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診斷 739.堅持

    測試廣告1【明天10-11點】

    11月13日,患病6年的腸癌肝轉移的周阿姨來到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大腸癌專病門診。書神屋 www.shushenwu.com周阿姨爽朗的笑聲很難與6年前她剛確診時恐懼、彷徨聯繫在一起。如今,她對診療過程「摸得門清」。「隨訪不要看專家、專病門診又快又好!」她從得病之初的憂心忡忡「自己能活幾年」,到如今完成隨訪檢查、配好藥,還要去服務台預約心理醫學科及營養科門診。

    她告訴記者:「現在癌症已經不是『絕症』了,你們看看我生了「兩個部位」的癌,治療後控制的一直蠻好,我現在跑腫瘤醫院就像去看高血壓一樣,配配藥、做做檢查,就像慢性病一樣呀!」

    癌症告別「絕症」時代

    治療模式回應患者全生命周期需求

    「我還能活多久?」數十年前,這是腫瘤醫院診室里患者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如今,「我得了宮頸癌還能生二胎嗎?」「前列腺癌術後會影響我性功能嗎?」「我能術後再做重建嗎?」這些關注生活質量的問題在臨床實踐中,越來越受到患者和家屬的格外關心。

    隨著手術技術的日益精進、化療靶向藥物的推陳出新以及放射治療對於病灶的「精確制導」,癌症早已不是一種「絕症」。

    今日在2021年腫瘤精準治療國際論壇披露的一組生存率數據也證實了這一結論。這份生存率數據對2008年~201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確診為惡性腫瘤並接受住院治療的近30萬腫瘤患者進行長期密切隨訪,結果顯示5年總生存率明顯提升達到713,整體生存情況齊肩國際先進發達國家水平。

    此外,另一份國內首個、最大規模的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轉移患者生存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7年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住院診療的2萬餘例已發生轉移的惡性腫瘤患者中,轉移發生後的總體1年、3年和5年生存率達到656、334和211。

    也就是說,即使發生了轉移,也還有五分之一的幾率可以再活5年;部分瘤種轉移患者治療後5年生存率超50,如前列腺癌轉移患者經過規範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高達549。

    「由此可見,大多數腫瘤患者如能經過規範治療,長期生存不是一種『奢望』,如能在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大部分腫瘤基本可以獲得治癒。」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院長郭小毛教授指出,作為上海乃至中國腫瘤診療的「橋頭堡」,腫瘤醫院癌症診療模式和學科布局早已不局限於「疾病治療為中心」,而是致力於對腫瘤患者全生命周期包括生理、心理等需求的充分滿足。

    近些年,醫院相繼開設了重建、宮頸癌保育、遺傳諮詢、營養、心理、傷口造口、淋巴水腫護理等特色門診,滿足患者康復期的各種生理、心理及營養指導需求。「過去一個人悶悶不樂,對疾病忐忑不安、整夜整夜失眠,經過心理醫學科馮醫生的『話聊』和科學用藥」,周阿姨坦言,自己睡眠好了、心中的包袱也放下了,免疫力也提高了,抗擊腫瘤的信心也更足了。

    醫院黨高官李端樹教授介紹,醫院2013年建立社工部,致力於通過社工聯動志願者的方式,關注腫瘤患者可能碰到的心理、護理、營養以及法律等心理社會問題,對接外部資源,並開設全國首個面向腫瘤患者及家屬服務的「幫幫我」腫瘤患者心理熱線,累計服務1500餘人次。

    2018年12月,醫院又建立了全國首個集成性、一站式醫務社工引領的患者資源小站,用「點單式」的免費主題諮詢,服務1000餘人次,並設立「青絲行動」,向貧困、因腫瘤化療脫髮的患者贈送假髮。

    科技賦能患者服務升級

    智慧醫療場景縮短就醫流程

    11月13日上午9:00,周阿姨按預約時間進入門診診區簽到,沒過幾分鐘,叫號大屏便提示周阿姨進入診室。看完門診,周阿姨在手機上完成付費,並直接前往取藥窗口取藥……以往至少需要一個多小時的就診時間,現在縮短至不到半小時。

