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來看吳衛的!」
很驕傲的口吻,使得整個《一個人的武林》上映氛圍都跑偏了。也虧得是跑偏了,使得這部影片在之後少了很多的詬病,大家的注意力都在吳衛身上,一定程度忽略掉了故事劇情上的俗套。
面對著頂級流量,從導演陳得森到諸多主創,都只能是搖頭苦笑,甄子單再去嫉妒吳衛,也抹殺不了雙方在粉絲數量上的差距。
沒人討論演技,沒人討論劇情,討論都是吳衛飾演的角色有多狠有多酷有多帥?
這樣一個瘋子,能用帥來形容?
真正看電影的人,面對這樣的聲音很是無奈,但在看到最後還是忍不住在心中去想:「單純以動作戲而言,吳衛表現真的很好,真的很酷。」
類如陳思慧這樣的專業鐵桿粉絲,會在網絡上反問一句話:「我們是沒看演技嗎?」
吳衛的演技,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
如果說一個華子,你說是他的神來之筆,是有參照物的觀看紀實錄影帶學來的。
那封於修呢?
這個角色的痴,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他不是瘋子,他只是一個武痴,痴迷於武術的極致,他追求的是殺人技,在這方面,他不介意讓自己變得瘋狂一些,不瘋魔不成活,不瘋魔怎麼才能追求到極致的強大。
所以,他才會有那些異於常人的行為,才會愈發的與這個社會脫節,才會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去做一些普通人認為倒行逆施的事情,實際上在他的心裡,所做的一切都沒有問題。
劇中有一個細節,那就是小師妹被他劍穿手臂之後,為何夏侯武趕來的時候,小師妹還能活著?
他是缺少那一點點時間,收割掉對方的生命嗎?
武痴的眼中,應該只有對手。
足夠強大的對手,那就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才是他給予對手最大的尊重。
完全稱不上對手的敵人,那就是螻蟻。
小師妹不算對手,但也不是螻蟻,封於修不殺,沒別的原因,可能只是在那一瞬間希望她能夠變得更加強大,能夠成為自己的對手。
但這個細節如何解讀,誰也沒有答案,具體在這就是這麼設計,你要說是對方男主角未來妻子的光環也行,說夏侯武趕過來封於修來不及去殺也行,想要上升一些高度,只要解析的合情合理也行。
封於修最後的死亡,是莫大的諷刺,也是這部影片最後時刻的點題高光時刻。
俠以武犯禁。
法治社會哪有法外之地,封於修修煉到了極致,強大到極致,可那又如何呢?這部戲最後的諷刺教育,不讓人反感,反倒會引人深思。
到是吳衛的粉絲,看到最後一段打鬥時,先是替吳衛擔心,那是真的在公路上對打,多危險。
到甄子單暴打吳衛的時候,前者成為了很多女孩心中的壞人,他怎麼能打得那麼狠?
實際上在拍攝這段戲的時候,有真有假,但至少一半的打擊是真的,吳衛給予了甄子單鼓勵,對方也沒客氣,好些拳腳都是真切的打在身上,到底是內心有這想法還是完全為了拍攝,吳衛不想去糾結,只要拍出來的效果足夠好就可以。
至於甄子單總是表現出的那份習武之人姿態,吳衛還真就沒當回事,對方怎麼說年紀也擺在那,有點端著,也能理解。
真實的對抗,拍攝出來的效果在電影上映之後,看得觀眾是大呼過癮,吳衛滿臉傷痕和鮮血狂飆的鏡頭,不需要再去做出猙獰的表情,已然很嚇人,可到了粉絲的眼中,竟然變成了心疼。
一部拳拳到肉的動作電影,在女粉絲的眼中竟然看出了別的味道,著實透著詭異,可反過來想想也就釋然了,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嗎?外面媒體都在說,流量明星拍戲不努力,摳圖替身假吃不念台詞,那些負面的言論鋪天蓋地,使得很多年輕人都覺得奇怪,我們的偶像很努力啊,怎麼到了你們這裡就成了不努力;他們在面對我們的時候總是溫文爾雅笑臉迎人,怎麼到了你們的口中就成了狂妄自大耍大牌沒禮貌呢?
