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為田舍郎 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

    九月初九,重陽。

    重陽是個很重要的節日,九九歸真,一元肇始。上古時期便在這一日秋收祭天,到了漢朝便有了秋遊登高,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的習俗,一直傳延至今。

    天沒亮顧青便吩咐管家備好了馬車出城。

    長安離驪山有八十餘里路,由於李隆基每年攜楊貴妃去驪山行宮過冬,故而長安到驪山的路修得很寬很平整,顧青乘馬車出城後便發現路上車馬簇簇,許多權貴和朝臣家的馬車也在路上,許多有爵位的權貴儀仗整齊,旗風獵獵。顧青的馬車平庸樸實,夾雜在諸多豪華馬車的隊列里顯得很突兀,像一隻鴨子在一群天鵝中左突右竄。

    顧青坐在馬車裡呵欠連天,天生那張不高興的臉此刻顯得愈發不高興,一個看起來不高興的人如果真的不高興的會是怎樣的表情,顧青此刻便是。

    習俗自然是要尊重的,在不折騰的前提下,顧青還是很尊重習俗的。但天沒亮便出城跑幾十里路,還要登山,就為了喝幾杯菊花酒,聊點不痛不癢的官方客套話,顧青覺得實在沒必要。

    一肚子的起床氣,顧青獨自坐在馬車裡,有種衝出去見人就打的衝動。

    車夫是自家府上的,算是正式編制,顧青平日白天應差,晚上回家後吃了飯便關在房門裡,府里的下人對這位新主人頗為敬畏,主要是顧青每次出現在眾人視線內便板著那張不高興的臉,下人們見到他的表情便不自覺地開始反省自己哪裡做得不好,久而久之,顧青一句話都不必說便在府里樹立了威望。

    車夫駕車很穩,看得出是老司機了,馬車上就他和顧青兩人,車夫戰戰兢兢一句話都不敢說,全神貫注地揚著鞭目視前方。

    天快亮時,旁邊竄出一輛馬車,看樣子沒打雙閃便準備超車,車夫有點緊張,生怕發生剮蹭,急忙將馬頭撥轉了一點,馬車頓時有些顛簸,顧青的起床氣還沒過去,不滿地掀起了車簾。

    剛掀開車簾,便聽到一道頗為耳熟的聲音喚道:「可是左衛顧長史的車駕?」

    顧青探頭一看,原來旁邊要超車的竟是顏真卿,車廂帘子掀開,裡面竟然還坐著杜甫。

    顧青笑了,朝顏真卿拱手:「顏御史,久違了。」

    又朝馬車裡神情頗為拘謹的杜甫拱手:「子美兄,久違。」

    有了熟人,顧青的心情明顯好多了,而且這兩位還是歷史名人,顧青覺得應該拉一下關係,撈幾幅顏真卿的字,騙幾首杜甫的詩,留在家裡當傳家寶傳給後代子孫,——如果以顧青這德行能有後代子孫的話。

    顧青使勁拍了拍車壁,吩咐車夫停車,然後飛快下了馬車,竄上了顏真卿的馬車。

    進了車廂顧青便很熟絡地招呼杜甫:「子美兄往裡擠擠,後面很空,有大座兒……」

    杜甫笑著往後挪了挪,騰出一塊空地。

    顏真卿的馬車也顯得很簡陋狹窄,畢竟是殿中侍御史,私人生活方面不能搞得太奢華,否則朝堂上參劾別人都沒底氣。

    顏真卿四十來歲,對顧青來說算是長輩了,杜甫也有三十多歲,三人裡面顧青年紀最小,按理應該以長輩稱之,但顧青不喜歡亂認長輩,於是當初剛認識杜甫的時候便先發制人叫他子美兄,而對顏真卿,出於對忠烈之臣的尊敬,顧青一直尊稱他的官職。

