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記 【0888 效率超高的統計署薊遼站】

    韋寶估計芳姐兒是拿到了建奴和蒙古人聯軍的具體情報了。

    當韋寶走過去,芳姐兒向韋爵爺施禮之後,輕聲道:「總裁,建奴和蒙古人聯軍的具體行軍路線和出發地都搞清楚了。」

    韋寶暗忖,果然是重大軍情,暗暗佩服統計署辦事有效率。

    「與林文彪核對過情報了嗎?」韋寶問道。

    「還沒有來得及,剛剛接到的情報,我知道總裁在這裡,所以先拿給總裁。」芳姐兒說罷,將一份大公函遞給韋爵爺。

    韋寶接過,「走,到海商會館去說。你要去嗎?」

    「我不太需要,因為情報寫的很情況,海商會館人多眼雜,現在還沒有人知道我的身份。」芳姐兒道。

    芳姐兒雖然貴為薊遼站站長,統管薊遼一大片,還有建奴和蒙古人的控制區域,但是除了統計署的人,真沒有多少人知道芳姐兒的身份。

    即便是統計署,除了薊遼站的人,也就只有統計署的高層幾個人知道芳姐兒的站長身份。

    薊遼站,能接觸到芳姐兒的人也很有限。

    韋寶點了點頭:「也好!」

    剛剛撩撥林小玉撩的開心,要是按照韋寶往日的習慣,這時候說不定會找個地方與芳姐兒纏綿一陣的,但是現在軍情緊急,韋總裁沒有多說什麼,走了。

    回到了海商會館,韋寶立刻找來了總裁秘書處負責軍情的部門負責人過來。

    張美圓、吳雪霞、王秋雅和貞明公主擔心總裁太累,都說明天再議事不遲。

    「我不累。」韋寶對著地圖道:「情報說建奴和蒙古人聯軍分成四路,同時進犯寧遠城、高台堡、前屯堡和山海關,起兵的地點在喀喇沁!」

    「很奇怪,喀喇沁就在林丹汗的都城察罕浩特下面一點點,這裡離林丹汗的營地很近,林丹汗統帥的察哈爾部與建奴不和,屬於敵對狀態,這次附庸被迫跟隨建奴出戰的內喀爾喀部族和科爾沁部族,更是被林丹汗視為背叛者,他們將後方集結地放在喀喇沁的話,不知道是怎麼想的。不怕林丹汗帶人抄了他們的後路嗎?」精通滿矇事務的軍情官道。

    喀喇沁和察哈爾部的都城察罕浩特都是漠南很重要的城池。

    蒙古人習慣遊牧生活,城池很少,而且大都很小,不可能形成像漢人一樣的巨大城池。

    這就更顯得彌足珍貴,幾乎所有形成城池的地方,對於蒙古人和建奴來說,都是軍事重鎮!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統治,蒙古族退居漠北,歷史進入北元時期。

