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巨看了一眼大夥,心中想,我這是給皇子上課哪,還是給大臣們上課哪。
也不能怪大臣,規矩早給司馬光等人破壞了。
或者這時王巨多少能理解呂惠卿當時的無奈,但兩者還是有所不同的。
王巨開講,大臣們乃是真的來聽講。
呂惠卿當時給趙頊開講,司馬光等人以呂惠卿資歷淺,不足以擔任帝師為名,於邊上聽講,實際是準備隨時挑刺兒,實際也真的發難了。
但今天來聽講的大臣更多。
不是沒有人恨王巨,恨的人還是恨之。
最大的原因還是那個山陵灘涂湖澤承包製度,其實所謂的無主之地,除了三千一百萬大基建開發出來的外,餘下的,能開發的早就開發了,不能開發的還是不會有人去開發,那來的無主之地?
不過許多中立的大臣卻漸漸倒向了王巨一方。
一是雖有人彈劾王巨這麼做是無事生非,王巨卻利用手中權利,嚴格的監督著各州縣官員的執行力度。
比如兩浙路某知縣反映一個問題,許多百姓雖募來做役,但因為一天五十文薪酬太低,動力不足,並且對官府的強行攤派募役產生了嚴重排斥。
王巨立即用邸報方式通報全國各州縣,這個薪酬,對於貧困州縣來說也算不低了,但對於富裕的州縣,確實很低,不過問題是它們不是全國性的大型水利道路,而是關係到各鄉村本身的各個中小型水利道路,那麼為何不將每一個水利道路的募役放在受益的各鄉村貧困百姓身上?
只要這些水利道路一修好,這些百姓就會立即受益。
而且又是秋後了,明為攤派募役,實際募的是赤貧百姓。也等於是送一些錢帛給他們。因此不是害民之舉,而是益民之舉。
為何還能出現排斥的情況,乃是這個知縣沒有做好之緣故。當然,隨後這個知縣免職了。
這是最簡單的做官能力要求。都做不好了,你還做個鬼的父母官。
還有一個例子,兩淮路一縣百姓產生了抗議,是謂何故呢,其實五十文日薪對於經濟較為發達的兩淮路百姓來說,真的不多了。
然而就是這五十文,還讓胥吏扣掉了一大半,變成了真正的強行攤派力役。不是募役了。
王巨大怒,派中使下去查問。
那知縣說我不知道,是胥吏弄的事。
同樣也被免職了,又用邸報通知全國,連胥吏都無法控制,你還做鬼的官!
甚至因為此案,連兩淮路提舉司的官員都一一受到了處分。某讓你們監督執行的,但為何還會發生這樣的事?
還有山陵灘涂湖澤承包,王巨一再強調,百姓如果向里正耆長提出請求。知縣必須派人執行處理,如果不提出,知縣也不必多事。
前者是為了能順利地將此法案執行。後者是最大可能的減少糾紛。
總之,在他的強力調控下,各州縣的官員都開始變得有作為了,因此宋朝的情況在迅速轉好。
不止是王巨功利,功利的大臣有很多,變好了,無疑就會支持,沒有變好,反對聲音強烈。那便會反對之。
以及春天來的變化。
去年三千萬下去了,有一些人心中還是戰戰兢兢的。但到了春天,彼岸商賈終於從倭國那邊帶回大量金銀。
借條一一收回來了。並且還是用金銀收回來的。
只有一部分流回銀行司,餘下的則全部流向民間。
但這些金銀,卻是很關健的。
宋朝變得越富裕,金銀用量就越大,最簡單的吧,民間婚嫁,最少得有一些金銀首飾。
然而現在金銀產量又很低,雖然西夏那邊的不會給了,遼國那邊卻一兩也不敢少,銀行司又存放了那麼多金銀為本金,因此民間金銀價格實際在漸漸上漲,儘管張商英不斷調節,都控制不了這個漲勢。
眼下問題還不大,但漲到一定地步,儘管絹交與金銀掛鉤,最終避免不了會出現反覆兌現,銀行司危矣。
那麼從今年到明年,隨著一百多萬兩甚至兩百多萬兩黃金,近千萬兩白銀的到來,正好滿足了民間的金銀需求。所以這批金銀來得很及時……