    顏真卿和杜甫倒是不以為意,反而覺得顧青性情灑脫,於是欣然與他平輩論交。

    顏真卿指了指杜甫,笑道:「子美作《大禮賦》之後,如今在集賢館等待陛下封官,老夫頗為欣賞子美之詩才,今日太子殿下設宴,老夫帶他來見見世面。」

    杜甫靦腆地笑道:「多謝顏御史厚愛。」

    坐在馬車裡寒暄一陣,顧青朝杜甫笑道:「子美兄,愚弟在蜀州的時候恰好結識了太白兄,太白兄還在我家住過一陣呢。」

    杜甫兩眼一亮,顧青從他眼睛裡瞬間看到了激動的神采。

    「太白兄?真是太白兄?他竟遊歷到蜀州了?」杜甫激動地道。

    顧青微笑,看得出杜甫是李白的鐵桿小迷弟,他對李白的崇拜連正史都有明確記載。相傳天寶初年,李白從宮中辭去翰林待詔一職後,在長安見到了杜甫,杜甫當時便狂熱地當了一把追星族,對李白簡直是俯首帖耳惟命是從,失智腦殘粉的姿態搞得連李白本人都很懵。

    李白還有個身份是道士,對煉丹升仙很是痴迷,自己也曾煉過不少丹藥,於是在李白的忽悠下,杜甫也嗑了不少所謂的仙丹,不僅如此,李白這個骨子裡透著天真浪漫的詩人還攛掇杜甫和他一起去海外尋仙人,找仙草,煉仙丹,作為失去理智的腦殘粉,杜甫欣然答應了。

    兩人於是啟程,中途還遇到了另一位詩人高適,就是寫「莫愁前路無知己」的那位高適,三人以李白為首結伴同行,整整一年,三人遊歷大唐山水,從春天尋訪到秋天,錢花了不少,仙人的腋毛都沒見著一根。

    後來小迷弟杜甫終於受不了行路之苦,於是半途幡然醒悟,驚覺自己這追星的行徑實在太沒理智,決定從此追星還是要追星,但要有理智的追星,不能再腦殘了。最後杜甫和高適退出了尋仙之旅,不幹了。

    這是一樁真實發生的逸聞,顧青甚至能猜測李白是如何忽悠二人的,多半是將杜甫和高適灌醉,然後言之鑿鑿地說海外有仙人,杜甫和高適迷迷糊糊之下便答應了,旅途中每到夜裡想反悔,李白繼續灌醉他們,繼續忽悠,二人繼續迷迷糊糊地答應……

    「子美兄,當年為何答應與太白兄一同去海外尋仙?」顧青眼裡閃爍八卦的光芒,說不定又是一期絕佳的素材呢。

    杜甫一愣,接著苦笑,連連擺手:「不提了,不提了,我三人尋仙一年卻無果,想來是我們修行不夠,尚無緣見仙人一面。」

    顏真卿捋須在旁含笑聽著,然後笑道:「李太白詩才之高,性情之真,是老夫生平僅見,可惜,太白過於清高,在人情世故上卻如孩童一般天真,終究被朝堂所不容,以他之才,若稍微具備一點世故圓滑的能力,朝堂上或許會有些成就。」

    顧青笑道:「世上總是需要各種各樣的人,太白兄為人率直天真,我以為這恰恰是他的優點,他的性格沒什麼不好,除了不適合當官。世上缺少的不是當官的人,而是他這種真性情之人。」

    杜甫兩眼發亮,朝顧青拱手:「太白兄若聞斯言,必引賢弟為生平知己。」

    …………

    馬車很快到了驪山腳下。

    顧青三人下了馬車,只能步行上山,也算是重陽登高應景。

    山腳下已有宦官們等在入山口,分別核對應邀而來的朝臣們的身份,核對過後,宦官便雙手送上一株茱萸,權貴朝臣們將茱萸斜插在冠帽鬢邊,傳說茱萸有避凶趨吉之效,早在漢朝便有此習俗。

    顧青與顏真卿杜甫三人同行上山,一路上相熟的朝臣紛紛互相招呼致意,顧青跟著顏真卿也在朝臣隊伍中混了個臉熟,聽說顏真卿身邊的少年便是最近在長安城風頭頗勁的才子顧青,朝臣們驚異之後紛道久仰,有些對詩文頗為痴迷的朝臣們甚至主動過來結交,顧青一時間竟成了主角般的存在。

    客套一陣後,顧青有意識地低調起來,故意低著頭,很少與人招呼。

    太子設宴,顧青還是要有點分寸的,今日的場合唯一的主角只有太子一人,顧青不能喧賓奪主,不能搶了太子的風頭,為了這點小事被太子惦記可太不划算了。


    從山腳步行上山頗為辛苦,走了近兩個時辰,權貴朝臣們終於上了山腰。

    太子李亨早已命人在山腰臨時搭建了一座登高台,登高台上鋪了紅色的地毯,擺滿了矮腳桌,桌上已備酒菜,每張桌子邊還跪著一位美貌的歌舞伎。

    這也是權貴人家宴會的習慣,歌舞伎不僅僅在賓客面前表演歌舞,歌舞中場休息時還要跪坐在賓客身邊,為賓客斟酒布菜。與賓客輕語閒聊,遇到一些不講究的賓客,或許還會偷偷伸出鹹豬手那啥一下。

