!我剛才已經說的很清楚!只要你們認為自己能做事,卻拿不出銀子的,每一個都可以來找我談!還有,你們所有人都聽好了,人這麼多,官位只有這麼點,最後肯定是5個裡面取一個!但你們輪不到在都察院和大理寺任職的人也不必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