    15世紀30年代,當年的喀喇沁軍和他們的家屬以及喀喇沁牧戶逐漸發展演變成為一個強盛的部族,被稱為喀喇沁部。

    他們仍然遊牧在元朝時期的漠北地區原嶺北行省和寧路之西的稱海宣慰司境內。

    這時的喀喇沁部是在阿速特部首領阿魯台的統領之下。

    阿速特部祖先是13世紀生活在高加索附近的阿思、阿蘭人,1239年,被西征的蒙古軍帶回蒙古高原後組成阿速軍服務於蒙古大汗,這些人便是後來阿速特部祖先。

    他們與喀喇沁人有著基本相同的經歷,祖先都來自於西方。

    這兩部也成為日後右翼蒙古永謝布萬戶的主要鄂托克。

    1449年,也先太師率部南下,對明王朝發動了「土木之役」,明50萬大軍全軍覆沒,也先在土木堡俘獲了明英宗皇帝。

    在這之後,明軍被迫放棄了之前所占領的漠南地區,全面退守明長城以南。也先也於1453年登上蒙古大汗之位,成為蒙古歷史上唯一非黃金家族出身的大汗。

    但是好景不長,在登上汗位的第二年,當時在脫脫不花汗時期任樞密院知院一職的阿剌因對也先不滿與之反目,遂起兵殺死了也先汗。

    從此衛拉特部勢力瓦解,也先餘部迅速退出東蒙古地區,也失去了對喀喇沁部的統治權。

    此時,北元太師孛來擔任喀喇沁部新的領主,並率領喀喇沁部、阿速特部於1456年進人黃河河套地區。

    期間翁牛特部首領毛里孩率部進入河套,毛里孩是成吉思汗同父異母弟別里古台後裔。

    1470年,元室後裔孛羅忽巴延蒙克濟農率鄂爾多斯部大批人馬進入河套地區,他們與喀喇沁部成為河套地區的新主宰。與此同時,衛拉特部的癿加思蘭也進入河套。

    1480年,滿都海哈屯輔佐年方7歲的巴圖孟克即蒙古大汗位,號達延汗。

    為了消除衛拉特部對汗廷的威脅,滿都海哈屯攜帶年幼的達延汗並親自率領大軍征戰衛拉特部,經過近30年的奮戰,達延汗在滿都海哈屯的輔佐下,終於在1510年再度控制了蒙古諸部,並將蒙古劃分為左右翼六萬戶。

    其中鄂爾多斯、土默特、永謝布為右翼三萬戶。

    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為左翼三萬戶。

    為了加強對蒙古右翼的控制,在1510年,達延汗派遣自己的次子烏魯斯博羅特前往右翼蒙古擔任濟農,並在鄂爾多斯八白宮前即了濟農之位。

    但是右翼永謝布領主亦不刺、鄂爾多斯部領主滿都賚等為首的大封建主看到達延汗的統一事業,妨礙了他們手中的權力,右翼三萬戶起事叛亂。

    1510年,達延汗親自率兵討伐右翼,經過「土爾根河戰役」和「達蘭特哩袞戰役」,平定了以右翼永謝布領主亦卜剌為首的叛亂。

    平定了右翼的叛亂以後,達延汗將右翼三萬戶分封給了自己的子孫。

    他把右翼三萬戶統帥權交給三子巴爾斯博羅特掌管並封為濟農,也就是副汗,令其坐鎮鄂爾多斯萬戶。

    後來,巴爾斯博羅特再次為其諸子分封領地時,其第四子巴雅思哈勒分得了右翼永謝布萬戶,掌管了喀喇沁、阿速特等鄂托克。

    從此,巴雅思哈勒成了喀喇沁部的領主,喀喇沁部也成為黃金家族世襲領地和屬民。

    他的兩個哥哥之一袞必里克濟農分得了鄂爾多斯萬戶,阿勒坦汗分得了土默特萬戶。

    據《九邊考》記載,這時的喀喇沁部活動地域已經從鄂爾多斯地區遷出,駐牧於宣府張家口、獨石口邊外。

    這一帶已經深入到了兀良哈三衛的駐牧地域。

    巴雅思哈勒成為喀喇沁部的領主並深入到兀良哈三衛駐牧地以後,兀良哈三衛開始和喀喇沁部發生了十分密切的關係。

    在16世紀40年代初期,兀良哈三衛中的朵顏衛在其領主恩克兄弟9人的率領下,舉部攜帶成吉思汗母親訶額倫祭祀宮帳歸附了成吉思汗黃金家族。

    阿勒坦汗將恩克兄弟5人所部賜予其弟巴雅思哈勒昆都侖汗,成為喀喇沁部兀良哈人的來源,將恩克弟弟4人所部收為己有成為阿勒巴圖,屬民,由阿勒坦汗長子辛愛黃台吉統領,他們進而成為後來的東土默特部的兀良哈人。