    「以前來院掛號、等候門診、列印病史、付費都要排隊,幾次隊排下來就過了一個多小時了,」周阿姨說,「現在只要網上預約好號頭,按時間來看病,病史也不用列印,手機上直接能看到,綁定的醫保卡付完錢就可以取藥,省時間、少跑路!」

    據吳炅副院長介紹,腫瘤醫院通過多個智慧醫療場景建設,聚焦既往患者就醫痛點,讓數據「多跑路」,縮短患者就醫時間,優化患者就醫體驗。在精準預約掛號系統上傳檢驗檢查報告,經過智能分析比對,符合指證、亟需手術的患者將獲得「綠色通道」;門診病史電子化、診間支付等系統應用升級,患者「動動手指」即可完成付費「零排隊」,提升診療效率;網際網路醫院讓腫瘤患者足不出戶完成專業諮詢……

    「數字化轉型明顯改變了既往患者的就醫模式,患者就醫更便利,醫生也從中獲益」,郭小毛院長表示,「智慧系統的輔助,讓醫生能夠獲得更及時和精準的診斷信息,進而能夠給出更規範的治療方案。醫院還將在更多場景中拓展數字化應用,提供更多讓廣大市民可感、可知、可及的智慧醫療服務。」郭小毛院長說。

    科學研究「反哺」臨床

    科研成果讓腫瘤患者生存獲益

    腫瘤醫院是全國腫瘤診治的「排頭兵」和「先行者」,同樣腫瘤醫院的科研產出近些年也呈現「井噴」式的增長。


    據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陳震教授介紹,醫院從2010年國自然立項總金額的44271萬元到2020年立項總金額達到182605萬元,醫院的科研立項「數」和「質」均呈現「齊飛」態勢。

    「我們的臨床科研成果並不是為了一紙論文而從事臨床研究,我們的眾多科研立項聚焦腫瘤診治領域的難點痛點和『卡脖子』問題,許多研究成果『反哺』臨床實踐的重大突破,最終讓患者獲得生存獲益以及生活質量提升。」郭小毛院長說。

    在乳腺癌診治領域,三陰性乳腺癌被稱為「最毒乳腺癌」。醫院邵志敏教授團隊「十年磨一劍」,繪製出全球最大的三陰性乳腺癌基因圖譜,並提出分型標準,對這群患者實施分類而治,獲得了研究和臨床實踐的雙突破。在門診,邵志敏教授一句「我們對三陰性乳腺癌有了很好的治療方案和療效,你要樂觀一點,不要害怕」,讓眾多哭哭啼啼的三陰性乳腺癌患者淚水中閃爍著希望和期盼。

    作為開展宮頸癌保育手術全球最多的一所醫院。吳小華教授團隊在確保腫瘤安全性和提高妊娠率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臨床研究和技術革新,使得「復旦腫瘤」宮頸癌保育患者5年生存率達到986。團隊攻堅克難,根據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制定了腹式根治性宮頸切除術的「復旦標準」,擴大了患者受益群,並被美國國立綜合癌症網絡指南收錄並推薦。

    在腫瘤醫院,科研反哺臨床的成功實踐數不勝數。醫院2021年啟動了十個大學科團隊建設,旨在通過「定目標、壓擔子、重成效」的方式,讓臨床與基礎有機結合,讓研究者的預期成果更多關注臨床實踐和患者獲益。「我們做科研目標就是要提升疾病診治療效,這是科研的初心更是每個醫生的使命。」郭小毛院長強調。

    從一克鐳錠到橫跨浦江

    診療新理念新技術惠及患者

    記者從本次論壇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的前身中比鐳錠治療院20世紀30年代在國內率先擁有一克鐳,而就這一克鐳已經達到了當時國際鐳錠治療的標準,使中國癌症治療技術達到當時國際領先水平。如今醫院已經橫垮浦江,形成徐匯院區、浦東院區和質子重離子中心「一體兩翼」發展新格局。