最關健的因素,還是悲情因素。
史上兩宋之際,不僅是岳飛,吳氏兄弟,韓世忠與劉錡作用也非同小可,但為何後人全記住了岳飛,正是岳飛被冤殺了。
小小被王震恫嚇後,主動將真相向百姓宣傳。
不過王巨對此女也感到無奈,此女簡直是一個奇葩,她說就說吧,還將那首小令傳唱著。
其實這首小令也算是氣勢磅礴,但最後卻來了一個誰最媚,殘雪伊人,陌上小小,簡直成了一個虎身狗尾巴,好吧,它確實就是一個狗尾巴,但前面的虎身,卻成全了這支狗尾巴,反正也豁了出去,這個妓子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俺就是那個最媚的人……
確實她姿色不凡,都成了這個樣子,又鉤上了一個凱子。
據手下稟報,僅是幾天內,在她的撒嬌潑媚下,就讓那人在小小身上花掉了上千貫錢。
簡單是無藥可醫了。
不過一個妓子的命運,沒有多少大臣關心的,大臣關心的只是真相,在這場鬧劇中,王巨是一個受害者,而且是一個屈辱的受害者,因此王巨贏得了大量的同情分。
但來的大臣多,主要還是前次開講的轟動,以及趙頊的支持。
大家腦袋瓜子一起僵化了,讓太保給你們上上課。
可問題是王巨是給趙傭開講的,而不是給大臣開講的。
但王巨也不好說什麼,那就隨便說一說吧,反正自己在京城的時日也不多了。
於是他有選擇的說了一段歷史,直接跳到了唐朝。
開講李世民安置胡人政策的失誤。
李世民一生有兩個最致命的失誤,一是就是嫁文成公主。但這個文成公主不是他的親生女兒,而是李道宗的女兒。
賣別人的崽子不心疼……
並且還讓李道宗親自將文成公主送到了青海的烏海。
因此讓王巨時常地浮想,那時烏海邊看著李世民假女兒。自己真女兒遠去的李道宗心情會是什麼樣子?
其實和親政策也不一定就是失誤的,比如漢朝的和親政策。相對來說,功就大於過。關健是唐朝兩次對吐蕃的和親,不僅送過去女子,還送去了大量工匠,這豈不是要命麼?
為什麼李世民會出現這樣的失誤,其實與安置胡人一模一樣。
當真李世民不知道五胡亂華的由來?
王巨說道:「陛下,殿下,諸公。其實真正的原因乃是唐太宗有一半胡人血脈,世人稱之為天可汗,實際他內心中同樣以天可汗自居,不僅是漢人的天子,也以胡人的可汗自居。因此才用胡人掣肘李靖等名將,甚至用胡人擔任宿衛重將。」
「當時唐朝也似乎好象做到了胡漢一家,民族迅速在融合,萬族來朝,唐太宗駕崩時,胡人比漢人更傷心。但事實給後人留下了最大的隱患……」
這個隱患就是安史之亂了。如果不是河北河東陝西邊緣安置了那麼多胡人,還是讓他們扎窩在一起安置的,而全部是漢人。安祿山來那的謀反勇氣?
而且這個隱患還留到了宋朝,西夏!其實党項人在唐朝就不那麼老實了。
王巨為什麼今天開講這個課題,其實他要說的就是未來的民族融合政策。
很快就要到來了,一旦平滅西夏,靈夏平原有大量的党項羌人,蘭州等地有許多吐蕃人,甘州肅州等地則有著大量的回鶻人。
如果這個民族融合政策做得不好,未來還會有危機。但是王巨平滅西夏後,頂多一年來時光。就走了,所以這個民族融合現在也要講清楚的。
那麼如何融合。李世民這種融合,肯定要不得了。但不是沒有成功的例子。比如北周的融合,就是極成功的。
但還不及章惇在梅山蠻那邊執行的融合政策好。
王巨在南方也執行了一些比較成功的民族融合政策,特別是廣南西路,還有不少蠻部保留著原來的民族傳統,不過在王巨派人教導下,許多部族開始向漢人學習先進的耕作方法,同時也讓子女進入私塾學漢字,讀漢書。這麼多年下來,許多蠻部已經與漢人很相近了。
那各部百姓是否會排斥呢?