    以恩克為首的一部分朵顏兀良哈人歸附喀喇沁部後,奉喀喇沁部首領巴雅思哈勒及其後裔為自己的領主。

    17世紀初葉,林丹汗即蒙古大汗位。


    當時大明王朝的北部處於十分複雜的政治格局。

    在東北,建州女真已經逐步崛起,使女真族從蒙古的附庸逐步變成蒙古的強大政治、軍事對手並建立了後金國。

    蒙古各部卻處於各自為政的封建割據狀態,大汗權勢衰微差不多快淪落到察哈爾一家的汗王。

    明朝控制著遼東地區,在這一地區仍然具有較大的政治影響力。

    這三方角逐的結果是後金勢力逐漸做大。

    林丹汗針對如此複雜的局面,曾經躊躇滿志妄圖重新統一蒙古各部。

    林丹汗執行了一條錯誤的路線,他未能利用身為蒙古大汗的政治影響力和智慧團結同族各部,卻同室操戈、骨肉相殘對蒙古各部進行了兼併戰爭。

    其結果是造成東北地區蒙古各部,奈曼、敖漢、巴林、扎魯特,科爾沁等部族紛紛歸附後金。

    林丹汗在兼併周邊蒙古各部接連失利的形勢下,把軍事鋒芒轉向右翼蒙古各部向西推進,以謀求新的發展和反攻機遇。

    右翼蒙古各部反對他的入侵和兼併,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喀喇沁部地處右翼蒙古的前沿,以前與林丹汗素來有矛盾。

    早在喀喇沁部巴雅思哈勒在世時,其第四子滿五素由圖們汗收養為義子。

    圖們汗派遣其部下駐在喀喇沁部駐地以示保護。到了林丹汗時期,滿五素率領原圖們汗留下的部眾回歸喀喇沁部。

    林丹漢對滿五素的做法極為不滿,遂要求歸還原圖們汗派駐喀喇沁部的人馬而遭到拒絕。

    另外,喀喇沁部遊牧於宣大邊外,在與明互市中居於有利地位,因此搶占了與明的大部分互市貿易份額,林丹汗對此極其不滿,曾調集10萬大軍對喀喇沁部進行威脅。

    同時,他又派遺使臣前往宣府,通報明朝:張家口之地原屬察哈爾部,今後不容許喀喇沁部人在此冒名互市。

    喀喇沁部針鋒相對,企圖聯合明朝勢力和林丹汗抗爭,但明朝對此採取了陽奉陰違、袖手旁觀的做法。

    在這種事態下,戰爭一觸即發。

    在喀喇沁部遭遇林丹汗的幾次兼併戰爭中,其大軍大部潰散,一部分逃入明邊內躲避,一部分被林丹汗俘虜。

    喀喇沁黃金家族首領和所擁有的人口因大多在察哈爾的兼併戰爭中被殺被虜而所剩無幾。

    喀喇沁內的兀良哈人所屬部民沒有參加艾不哈之戰,在長昂子色棱和孫蘇布地塔布囊率領下歸附後金,因而保存了實力,他們不久之後便參加了後金對林丹汗的戰爭。

    原來倖免於難的喀喇沁部黃金家族台吉和部民,大部分被後金編入蒙古八旗而分離出去。

    這樣,色棱和蘇布地塔布囊就繼續沿用了原宗主部「喀喇沁」這一名稱。

    喀喇沁部領導權由黃金家族徹底轉入到兀良哈人手中,兀良哈人成為喀喇沁部的新領主。

    這也標誌著新的喀喇沁部落是由兀良哈人為主體重新組成的。

    韋寶分析了一會兒之後,指出:「應該是努爾哈赤沒有將林丹汗放在眼裡,而且努爾哈赤這次是針對明廷作戰,根據他們歷年對大明交戰的傳統,他們都將大明當成是肥豬肉,形成了一個默契,凡是一方攻擊大明的時候,另外一方面的人是不會趁機進攻的。而且,努爾哈赤方面也知道我們與蒙古人沒有什麼瓜葛。」

