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王的人跟蹤九皇子,回來給九江王匯報:「王爺,九皇子這一天只去了盧府,就在盧府待了一天,在葡萄架下和那個所謂的九皇子妃在吟詩,他們說的話屬下根本就不懂,好像是很深奧的詩文,也沒有看見九皇子練武,王爺,要不要把他解決掉,就不用看著他了。」
「你可別敢,在父皇的眼皮子底下動他,會讓父皇懷疑,一點兒讓父皇懷疑的事也不能做,只要監視著他就可以,敢給我惹麻煩?我褪你的皮!」
「屬下不敢,王爺放心吧,不給王爺惹禍。」
「盯著他,只要出了京城,就要他的命,不要手軟!」九江王是不敢在京城動手的,他也感覺到皇帝密密麻麻的羅網,在京城幹什麼都不會成功的。
那一次如果不是殺出來一個程咬金,九皇子就死定了,這些年沒有找到機會,就想讓他和那倆斗,讓他們殺了他。
就是這個小兔崽子不上鉤,裝傻充楞,對付他,像個泥鰍一樣滑不溜丟的,只有引~誘他上鉤,走出京城,就有下手的機會。
九江王的人天天盯著九皇子,九皇子就是偷偷地跟盧婉蓉吟詩,他們發現不了什麼。
九江王就是更急,殺不了那倆,先殺了九皇子也是不錯。
他不出京城,就給他製造機會。
「盯緊了他就行,他要是只會吟詩作對才好,成為一個廢物,看哪個皇帝好吟詩作對?讓他只會找女人就好了。」
皇帝怎麼還不給他建府?如果給他封王,讓他去封地,就能刺殺他。
朝堂上,九江王慫恿了一個御史參奏九皇子,成天的吟詩作對,不務正業,奏請皇帝給九皇子封王,應該參加朝會了。
只要九皇子參加了朝會,就奏請皇帝讓九皇子出去辦差,就能輕而易舉的刺殺他。
皇帝知道這些天九江王在盯著九皇子,肯定就是他鼓搗的。
皇帝不准奏:「九皇子是最小的皇子,他也不要擔負朝廷重任,而且他還小,也不急著封王,他有四個哥哥在京城操心國家大事,用不著他操心,他喜歡吟詩作對,就讓他玩吧。」
皇帝要讓九皇子跟藺簫學韜略,九皇子的長進極快,可是這樣的事是不能讓人知道的,特別是幾個皇子對九皇子虎視眈眈的,更不能讓他們知道九皇子長本事的事,不能露出有女俠這個人讓人知道。
九江王白費了半天勁,皇帝一樣也沒有準奏,氣的差點兒上不來氣兒。
咒了皇帝的祖宗十八代,連自己也罵了。
氣懵了,就不管不顧了,逮誰罵誰。
落下從戰國開始講歷代君王的成敗勝負。
哪個朝代的皇帝是怎麼施政,哪個皇帝會用人,那個皇帝是明君,師範案例講的很全,這些個歷史用了一百天才講完。
九皇子根本就沒有接皇帝班兒的心思,聽說好文又好武,只想著習文練武。
知道了皇帝的安排,他再不懂朝堂之事和為君之道簡直就是拿命送死,九江王明顯自露的挑撥,讓九皇子就更提高了警惕,九江王是最積極要除掉他的。
藺簫探來的消息他才知道了四個皇子在兩兩的相對在掐架,九江王還顧得來算計他。
他在幾個皇子的眼裡是務必死的,箭在弦上,不能不發,都想要他的命,他也不想死,安於一隅的態度只有拋棄了,想爭想斗,那就來吧!自己可是不能等死了。
九皇子在拼命的學習治理國家,習學文武藝,藺簫雖然不做他的師傅,確實為了盧婉蓉著想,不能讓九皇子有事,九皇子天天到盧府來,來回都有藺簫保護,是萬無一失的。
她對千軍萬馬藺簫也是不怕,打不過就把他們裝進如願系統,怎麼也不能讓九皇子出事,否則藺簫的任務就是白做了。
藺簫的任務就是讓盧婉蓉能夠長壽,尋到如意郎君,匡氏一家報應了,就只有保護盧婉蓉和九皇子的安全。