非也,比如普安州,正是因為互市以及各政策,造成普安州百姓富裕,引起周邊各蠻部貪婪,這才入侵普安州。
但為何苗履能立即平叛,並且拿下了數州?
主要還是這個民族政策,讓普安州百姓迅速受益,其他各羈縻州百姓也親眼看到了這種變化,甚至渴望著這種變化,一是會用兵,二是當地普通百姓的支持,這才使得南方那次用兵那麼順利。
否則想拿下那些羈縻州,難度會增加數倍甚至十倍!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餘下各羈縻州蠻酋因為害怕,紛紛派使進京表示誠服時,王巨讓他們配合著,打通矩州到夔峽渝州,到辰州潭州,到戎州,到石城昆明這四條商道。
原來這個國中國是一個不規則接乎於橢圓形的五邊形,貧困封閉落後野蠻,地形複雜,但將矩州等拿下後,變成了一個長蟲形,厚度變薄了,王巨肯定會利用好這個積極的變化。
四條商道打通,各部就能漸漸從封閉狀態走出來,說不定以後不用朝廷用兵,這個國中國也會漸漸被拿下。當然,這個首要前提,一是宋朝不能再由趙佶擔任皇帝了,二是完顏阿骨打是否還能再次崛起,並且對宋朝是否還能形成威脅。
那麼放在西夏,是如何融合?
商貿肯定要打通的,但沒必要買安,無他,西夏窮兵黜武,稅賦一直很沉重。只要執行宋朝現在的稅賦,對於西夏百姓來說,就已經是天堂了。
推廣教育。漢人能蠻化胡化,蠻人與胡人也能漢化。
儘量的推廣定牧。
這也是王巨帶來的一個變化。
如今許多地區在執行著定牧政策。
雖然有點苦。可收穫更高,牛羊更肥。
但王巨不知道的是,遊牧在美國淘汰不僅是因為收益,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定牧的牛肉羊肉更肥更鮮美。
有大農場主用直升飛機放牧,牛羊能跑了,也壯了,可肉質下降了。
因此牛肉出欄前。西方各農場主會刻意圈養起來育肥。
王巨開始不知道了,不過這麼多年下來,也隱約地發現了這一點,因此在彼岸就推出了類似的育肥政策。
這些牲畜不是戰馬,能不能跑無所謂,要的是肉!
定牧與保護水土無關,但會使百姓收益更多,其次就是容易管理。
一旦「定」起來,無論是牧還是耕,有何區別?
這樣。就能慢慢大規模的象北周那樣,全部漢化。
王巨在這裡刻意講了一個融合漢化,一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因為在他腦海里有兩個極好的例子。
首先是種族問題。他穿越前,歐洲面臨著綠教的威脅,美帝有種族岐視之危機,天朝同樣也有一些民族問題,那怕是比較團結的棒子還被一道三八線一切為二。
再看倭國呢,實際倭國人種構成同樣複雜,但只有一個大和民族了,基本上也就沒有民族問題了。
其次是制宜。
天朝在386手中外交開始變軟,宋化。官員*嚴重。到了486,又有了房地產經濟。
但也不能說兩個大長老不好。人無完人,誰能做到完美呢?再說。雖然形成了一些弊病,太窮了,迫不得己,雖屈辱了一點,卻贏來了發展的空間與時間,經濟在迅速增漲著。沒有良好的經濟,談什麼軍事大發展?
可這些弊病在加深了,而且各個企業自己也不爭氣,除了海爾華為等極個別企業外,餘下的只知道賺取人口紅利或者利用所謂的民族品牌騙老百姓的錢,但撥了多少資金用於技術研發?
並且還不止,比如光伏產業,其實製造太極能電板同樣會產生極大的污染,為何歐洲會打壓之?