    在浦東這塊有著「創新、開放」基因的沃土上,醫院副院長虞先濬教授指出,醫院浦東院區2019年的落成啟用也並非只是醫院整體空間的擴展,更多的是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這裡,除了醫院一直倡導和踐行的腫瘤規範診治,更重要的是擁有了實體化運行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擁有多學科綜合病區、多學科門診以及i期臨床病房。

    2年來,邵志敏教授、虞先濬教授、葉定偉教授、蔡三軍教授、吳小華教授、楊慧娟教授、吳炅教授、陳潔教授、嵇慶海教授、王魯教授率領的診療團隊,先後在浦東院區開設了各自診療特色的多學科門診。「多學科門診的出現,免去腫瘤患者和家屬來回奔波多個科室尋求一個方案的困境。」郭小毛院長說,「多學科門診的模式,大大節約了患者的就醫成本,一站式解決患者診療問題,第一時間給出最優方案;多學科綜合病房則實現了多學科力量的資源整合。」

    「i期臨床病區擁有許多最前沿的多中心臨床研究項目,讓全國各地眾多一二線治療無效的腫瘤患者,在臨床試驗中獲得了重獲新生的機會和可能。」醫院副院長吳炅教授說。

    此外,質子重離子中心開業至今6年來,累計治療患者4000餘例,治療量平均增長261,已連續兩年年治療量居國際粒子機構的前列。醫院將在十四五期間,在做好患者服務的同時,將與企業合作,並在質子重離子設備的「國產化」上做更多的創新工作。

    郭小毛院長介紹,未來醫院的國家癌症中心創建將瞄準四大方向:

    首先是貫穿全生命周期的精準篩查、精準診治和精準康復。真正做到腫瘤治療「一人一策」,打造一個從預防、診斷到康復的全流程閉環診治過程;

    第二個方向是圍繞質子重離子制定適合國人的「中國方案」和指南;

    第三個方向是打造國家級的疑難病理診斷中心,賦能精準治療的實現,制定「金標準」的指南和教科書;

    最後一個是醫院將加大與第三方企業的合作與開發,包括腫瘤相關醫學裝備、抗癌藥物研發,打通產學研轉化的「最後一公里」,共同打造科創高地,實現醫院高質量創新發展

    日本廣播協會13日消息,日本鹿兒島縣內出水市一家養雞場報告稱有大量雞死亡。死雞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受檢13隻雞均感染了「5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為了防止病毒傳染,縣政府不得不撲殺涉事養雞場養殖的約38萬隻雞。

    據悉,在涉事養雞場半徑10公里範圍內共有119家農場,共養殖有約553萬隻雞。鹿兒島縣政府下達指示,禁止上述區域的雞和雞蛋向其他區域提供。鹿兒島縣知事鹽田康一已向日本政府提出請求,希望協助調查病毒傳播途徑等。

    此前,據日本廣播協會10日消息,日本秋田縣內暴發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今年冬季日本全國首例禽流感事件。

    在11月13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詢問,甘肅省此前有3名衛校學生在救援一線核酸採樣時被感染,這種情況該如何避免。

    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回答稱,有些地方在核酸採樣過程中使用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有的還是衛校的學生,在這點上,其實文件中都已做了規定。

    因為核酸採樣以及核酸檢測專業性和技術性比較強,還涉及生物安全問題,因此我們要求非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是不能直接從事核酸採樣和檢測工作的。只有醫生、護士等專業技術人員才能做這項工作,而且在工作過程中要遵循相關技術規範、指南要求來確保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測試廣告2



739.堅持  
相關:  十九世紀就醫指南    大唐第一槓精  因為怕痛所以全點防禦力了  江上寒月明  今天大佬也不想開門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最終診斷739.堅持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205s 3.558MB

搜"最終診斷"
360搜"最終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