九皇子是務必坐上帝位的,這也是天意。
俞萬川是註定不能得好。
這個任務還是很簡單的。
只要讓九皇子是最後的贏家,藺簫的任務就是徹底的完成。
朝堂上四個皇子倒是齊心,全部上奏皇帝快給九皇子封王,只要留著九皇子不封王,就是等著給九皇子儲君之位,一般的情況下,皇帝要想讓哪個皇子做儲君,就會不給哪個皇子封王,封王的,去了封地的,一般的,只要皇帝京城裡不缺兒子,這個皇子倒是與儲位關係不大了。
九皇子是應該封王了,皇帝拒絕御史的本章,讓四個皇子就更慌張,恐怕皇帝已經決定九皇子是儲君了。
皇帝沒有聽御史的本章,就讓這四個皇子著急了,不顧四個兩撥掐架,趕緊聯合起來對付九皇子。
今日的本章一奏,皇帝當即就氣壞了,九皇子雖然是最小的,可是九皇子是嫡皇子,皇后所出。
皇帝怒氣沖沖的下了朝,召集幾個老臣進御書房,商議立太子的事,皇帝是想拖延幾年,是怕九皇子成了靶子,想等九皇子再大點兒,武藝再高點,韜略再多一點兒。
起碼能扛住危機時候,沒有讓他有後顧之憂的時候再冊立太子,就不會讓他特別的擔心了。
群臣早就吶喊立太子,聽到了要立九皇子儲君的時候,大臣竟然有倆不同意的,兩個是被那四個皇子收買了。
「立嫡,立長,這是祖訓,沒有嫡才能立長!」
應該為儲的是九皇子,一個堅持立九江王,一個堅持立臨淄王的,這是三派。
三派僵持不下,皇帝怒極,就定下九皇子,其餘的大臣也就只有默不作聲。
次日早朝皇帝就詔告立太子,代表四個皇子的四派極力反對,最後反對無效,九皇子還是成了太子。
四王反對沒有成效,含怒下朝。
皇帝命全城戒嚴,唯恐四王作亂。經過半月的戒嚴,四王沒有能夠達成願望,只有暫且隱忍。
伺機行動,下定決心勢要殺掉九皇子,皇帝的親信禁衛軍把守京城,皇帝戒嚴的迅速,四王沒有機會調兵。
立太子的風波才過去,九皇子已經十七歲了。
身材又高了一節,武藝就更超絕。
皇帝看著才長大的九皇子,很是感觸,自己九個兒子,如果都像九皇子一樣沒有野心多好,能夠輔佐九皇子太太平平的活著,不去爭那個位子,兄弟齊心其力斷金。
皇家就怕皇子們爭奪不斷,最後殺的只剩下獨根獨苗,皇帝的子嗣傷亡殆盡,就是天家最大的悲哀。
所以皇帝的兒子多也不見得是好事,也許最後只剩下那個坐在皇位上的。
這樣的皇家比比皆是,不殺的皇家斷子絕孫就是萬幸。
是四個在京的皇子就是四王的府邸均被圍困,里不出外不進,皇帝就是怕他們造反。
緊緊的看著,讓他們沒有造反的機會,那四個去了封地的,還真是沒有什麼動靜。幾個皇子外家的兵權都被奪了,如果不監禁四王,讓他們隨便出入,肯定會與外家勾結髮兵造反。
這個有決斷的皇帝力挽狂瀾,保住大夏的江山沒有被顛覆。
此刻的盧婉蓉已經成了九皇子的助力,文武全才,跟藺簫學了真正的本事。
與九皇子朝夕相處,感情日漸深厚,盧婉蓉救過九皇子的命,這一層淵源更讓九皇子對盧婉蓉格外的親近,對盧婉蓉另眼相看。
被送去封地的四個皇子的親屬都沒有兵權,皇帝才讓他們去了封地,留京的四個皇子,哪個外家都有兵權。
這回全部被削,四個皇子馬上就老實了。
沒有能夠反起來,是皇帝的手段凌厲,殺伐果斷,沒有遲疑的就制住四王,經過了一個階段,四王才老實下來。
皇帝也是有心愿的,不願意死掉一個兒子,皇家是要開枝散葉的,因為爭權皇家總是子嗣稀缺,古代的百姓就很缺,何況皇家太多爭鬥,死傷無數。
皇帝願意幾個兒子一個不確缺的活下去,使得皇家的人繁茂一些,為什麼總要爭鬥呢?就不能老實的為皇家效力,非要坐那個位子?