    當然,歌舞伎陪客不一定是權貴人家的標配,有的權貴不喜此道,家中便沒有這項服務,說穿了一句話,要看主人色不色。

    顧青三人到了登高台後,便有宦官引三人落座,顧青的桌邊也坐著一位美麗的舞伎,見顧青坐下來,舞伎朝他羞怯一笑,跪坐朝他行禮,然後為顧青斟滿了菊花酒。

    作為主人的太子殿下還沒到,賓客們三三兩兩湊在一起聊了起來。

    顧青的左邊是顏真卿和杜甫,右邊是一位不認識的年輕文官,大約二十多歲。文官很有禮貌,主動與顧青招呼,互相介紹之後顧青才知,這位年輕文官是翰林待詔,如今供奉東宮,名叫李泌。按通俗的理解,這位名叫李泌的其實是東宮太子身邊的謀臣。

    顧青眼睛眨了眨,前世上歷史課時依稀聽說過李泌這個人,但印象很淡。不過能在史書上留名的都是了不得的人物,顧青態度很謙遜地與李泌聊了起來。

    文人們聚在一起聊的通常都是詩詞歌賦和風花雪月,至於究竟是聊詩詞歌賦還是聊風花雪月,要看這堆聚在一起的文人們正不正經了,若是一堆正經文人裡面混進了一個不正經的貨,畫風也會被帶偏。

    顏真卿年紀最大,有長者之姿,大多時候是聽顧青和李泌說,他則捋須含笑不言不語。

    杜甫生性比較內向,尤其第一次參加太子的宴會,杜甫更為緊張,顧青暗暗拿他與李白相比,發現杜甫對當官還是頗為熱衷,因為太熱衷,故而多了一些患得患失的心理,說話行禮都有些不自然的拘謹。

    顧青和李泌倒是放得很開,兩人聊得熱火朝天,李泌還不時扭頭與身旁陪他的舞伎低聲談笑,看得出李泌是個風流人物,不知在舞伎耳邊說了什麼騷話,引得舞伎掩嘴偷笑,還嬌嗔地用小拳拳輕輕捶了李泌幾下。

    顧青看著李泌這副騷意盎然的樣子,很想建議舞伎莫搞這種虛頭巴腦的撒嬌舉動,後面侍立的武士很多手執金瓜的,要打就真打,奪了武士手中的金瓜爆錘才爽利。

    至於顧青旁邊相陪的舞伎,顧青除了開始時與她點頭禮貌打了個招呼外,基本就沒怎麼搭理她了,舞伎試著主動與他聊天,都被顧青不咸不淡地打發了,只好委委屈屈地沉默著為顧青斟酒。

    權貴辦的宴會不僅僅是飲酒作樂,也不僅僅是為了熟絡人際關係,它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位卑者往上攀爬的階梯。很多官職不高但口才出眾的人,往往在權貴宴會上高談闊論,被權貴所注目,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而為以後的晉身埋下伏筆。

    李泌還年輕,卻也不甘寂寞,對自己翰林待詔的官職仍不滿足,於是與顧青談論詩詞歌賦時聲音特別大,引來旁邊幾桌賓客頻頻注目。

    「若論重陽詩句,古來鮮有妙句,唯獨前隋時的江總寫過一首『故鄉籬下菊,今日幾花開』尤得其髓,聊聊數句道出思鄉惆悵之意,余以為可為此句浮一白。」

    顏真卿等人含笑附應,顧青也笑,心中微覺不耐。

    這種雅不可耐的聊天方式何時才能結束?按他的想法,太子就應該馬上出場,然後敬酒,敬完酒各自吃吃喝喝,最後主人與賓客互相告辭,拍拍屁股走人。鑑於不能浪費食物,沒吃完的東西可以打包帶走,跟服務員說一聲,賬單算在太子頭上。

    這才是吃吃喝喝的正確打開方式,吃飯喝酒就專心點,聊什麼天嘛,尤其是還聊得那麼風雅,顧青雖有才名,但他知道,自己所謂的才名全靠剽竊,真正論起文才,肚子裡是半點墨水都沒有的,字還寫得奇醜。