「看看吳衛拍戲,我們都心疼了,還有人說他不努力嗎?」
吳衛自己都沒想到,無形之中,自己反倒替所有的流量藝人背書一回,讓那些口伐筆誅的聲音小了很多,一桿子不該打翻一船人,可這一桿子掄下去,打掉幾個人,大半肯定是沒冤枉。
「吳衛沒讓我們失望。」
「他表現的太好了。」
「從今天開始我正式成為他的粉絲。」
「他讓我對演員行業年輕的未來充滿了希望。」
首映場結束之後,八成關於這部影片的評論,都集中在吳衛的身上,剩下一點點才是這致敬環節諸多老面孔的出現,讓一些老觀眾回味到二三十年前發出的感慨,曾經那些活躍在鏡頭前的人,如今都已經垂垂老矣。
李聯傑曾經在拍攝《龍門飛甲》時,跟劇中的武術指導聊天,你師承於誰,人家說出師父,他不認識,師父是誰領進門的,他依舊不認識,再往上說,李聯傑才啊的一聲想起來,原來你是誰誰誰這一脈的。
短短三十年時間,李聯傑感慨自己當初合作的人,如今都傳下來第四代的傳人在做這份工作。
有些人,不該被忘記。
能看到一些武術指導常青樹,可更多的,在年輕時摸爬滾打落下一身病,早早就退出這個行當,當初做替身的,又有幾個能如錢嘉樂一樣走到台前,又有多少個做危險動作弄得一身沉積傷痕。
台前,是光芒萬丈的大明星。
幕後,他們也是英雄。
《一個人的武林》初衷是致敬,對投資方而言,也想要搞一波情懷,一波回憶殺,看看能否在這方面多收割一些票房。
一切的設計,現在都談不到成功或是失敗了。整部電影的光芒被吳衛一個人掩蓋,現在討論的是吳衛的表現有多麼好,至於這部電影初衷早已被遺忘。
好在,通過吳衛帶來的電影熱度,還是讓致敬環節得到了該有的效果,那些熟悉的身影,那些點名感謝的人,也確實勾起了一波回憶,讓動作電影拍攝的艱辛,被更多的人認可。
而這一點,還是從吳衛的身上引發。
兩座樓之間的跳躍,之前就有各類的視頻和解析,沒到電影真正上映,還是無法一窺全貌。
現在電影出來了,吳衛那一跳是怎麼回事,也全部呈現在觀眾的面前。
分鏡頭固然能多角度,但在看慣了技術效果下的帥氣鏡頭之後,再看這樣單純的長鏡頭一鏡到底,那才是演員真正的奉獻。
那才是新生代動作演員對老一輩動作演員真正的致敬。
在電影的最後,七八十年代的動作電影裡那些危險動作,剪輯出來,一幀一幀的呈現給所有觀眾。
電影院內的燈光亮起,除了一些人起身離開之外,多數人都站在原地,看著這些畫面。
這一次沒有用畫中畫,怕大家看不清,全屏播放,而字幕是以黑色的字體,在空白處一行一行的刷出來,給大家解釋這畫面里那些可能被多數觀眾忽略掉的經典時刻,可能某個人為了這個鏡頭摔斷了骨頭,在電影裡只有一兩秒的鏡頭,還不一定能夠被觀眾記住……
最可怕的事即是如此,一個人乃至一群人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疼痛的血水,他們拍出來的鏡頭,到電影上映的時候,卻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可,甚至於在電影之中被多數觀眾所忽略。
不怕你忘記,就怕你從未記得過。
程龍的電影為何會在宣傳時候不斷說起他的付出,為何會在片尾處將花絮播放出來,讓大家都看到每一個鏡頭的不易。
就怕你不在意,就怕你未曾留意過。
就怕我的努力根本不曾入你的眼,所以才要一次次的提醒你們。
跟之前的宣傳一樣,到致敬的環節結束,在影片的彩蛋環節,甄子單、吳衛和一眾重要的動作演員,盡數被鏡頭收錄,都有一張近距離的全身照或是半身照,還有視頻記錄的傷痕累累。
動作電影,不是擺拍,偶爾失手打到誰都是常態,拍攝過程中身上傷痕累累也是常態,我們的努力,只是為了讓電影更好看。
視頻的最後,是大家舉著酒瓶,似乎聊到了什麼開心的話題,大家一邊笑一邊舉瓶喝酒,身上那些剛剛處理還沒有好利索的傷痕,就是這一幕畫面里最好的下酒小菜,也是給電影升華的一味佐料。
上映七天,全國票房6.5億。吳衛不敢妄自尊大,但他確實非常的自豪,一切都沒變,除了換了一個自己,票房翻了這麼多倍,他如果臉皮厚一點,可以自誇的來一句,我以後出演電影,自帶幾億的票房絕不是吹噓直言。
剛剛在金像獎斬獲最佳新演員和最佳男配角,那些質疑他不夠資格的,現在可以閉嘴了。
又是一部在故事層面不夠豐富的普通口碑下、拿到了高票房的作品,《解救吾先生》你可以說是靠劉德驊的號召力,那這部呢?甄子單有跟劉天王一樣的號召力嗎?
那些選擇觀望吳衛的項目,現在,你們後悔了嗎?
那些終止品牌合作談判的品牌方,現在後悔了嗎?短短時間,吳衛的商業價值,再度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