    韋寶其實早就想與林丹汗取得聯繫,但是接觸過幾次之後,韋寶對於與林丹汗聯繫不感冒,遂作罷了。

    林丹汗本名林丹巴圖爾,是成吉思汗之嫡系後裔、達延汗的7世孫。

    布延徹辰汗卜言台周去世後,由於其子莽骨速早逝,故由長孫林丹巴圖爾於1604年繼承汗位。

    林丹汗即位時年方13歲,尊號為「呼圖克圖汗」,明人譯為虎墩兔憨。

    現在林丹汗也只是不到三十三四歲而已,作為一個封建領主來說,還很年輕,卻已經當權十多年了。

    明朝對林丹汗評價較低,稱他「年少嗜酒色」、「沉溺酒色」、「嗜利好色,馭下無法」。

    另一方面又說他是「虜中名王,尤稱桀驁」。

    滿人對林丹汗亦持否定評價。

    就連蒙古人自己對林丹汗評價也很低,總之,林丹汗就是一個橫行無忌的暴君形象。

    他與綽克圖台吉、藏巴汗、白利土司月頓多吉被蒙藏史書貶為毀滅黃教的「四惡汗」。

    這顯然是出於黃教史觀得出的結論。

    林丹汗得到差評的另一個原因則是他在統一蒙古的過程中,損害了許多蒙古封建主的利益,導致眾叛親離,最終歸於失敗,話語權落在了作為勝利者的滿人和蒙古封建主那裡。

    當時,蒙古封建主紛紛向後金控訴林丹汗的罪惡,因這個罪惡的察哈爾汗性情暴躁,對眾人危害極大,即使是宗族至死至窮絕不會歸附他的緣故就在這裡。

    所以,韋寶覺得林丹汗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人,韋寶的主要目標還是建奴,什麼時候把建奴整垮了,對付林丹汗還不是摧枯拉朽的,如果搞出親近關係,以後下手的時候還抹不開面子。

    吳雪霞點頭道:「應該是這樣,而且建奴用兵,向來攜帶物資極少,出發地只是心理上的作用,這個後勤基地所留的糧食也頂多五日左右使用。大部分補給,都是靠建奴騎兵一邊作戰,一邊搜刮獲得。現在我們將遼東都清空了,努爾哈赤想從遼東依靠邊打仗邊獲得糧食,非常困難,除非攻下我們的堅城。」

    「那更不可能,如果他們不帶足夠的糧食,光靠擄掠,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容易了,想攻下寧遠城、高台堡和前屯堡這樣的地方,沒有一個月以上,想都別想,至於山海關,現在由我們寶軍接管,建奴就是起十萬以上大軍,給他們一年時間也不可能攻破,因為山海關背後就是韋家莊,我們可以源源不斷的補給,完全沒有負擔,而建奴要補給,要長途跋涉,綿延幾百里。」軍情官分析道。

    「他們這次的打法,應該就是向總裁炫耀武力,顯示他們的強大,好在與咱們的談判中討價還價。」吳雪霞分析道:「建奴被我們在渾河打了一下,完全處於劣勢,現在一定已經痛定思痛,想到了不吃虧的辦法,卻又不敢再招惹我們,所以不放在朝鮮打,不放在遼南邊上打,而是放在了遼東。」

    「還有一定,總裁說了不在遼東投入物資,至少是不能投入槍炮這些武器的,光憑冷兵器作戰,建奴仍然有充足的心裡優勢。」軍情官道。

    「所以我們這次一定要挫敗建奴的銳氣,讓他們徹底俯首!不過,我不認為喀喇沁只存放了幾日的糧草,也許建奴這次拼命了,準備耗一個冬天。」張美圓也忍不住分析道。

    韋寶聞言,不由對張美圓刮目相看,在原本的歷史中,努爾哈赤發動寧遠之戰是在天啟六年的一月份,就是過年前夕,正值隆冬季節,這在建奴作戰來說,是很少見的,因為隆冬,不利於戰馬使用。

    不親身經歷的話,歷史的確有很多解不開的謎團。

    「你怎麼會這麼想?說說你的想法。」韋寶對張美圓道,說罷,對張美圓鼓勵的笑了笑。

    張美圓雖然沒有接觸過戰爭,她爹那個英國公也是沒打過仗的人,京營雖然作為皇帝的近衛部隊,其實根本就是看門的保安,沒啥用。

    不過英國公府的兵書,史料這些,有可能是整個大明最齊全的。

    這就造成了英國公本人,英國公世子都沒啥軍事文化,而張美圓倒是無師自通,至少有人用軍事與張美圓紙上談兵,張美圓是不怵的。

    吳雪霞、王秋雅和貞明公主都好奇的看著張美圓。

    因為張美圓平時很少在議事的時候說話,一般都是靜靜的聽著,多數時候都是吳雪霞在說話。

    聽話聽音,吳雪霞聽張美圓張口,就知道張美圓絕對不是譁眾取寵。



  
相關:  萌皇  崇禎盛世  甲午崛起  《最猛三國》    武俠之大魔尊  巨門卷  都市夜戰魔法少男  布萊肯林場  末日崛起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明鹿鼎記【0888 效率超高的統計署薊遼站】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32s 3.7638MB

搜"明鹿鼎記"
360搜"明鹿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