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鄭重心裡作何想法,不管他是如何提心弔膽,生怕最後會牽連到太子府,這些事情仍舊在向前推進。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對於汪印來說,雖然事情還是有不少存疑的地方,但終究還是找到突破口了。
以坤寧宮小宮女為誘餌,引出了殺人滅口的內侍,儘管這個已經自殺了,可是他逃往了順慶宮,還是淑妃身邊的內侍;
更重要的是,緹騎已經發現了熙平公主與外界往來的線索,已得知太子早就知道宮中右藏執掌在長公主手中;
而且,緹騎還發現,太子生母皇貴妃范氏,對淑妃極好,兩者之間的往來極好……
種種之前沒有被發現或者被忽視的線索,經由緹騎的查探,一一送到了汪印和葉綏跟,也使得長公主和同樂公主中毒一事,也越來越清晰。
在整合、分析了這些線索之後,汪印終於進宮見了永昭帝,將所查探的消息呈上。
在紫宸殿這裡,他這樣稟道「皇上,臣幸不辱命,長公主中毒一事已有了突破,請皇上過目。」
永昭帝已知道掖庭局有了異常動靜,也知道了淑妃的順慶宮有關聯,可是韓伯莊仍在繼續查探,汪印也沒有來稟,他便將所有心思都按捺住了。
這明面暗地裡的官員都沒有動靜,要麼是事情還沒有查明,要麼是沒有御前啟奏的價值。
現在汪印終於來了紫宸殿,還將線索消息都呈上,這是不是表示事情將水落石出了?
永昭帝翻開了汪印呈上來的卷宗,隨即「啪」的一聲將這些卷宗摔在御案上。
他無法壓抑自己的怒氣「是淑妃派內侍去殺人滅口的?太子府與熙平的關係一直不斷、早就知道宮中右藏的事情?這麼說,長公主和同樂公主一事,與淑妃和太子府有關?」
永昭帝知道緹事廠的本事,也暗自希望長公主中毒一事能真相大白,但現在緹事廠所查到的真相,實在讓他震怒至極。
他的太子,他的妃子,還有他已經厭棄了的皇女,竟然聯合起來,謀算宮中右藏,為此還不惜下毒……
他們毒害的人,是長公主和同樂,同是天家中人!
此時此刻,永昭帝不知道應該是震怒於事情本身,還是震怒於天家骨肉相殘了。
淑妃和太子,這怎麼可能?他們之間是何時有聯繫?他們怎麼會有那麼大的膽子?
他極力壓抑著自己的震怒,看向了汪印「這一切,可都屬實?熙平已被幽禁在慈雲庵,怎麼還能鬧出那麼大的風浪?」
他當然不是問這些線索的真假,到了這個時候,緹事廠沒有必要製造這些假證據,而且是針對淑妃和太子府的假證據!
現在他只想知道,這一切是怎樣查到的,淑妃和太子府為何會聯合起來,他們為何會這樣做!
「回皇上,那個坤寧宮小宮女便是突破口……雖然那個內侍死了,但他的確是淑妃娘娘身邊的人,因此臣順著淑妃娘娘查下去,便發現了這些事情。」汪印這樣回道,將事情的關鍵說了出來,幾乎沒有隱瞞。
在進宮之前,汪印就已經想過無數次緹騎所查探的這些線索,是否真的就是事情的真相?
緹事廠所找的突破口,會不會是背後的人故意漏出來的?
這一切,能否如實告訴皇上?
他思慮良久,最終還是決定進宮,將這一切都稟告皇上。
目前,這些就是緹事廠所查到的事情,裡面有淑妃、太子和皇貴妃等人,而將這些人聯繫在一起的,就是慈雲庵中的熙平公主!
熙平公主知道宮中右藏的事情,太子因為平淮署事而遭受損失、急需錢財和勢力來彌補,宮中右藏一事,正好符合了他們的需要。
淑妃和太子聯合起來,才有膽子和本事做下那麼多事情。——他認為此種種,最接近事情的真相。
只是接近,而非完全確認,因為現在緹事廠還有最關鍵的事情沒有做。
這就是審問淑妃和太子!
哪怕先前那個內侍逃往了順慶宮,哪怕緹騎已經查到那個內侍是淑妃身邊得用的人,緹騎卻還沒對淑妃有任何行動。
無他,淑妃是四妃之一,分位只在韋皇后和皇貴妃之下,名義上當然是緹事廠的主子。
太子,那就更不用說了,是國之儲君,地位之尊崇,已經不是能用重要來形容了。
沒得到皇上的表態,縱然緹事廠查到再多證據,汪印也不能對這兩個人做些什麼,跟別說是審問這兩個人了。
這一點,才是汪印決定進宮稟奏的關鍵原因。
最後得以判斷這些事情是否就是真相,且看皇上的心思了。
想到這裡,汪印便這樣說道「皇上,這些便是緹事廠所查到的線索了,至於淑妃娘娘和太子那裡,臣不敢有定,請皇上示下。」
如果只是事涉淑妃,那麼汪印覺得還不難猜。一個膝下無子的妃嬪、所出皇女已被厭棄的妃嬪,皇上會有多少顧念舊情?
但是,當中有太子的話,事情就不好說了。
皇上現在對太子,對這位國之儲君,是怎樣的看法?
汪印將所查到的種種事情呈到御前,除了想確認長公主中毒的真相外,還想試探。
試探皇上對太子的態度,試探太子其人的真正心思。
先前因為平淮署之事,皇上已經對太子頗為不滿,但汪印覺得儲君有變會影響國朝的穩定,是以暗中吩咐人教了太子一出苦肉計,成功消除了皇上的不滿。
此一時彼一時,汪印先前是覺得太子作為儲君,對國朝平靜有好處,但若太子真的掩飾甚深,可以為了皇位勢力而毒害長公主——那麼他也不得不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