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壽春東西南北四面被團團圍住,可謂是鐵壁合圍。
呂卓坐鎮北山,封鎖江面,荊州兵若想從水路離開,必須在北山乘船渡江,可是現在,北山在呂卓手中,江面上的戰船也都被燒毀了。
接下來,形勢對荊州兵越發不妙,呂卓並不急於馬上攻城,他有的是時間的耐心,他能拖得起,蒯良這些人卻絕對耗不起。
時間久了,城中必然人心浮動,軍心不穩,加上糧草日益耗費,無以為繼,人心必亂。
見呂卓遲遲不攻城,蒯良越發坐立不安,士氣日益低落,私下裡不少人紛紛抱怨,城中的百姓也是焦躁不堪,蒯良思來想去,決定派人前往荊州求援。
魏延主動請纓,因為之前攻打北山連番受挫,魏延心裡既有不甘,也覺得內疚,所以,這次任務雖然艱巨,他當仁不讓。
蒯良心中甚是欣慰,再三叮囑「文長,你可要多加小心啊。」
&師勿憂,料也無妨!」魏延高挺著胸膛,豪氣干雲的說道:「不是魏延自誇,我想出城,徐州並別看人多勢眾,絕對攔不住我。」
&蒯良連連點頭。
魏延決定從東門出城,入夜之後,剛過二更天,突然東門洞開,從城中衝出一隊荊州兵,人數不多,幾百人左右,出了城門還不到幾百步遠,突然遠處張遼的營盤鑼鼓齊鳴,響起了震天的喊聲「有人想突圍,快攔住他們。」
徐州兵呼啦一下,如潮水般涌了上來,他們行動迅速,如出籠的虎狼,氣勢洶洶,殺氣沖天,魏延也沒想到東門的徐州兵居然如此警覺,不得不說,張遼治軍有方,一絲一毫都沒有鬆懈。
時間不長,魏延這些人就被圍了起來,魏延穿了一身尋常士卒的裝束,就算張遼趕來,也沒有發現魏延,張成劉豹這兩個荊州兵的校尉在前面帶頭突圍,張遼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他們的身上。
不到三五回合,張遼就把張成劈於馬下,突圍的荊州兵也死傷了不少,魏延混在人群中,依舊不動聲色,可是,他卻早就做好了準備,握刀的手青筋直蹦,乍一看他就只是一個尋常的騎兵,那些荊州兵都拼死護擁在魏延的身旁。
也不能怪張遼大意,敵人趁夜突圍也好,兩軍交戰也好,換了是誰,也會把主要精力放在敵方主將的身上,魏延穿的普普通通,混在人群中,不顯山,不露水,一點都不顯眼。
張遼豈能猜到魏延混在其中呢?剛把劉豹殺掉,突然魏延催馬沖了過來,魏延早蓄勢待發,張遼猝不及防,稍一愣神的工夫,魏延已衝到了近前,劈手就是一刀。
張遼倉促間舉起大刀,一聲巨響,兵刃差點脫手飛出,魏延得勢不饒人,連番幾刀攻勢相當兇悍,逼的張遼連連後退,趁此機會,魏延徑直往前殺了過去,硬是生生殺出一條血路闖出了重圍。
之所以躲在人群中扮作普通的一名騎兵,不是魏延懼怕張遼,僅僅是用的一計,魏延一向足智多謀,從來不屑於衝動蠻幹。
見魏延殺出重圍,張遼捶胸扼腕,甚是懊悔,魏延一路催馬如飛,非止一日到了襄陽,這邊的情況也相當不妙,江東兵勢如破竹,連下數城,蒯越也在為此發愁,見到魏延後,得知壽春的戰況,蒯越無奈的嘆了口氣「文長,你來的正好,回去告訴我家兄,讓他速速帶兵突圍,壽春我們不要了,淮南也不要了。」
蒯越跟蒯良截然不同,他非常有魄力,善於出奇制勝,而蒯良就比較固執死板,偌大的淮南說不要就不要了,蒯良從來沒有這麼想過。
魏延見蒯越如此堅決,也的確沒有援兵可派,魏延搖了搖頭,無奈只好再返回壽春。
想要進城,沒那麼容易,魏延也不打算進城,乾脆在城外偷偷往城裡射了一箭,箭杆上藏了一封信,心中把蒯越的意思告訴了蒯良。
蒯良看過書信後,足足愣了許久,他是真捨不得就這麼輕易的放棄壽春。
就像一個勤儉持家的人,家裡的東西就算再破再舊,也捨不得丟棄。
思量許久,蒯良只好把黃忠等人召集起來,一起商議,黃忠不像他那麼固執,忙點頭道「軍師,既然沒有援兵可派,這壽春我們遲早也收不住,不如趁著兵卒沒有譁變,速速突圍,當心遲則生變!」
拖得越久,士氣越會動搖,眼瞅著糧草也所剩不多,繼續乾耗下去,沒有任何的意義。
蒯良嘆了口氣:「難道就這麼平白將壽春讓給他們嗎?」
黃忠手捻銀髯,虎目陡然一亮「我有一計,不知軍師意下如何。」
&升,有話只管講來。」蒯良忙追問道。
黃忠道「正所謂兵不厭詐,除北門外,我們可以打開任意一個城門,若是徐州兵立刻就進城,我們就趁機出城。」
蒯良一愣,不解的問道「這是為何?還望老將軍解惑。」
黃忠解釋道「現在他們巴不得馬上衝進城裡來,假若,我們打開南門,如果張遼立馬進城,試想,南門外的兵力,必然就剩餘不多,而其他三座城門的徐州兵,這麼短的時間內,有不能及時趕到,我們集中兵力沉淪從東門突圍,豈不容易許多。」
蒯良似懂非懂,又問道「若是張遼不帶兵進城呢?」
黃忠笑道「那就馬上關閉城門,然後再打開其他的城門。」
黃忠的辦法,就是逐一試探一下這幾座城門外張遼等人的反應,一旦城門打開,也許有人立功心切,會立刻帶兵進城,這對黃忠來說,就是突圍的天賜良機。
&此計甚妙,如此速速做好準備!」蒯良當即點頭答應。
黃忠在城牆上留了少部分的荊州兵,將大多數的人集中在一起,全部在城中待命,然後,讓人打開了南門,張遼一向行事謹慎,見南門開啟,張遼不為所動,一點反應都沒有,他知道,這裡裡面一定有陰謀。
咣當一聲,見張遼不上鉤,南門立馬又關上了。
還沒等張遼派人提醒其他人,東門又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