    顏真卿捋須笑道:「開元二十六年,當年科舉的狀元名叫崔曙,宋州人士,此人文才亦頗為驚艷,他作過一首重陽詩,其中一句『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杯』,亦是一首不可多得的重陽妙句……」

    眾人再次附應,顧青笑得臉頰發僵。

    李泌似乎對顧青頗為投緣,主要是二人年歲相差不大,而且都在長安城頗富才名,於是李泌笑著望向顧青,道:「顧賢弟覺得哪首重陽詩可稱妙句?」

    顧青擱下酒杯,茫然地眨了眨眼,腦子裡飛快轉動,隨即不知想起什麼,忽然側過身湊在杜甫的耳邊輕聲問道:「子美兄,可知一位名叫王維的詩人?」

    杜甫一愣,道:「賢弟說的可是吏部郎中,摩詰居士王維嗎?」

    「是。他今年貴庚?」

    「呃,大約……五十左右吧。」

    顧青哦了一聲,心裡頓時有底了,於是灑脫地笑道:「我記得吏部郎中摩詰居士王維先生,少年時曾作過一首詩,其末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可為當世重陽詩之妙句,尤其是最後一句『遍插茱萸少一人』,讀來尤覺悵然,令人感嘆人生聚散無常,身在異地,兄弟都在故鄉插茱萸,摩詰居士卻想插也無法插,可惜可嘆……」

    話剛說完,李泌身邊的舞伎俏臉紅成了豬肝色,不自在地扭了扭身子,忽然嚶嚀一聲,向李泌低聲告了聲罪,然後掩面匆匆離席而去。

    顧青等人頓覺愕然,紛紛望向李泌。

    李泌也是一臉的不自然,想笑又不能笑,咳了兩聲,指著舞伎離去的背影,沉聲道:「剛才問過這位娘子,她的名字……叫茱萸。」

    氣氛一度非常尷尬,顧青隱隱聽到頭頂上兩聲烏鴉叫……

    李泌身邊沒了舞伎,顧青覺得有些愧疚,畢竟剛才無意中不正經了一下,顧青覺得應該補償李泌,恰好他對身邊相陪的舞伎沒什麼興趣,於是轉頭嚴肅地盯著身旁的舞伎。

    舞伎正被剛才顧青的流氓話題弄得滿臉嬌羞,垂頭不敢吱聲,見顧青望向她,不由更不自在了,害羞地將臉扭向別處。

    顧青認真臉:「你不叫當午吧?」

    舞伎愕然,搖頭。

    「也不叫河圖吧?」

    舞伎滿頭霧水搖頭。

    顧青沉默片刻,索性把自己知道的邪惡知識全抖落出來了,不依不饒地繼續問道:「不叫珊瑚吧?不叫階綠吧?不叫青天吧?」

    得到全是否定的答案後,顧青滿意地指了指旁邊的李泌,對舞伎道:「你,去陪他,我這裡不需要人侍候。」

    李泌頓時向顧青投以感動的目光。

    顧青舉杯朝李泌歉意地一笑,然後道:「來來,我們繼續剛才『遍插茱萸』的話題……」

    顏真卿噗嗤一聲噴酒大笑,杜甫這位老實人也跟著大笑起來,李泌更是笑得前仰後合捶胸頓足。

    顧青擱下酒盞,心情惆悵。

    聊詩文的時候一個個道貌岸然的,其實都不是什么正經人,大唐的詩歌界墮落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  
相關:  朝為田舍郎(顧青)  貞觀閒人  貞觀大閒人  朝為田舍郎(田舍郎顧青)  李治你別慫  世子穩重點  明朝偽君子    離婚後的我開始轉運了  九龍霸帝訣  星蓮世界之本源夢生  人族鎮守使  天唐錦繡  
(快捷鍵←)上一章 ↓返回最新章節↓ 下一章 (快捷鍵→)
 
版權聲明: 飛速中文網朝為田舍郎第一百五十六章 重陽登高所有小說、電子書均由會員發表或從網絡轉載,如果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立即和我們聯繫,我們會及時作相關處理,聯繫郵箱請見首頁底部。
最新小說地圖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0.0195s 3.7532MB

搜"朝為田舍郎"
360搜"朝為田舍郎"