沒有了兵權,沒有活動的自由,成了手無寸鐵,沒有縛雞之力的皇子。
暫時是無法鬧事了,可是皇帝還是沒有給他們自由,不給九皇子鑄成鐵壁銅牆,皇帝是不能放心的。
皇帝五十多歲了,古人的壽命還短,皇帝也不見得有幾年的活頭,皇帝選擇讓位,讓太子繼承皇位。
皇帝夏威宇退位,太子夏承衍登基,大赦天下。
封盧婉蓉為皇后,從此天下太平。
藺簫在網絡搜索火藥的配方,研製出火藥。
最初製造火槍,獵槍,外族還沒有火藥,火槍就能制住外族人。
邊關沒有戰事,百姓安樂,逐漸富足起來,由於古代沒有高科技,藺簫雖然有化肥、農藥的配方,卻是生產不出來。
只有利用原始物質,用中藥製造農藥,毒害最小,也能殺蟲,起到了最大的成果。雖然造不出化肥,可以發展養殖業,用牲畜肥種植莊稼更是綠色食物。
農業的產量大幅度的增產,這個時代的人口少地多,還是能夠讓百姓衣食無憂。
大力發展造船業,航海南陽,西洋,發達了商業,換回來西洋歐洲的新技術,就促進了大夏的科技發展,比地球那個世界早了一百年就有了化肥製造技術,農藥西藥已經孕育而生,比地球的高科技早了百年。
夏承衍也沒有繼承皇家三宮六院的規矩,這隻有盧婉蓉一個妻子,盧婉蓉生六個兒子三個女兒,皆是健康無恙的少男少女。
這個任務,藺簫改變了古代貧窮落後的生存條件,先製造火藥,製造火槍,地雷、手榴彈這些製造簡單的武器,制住外族的侵略,國家太平則富足,武器精良外族則懼怕。沒有戰爭,國家不消耗錢糧,百姓的稅負就輕,百姓才能安居樂業。
國家太平了就大力發展製造業,通商就有財源,錢就是富國強兵的根本,下西洋去南洋才能學來新技術,喜技術才是富國強兵之道。
想要下西洋,就要製造航海的船,只有西洋那裡才有新技術。
所以藺簫建議夏承衍最先該做的就是造船,有了大型的遠航船,才能有一切,沒有起初的技術就不能有高科技,還是需要逐漸的來。
幾十艘大船打造了半年,才能起航了,藺簫跟著船隊下西洋,第一批換回來的就是西方的金幣,中原沒有的各類種子,這個世界引進的紅薯,馬鈴薯、辣椒、胡椒,比地球世界引進的要早了百年,有了紅薯、馬鈴薯,解決了貧困山區百姓的糧食問題,山區的人民才能吃飽飯。
夏承衍也是一個好皇帝,藺簫更她規劃了一片宏圖,從西方學會了發電技術,有了電,這個世界一片明亮。
前途似錦,沒有了黑暗。
用這裡的絲綢,瓷器就能換回發電機。和西方的先進技術,因為夏承衍相信藺簫說的,這個皇帝特別的開放,千艘大船一年航海一次,換回的先進技術,先進儀器,再根據藺簫最新科技的技術加起來比西方的科技更先進了。
藺簫做了一個任務,給這個世界創造了無窮大的財富,帶來無數的先進技術,把一個古老的世界變成了將近現代世界的先進水平。
這個世界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幾十年就趕超高科技。
盧婉蓉和夏承衍恩愛一生,皇帝也是可以一夫一妻的,只要人生不貪婪,怎麼就非得三宮六院?
夏承衍打破了皇家的舊制,什麼開枝散葉的,九龍奪嫡殺得還剩幾個?
一夫一妻的夏承衍就有皇子六個,皇女四個,可比三宮六院生的少嗎?這可得看生存率。
皇帝家多的是殺戮,兄弟相殘,與皇帝多妻也是相關緊要的,不是一個生母,本來就是嫉妒成仇的人群,他們的生母互相傾軋爭鬥,也就讓子嗣從小就滲入了仇恨,誰也容不下誰。
恨不能除之而後快,怎麼能兄友弟恭,親近也都是假的,從娘胎就留下的仇恨,誰也不能容忍誰,一個娘的怎麼會有仇恨,生母也不能帶著仇恨教育兒子。
血脈相連的兄弟,沒有反面的教育,怎麼會形成傻戳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