因為它有光明的前景,所以要將這一行產業在中國的技術發展,扼殺在萌芽中。或者稍有一個好的民族品牌,立即就被外資收購去了。
所以看似的經濟繁榮,實際有許多內困外圍之危機。
因此新的大長老即位,開始打擊*了,又撥兩千億發展發動機技術。
這就叫因時制宜,不斷地調節。
但在王巨眼裡,這做得還不夠。
不是工具機不夠先進吧,那麼再撥兩千億。不是晶片技術不行嗎,也能撥兩千億,沒有光刻機,再砸兩千億。
雖然會燒掉很多錢,但這些產業一旦技術飛躍,會拉動多少產業得以技術進步?
然後再對那些著重研發技術的企業進行強力保護。
這才是經濟能得以持續發展的最佳道路,而非是什麼房地產……
天朝不能拿出來舉例了,但前面一些朝代也有類似的事例,只不過不那麼明顯罷了。
章惇說道:「它就是太保所說的穿衣論?」
「正是,但它比穿衣服更複雜,天冷了,大家都知道添加衣服,天熱了,大家都知道減少衣服。然而放在一個國家,想透過種種迷霧與爭議,找到正確的調節之路,卻是很難很難。」
「不過有的還是能看到的,比如國家經濟,陛下即位之初,財政困難,不得己,介甫公斂財充塞國庫,但現在國庫漸漸充盈,又增加了新的財源,因此我不斷地寬賦。然而沒有介甫公將國庫充盈,我又何德何能進行種種寬賦之舉?這也是一種調節。」
「人口膨脹,耕地緊張,會加劇兼併發生,國家就必須用一些政策控制兼併蔓延,這也是一種調節。」
「但還有的,我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卻找不到化解之路,比如越來越多的宗室子弟,不供養不可能。但供養之,幾十年後恐怕連內庫的收入也承擔不了。可我卻找不到解決的辦法……」
也不是沒有辦法。
兒孫自有兒孫福了。比如未來的彼岸,若是王巨子孫多了怎麼辦,三脈各留一人擔當那個名義上的國主,餘下的人自己謀生去吧。
但王巨敢說出來麼?
蘇轍問:「這麼說,介甫公變法是對的了?」
王巨沒有回答這個敏感的話題,而是說道:「介甫公實際不能稱為變法,而是改革,何謂祖宗家法。齊人寬民,有限度的節制武將之權,這才是真正的祖宗家法。就象章子厚所說的,無論冬天穿厚衣,夏天穿薄衣,必須穿衣服。衣是法,變的只是衣服的多少厚薄。如果說介甫公是變法,那麼祖宗家法那就不叫法,而是為道,大宋的治國之道!」
也就是王安石與王巨所做的。並不是真正違反了所謂的祖宗家法,還是調節,只是調節的幅度比較大罷了。
算不算詭辨呢?
有的大臣在沉思。
但王巨又說了一句:「諸公。臨近三月,五月端午過後,我就要去陝西了,因此現在我所說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肺腑之言。」
「這麼快?」蔡卞訝然。
「我說過六年,三年京城,三年西北,我非君子,但同樣一言。駟馬難追!三年時間快到了……」
…………
「范公,此子執政後。天下再次紛紛嚷嚷,但與王安石不同。此子頗會收買人心,危害更大。」程頤說道。
他指的紛紛嚷嚷,正是山陵灘涂湖澤的承包製度。
只要它在執行著,爭議聲與不滿聲就會繼續著。
除非兩條,王巨執政十年,能承包的山陵灘涂湖澤差不多都承包下去了,大家也接受了現狀,爭議聲也就自然消失了。可王巨那可能執政十年?
