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下方的三人,朱由校斟酌著用詞道。
「畢愛卿,朕早些時間聽聞,朕早些時候聽聞,你尤擅術算,更是敲得一手好算盤,無論是多麼繁雜的賬本,到你手上,都能理出個頭緒來?」
「皇上謬讚,臣愧不敢當。」
聽到朱由校說自己的長處,畢自嚴很是謙虛的躬身道。
「袁愛卿,萬曆二十二年,你不畏強權,審湖州案。同年,又審琉球假倭寇案。當年冬,你又在京城斬弄臣。彼時,父皇贊你:詳刑惟允,執法有聞。」
看向身材有些瘦弱的袁可立,朱由校沉聲道。
「時光荏苒,二十五載過後,不知愛卿可有當初不避強權之志乎?」
「臣胸中一腔熱血,至今猶然未冷。」
聽到皇帝的話,袁可立連忙表白心志。
「王愛卿剛正不阿,視惡如仇,不知可願做朕的魏徵啊?」
「承蒙陛下不棄,臣願為陛下效犬馬之勞。」
聞言,王三善連忙出聲。
聽到朱由校的話,三人對視了一眼,同時點了點頭。
「朕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貪。」
「朕知道,大明的官員們俸祿太低,特別是京城的官員們,所以,有的人就不得不貪,不然活不下去。」
「朕打算解決這個問題,先給這京城的官員們,漲漲俸祿,並且要保證俸祿能切實的發到每一個官員的手中。」
看著下方的三人,朱由校的沉吟著說道。
抓貪的前提,是足俸,不然的話,皇帝抓他貪站不住腳啊。
朱元璋這個人,也是有遠邁漢唐之心的,他特別喜歡效仿漢唐。但漢太遠,就拿唐朝做模版吧。所以他在俸祿的制定上,也效仿了唐朝。
就拿唐朝的正七品的縣令來說,唐朝的縣令年俸是七十石,而明朝則是九十石。
至於其餘的品級,明朝基本上都要高出唐朝一截。
這就導致,朱元璋常常就在想,我這是不是給的多了?
但這顯然是朱元璋的自我陶醉,如同後世的編制,誰想著那點兒工資呢,都是看待遇。
明朝的官員,除了豁免徭役和賦稅之外,其他唐朝官員該有的福利,一律取消。
還是拿唐朝的七品縣令做栗子,縣令除了官員的祿米之外,還另有俸銀二十五兩,職田三百畝(官田,只享受收成),以及僕役補貼約二十兩。
換算一下,唐朝的俸祿約等於明朝的三倍。
當然,一年九十石,對於一個明朝的知縣來說,是能夠做到活的滋潤,一家人吃喝不愁的。
但是,人是社會動物,都是有社交的,再加上應酬、幕僚工資、排面等等問題,這點兒銀子就顯的捉襟見肘了。
而後,還有更坑,或者說更缺德的。
明朝喜歡對官員俸祿進行折算,官位越高,折的越狠。
常見折算物資有寶鈔和胡椒。
折算寶鈔的是推行大明寶鈔使用的朱元璋。
而折算胡椒等其他香料的人,是朱棣。
朱元璋時期,胡椒還是非常值錢的,一斤折算下來能買到十兩到二十兩。
而到了朱棣時期,鄭和下西洋,帶回來了大量的胡椒,多的賣不完咋辦?也不知道是那個缺德玩意兒想到的這麼個主意,直接將胡椒用當時市面上的價格折算用來給官員等發俸祿!
也活該後來埋朱棣的西山被人挖了煤。
大量的胡椒湧入市場,直接干崩了中原的胡椒價格,狠狠的剝削了一把。
而折算寶鈔,最後也是折算的比例越來越大,有的乾脆直接全折算成寶鈔。但自打叫門天子的正統年間之後,寶鈔價格就已經跌的跟廢紙一樣,就相當於不給官員發俸祿。
這些舉措,直接導致了大明官員俸祿之低,屬實是亘古未有,讓官員甚至連自己都養活不了。
養活不了自己,咋辦?
貪唄。
在這之中,乾的最狠的人就是京官。
直接促使了明朝中後期出現結黨營私,出現了座師銀、冰敬、碳敬等等換了個名字的賄賂。
地方官員和京官沆瀣一氣,一個鼻孔出氣,結成一個個的黨派,穿一條褲子,他們因為共同的利益走在了一起。
而且這些人貪的是名正言順,貪的是光明正大!
洪武、永樂年間,大明雄兵百萬,大明寶鈔價值沒跌成擦屁股紙,皇帝依照大明律給足了官員俸祿,殺起人來哪是想是相當的理直氣壯。
而到了土木堡之變後,大明皇帝就一直處於一種尷尬的境地。
要兵沒兵,要錢沒錢,對於貪污問題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大明戶部尚書朱厚熜一生搞了二十七次京察,但依舊解決不了貪污問題。
聽到皇帝說要給官員漲俸祿,在場的三個人都沒有高興,反而是眉頭緊鎖。
最終,還是畢自嚴出聲道。
「陛下,臣斗膽上奏。」
從椅子上站起來,畢自嚴小心的看了一眼皇帝道。
「國庫的存銀,恐怕不夠給大明的官員們發俸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