或者強行委派官員整理所有無主的山陵灘涂湖澤,不管有沒有實際的主人,只要不在各縣的田冊上,都是無主之地,全部整理出來,承包給百姓。且不說這麼做,會引起多大的抗議,同樣時間也來不及了。
總之,它是一個半吊子的變法。
不過王巨也未指望過能全面執行下去,就象唐朝的均田制,能執行多少就是多少吧。
但與王安石不同,王巨雖然用了一些嚴厲的處罰來保障各條措施的落實,不過也有恩的一面。
比如銀行司的分紅,對利民監的一再讓利,其實就是一種拉攏分化。
還有去年的三千萬,這個三千萬也算是一種紅利,但這個三千萬採辦主要就是放在了北方。
北方才是各個豪強勢力的範圍,但為何放在北方,這也是一種拉攏分化,那怕運費多一點,成本高一點,也要用這個三千萬商貨的利潤,買動部分豪強的心。
不止這三千萬,今年用金銀收回那些借條了,同時還繼續與各個商賈,實際就是各個豪強搭成一系列未來的合作意向。
因此相比於王安石的變法,王巨執政後的種種措施,爭議聲與抗議聲要小得多。
甚至因此越來越多的中立派大臣,一些溫和的保守派大臣,也繼續倒向了王巨。
范祖禹說道:「何止啊,就象京城的那個小小懷孕案,你以為是誰做的?」
資治修完了,其他幾本書也修完了,這些耆老們繼續留在洛陽不走,便到處串門了,在這些人當中,小程地位不算高的,但他在授學,有很多學生,因此在影響力上不差,所以范祖禹來到了程家所在的私塾,這才有了這番對話。
其實在王巨心中,小程之危險度僅次於司馬光的。
與理學無關,在宋朝程朱理學一直沒有形成危害,但是朱元璋亂認親戚,這才將程朱理學拿了出來,貽害了中國數百年。
小程主要貽害的就是趙煦,也就是現在的趙傭。
本來高滔滔對趙煦就十分殘酷了,平時節衣縮食不算,連生病也不讓醫生看,身體差到了極點。
但到了這個老先生手中,又套上了一個嚴厲的袈裟,趙煦聽講時,不顧他是皇帝,不顧他羸弱的身體,就讓他站著聽講,一站就是好幾個時辰。
平時還配合著高滔滔,對趙煦的生活進行著種種嚴厲的限制。
想一想,一個正發育的孩子,在這兩人聯手之下,還能有一個好身體嗎?
所以趙佶即位後,對小程立即實施了嚴厲的報復,甚至燒掉了他的著作。趙佶才即位時,還是可以的。
為何打壓小程,與打壓保守派關係真的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報復小程的囂張以及對趙佶胞兄的陷害。
但確實,就算小程對自己也嚴格吧,可那時候趙煦才是一個羸弱的少年,當真一點不痛惜麼?
關於這一點,小程做夢也想不到的。
可因為長兄之緣故,小程同樣對王巨恨之入骨。
「范公之意是……還是他自編自演?」
「除了他,還有誰真的這麼做?」
還真讓范祖禹猜對了,王巨之所以選了小小,不是小小說了那一句話,而是這個小小人品真的很差,王巨才對她下了手,至於那個假王巨,去年已隨船去了彼岸的彼岸,王震上哪兒抓去?
但王巨這一手,太黑暗了,所以連范祖禹也不大相信,現在說是王巨自編自演,他自己心中也大半是認為載贓陷害……然後繼續在拼命地想,究竟是誰做的哉?
兩人談了一會兒,各自回去。
春色漸深,天氣越來越長。
雖是傍晚時分,但太陽還沒有落山,小程從私塾向他家方向走去。
來到一個僻靜的巷子,忽然迎面走一個大漢,一下子將他攔住,問:「你就是程頤?」
在古代不稱名字,至少當面不會呼人姓名,那是很不尊重的行為。
程頤十分不悅:「某就是,你是誰,居然如此無禮?」
「你就是那個渾球,那就好,我讓你天天污陷太保!」大漢說著,就要撥腰間的佩劍。
程頤蒙住了,不過他反應挺快的,立即撥腿就逃,一邊跑一邊大喊救命。
但他很幸運,這時候天氣長,各街各巷有許多行人,聽到他的呼救聲,立即有幾個行人從巷子另一頭探出腦袋。
終是光天化日之下,有行人過來了,那大漢也畏懼,果斷撤退,拐到另一條巷子,迅速消失不見。
程頤驚魂不定,好不容易心情平息下來,然後就在想了,這個大漢是什麼來路?是不是王巨派來的。確實很有可能的,王巨因為手中有錢,豢養了許多傔客與剽悍的侍衛。
他敢對自己施苦肉計,同樣也敢向程頤下手。
想到這裡,程頤感到害怕了,是人,誰不畏死,於是立即向洛陽府走去,報案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